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05号档案 |
||||
![]() ![]() B市 超正经调查 笼罩居民楼的恶臭 2014年4月,正是春风拂面的好时节。可是对B市某小区的居民来说,他们却根本没机会感受和煦的春风。从过年期间开始,小区四处飘散着若有若无的臭气。而这股臭气的源头似乎是在10号楼,人们一进楼道,就被一种莫名的臭气笼罩。 这股臭气困扰了他们三个多月,终于有居民忍无可忍,选择了报警。 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以后,立即指派辖区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对派出所民警来说,这种因为闻见臭气而报警的警情不少,经过现场查验,大部分情况都是下水道堵塞、咸菜变质等原因导致的。如无意外,这次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太多。 抵达现场后,民警先是询问了报警人基本情况。 报警人王大婶说,她可以确定,这股臭气来自10号楼的1105室。 王大婶说自己的鼻子特别灵。早在过年前后,也就是1月底,她就已经闻到了异味。当时她就循着臭味去寻找源头,最后在1105室的门口闻见了更臭的气味。由此王大婶断定,这漫天的臭气就是从1105室的门缝里散发出来的。 1105室的住户是刘奶奶,王大婶和她挺熟。因为两人总能在扔垃圾的时候遇上,闲来无事也会唠唠家常,所以关系也就熟络起来。 王大婶告诉民警,1105室住了三口人,正好是一家三代女性。 刘奶奶的丈夫亡故,女儿小昆有过两次婚姻,现在处于离异状态。小昆离婚后就回到了娘家,还带着自己的女儿丹丹一起。不过,听刘奶奶说,小昆平时很懒,不愿意做家务,也没有正经的工作,整个家都是刘奶奶一个人在操持。不过刘奶奶又安慰自己说,每天能看到外孙女丹丹可爱的小脸蛋,她就算再累也值得了。 王大婶刚发现1105室传出臭味时,就去找过刘奶奶。她想问问刘奶奶,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变质了。可是王大婶在1105室门口敲来敲去,就是没人开门。王大婶没辙,只能嘀咕着回到自己家里。 第二天,王大婶正准备再去敲门询问的时候,在楼下看到了小昆。当时,小昆正带着女儿丹丹站在楼下邻居的家门口商量事儿,因为平时小区里的好几家邻居关系处得都很好,所以看到这一幕王大婶也没觉得奇怪。 她听到小昆和邻居商量,想让邻居帮忙照顾孩子,让丹丹在邻居家暂住一个礼拜。小昆说母亲因病住院了,需要进行一次大手术,刘奶奶只有小昆这一个女儿,所以小昆责无旁贷,得去照顾她。但要照顾母亲,小昆就没有余力照看女儿了。虽然丹丹乖巧、听话,但她毕竟只有7岁,是无法独自生活的。邻居也是个热心人,一听这情况,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帮忙照看丹丹的事儿。 听他们聊完正事儿了,王大婶赶紧上前插了一句,她问小昆:“你知不知道你们家里有臭味啊?” 小昆一脸坦然地回应:“我知道,是我妈腌的咸菜臭了。等我妈出院回来,会处理好的。” 小昆的这番说辞非常合理,所以王大婶就放下了心。可没想到的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股臭气越来越浓重,楼里的居民成天都笼罩在臭气当中,苦不堪言。邻居们虽然都知道小昆去医院照顾住院的刘奶奶了,家里臭了的咸菜没人处理,但是楼道里一直这么臭,实在不是个事儿。 于是王大婶忍不住又联系了小昆,却发现怎么也联系不上她。她问那个帮忙照顾丹丹的邻居,发现对方也快一个月联系不上小昆了,小昆不会是在外面遇到什么不测了吧? 丹丹没有家里的钥匙,看着丹丹可怜的小脸,王大婶决定报警求助。 既然熟人都联系不上小昆,警方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找到她。于是民警决定先打开1105室的大门,清理完家里的臭咸菜再说。 确认敲门无人应答后,民警找来了开锁师傅,打开了1105室的大门。 大门一开,更加浓烈的恶臭扑面而来,令人作呕。虽然味道更冲了,不过这也让民警确信,困扰本楼居民的臭气确实是从这家屋子里散发出来的。 1105室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屋,里面的陈设都很正常,并没有什么异样。进入现场后,一名民警直接去了厨房,想找找那个传说中的腌咸菜的坛子,而另一名民警则发现了一处蹊跷:三间卧室之中,居然有一间的房门是从外面用挂锁锁起来的。 自己家卧室的房间,居然要用挂锁锁上?这很可疑。 