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孙权和解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 作者:度阴山 |
||||
公元216年阴历十月,六十二岁的曹操忍着头痛重启对孙权的战争。不过,曹操这次进军的速度异常缓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没有人知道曹操到底在想什么,有聪明人甚至觉得曹操是为了打而打。 曹操行军一个月后才抵达家乡谯县。在谯县养尊处优一个多月后,他才慢悠悠地出发,几天后抵达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 孙权在长江西岸的濡须口早已进入战备状态。 曹操在濡须口吃过亏,所以这次他汲取经验教训,只在陆上和孙权展开战斗。不过,他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即使孙权的水军因长江风浪受到重创,曹操也没有抓住机会将孙权一举击溃。 这场战争,乏善可陈。曹操似乎一直无法进入状态,他巡视各军营时,士兵们已见不到他的任何风采。他精神萎靡,龇牙咧嘴,那是在忍受剧烈的头痛。 孙权对这场战争也提不起任何兴趣,他的水军因一场长江风浪损失惨重,再也无法支援陆军作战,他索性就不支援了。任凭陆军和曹操的青州兵团在陆地上厮杀,双方互有胜负,失败的没有气馁,胜利的一方也没有任何欣喜感和荣誉感。 双方就这样打打停停地坚持到公元217年阴历三月,瞎子都看得出来,曹操吞不掉孙权,孙权也无法将家门口的曹操打跑,如果两方再这样半死不活地打下去,打到世界末日也不会出任何结果。 公元217年阴历三月初,曹操开始收拾帐篷,陆续撤军。三月中旬,曹操和最后一批军队撤出战场。孙权兴奋地跑到前线给曹操送行,还让人给曹操带了几斤江东特产,以一种奇异的语调询问说:“老曹,怎么啦,咋还突然就走了,不打了?” 曹操看着孙权那副嘴脸笑出了猪叫声,说:“小孙啊,你这个白痴,好好看看你的边境线!” 孙权就按曹操的指引去看,立即大惊失色。曹操并没有将军队全部撤走,而是在合肥一线留下了二十六个军团,形成了一道超级防线,负责这道防线的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张辽和曹仁。 这是曹操想出的新战略。孙权固然不担心曹操这些军队的进攻,可如此大量的军队就在他家门口,不但驱逐很难,还要时刻提防他们。孙权只能将全部精力用在防御这支装备精良的曹军上,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这就好像一群无赖住在你家门口,虽然他不打你,可你也不敢出门。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出门后,这些无赖会干出什么事来。 孙权现在就面临这种困境,他不可能永远不出门,因为他的西边,刘备正像头饥饿的猪一样,在咻咻地扩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正是曹操给孙权的最好礼物。孙权很快就受不了了。 曹操回到邺城不久,孙权就派出使节抵达邺城,和曹操谈判。曹操非常高兴能和孙权谈判,因为如果能稳住孙权,他就可以再对刘备用兵,同时还有机会拆散孙刘联盟。 孙权的使者带着江东特产抵达邺城,曹操一边吃,一边和孙权的使者谈条件。 曹操提出的条件是,孙权要承认东汉帝国的统治,并且亲自来中央朝廷做官。如果孙权能做到这点,他就把布置在合肥一线的部队撤回,只留少量驻军。 孙权使者只同意前一半:承认东汉帝国的统治,但孙权不能来中央朝廷做官,因为孙权的肚子对北方的水土很不适应,总是拉稀跑肚。 曹操吃掉最后一只大闸蟹,让使者去休息,他开始头痛了。 荀攸和贾诩、程昱来劝说他:“孙权这孙子不可能像当初的马腾一样,冒失地来中央。我们现在也没这个能力让他来,能结成联盟,就已是烧高香了。” 司马懿不认可三个同事的窝囊言论,他对曹操说:“您代表的是中央朝廷,孙权和刘备都是叛徒。对待叛徒,谈判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只要先稳住孙权,集中力量干掉益州的刘备,再掉头回来揍孙权,天下即可统一。” 曹操盯着司马懿,忽然冷冷地说了句:“就你聪明!” 司马懿立刻闭上了嘴。 曹操虽然训斥了司马懿,可还是认可了他的见解,同意孙权的条件。于是,双方结盟,曹操适时提醒孙权:“刘备现在拥有荆州的一半,还有整个益州,关羽在荆州对你的另一半领土虎视眈眈,你要防范啊。” 孙权回复说:“我当然要防范,你从合肥一线撤走主力,我就着手对付刘备。” 孙权说谎了,曹操将部队从合肥一线拉回北方后,孙权毫无动静。但曹操是个行动派,他决心先向刘备动手。 不过在动手前,他有个大问题需要解决,这个大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 |
||||
上一章:击败张鲁 | 下一章:接班人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