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共情的情,不是情绪,是情理 01 不要把情绪当作武器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 |
||||
大家都玩过“狼人杀”吧?在这个讲逻辑的推理游戏里,有一种玩法是被禁止的,那就是“贴脸”。所谓“贴脸”,就是指玩家在发言中表露过激的情绪。比如,一个人明明拿了狼人牌,但是在发言的时候振振有词地说:“我拿我的人格担保,我真的不是狼!”或者一个人拿了预言家牌,场上相信他的人却很少,他就气急败坏地说:“那你们等着,等游戏结束了看结果,到时候不要后悔!”又或者一个人要被大家投票淘汰了,就开始装可怜,说:“我今天心情特别不好,才过来玩游戏,求求大家了,就相信我这一次!” 为什么“贴脸”是狼人杀禁止的发言方式呢?因为这种玩法用很偏激的方法把情绪当作了一种武器。人,总是无法忽视情绪的,甚至很多时候非常容易被情绪主宰。这样的发言会把一个本来以逻辑为主的游戏变成一场演技大赛,对讲求逻辑而不把情绪作为武器的玩家不公平。 回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贴脸”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越来越流行。 一个女孩本来情绪非常稳定,但是谈判对象很难说服又必须快速攻克,只好在谈判过程中故意情绪崩溃,边哭边诉苦。最后,谈判对象答应了女孩的条件,把情绪作为武器的女孩获得胜利。 一个老板明明没有生气,但是想让员工更快地完成工作,于是故意情绪崩溃,佯装大发雷霆的样子,员工被唬住,不得不在高压的逼迫下加班苦熬。最终,把情绪作为武器的老板获得胜利。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在录制《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的时候还专门讨论过这个话题。正因为每个人都遇到过类似场景,我们才会产生疑问:沟通要共情,那么,能不能把情绪作为一种武器呢?我的回答是:最好不要。 第一,功利性地把情绪作为武器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手段。它可能会让你一次性达到目的,同时也会建立一个印象:你是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在判断晋升的环节,我非常看重一个人的情绪是否稳定。能力相似的两个竞争者,我一定会选择情绪更稳定的那一个。因为稳定的情绪能够保障就事论事的沟通,你可以如实地指出他的缺点,但情绪不稳定的人则接受不了。遇到挫折,情绪稳定的人会先做事,再处理情绪。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则要先照顾情绪,再做事。崩溃的过程就是一个互相消耗的过程,这会大大影响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长期使用情绪手段,会让周围的人免疫。等你有真情绪时就不会被重视。 耍手段这事屡见不鲜,利用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利用了别人的同情心或者想息事宁人的心态,一旦奏效,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所以当被人识破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反噬,等你有真正的情绪出现时,你的交流对象很容易出现“狼来了”的心理,不再在意你的心情。《巨人的工具》这本书中提到过一位将军,他每次接到上级任务,上级都会问一句“还有什么需要支援和帮助的”,他都会回答没有。因为他知道,不要随意发出求救信号,这样当自己有真正的需求时,才会第一时间得到最全面的支持,因为所有人都会知道他是“真的”需要帮助了。 第三,情绪的消耗会降低沟通的实质内容,它也许能帮你促成沟通的结果,却不能保证事情本身的质量。 我一直强调效率,利用情绪的过程实际上就避开了实质的内容讨论,沟通者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来应对情绪的阻碍,以及管理沟通中的情绪平衡。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利用情绪作为武器,可以把事情办成,却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用情绪恐吓来解决问题,很像哄小孩的时候,说出“你再淘气我就不要你了”这种话。如果长期用这种情绪压力去解决问题,小朋友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还会成为一个根据别人情绪反馈而判断自己下一步行为的人,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法。 总而言之,达成一件事情有很多种方法,不一定要用情绪,但情绪比较快、比较直接,这就是情绪的作用。我们需要明白情绪在这里面能够真实产生的作用,却不能依赖于把情绪作为一种万能的沟通方式,因为它一定不会让你获得持久的有效性。 我从来不认为情绪是一种武器,有人使用它,我不反对,但我肯定不鼓励,我鼓励的叫作共情。真正的共情是理解对方,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如果先认定情绪是种武器,我们是永远达不到共情的。共情是懂得把对方跟自己放在同一立场上,而情绪作为一种武器时,沟通的对象就被当成了敌人,站在了对立面。你的方式就变成了用情绪崩塌去恐吓对方,换取对方的同情,以便达成你的目的。 回到狼人杀,真正的高手是不带情绪的,他们永远是用自己的逻辑和思考来说服你,而你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让自己的判断力得到提升,找出每个人发言的漏洞,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聪明的人会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我起了一次情绪,获得了胜利,我下一次就得起一个更高的情绪。这样下去,你就不是在玩狼人杀了,你是在演戏。 |
||||
上一章:09 | 下一章:02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