于是民警拉住了正在收拾工具的开锁师傅,让他再开一把锁。 开锁师傅动作很麻利,很快,卧室的门便打开了。乍看卧室里面的陈设,并没有什么异常,但民警一看地面上淌出了绿色的液体,顿时感到不妙,那股越来越浓的恶臭味正是从液体上散发出来的。顺着液体流出的源头,民警掀开床单,发现卧室的床下有异物。 床底下塞着一坨被子,被子湿漉漉的,吸饱了那种墨绿色的液体。民警正准备掀开被子检查,门外围观的人群中,一个清脆的童声打断了他的动作。 “你们不要掀被子,那下面不是我姥姥,我姥姥在医院呢!” 说话的是刘奶奶的外孙女丹丹,因为警方要撬开她家的房门,邻居也把丹丹带到了现场。童言无忌,但丹丹这句话,明显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民警心里有数了。 他们立即退出了现场,设置了警戒带,采取了现场保护措施,一边通知刑警部门立即赶赴现场,一边也安排人把丹丹带回了派出所。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都猜出来了。 困扰了整栋楼居民三个多月的臭味,不是腌咸菜的气味,而是尸臭。 有朋友会好奇,尸臭真的有那么臭吗?尸臭能持续这么久吗?怎么过去三个月了还能闻到? 对法医来说,尸臭算是职业生涯中必经的挑战。 尸臭,是伴随着尸体腐败降解的过程一直存在的。 教科书上说,机体在死亡后几个小时,在肠道里腐败菌的作用下,就开始产生尸臭味。这种腐败产生的气体,会从尸体的肛门等位置排出。虽然这时候人还闻不到臭味,但敏感的苍蝇已经可以捕捉到了。苍蝇会在机体死亡后几小时就抵达现场,也可以侧面证明上述理论。 如果死亡时间在夏天,经过3~7天,尸体就会变成巨人观,算是腐败到顶点,尸臭味也随之达到顶点。但这并不是说尸体变成巨人观后就没有尸臭了,直到尸体白骨化,整具尸体上的软组织都消失殆尽,尸臭都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被褥裹尸案发生在冬天,冬天的尸体腐败速度相对较慢,尸臭释放的时间也会更长。而尸臭是一种穿透力、黏附力都很强的气味,所以三个多月中,邻居们始终能闻见这种臭味。老秦曾经在小说里写过,尸蜡化的尸体,尸臭味也很强,别人都戴着两层手套去解剖,老秦嫌手感不好,就只戴了一层,结果最后整双手上都是臭味。 本以为,法医解剖尸体戴的是橡胶手套,密闭性还算可以,没想到它压根抵挡不住尸臭味的侵袭。我试过很多种方法来去除尸臭味,用洗衣液、洗衣粉、香皂……各种清洁用品在尸臭味面前,其作用都微乎其微。最后,我听了法医前辈们的建议,去菜市场买了一把香菜,用香菜搓手,才让香菜味儿盖过了尸臭味儿,暂时摆脱了痛苦。这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小说出版后,香菜还成了一个“法医哏”,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对法医来说,尸臭确实是极大的困扰。现在的法医也都加大了防护力度,面对高度腐败的尸体,不仅要穿全套式隔绝防护服,还会戴两层橡胶手套,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尸臭味的渗透。 1105室的被褥裹尸案发生后,B市刑警部门立即派出警员赶赴现场,对现场进行勘查,对尸体进行检验。经过现场勘查,整个家里看不到打斗的痕迹,物品陈设也都很自然。现场的出入口,只有房门。而门上被锁匠卸下来的门锁,经过痕迹检验也都是完好的,并没有外人侵入的痕迹。 法医通过现场的初步尸检,可以断定这是一起凶杀案件,因为尸体颈部被衣物缠绕了很多道,死者的双手、双脚也都被透明胶带捆绑。 确认是命案后,警方投入了更多的警力参与侦破工作。一组警员继续留在现场进行勘查,一组警员去派出所会同丹丹的老师和丹丹谈话,另一组警员开展外围调查工作,而法医则去法医中心进一步解剖检验尸体。 法医按照程序,在解剖室内对尸体进行第二次尸表检验。因为尸体高度腐败,给检验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细心的法医在卸下死者手脚部的透明胶带的时候,发现胶带上除了脱落的尸体表皮和腐败液体,还有一些模糊的痕迹。 胶带是很容易留下指纹的载体,即便因为尸体腐败而受到干扰,警方还是通过胶带掌握了使用胶带捆绑死者的人的指纹。经检验,死者手、脚被胶带捆绑的勒痕都是生前形成的,也就是说,死者生前有被捆绑的过程。 在尸体检验的同时,法医也提取了死者的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用以认定其身份。虽然案发现场是刘奶奶的家,但毕竟尸体高度腐败,面容不可识别,丹丹还一直在强调死者不是刘奶奶,所以警方必须进行这一步程序,从而确认尸源。