第四十二回 农地案例投资真谛 别瞅傻子坚持瞅地

偷窥者  作者:唐朝

巴菲特最终从烟蒂股模式转型为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本质上讲,后者其实更符合老师格雷厄姆所传授的核心概念:股票不是一个交易筹码,它是企业所有权的凭证。它甚至可以说是老师理念的升华,因为这种模式甚至已经不再需要依赖股市是否开市,不再需要依赖“接盘侠”是否出现,完完全全地将关注点放在了企业上。

同时,这种模式既有足够的资金容量,又能够让自己始终和优秀的人一起跳着踢踏舞走完人生。这正是巴菲特所梦想的生活。老唐完全认同这种看法,所以我选的也是这条路。

在本书即将结束的时刻,让我们通过巴菲特分享的一个超简单实例,汇总一下陪伴优质企业成长模式的几个要点。

巴菲特在2013年致股东信里,举过一个自己买农地的真实案例。这个简短的例子里,几乎包含了投资的一切要素。老唐认为,思考透彻这个例子,就基本掌握了巴菲特投资体系的精髓。

农地投资案

例子大约是这样的:1986年,巴菲特花28万美元买下一块400英亩的农地。巴菲特自己对农业一窍不通,只是从喜欢农业的大儿子口中,知道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还有对应的运营成本。根据这些数据,巴菲特大致估算出28万美元买下农场,年净收益率约有10%。同时,未来产量还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价格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巴菲特解释说:

我并不需要有特别的知识,来判断此时是不是农地价格的底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农作物的价格或者产量都可能偶尔令我失望,但那又怎样呢?一样会遇到一些好得异常的年份,并且我又不用迫于压力出售农地。

现在,28年过去了,农地年利润翻了3倍,农地价格是我当初买价的5倍。我依然对农场一窍不通。而且,直到最近,我才第二次去过这个农场。

这个简单的例子里,包含了如何估值,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如何看待宏观,如何看待增长等投资体系核心要素。

估值就是比较

巴菲特买入时关注的是农地产出,这块地每年的净回报至少有10%,比拿着一笔“钱”享受约3%~4%的回报高,所以选择买地,这就是估值。估值就是在可选投资对象之间,比较真实回报率的大小,就像在两个苹果之间选择明显较大的那个一样,与此时农地价格究竟是不是底部无关。

投资和估值,不是要在某投资对象上赚一倍或赚十倍的思考方式,而是一个永续的思维模式:永远只在两个可以理解的投资对象之间,选择产出更高的那个。它是比较,是选择,不是精确计算。农地产出高,选择让财富以农地的形态存在。反之,如果农地产出还不如类现金资产高,那就让财富以类现金资产的形态存在。

永远比较,永远选择,永远让财富以收益率更高的资产形态存在。至于回报更高的资产,市值提升得更快,最终导致投资者市值高增长,那只是由于资本在逐利天性推动下,同样也在追逐盈利能力更强的资产,最终导致资产市价被推高的被动结果。这就是巴菲特反复强调过的真经,他说,“我从11岁开始就在做资金分配这个工作,直到现在从未改变”。

宏观预测是废纸

对巴菲特而言,他买入农地时完全不考虑宏观经济或天气变化这些不可预测因素。是的,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农作物的价格或者产量都可能偶尔令人失望,但那又怎样呢?一样会遇到一些好得异常的年份。从长期视角看,这些糟糕的年份和好得异常的年份可以视为相互对冲,直接忽略。

在我们的投资里也一样,宏观因素确实会在短期带来明显的市场波动。但对投资者而言,面对这个事实,究竟是选择将投资周期拉长,让宏观因素相互对冲?还是通过掌握周期,利用它的影响获利呢?前者,已经有无数成功的投资大师走通。而后者,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凯恩斯本人的受挫经历,以及长期资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实证,难道还不足以提醒我们吗?

