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节 皇后:对皇上影响最大的人不变与万变 作者:葛剑雄 |
||||
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晋武帝的宠臣贾充被任命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出镇关中,文武百官在夕阳亭举行隆重的宴会欢送。其实贾充不想离开京城,宴席散后,就与荀勖商量怎么办。荀勖对他说:“太子不是正在选妃吗?如果能够把你的女儿立为太子妃,你成了皇帝的儿女亲家,皇帝自然会把你留在身边。”贾充说:“是啊,我何尝不想呢,但怎么能办得到呢?”荀勖说:“我来办吧。” 贾充曾经为司马氏政权立下大功,在晋武帝的父亲司马昭的时代,有一次曹魏的傀儡皇帝曹髦年少气盛,受不了司马昭的控制和欺辱,居然亲自拿了武器,率领警卫、太监准备直接进攻相府。当时贾充和部队在宫门南面抵挡,但是面对皇帝亲自拿着武器冲过来,将士们不知所措。成济请示贾充怎么办,贾充说:“主人养了你们这批人不就是为了今天吗?还犹豫什么呢?”于是成济冲上去,用手里的戈一下子刺入曹髦的胸膛,当场把这个傀儡皇帝刺死了。 司马昭为了继续维持曹魏这块招牌,在曹髦的尸体前号啕大哭,下令将成济灭族。但是贾充却因此立了大功,要是当时没有他发的这个命令,要是那些将士都犹豫不决,说不定就让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冲进相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一直是晋武帝最宠幸的大臣。但是当时关中的形势比较危急,出现了羌人、氐人的叛乱,他的政敌趁机向晋武帝建议,这么重要的地方只有派贾充去镇守。皇帝觉得有道理,就下了诏书,贾充没法推却。但是他知道一旦离开了京城常驻外地,政敌如果利用这个机会,离间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如果给他们抓住把柄,形势对他实在是很不利的,荀勖提的这个建议正中他的下怀,所以就暂时拖着不去就任。 晋武帝为了给他的儿子(以后的晋惠帝)司马衷选妃,已经下了命令,全国的适龄女子都停止婚嫁,让他的挑选余地更大。入围的候选女子中,有包括贾充的女儿在内的几位大臣的女儿。为此朝廷还专门成立一个挑选小组,由小组成员进行全面考察评价。考察组最后形成意见认为最合适的是卫瓘的女儿,她有五项优点,而这五项优点正是贾充的女儿的五项缺点。比如说,卫家的女孩子性情温和,为人贤惠,长得高挑,皮肤白晳,能多生儿子;而贾家的女儿脾气不好,性情忌妒,个子又矮小,皮肤又黑,生男孩少。照理贾家的女儿不该入选,但是贾充的夫人走了杨皇后的门路。晋武帝很听皇后的话,杨皇后在晋武帝面前盛赞贾小姐的优点,荀勖也在一次宴会上向晋武帝推荐贾充的女儿做太子妃。内有杨皇后,外有荀勖,还有其他人在皇帝面前一再称赞,结果晋武帝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正好洛阳城里下大雪,军队没有办法出发,不久太子就要举办婚礼了,贾充当然有理由留下来参加,这样就拖延下来,没有去关中就职,皇帝下诏让他还是回到原来的职位。 可见这次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赌博,太子和太子妃其实都是这场政治博弈中的棋子、工具,他们都是没有自由去选择的。果然等贾充的女儿贾南风进宫以后,众人才发现她的忌妒、残暴超出想象。比如她为了阻止其他宫女或者嫔妃有机会生孩子,发现一个怀孕的就直接干掉,甚至夺过侍卫手上的长戟插入她的肚子,胎儿当场掉下。再加上这位太子(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本身就是白痴,晋武帝曾经考虑废了他,另外立一个。但是他跟杨皇后谈了以后,杨皇后就提出来:“他又是嫡又是长,老规矩立嫡立长不以贤,怎么可以改变?”这是杨皇后的儿子,她当然要极力维护,将来好当太后,晋武帝不得不容忍。 以后这位杨皇后死了,临死前又将自己的堂妹推荐给晋武帝,晋武帝立了她的堂妹为新皇后。这位皇后其实已经发现贾南风这种极度的忌妒、暴躁的性格和她的阴谋,但是这位杨皇后知道这个儿媳妇是她堂姐生前选定的,加上自己没有儿子,只能维护太子这一家,所以就劝晋武帝:“女人忌妒是免不了的,她父亲对国家有这么大的功劳,我们不能够因为她这点缺点就不念她父亲对国家的大功。”