经过检验,证实丹丹说的是谎话,死者就是刘奶奶无疑。 法医经过解剖检验,确定死者刘奶奶眼结膜和面颊部有出血点,指甲甲床紫绀,心血不凝,颞骨岩部出血,这些都是可以证明死者死于窒息的征象。结合刘奶奶颈部缠绕的衣物,法医最终判断刘奶奶不排除是勒死。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不排除是勒死”这个表达有些拗口。 其实这是法医经常在鉴定意见里使用的措辞。那么,“不排除是勒死”是什么意思呢? 在某些情况下,高度腐败或者其他一系列原因导致尸体毁坏,当这样的尸体呈现在法医面前时,已经不具备出具确切死因鉴定结果的条件了。即便是在正常情况下,法医对一名死者的死因鉴定,也是先排除,再认定。就是先要把各种常见死因都排除掉,再根据尸体现象来确认唯一的死因,以确保结论的准确无误。 比如在这起案件中,如果尸体没有腐败,那么法医就要先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疾病、电击、高低温等各种可能的死因,再根据机械性窒息征象和勒痕来确定死者死于勒死。但尸体已经毁坏了,不能下确定性的结论,就只能使用排除法。 排除了前述各种死因,就剩下机械性窒息这种死因了,但因为尸体腐败,看不到颈部索沟,法医就无法下确定的结论。说白了,就是法医不能确证,只能给出这个倾向性意见。 在尸体解剖检验工作的尾声,法医打开了死者的胃,想要看看死者的胃内容物有什么成分。这一打开,着实把法医吓了一跳。 死者的胃里有一些银光闪闪的颗粒,根据经验分析,这都是水银啊! 当着孩子的面给母亲灌下水银 警方的理化检验部门接到法医送检的胃内容物后,经过检验,确定死者胃内的异物就是汞(水银)。上学时化学学得不错的读者朋友会感叹了,汞可是重金属啊!服用重金属是会中毒的! 那么,法医之前做出的“不排除是勒死”的结论还靠谱吗? 法医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解剖检验显示死者胃壁未见穿孔,故口服金属汞不构成其直接死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急,老秦这就和大家聊聊汞中毒的事儿。 汞中毒确实是可以导致人死亡的,但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吃到嘴里立即就会死。“一吃就死”的死亡,法医常称为闪电型死亡,比如服下毒鼠强、氰化物,就会导致闪电型死亡。 而汞中毒导致人体死亡,则需要达到足够的量。 网络上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汞中毒也是这样。 汞中毒比较少见,一般都是现场有高浓度的汞才会发生,所以在有汞环境下工作的人出现职业性中毒最为常见。当然,也有自杀的人直接吞服大量的汞,或者吸入高浓度的汞蒸气而导致死亡的案例。 汞中毒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主要是根据中毒的量或者中毒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的。这三种中毒都非常严重,都可能导致机体死亡。 急性汞中毒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比如嘴里面有金属味、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和腹泻这些明显异常的现象,甚至患者会发高烧,还会咳嗽、咳痰、口腔发干。最严重的症状就是会有一系列多脏器损害。 牙齿上出现汞线,是汞中毒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表现。汞线可以帮助法医判断死者是否死于慢性汞中毒。但是在急性汞中毒的情况下,一般最先出现的还是消化道的问题,比如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等,如果发生胃肠穿孔而出现腹膜炎,就会导致机体死亡。而亚急性汞中毒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症状较急性汞中毒轻。 在刘奶奶的案子里,因为汞没有造成胃穿孔,也还没进入肠道导致肠穿孔,所以法医不考虑刘奶奶是急性汞中毒导致死亡。同时,这也说明刘奶奶口服汞之后很快就死了,虽然汞的量可能达到了致死量,但作用时间还没有达到。 那刘奶奶到底喝下了多少汞呢? 法医通过对刘奶奶尸体胃里的汞进行收集,发现她胃里的汞还真不少,绝对不止一根温度计里的汞的量。