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元朝番外篇——元朝为啥这么短命?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 |
||||
一说到元朝,通常耳边都会响起一首嘹亮的BGM: 靠着彪悍的马上功夫,蒙古人一路干掉了西辽、金宋,甚至冲出了亚洲,在欧洲也掀起了一股最炫蒙古风。 可这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到一百年,元朝就被一帮农民军给干趴了。 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彪悍的汉子突然变得弱不禁风—— 如果不是去了泰国,就一定是自身的命脉出了毛病! 这根脉,就是它的经济命脉! 所以咱们就从经济的角度聊一聊: 为啥元朝如此短命? 在元朝短暂的一生中,它的经济轨迹很简单,就是一条不规则的抛物线。 一、忽必烈奋斗史 通常在聊一个朝代的经济时,主要会看这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农业。 话说蒙古人刚开始扫荡天下时,他们抢到地盘后特爱干一件事儿:把耕地变为青青牧场。 后来到了窝阔台时期,一个汉子看不下去了: 耶律楚材,契丹人,家住北京,接受的是儒家的文化教育,后来成了成吉思汗的马仔。 阿材不仅胡子长,见识也长,于是跳出来跟窝阔台说: 后来变耕地为牧场这种事,大大减少了,不过为时已晚,北方农业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或许是受了耶律楚材等人的影响,到忽必烈入主中原时,他已经完全开窍,特别清楚农业的重要性! 并且整了个响亮的口号:农桑为急务! 不仅口号要宣传到位,战略还要能落地。于是他制订了几个落地方案: 1. 劝农种田 蒙古人南下初期,又是杀人放火,又是变耕地为牧场,老百姓种地的积极性很受打击。 因此忽必烈设立了劝农司,成员们的日常职责就是: 2. 开垦荒地 忽必烈还鼓励大家开垦荒地。谁开垦的归谁,还会减农业税。 此外,朝廷还把耕地面积和农户数量的增加,列为了公务员考核标准。 所以说,别以为忽必烈只会骑马射大雕,估计人家还选修过人力资源管理。 3. 技术指导 俗话说,凡事都讲究个技术!技术不好,整年白忙活一场,你说憋屈不? 于是忽必烈让人整合了前人的种地经验,出了一本种植技术指导手册——《农桑辑要》。然后让各地公务员上山下乡进行指导。 4. 鼓励种棉花 虽然棉花老早就传入了中国,但一直以来种的人都不多。 估计烈哥在草原时被冻伤了,所以他大力鼓励农民种植棉花。 正巧当时一个叫黄道婆的大妈,从海南镀金归来,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于是纺织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了。 另外还有兴修水利、发展副业等系列措施,就不一一展开说了。 总之,在忽必烈加班加点干了二三十年后,经历了战乱的农业恢复得相当不错: 各地粮食产量也上去了,棉花种植也流行起来了,农业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 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一旦被解决,大伙儿就能闲下心来,做点其他事儿了。 比如说商业。 对于商业,蒙古人打基因里就很看重。想当年他们还在大草原上套马的时候,除了肉和草之外,要啥没啥,因此很多生活用品都得靠做生意来换。 在重商基因的加持下,忽必烈把元朝商业送到了中原历史上的巅峰。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 少收税 对商人来说,做生意最大的动力就是不会白忙活,朝廷能鼓励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少收税。 在忽必烈时期,皇帝直辖地的商业税一度降到了六十税一,也就是每赚六十块,只交一块, 这个比例在古代来说算是比较低的。甚至他还给一些做买卖的船工、船商免除了朝廷要求的义务劳动。 2. 保护贸易 当时的商人们做生意,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忽必烈的做法也很生猛:直接派军队护送。 3. 改善交通 早在宋代,水上贸易就很发达了,忽必烈聪明地继承了这套玩法: 在此基础上,水上贸易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对外,发展了更多贸易口岸,比如泉州港;对内,又疏通了京杭大运河、通惠河道等。 