巴菲特说:“我不看宏观经济预测。所有宏观经济预测类的文章,对我而言是废纸。”(《商业周刊》1999年7月5日)

芒格说:“我从来没有通过预测宏观经济的变化而赚到过一分钱。”(《穷查理宝典》第四章第七讲)

巴菲特说:“对于一般投资人和商业人士迷信的政治经济分析预测,我们继续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30年来,没有人预测到越战继续扩大、工资与价格管制、两次石油危机、总统辞职、苏联解体、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是国债利率在2.8%和17.4%之间巨幅波动。”(1994年度伯克希尔致股东信)

巴菲特说:“对于买进股份我们注意的只是价格而非时间。我们认为,因为忧虑短期不可控的经济或股市变量,放弃买进一家长期前景可预期的好公司,是一件很愚蠢的事。为什么仅仅因为短期不可知的猜测,就放弃一个很明显的投资决策呢?”(1994年度伯克希尔致股东信)

巴菲特说:“大约在1890年,可口可乐整个公司以2000美元出售。今天它的市值是500多亿美元。如果有人对1890年的买主提醒,‘我们将要面临两次世界大战;1907年会有大恐慌;1929年股市会崩溃……这些事情都将发生,还是等一等吧’!等待是个错误,代价太昂贵了,谁都承受不起。”(1994年度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问答)

增长因素

在农地案例里,巴菲特预测农地未来产量还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价格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这两个预测都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只是对技术进步的信心和对法币时代必然通胀的理解。

巴菲特没有明确表达的,还有一个增长因素,那就是每年的收成还可以用于再投资。他在1999年太阳谷峰会上,除了调侃唐·基奥夫妇忙着制造克拉克·基奥,还推荐了一本书,1924年出版的《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作者是埃德加·史密斯。巴菲特说:“史密斯用这本书证明了股票收益总是高于债券。他发现了五个原因,其中最新颖的一个原因是,公司可以保留盈利的一部分,然后用同样的回报率进行再投资。这就是利润再投资——1924年的创新理念。”

是的,农地本身的产出不依赖新增额外的资本,意味着每年约10%的产出可以做利润再投资,这是农地10%回报中潜藏的增长因素。巴菲特这样描述这类生意:“它给我们贡献很多资金,我们可以用这些资金去买别的生意。因此即使它本身没有增长,但我们可利用的资本在增长。这种情况,要比某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增长,却不能给我们提供高回报的企业的投资更为有利。”

别瞅傻子,瞅地!

因此,农地投资真正值得关心的事情就两件,其一是农地产出是否持续令人满意;其二是用农地产出再投资,比如购买新的农地时,有没有买贵。这和其他股票投资所要关心的事情是一样的:第一,企业经营收益是否持续令人满意;第二,企业留存利润再投资的预计回报率如何。这一切,均只需要研究农地或企业,完全不需要去猜测农地或企业的交易者之间如何上蹿下跳地报价。

在农地交易市场,很少有28万美元买下一块农地,很快就有人出价128万美元的事儿。毕竟买地时大家都不傻,知道考虑产出性价比。但股票市场有个巨大的优势:有傻子。傻子们亢奋了,真拿出128万美元甚至更多钱,要买你那块地。这时你发现128万美元存银行可以得到128×4%=5.12万美元,远高于每年2.8万美元的农地净收入,好像挺划算的,可以考虑是否要将农地卖给傻子了。这就是面对市场高估后的处理,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对投资者有用的是市场先生的口袋,而不是脑袋”。

在大多数时候,傻子们或许还不够亢奋,比如最多只肯出价70万美元。70万美元存银行(假设你只有这个次优选择),只能拿70×4%=2.8万美元,和农地年回报一样,没有便宜占。那怎么办呢?很简单,不搭理不够亢奋的傻子,让他哪儿凉快去哪儿待着!这并不耽误你继续从农地获得收入。这就是市价处于合理区间的处理方法。衡量是否合理,是对比两种资产的产出能力,而不是用农地的买入成本和傻子的出价对比。