有时候小孩子咬温度计玩,会咬碎温度计,不慎吞下汞,但刘奶奶胃里有那么多汞,她总不会一口气咬碎了好几根温度计吧?她究竟是怎么吞服的呢?是自愿吞服,还是被人硬灌的呢? 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法医想到了一个办法:普通人一般是弄不到金属汞的,最方便的来源就是温度计了。只需要调查三个月前,是刘奶奶还是其他人去买了很多温度计,就可以明确犯罪嫌疑人了。 寻找作案工具的来源,也是侦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刚才老秦提到了小孩子咬碎温度计的事情,有很多家长朋友看完可能会焦虑,甚至不敢用温度计了。毕竟温度计每家都有,这岂不是很危险吗?万一小孩子咬碎或打碎了温度计而大人没有注意到,哪怕是不小心吸入了汞蒸气,这可咋办? 大家有这样的焦虑也很正常,很多朋友可能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科普:温度计在地板上打碎了,里面的水银珠泄漏出来,如果不管它,它会变成蒸气被我们吸入,引起中毒;如果用手触摸它,它可以通过我们的皮肤被吸收到体内,从而引起中毒。 看上去,左右都是陷阱,到底要怎么处理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立即开窗通风,然后用扫帚把它扫到一起,用密封袋密封,再丢弃到安全的地点,防止其他人误触。最后,最好再用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地面。 即便已经吸入了汞,也不用太焦虑。汞被吸入人体后,如果没有达到足够的量,并不会危及生命。当然,有可能发生汞中毒时,肯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在去医院之前,可以先吃一些生的蛋清、牛奶、豆浆这些富含蛋白的物质。因为汞进入人体之后,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人体的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导致一系列器官功能的障碍。吞食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浆、蛋清后,这些物质里面的蛋白质会和人体内的蛋白质竞争性地与汞结合。简单说,就是用这些蛋白质当“替死鬼”,尽可能地让汞中毒的程度降到最低。 到了医院后,及时催吐导泻,再用一些药物,是可以避免汞对身体造成大的伤害的。 当然了,这都是误食以后的处置方法,要预防危险,最重要的还是不能让小孩玩温度计,把温度计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大人在使用温度计时,也要多加小心。 了解完汞中毒的特性后,我们再来看看刘奶奶的情况。 法医判断,刘奶奶生前被人捆绑,保持固定的屈曲体位,被人灌入水银后,再被勒死。经过法医初步推断,刘奶奶应该是在三个月前的春节前后,也就是她在邻居们视线中消失的时候就已经死亡了。究竟是谁如此残忍,用如此残酷的方法来折磨、虐待一个老人,非要置她于死地呢? 有人肯定会说,这还用猜吗?必然是她的女儿小昆啊。 确实,警方锁定的第一嫌疑人就是小昆。不过,怀疑可以,要抓人,必须证据确凿。如果小昆杀了母亲,这就是一宗杀亲案,而杀亲案要完善证据,是非常困难的。 打个比方,如果是入室杀人案件,那么房间里的指纹、死者指甲里的DNA都是很重要的物证。但如果是丈夫在家里杀死妻子的话,丈夫的指纹、妻子指甲里丈夫的DNA,甚至丈夫身上有妻子的少量血迹,都不能直接证明丈夫犯罪。 道理不言自明,家本来就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也会留下大家共同的生活痕迹。 正因如此,杀亲案件中,很多证据都会变得无用。 警方只有挖掘出更多的证据,完善证据链,才能证明犯罪的事实。 所以,刘奶奶被害的1105室里,有女儿小昆的指纹、足迹,都不能证明她犯罪。警方还有哪些证据能用呢? 让我们一同来试着搭建本案的证据链。 首先,胶带上提取的指纹,警方经过比对,认定是小昆留下的。胶带是直接的作案工具,其上的指纹就有一定的证明力了。不过,仅仅靠这个证据,证明力显然不够,因为小昆完全可以狡辩,称这是自己曾经使用胶带时留下的指纹。 其次,法医之前提出寻找温度计的来源,也十分重要。经过侦查,警方发现在案发前不久,小昆确实从药店买了数支温度计,这说明她有充分的犯罪准备。但是这个证据也不能单独使用,因为小昆完全可以反驳说,自己买温度计是正常行为,只是有人去她家里利用了这些温度计而已。 