而且元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商船能一路经过东南亚,到达埃及、阿拉伯半岛等地。 除了海上贸易,忽必烈又进一步发展了草原丝绸之路。 还沿途设立驿站,为商人提供便利。也就是驿站制度。 如此发达的海陆交通条件,让元朝构建起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贸易商圈。 除了这些操作,为了支持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忽必烈还有项更大的手笔: 发行纸币。 早在元朝之前,宋朝就玩过纸币了。但纸币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通,是从元朝开始。下面咱们就来看看。 二、忽必烈玩纸币 随着元朝贸易风生水起,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对当时远途的商业交易很不利,怎么办呢? 忽必烈从宋朝和大金身上受到启发,以白银为支撑,发行了纸币: 中统钞 为了让老百姓接受纸币,忽必烈也费了不少劲儿,比如,禁止大家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 再有,交税时,得用纸币。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这套纸币的制度就崩了。 原因是当时忽必烈逐渐减缓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得到的金银珠宝就变少了,导致财政收入就不够花了。 那怎么办? 但市场上商品就那么多,突然印出这么多钱来,物价只能噌噌噌暴涨。就问这时候几个人能买得起? 没错,结果就是通货膨胀了! 于是满大街的老百姓,都开始问候忽必烈的老母亲。 但作为一个在草原上套过马、射过雕的汉子,忽必烈的人生格言是: 于是忽必烈进行了货币改革,新换了一套纸钞:至元钞。 后期至元钞也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但在忽必烈时期,这个情况还不是十分严重。 但无论怎么说,纸币的流通,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元朝商业的发展。 不仅如此,元朝的纸币还曾一度在东南亚流通过,有点像亚元的感觉。 忽必烈就这样辛辛苦苦干了三十多年,终于把元朝推上了商业极度繁荣、其他方面也不赖的状态。 然而随着忽必烈一挂,元朝就绷不住,开始走下坡路了…… 元朝经济大崩溃的分割线 三、元朝经济的大崩溃 前面说过,元朝廷频繁地发生夺位政变。 然而,打架烧钱,天经地义! 除此之外,蒙古人还有个风俗:一旦上位,都要给王公贵族们赏赐,而且是大赏特赏那种。 而在忽必烈死后的40年里,就这么连换了10个皇帝。 因此,在此期间,元朝财政开销巨大,国库经常是入不敷出。 怎么办呢? 面对这个问题,皇帝们都选择了最粗暴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多收税 各种商业税噌噌噌暴涨,短短二三十年间,盐税增长20多倍,茶税增长240多倍。 种地?农业税也是水涨船高!而且当时的农民更惨。 蒙古王公以及汉族功臣占领大片的田地,但是他们不用交税。因此,沉重的农业税都落在了自耕农或是小地主的头上。 有些人交不起税,就只能靠借钱,可万一借的钱还不上,土地就只能被抢走…… 这就是元末的土地兼并! 除了土地兼并,元朝还有个超级变态的玩法:赐田制度。 就是说,皇帝可以随便划拉一大片地,赐给蒙古人,所以元朝中期后,皇帝换得越快,赐田的事情也就越多。 因此很多自耕农和地主都过着朝不保夕、瑟瑟发抖的日子。 其实像陈友谅、刘福通这些元朝末期造反的领导者,都是地主阶层的。 方法二:多印钱 印钞机在手,花钱不愁。国库吃紧,开动印钞机就是了! 于是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才短短几年,物价就上涨了10多倍。 于是元朝经济开始全面崩溃…… 很快,天公也不作美,连续几年雨水不停,黄河泛滥,朝廷征15万人修治黄河。 但国家没钱,赈灾时只能给大家发一些没用的纸币。 接下来嘛……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所以说,元朝的短命,看似是因为政治问题,但其实是因为经济问题。经济的全面崩溃,才导致百姓难以生存,继而群起反抗! |
||||
上一章:九 | 下一章:十一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