另一方面,她严厉地管教贾南风,要她切实改过。贾南风不知道杨皇后实际上是在帮她的忙,反而认为这个婆婆对她管束得太严厉,所以非常怨恨。 等到晋武帝一死,他的白痴儿子当了皇帝,贾南风肆无忌惮,不仅干政、揽权,还趁机大泄私愤。这时杨皇后已经成了杨太后,她的父亲杨骏以大将军的身份执政。贾南风就找人诬告杨骏,称他谋反,先把杨骏一家都杀了。继续清查的结果显示杨太后实际上是参与者,要把太后废为庶人。此前,杨骏的妻子,即太后的母亲与太后住在一起,没有受到处罚。后来说她也是参与犯罪的,就把她从杨太后的住处拉出去行刑。杨太后抱着她的母亲号啕大哭,自己剪掉头发跪下来求情,而且给贾南风上书自称臣妾,但是无济于事。最后连杨太后身边所有伺候的人都被撤掉,她活活饿死了。 贾南风很快地挑起了西晋的“八王之乱”,不仅导致西晋的覆灭,而且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五胡乱华”和十六国纷争。 可见太子妃选谁,的确事关国家治乱。 太子选妃是这样,皇帝选皇后就更是如此。因为在古代社会,一个年轻的女性的人品如何、相貌如何,公众是不会知道的,大臣也不知道,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公正地挑选的。理论上讲,皇后的职权只能管理后宫,但她可能是对皇帝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如果皇帝软弱无能、优柔寡断,或者像晋惠帝这样白痴、低能。如果皇帝缺位或者幼小,原来的皇后成了太后,她实际上就可以执政。皇后本来就没有什么执政的经验,而且不可能有家族以外的社会关系,况且大多数当上太后时的皇后岁数不大,就不得不依靠外戚——自己的哥哥、父亲。如果外戚本身品质不好或者私心重,没有能力,必定干政揽权、营私祸国。可悲的是,这些都是掌了权的外戚的常态。 所以出于公心的大臣,在皇帝选皇后,甚至选嫔妃时,也得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袖手旁观。他们考虑的往往不单是这个女子是不是漂亮,是不是适合侍候皇帝,还要考察她的家庭、她的家风。问题是在信息不公开的情况下,必然夹杂了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信息,以及个人的成见、意气。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也就在这个时候展开一场权力、利益、情感的博弈。有私心的大臣更会考虑,哪一个人当皇后对自己有利,哪一些人成为外戚会与自己关系密切,或者今后在政治上可以结成一伙。 皇帝平时也接触不到这些女子,而在选皇后时,皇帝本人大多还没有成人,所以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但他的感觉和意愿与太后、大臣的意见未必一致,结果就不能如愿以偿。曾经有皇帝抱怨,这是我的家事、私事,为什么不能我自己说了算?但是大臣们会说,既然你是天子,是天下的主人,选皇后也是天下的事,因为皇后要“母仪天下”。大臣们不便明言的道理更简单:现在选的皇后很可能就是自己未来的主子,会决定自己的命运,岂能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所以皇帝与皇后、嫔妃的关系,不可能建立在真正的爱情基础上,他的个人好恶一般不得不让步于政治上的考量和权力之间的博弈。历史上演出过一幕幕发生在皇帝与皇后、嫔妃之间的悲剧,在这种家天下的专制制度下,这是不可避免的。 选皇后的过程也伴随着废皇后。有的皇帝在位时间长了,对皇后已经没有感情,或者感情转移了;有的皇后年老色衰,或者变得脾气怪诞;或者皇帝新得宠的嫔妃急于上位。有的皇后长期没有生育,有的皇后违反了法律或惯例,有的外戚违法乱纪、飞扬跋扈,这些都给皇帝废后提供了名正言顺的理由。皇后的名额只有一个,不废旧就不能立新。对大多数嫔妃来说,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必定要全力以赴。这样就有废皇后和新立皇后的程序要完成,又会转入新一轮的政治博弈与权力考量。 |
||||
上一章:第一节 | 下一章:第三节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