有时候,傻子可能莫名其妙地惊恐,他们之间开始以14万美元,甚至7万美元的价格,交易同样品质和大小的地块。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就亏损了,他确实没有预测到傻子能傻成这样,没有拿着28万美元继续等待。这非常正常,就像他没有能力算出彩票开奖号码一样。

只要不是借钱买入,没有债权人要求按照傻子间的成交价,比如14万或7万美元追加保证金,巴菲特“不用迫于压力出售农地”。此时耳边的14万或者7万美元,丝毫不影响农地的产出。甚至于巴菲特还可能用农地产出换来的钱,去和傻子交易,再买一块年收益20%甚至40%的农地。此时傻子们之间的交易价格越低,巴菲特的收益会越高。

所以,从买下农地的那一瞬间开始,巴菲特就只面临两种选择:A是持有农地,获取高于持有“钱”的收益,赚;B是傻子出价实在太高,将农地卖给傻子,然后获取比持有农地更高的无风险收益,更赚。这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投资两大原则:第一绝不亏损,第二不要忘了第一条。

做好投资,并不需要次次正确

投资者真的只有赚和更赚两种情况吗?其实也没那么容易,至少还可能遇到:①买进农地时计算失误,后来农地产出没有估计的高;②买的时候好好的,买进之后,农地盐碱化了,产出大幅下降。这时候怎么办呢?凉拌!“股神”也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一样有错的时候。

比如2018年给伯克希尔造成有史以来最大季度亏损、迄今尚未出现转机的卡夫亨氏。

比如2012年投资英国零售巨头特易购(Tesco)亏损4.44亿美元。

比如2008年24.4亿美元买入爱尔兰银行的股票,当年亏损89%斩仓。

比如2007—2008年初巴菲特错判油价方向,投入70亿美元买入康菲石油公司股票,造成几十亿美元损失。有趣的是,更广为人知的是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净赚23亿美元的成功案例,其实两者都建立在看好油价的基础上,差别或许只是运气。

比如1993年发行25203股伯克希尔A股(2019年底市值超过85亿美元)换购德克斯特鞋业公司。起初夸“德克斯特是我和查理职业生涯里见过的最好的公司之一”,收购后德克斯特业绩持续稳定地下滑,然后不断亏损,直至一文不值。

……

但是,上面的失败案例,加上之前谈过的伯克希尔、通用再保、可口可乐等案例的误判,恰恰证明:获取令人满意的良好回报,并不需要每次都正确!正如彼得·林奇在他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里所说的:“只要有60%的股票表现和预期的一样,就足以在华尔街创造一个骄人的投资业绩纪录了。”

投资者只要抛开猜对傻子想法的幻想,坚持每次决策都对农地品质及农地产出有深入研究和回报测算,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正,让判断失误越来越少,让单次错误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小,就足够了。剩下的,相信组合和复利的威力就好。

所谓组合和复利的威力,指组合和复利规律可以放大正确的影响力,同时缩减错误的杀伤力。举个简化例子,如果初始资金100万元,投资两家公司各50万元。假设判断一对一错,未来10年其中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每年增长20%,另一家则每年下跌20%。假设一头一尾市盈率不变,10年后账户是什么状况呢?

直觉似乎相互抵消了,但事实出乎你的意料:账户总值315万元,年化收益率12.2%。其中对的从50万元变成超过309万元,错的从50万元跌成不足6万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时间拉长为20年,那么,账户终值会超过1917万元,年化收益率15.9%。这就是组合和复利的威力!

简化例子中假设的是对错概率各50%,它已经足以让投资者获得满意的,甚至是媲美世界级投资大师的回报。而投资者要做的、也可以做到的,是通过持续学习和研究,努力让自己的判断正确率高于50%,让组合和复利规律,在超过50%正确率的前提下释放更大威力。不断重复,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就这么简单!

说穿了,投资的真谛就六个字:别瞅傻子,瞅地!

上一章:第四十一回 下一章:附录A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