最后,丹丹的证词也是关键的一环。丹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辞,说明她在帮自己的母亲隐瞒什么,也说明她很有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警方找来了儿童心理专家,和丹丹的老师一起,与丹丹深入地聊了一次。让警方大吃一惊的是,丹丹居然描述了母亲杀死姥姥的全过程。 也就是说,小昆在弑母的过程中,丹丹就是现场的目击者! 更让警方吃惊的是,小昆杀死母亲后,居然带着丹丹和尸体同处一室,共同生活了一个月。最后,或许是因为臭气实在无法忍受,小昆才把丹丹丢在邻居家里寄养,而自己则不知所终。丹丹害怕警察发现姥姥的尸体而说出的那些谎言,也都是小昆教的。当然,因为丹丹是未成年人,其证词的有效性是要打折扣的。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三个证据,每个证据单独拿出来就是孤证,不能用来证明小昆杀人。但要是联系在一起,再加上以下四个旁证,就组成了证据链,具有足够的证明效力了: 旁证一,王大婶看见小昆拜托邻居照顾丹丹是在两个月前,而法医判断刘奶奶是三个月前死亡的,这和丹丹说的母女俩和尸体共处一室长达一个月的情况是吻合的。 旁证二,丹丹供述母亲捆绑姥姥,强迫其吃下水银,最后勒死的过程,和法医检验结论是一致的,说明丹丹有准确描述事情经过的能力。 旁证三,刘奶奶家里找不到任何存折和银行卡,于是警方对刘奶奶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小昆使用密码提取了刘奶奶卡里的9000余元存款,这也是卡里的全部余额。虽然女儿取母亲的钱并不是什么可疑点,但这个情况至少可以提示小昆作案的动机。 旁证四,警方对小区的邻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刘奶奶和小昆母女关系非常紧张,邻居们都知道她们经常吵架,而且小昆很不孝顺,是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平时无所事事,天天找刘奶奶要钱。 综合上述证据,警方认为小昆有可能因谋财弑母,有重大作案嫌疑。 4月中旬,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找到了小昆的行踪,在她的临时住地将她抓获归案。 而7岁的孩子丹丹,结束了寄居在邻居家的生活,依旧孤身一人,只能被送去福利院照料。经历了这次事件,她幼小的心灵遭受了严重的伤害,尽管有心理老师对她进行心理疏导,但心理创伤的愈合是需要时间的,年幼的她背负了太多的伤痛,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出阴霾。 屋檐下的畸形关系 小昆到案后,在强大的证据攻势下,她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 她在交代弑母原因时,表现出来的那种冷漠和残忍,让所有听到的人都感到心寒和毛骨悚然。 “她不给我钱,我怎么要都不给,所以我就杀了她!” 小昆的杀人过程,和警方的推断基本一致。 2014年1月底,小昆回家后又一次向母亲借钱。此前,她陆陆续续已从母亲那里借走了20多万元。她总说会还,却一直不见动静。 这次她借钱的理由是想要做生意,谋个正经生计,并表示以后一定会还上母亲的钱。可刘奶奶是真的没有什么钱了,她原先借给女儿的钱,都是老伴儿出车祸的赔偿款,现在也基本已经败光了。最后那点存款,她寻思着必须藏起来,好为自己留条后路。 小昆为了要钱,对母亲纠缠不休。刘奶奶拒绝了好几次,最后也是气不打一处来,说的话也就变难听了:“我没钱借给你!真希望我没生出你这个只会啃老的没用东西!这儿早就不是你家了,我没钱!” 听到妈妈和姥姥吵架,丹丹还从房间里跑出来想劝架。 可小昆早已做好了弑母的准备,她的口袋里装着提前准备好的温度计,听到母亲的斥骂,她便气势汹汹地冲了上去,将体弱的母亲按倒在地,用胶带和电话线将母亲的双手捆了起来。她掐捏、掌掴母亲,想要逼问出存折的位置,可刘奶奶誓死不从。于是,小昆当着母亲的面把几根温度计打碎,把水银都倒在了勺子里,然后捏住母亲的下巴,强迫她张开嘴巴。 这时候,丹丹还在房间里。 “孩子当时就吓哭了,我就带她去了隔壁的卧室,锁了门。” 在法庭上回忆这一切时,小昆居然很平静,好像在说别人的事。 水银灌下去后,刘奶奶并没有死,而是拼命地踢小昆,于是小昆又用胶带绑住了她的腿。然后,小昆又用衣物缠住了母亲的脖子,堵住了母亲的嘴。慢慢地,刘奶奶不动了。小昆见母亲已经死亡,就开始在家里找钱,她从家里拿走了2000元现金,后来又从卡里取走了9600元,共计11600元。 