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莫拉维亚和《鄙视》

鄙视  作者: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唯一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中所略微缺乏的。

——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最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完全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

——翁贝托·埃科(意大利作家)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性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厌倦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

——米歇尔·玛利(《导读戈达尔》作者)

在他的小说中,爱情几乎总是受苦而不是享受。不管是在最不忠诚、最热烈的时候,还是在讨论夫妻关系的时候,它很少能解除一种咬牙切齿的疏离感,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经常在惊讶、困惑的不同阶段中互相凝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是具有启发性的。他把强迫性的思考和梦幻般的情节展开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完全个人化的世界观,迫使我们把书翻到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既一致又难以捉摸的心理结构,以至于读者会在未来数周——我身上则是数年——思考它,重新考虑它。如此,我对一本书没有更多要求。

——提姆·帕克斯(《鄙视》英文版导读作者)

在莫拉维亚的《鄙视》中,利益给丈夫和妻子带来了麻烦。丈夫里卡尔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智力上很自豪,并对自己的心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接受了一份编剧的工作,因为他需要钱来偿还他为妻子买的公寓。他把自己的生活说成被金钱“腐蚀和吞噬”了。编剧在他看来是“酷似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强奸”,而对于他的剧本,他说:“《奥德赛》也逃不过电影编剧惯用的愚蠢的处理方法。”他的妻子埃米丽亚是个快乐的物质主义者,曾经是个打字员,在教育、智力或道德感方面与她丈夫相去甚远,正如里卡尔多经常提醒我们的那样(小说是以他的口吻讲述的)。她对他的自我反省无动于衷,给他一个白眼,或者干脆离开房间。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着埃米丽亚在里卡尔多接受编剧工作后不久开始对他表现出的神秘的鄙视。她表现得很冷淡,决定他们应该分房睡,并在他不停地审问中承认她不再爱他了,她实际上是鄙视他。他在书的其余部分都在分析这个问题。最后他认定,在他们第一次与制片人出去吃饭时,他让制片人开着他的跑车带着她飞快地离开冒犯了埃米丽亚。

而他,里卡尔多,坐着出租车跟在后面。也就是说,埃米丽亚认为她的丈夫把她献给制片人,作为编剧交易的一部分。就好像奥德修斯回到家,告诉求婚者可以对珀涅罗珀做他们喜欢的事。我仍然不清楚我们是否要相信对埃米丽亚的鄙视的这种解释。这只是里卡尔多提出的一系列假设中的一个,而埃米丽亚依次同意了其中的每一个假设。她的动机,她的真实欲望,她的心理深度,直到小说的结尾,对读者来说都是不透明的。在里卡尔多看来,她是一个完全不关心自知之明的人。对于结束她生命的那场事故,里卡尔多说,“她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死去的”。

——安妮·卡森(加拿大诗人)

莫拉维亚笔下的里卡尔多跟其他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在与现实抗争,竭力想征服现实,因为他们感觉受到现实社会的排斥,无法融入现实生活”。小说《鄙视》就是从一对普通的夫妇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

——沈萼梅(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莫拉维亚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鄙视》又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写于20世纪50年代,却特别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故事讲述了一个在罗马寻求发展的剧作家里卡尔多的遭遇,他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接了一些收入颇丰的工作之后,买了房子和车子,却遭到妻子的鄙视,两人关系破裂。他为付月供蝇营狗苟,妻子也沦为制片人的情妇。莫拉维亚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经济发展时期的夫妻关系,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里卡尔多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丧失尊严,沦为工具的过程。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相爱,赤诚相对,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这也是作者通过整个故事,反复探讨的问题。

——陈英(意大利文学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厉而敌视的目光,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批判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且这些状态又主要与他所创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紧密相关。在小说《鄙视》当中,影评人里卡尔多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怀疑有意将她献给制片人,并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视。这个形象正是莫拉维亚创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中的一个,而小说的书名又一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文学史上一位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小说家。

——《共和国报》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本世纪继皮兰德娄之后在全世界最受推崇和赞赏的作家”。

——《新闻报》

尽管是让-吕克·戈达尔将莫拉维亚的《鄙视》改编成电影,贝托鲁奇导演了《同流者》,但莫拉维亚真正的精神亲属是费德里科·费里尼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纽约时报》

莫拉维亚如今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这种道德目的和艺术完整性的罕见结合曾经使他跻身于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之列。我认为,现在是重新评估的时候了,也是他的作品推出新版本的时候了。

——《卫报》

上一章:莫拉维... 下一章:意大利...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