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可怕的主人

被绑架的心灵  作者:戴维·凯斯勒

他死后,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留下了十几盏灯,这些灯统统都亮着。它们照在桌上,也照在未完成的手稿上。这些手稿整整齐齐地堆放着,手稿旁边是一封两页长的信。这就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上吊自杀的那个晚上的情形。

华莱士自杀身亡,时年46岁,这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他在当时的那一辈人中,被认为是最大胆、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小说《无尽的玩笑》(Infinite Jest)受到了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并被认为重新定义了美国后现代小说。放在华莱士办公桌上的手稿,虽因他深陷绝望而未能完成,但还是在他死后出版了。这本书名叫《苍白的国王》(The Pale King),即便它零碎、不完整,但许多人都一致认为,这部小说中的某些部分,华莱士写得极为精彩,令人拍案叫绝。即便华莱士遭受挫折,没能写完这本书,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杀前的那段时间,他的生活从未如此舒适。就在四年前,他结了婚,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优哉游哉地在一所大学里当老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非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有熟悉华莱士的人都不会惊讶于这一点:他迟早会自杀。当华莱士还处在青春期时,就一直受到困扰: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会不断陷入自我怀疑,偶尔还会丧失自我意识。年纪轻轻却沉迷于酒精和大麻,以抑制不断出现的焦虑。华莱士以前就考虑过自杀,而且在他的小说里,他也描写过导致一个人掉进自杀深渊的那种心理状态。不过,他还是在尝试着拯救自己。上大学后,华莱士就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而且在之后的日子里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华莱士离开这个世界时,他还是匿名戒酒会的会员,并于去世几年前就成功戒掉了酒精和大麻。尽管容易动怒,并且消极遁世,但华莱士依然勇敢地与自我毁灭的冲动斗争着,同时还求助于自己的人际圈,这包括他在匿名戒酒会认识的熟人、他那些乐于助人的学生以及他的作家朋友们。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人做了如此长期的抗争,他不仅想要活着,还想活得开心,最终却还是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一个人那么有天赋,那么有名气,却依旧选择黯然退场、寂寞凋零?显然,华莱士很聪明,也很坚强,但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什么东西导致他最终自杀身亡。抑郁让华莱士陷入了沉重的不幸中,但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注意,“抑郁”只是个标签而已,它可用来描述一系列症状,但它本身并不是原因。

华莱士在孩提时就想与众不同、出类拔萃。他在学生时代就梦想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作家后更是如此,并且他也渴望其他人能承认自己的才华。然而,只要他一有所成就,比如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得到了众口一词的赞扬,他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接着便陷入绝望。华莱士想成为一名佼佼者,但始终怀疑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某些东西在挡道,比如他自身的虚伪。

那些与华莱士最亲近的人回忆说,这种内心冲突在他的童年时代就出现了。华莱士既向往伟大光荣,又觉得每项成就都是虚假的,这两种相反的驱力不断鞭策着华莱士深入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他在短篇小说《美好的旧日霓虹》(Good Old Neon)中提到了这种心理,小说描写了一个人死后介绍自己自杀的情形:“你越是花时间耗精力,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想要魅力十足,你在内心里就越会感到自己没什么吸引力和魅力可言,并且还会将自己定义为一个骗子。而你越感觉自己是个骗子,就越会在人前努力打造自己的崇高形象,同时彰显自己受人欢迎的程度,以免大家发现你其实空洞肤浅,一无是处。”

偶尔,华莱士也会花上双倍的时间来歪曲现实,以迎合他的恐惧,这让人想起他在小说里使用的元逻辑。“其实,很多批评者并不认为华莱士在整个人群智商的正态分布中处于低位,而是认为他这个人实际上更擅长装聪明,”小说家马克·科斯特洛(Mark Costello)这样向我谈起他的老友兼室友,“大卫一直让自己陷入悲观情绪的方式就是创造类似这样的故事,比如,他会说事实上他是一个假聪明。”

在《美好的旧日霓虹》里,华莱士第一次提到了“欺骗悖论”这个说法,之后他始终被这种“欺骗悖论”困扰着,找不到出路。作为一个成年人,华莱士总是保持着高度警觉,尤其是对花里胡哨的骗子做派,即使他很清楚人人都有这种做派,他也绝不容许这出现在自己身上。华莱士曾在一本书的页边空白处写道:“自大,这是成为超级明星的必要条件,也是超级明星都有的特质。”他无法摆脱这一想法,以至于最后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每当华莱士遇到威胁自身信誉的东西时,这种念头就会让他陷入巨大的困扰之中。

而且糟糕的是,无论什么事,似乎都会威胁他的信誉。他人的褒奖,学业的成功,与某人的浪漫邂逅,或有人听了他的笑话哈哈大笑,这些于华莱士而言全都是地雷。一受这些事或人的刺激,华莱士立马就会产生一种被撕裂般的感受:一边是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一边是他自己真实的样子。往往在这样的时刻,华莱士的生活就会变成一场又一场的独角戏,而其他一切都会退居幕后。每当华莱士经历了这些事,这种感觉都会强烈地侵蚀他,并在他的脑海里推波助澜。

抑郁者会不断关注自己的消极念头、经历、记忆,以及自己遭受排斥时的所有感受。这也是一种逆向学习。当一个人只将自己的注意集中于某些最消极的刺激因素时,心灵就会慢慢反噬它自己。华莱士的情况就是这样。虽然我们已不太可能得知他是如何以及通过多少种方式被自我怀疑所俘获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华莱士一直被囚禁于自我毁灭的念头中。他知道这一点,却无力改变。华莱士在《美好的旧日霓虹》里写道:“内心里发生的事,迅若风雷,多如牛毛。所有的东西都搅和在一起,即便只是想在一个特定的瞬间勾勒出这件事最细微的一部分,对语言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005年,在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的毕业典礼上,华莱士发表了演说,他劝告毕业生:“想一想那句老话,即‘心灵是一名优秀的仆人,但又是一位可怕的主人’。像很多陈词滥调一样,这句话表面上听起来不温不火、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揭示了一个巨大而可怕的真相,用枪自杀的人几乎总会对着脑袋开火,这绝不是什么巧合,因为他们要射杀的,正是这个可怕的主人。”



一束不熟悉的光——

突然间,它占据了你的全部生活。

索性封锁窗户,并把它们用木板围起来

但光依然存在,在勺子里,

在汤里,

在灯下,在灯熄灭后的空气里。

其他人看不到它。他们围上来,可怜你。

他们全部的爱都无法让它走开。

不如看这个吧,他们说,然后给了你一些古老的信条。

然而,那束光从未消失。它是如此美丽。

只期有朝一日,你能学会把它忘记……

——萨拉·芒古索(Sarah Manguso)

上一章:没有了 下一章:第1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