2016年8月,小昆弑母案开庭。法院认为,小昆因家庭矛盾与其母发生争执后,对其母进行捆绑、殴打等并致其母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小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已构成盗窃罪,依法与其所犯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但鉴于小昆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故意杀人的主要犯罪事实,在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盗窃罪细节,情节构成自首,法院将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B市法院当庭公布了此案的判决结果: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小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小昆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1000元。 B市的法院本着“少杀、慎杀”的法律精神和人道主义理念,没有对小昆处以极刑,但是不知道这样的判决能否让一辈子在监狱里的小昆悔悟?能否追回她那泯灭的人性? 每每看到杀亲案件,总是让我心痛不已。 血缘,本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亲情本身就是世上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可为什么总是会发生一些泯灭人性的杀亲案件呢? 或许,畸形的亲子关系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小昆弑母案发生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人都在思考:白眼狼是怎么养成的? 据媒体的挖掘,小昆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去外地赚钱了,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怎么陪过她。父母回到B市后,或许是出于弥补的心理,对小昆事事娇纵,溺爱无比,甚至当小昆提出辍学时,他们也都爽快地同意了。 小昆辍学后,吃穿用度都是找父母要钱,她的父亲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小昆除了找自己的父母借钱,还找老邻居们借钱,并且经常借钱不还。这些借款,到最后都是小昆父亲偷偷帮她还上了。 2009年,小昆的父亲遭遇车祸罹难。小昆的母亲(也就是刘奶奶)精神几近崩溃。而此时小昆刚好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主动带着女儿搬回家居住。 本来大家以为这是件不错的事,刘奶奶身边需要人照应,小昆感情不顺,独自带女儿也很困难,所以这对母女正好可以互相依靠,抱团取暖。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一切并不是那么简单。 小昆之所以会搬回家里,并不是为了和母亲互相依靠。此前,她几乎耗尽了父母拼尽一生力气换来的积蓄,现在,她又盯上了父亲的车祸抚恤金。她先后找母亲把这20余万元的抚恤金全部借了出来,供自己的新男友“做煤炭生意”。 其实投资做生意这种事儿,如果赚了,算是多了一笔收入;如果亏了,及时止损,也不至于血本无归。可小昆每次找母亲借完钱,就像是忘记了这回事,一直不提还钱的事。 刘奶奶很无奈,这笔抚恤金,说白了是自己丈夫的生命换来的,也是刘奶奶赖以生存的资金。而小昆似乎只是把这笔钱作为取悦新男友的一个工具,对于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回本,几乎毫不操心。 在多次催要还款未果之后,刘奶奶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和焦虑当中。她逢人就倾诉失去丈夫的苦楚,数落女儿的不孝,更是对这笔钱能不能要回来表示莫大的担忧。出于焦虑,平时在家刘奶奶会揪住一切机会问女儿要钱,而女儿则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因此二人发生过多次争吵。 