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找到你自己 01 只有感受,不叫成长

把自己当回事儿  作者:杨天真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把手机上所有的聊天记录重新翻看一遍,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和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和自己进行一场沟通,复盘自己的一天:今天说过的话是否合适或者准确?今天都做了哪些决定,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对当时的决策是否满意,是情绪猛然占了上风,还是经过了理性且客观的分析?如果换一个思路,会不会有全然不同的结果?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是否会后悔或遗憾?如果有机会可以重来,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假如我发现今天拉黑了一个人,一定会问自己到底是被情绪支配,还是背后有什么其他的决策逻辑。这一点,一定要梳理出来。如果只是当下的气愤,且我也在乎这个人,就会把他加回来:“对不起,我当时可能情绪冲动了。”如果发现我原本就不想和这个人成为朋友,就会坦然面对,没必要再自我纠结。

通常意义上我们谈自我沟通,表达只是沟通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持续不断地关照自我的情绪和想法,并通过这种日常的复盘不断累积,让自己拥有一个与自我对话的通道,从而养成与自我沟通的习惯。

经过碰撞,我们才了解自己是谁。这是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它其实还有下半句:不是碰撞就结束了,而是碰撞之后还要思考。撞完之后,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受不了,知道自己疼在哪儿,在哪儿摔倒的,下次该如何避免;另一种是碰撞让你发现了新的机会,认识到了自己耐受力的临界点,下次还可以更勇敢地去撞出新的火花。

通过这样的自我沟通和自我审视,可以判断出两条不同的行动线。第一条行动线是进攻,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跟很多人交往,谈恋爱也好,努力工作也好,甚至有时候会去挑战你的上司,挑战很多你以前从未做过甚至从未想过的事情。而另一条行动线叫作反思,你会总结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再犯的错误,以及不可以再重演的伤害。

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只有感受,人是不会成长的。因为当下的感受一定是清晰和明确的,如果只是知道我舒服了、我爽了、我疼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这一切就都没有价值。

成长需要一系列完整的步骤:你经历过疼痛,从而知道了背后的原因,也知道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最后明白了在想要和得到中间需要如何做到。缺少了任何一步,都不是真正的成长。现实情况往往是,首先,大部分人可能连去碰撞的勇气都没有。其次,碰撞完了,太多人就停留在了原地,没能好好地感受。最后,即使碰撞了、感受了,也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要理性地去分析。

关于自我沟通,我一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我们都太过善于表达:我是这样的人,我是那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和“那样的人”往往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事情。相比语言,只有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才能真正表达你的样子。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往往在遇到重大挫折或者产生激烈情绪的时候,我们才会加深这种思考。因为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很多本能的修饰,一方面是修饰给别人看的,另一方面是修饰给自己看的。很多心理测试都得出过一个相近的结果: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和在自己眼中的自己永远存在巨大落差,几乎无法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当我们把维度进一步打开,你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别人眼中的你和真实的你、别人眼中真实的你和你眼中真实的自己,这几个维度之间,全部存在着巨大鸿沟。

自我沟通,就是慢慢找到这些鸿沟中的一致性。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对话,就像看一场以自己为主角的电影。温柔地,或者尖锐地问自己一些必须坦然回答的问题,不要欺骗自己。然后,努力地去碰撞,在碰撞中反思,不断地接近最真实的自我。

只有当我们从自我开始沟通,沟通才真正拥有意义。

上一章:06 下一章:02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