至此,本来就已经畸形的母女关系逐渐恶化。两个本应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变成了仇人一般。直到最后,母女关系的巨大裂痕已无法弥合,酿成了一桩惨绝人寰的弑母悲剧。 聊到这里,老秦想起了另外两桩真实的案件。它们也都因畸形的亲子关系,最终酿成了杀亲的惨剧。 一则案件发生在日本。 2019年5月28日,日本某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无差别杀人案件。案犯因为心理扭曲,拿着刀到小学门口对小学生行凶,导致2人死亡,19人受伤。不管在哪个国家,遇到这种恶性案件,一来要尽可能限制媒体报道,防止模仿犯罪;二来要速侦、速破、速判,严惩犯罪分子。 不过老秦要说的,不是这一起无差别杀人案件,而是不久后发生的另一个案子。 2019年6月2日,一个76岁的退休官员把自己44岁的儿子给杀了。 杀人的理由很匪夷所思——这名退休官员认为,他儿子很可能会学那个杀人魔,对社会造成危害,为了不让他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个父亲就先下手为强了。 有人会觉得,知子莫若父,一个父亲肯定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也说明这名退休官员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算是“大义灭亲”啊。但其实这起杀子惨剧的背后,是这个父亲一直溺爱自己的儿子,没有教他自食其力,才将他“养育”成了一个“恶魔”。 这个儿子长期蛰居在家,一直靠父母养活,活到44岁还在“啃老”。因为长期不与外界交流,儿子逐渐出现严重的暴力倾向。只要心情不好,他就会对自己的父母叫嚣:“你们把我生下来,不管我干什么事情,你们都要担起责任,我不去工作,你们也要担起照顾我的责任。” 你看,这个啃老族啃得理直气壮的。 不仅如此,这个儿子还开始对自己的父母动粗,稍有不快就对父母拳脚相加。 可能是因为看到了逐渐恶化的状态,这个76岁的父亲,最终选择举起了屠刀。讽刺的是,在儿子变成杀人凶手前,他自己先成了杀人凶手。 第二则案件发生在我国台湾地区。 有这样一个家庭,70多岁的老母亲带着45岁的女儿和44岁的儿子一同生活。 这对姐弟从来不出去工作,他们的生活全部都靠母亲的退休金。他们花母亲的钱,觉得理所当然。他们就像是两条“寄生虫”,紧紧地依附在母亲身上,不仅花母亲的钱,生活起居还要靠年迈的母亲照顾。 有天早上,45岁的女儿再次向老母亲伸手要钱。当然了,这种伸手要钱的行径对姐弟俩来说算是家常便饭。但这个姐姐有个毛病,如果要钱而老母亲不给,她就用尽一切办法撒泼耍赖。有时候,她会把大便涂抹在客厅的地板上,有时候,她会在洗衣机里放许多羽毛,目的就是整她的母亲,直到母亲屈服给钱。 这次,当姐姐伸手要钱的时候,弟弟不干了。 他自视为一个孝子,不能容忍自己的姐姐撒泼耍赖,所以就拿出一把刀,把姐姐给捅死了。这个弟弟下手还非常狠,根据法医的检验,他姐姐身中5刀,其中2刀捅进了心脏,其他3刀分别在腹部和腰部,姐姐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杀完人后,这个弟弟像没事人一样坦荡,他认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而且,姐姐这么一死,他以后就可以独享老母亲的退休金和照顾了。 真是奇葩的家庭出奇葩的人,奇葩的人做奇葩的事。老秦完全不能理解这对姐弟是怎么活到40多岁的。他们对亲情的淡漠和对法律的无知,令人发指。 老秦在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白卷》里也写过一个故事,一个不受管束的初中生因为父母不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就在网络上“雇”了一个同是未成年人的“杀手”,让他来到家里杀害了自己的父母。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这样的案子,是在我们身边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我想,面对这样令人痛心的悲剧,我们都应该反思。 ![]() ![]() ![]() |
||||
上一章:004号档案 | 下一章:006号档案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