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代路而言

李海鹏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作者:杨潇

想象西南地区一条穿越群山的道路,路上先是走过了徐霞客,然后走过了林则徐,还有作为背景而存在的无名的商旅,赴任的官僚,以及迎面而来的缅甸进贡大象的队伍。让它进入文化史的,则是由西南联大的近300名男生和11位教授及助教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为了躲避战火和求学,徒步1600公里的旅程。往后的历史映衬得越久,西南联大就越在视野深处迸射着理想主义的微光,也把人们的好奇心,吸引到这条路上来。如果这样一条路想在今天找到全新而又如旧的旅行者,代它而言者,它自然会寻找这样一个人:出生于中南或西南地区,毕业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其中之一,是有着媒体经验的优秀作家,对知识分子的生活史和思想史有着长久的兴趣,又喜欢徒步旅行。我想它能找到的最好的人选就是杨潇,碰巧他也对这条路有兴趣。

可能这种契合就是读这部书稿对我来说如此愉快的原因。我几乎没空做摘录,也没有跳过任何一行,也就是说,纯粹是感到享受。它甚至让我想到了比如勒卡雷的间谍小说之类给我的那种感觉,就是你总在期待下一章。有时候,悬念能做到的,讲述看似普通的事物而又自然奔涌的文字也能做到,当一个个字之间有着那种默契又隐约的电流的时候。我不能保证别人也能有同样的体验,我只是说,这就是那种天作之合的书,读完之后我感到的是,如果杨潇没有写这本书,反倒是奇怪的。

以我自己的关于历史的浅知陋见,我想这条路是中国的中心被迫迁往西南的路,是男孩们成为男人们的路,是中国珍贵又脆弱的大学传统的保存骨血之路,是既在逃难也在进军之路,也是20世纪中国知识阶层的甦生之路。也许没有任何一个词比“甦生”更是时代强音了——正是当年旅行团中的一位教授,闻一多,在《青春》中写道,“诗人呵!揩干你的冰泪/快预备着你的歌儿/也赞美你的甦生罢!”

一个闪闪发光又复杂难言的概念,“学生”,也是在这条路上,拓展其词义,增长其能量。在20世纪,读书人,一种备受尊崇又备受蔑视的工具人,甦生为决心自负其责的知识分子;在策论中谈论统治道德的秀才们,甦生为反对其统治内核的学生群体。在那个世纪里,“学生”的意志的主线,正是告别传统,呼唤甦生,即便他们不能预见何种甦生将会到来。无论如何,他们拥有了古代读书人阶层不曾有过的能量。在本书所讲述的这条路上,学生们所拥有的是一种必须把青春当作青春的全新意志。

这条路通往了昆明的西南联大,正如杨潇在书中所说,直到今天,“人们也怀念着联大师生对学术自由的捍卫,怀念他们对知识和教养的尊重,怀念他们的理想主义”。这种怀念差不多就是在怀念一种单纯,也恰好佐证了当初“学生”走过的那条路,后来通往了更复杂的世界。无论如何,在整个20世纪,“学生”那只既在挥别又在召唤的手不断挥动,有时像在鼓动,有时像在为了让时代搭载他们而打车,有时像在演唱会上激动战栗,有时像溺水者在求救。这只手太多次挥动,甚而时常挥别他们曾召唤过的甦生,也时常召唤他们挥别过的传统。幸好,杨潇在这本书里叙述的,正是整个故事当中的一个迷人的段落。

这条路想必令人愉快,因为在这样一本涉及相当分量的主题的书当中,竟然有纯然令人愉快的部分,就是杨潇自己旅行的部分。当然我喜欢一个人自己愉快,也令别人愉快,尤其是在不无灰暗的气氛当中。

杨潇好像的确是享受着这段旅程,尽量以当年的学生们的方式流连于山川与风俗之间。在这部分当中,我喜欢他有所见闻,思及当年旧事,脑中出现的沉思。作为一个旅行者,他携带的知识也令人受惠。我也喜欢读到他笔下的水光、声响、路况,等等,尤其是那些鸟叫声,比如其中一种充满喜感的鸟的叫声听着像是“要减肥”。我喜欢这些,我觉得,如果你会写这些,那你可真是个幸运的作者,迟早会得到偏爱。就连他不时地点评在路上吃到的东西如何,吐槽米粉之类,也让我这个认为写吃这件事根本莫名其妙的人觉得相当不赖。这对我来说真的很有趣。这种洗刷灰尘般的阅读快乐,总是来自文字背后的良善、自然、聪明、丰沛的人性。当然我早就知道杨潇有这样的人性,但是说真的,我没想到他有这么多。

最终,当年的旅行者们垂垂老矣,他们曾经挥动过的那只手已经垂下。杨潇拜访了他们中的一些在世者,讲述了他们的晚年故事。我读到的是,历史的谜语,即便单论长度,就已经远超一代人所可能拥有的破解时间,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不无困惑中了此一生是很难避免的。我的理解是,这个部分是一种真正的工作,那种孤独地站在船尾手持望远镜眺望过去的工作,试图看得更远更深,试图看清我们从何而来,试图读到更长的历史谜语的工作。而就非虚构作品来说,这整本书的质量也完全无愧于“工作”一词。在正常人不可能不对我们文明的危机怀有忧虑的今天,理所当然,我对此满怀敬意。

长久以来,杨潇的出色是一种自然而然、容易辨认的出色。他也拥有知识分子的那种令人嫉妒的魅力的部分。媒体的工作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笼子,有一天笼子碎了,这只鸟正好冲天而起,也甦生一下。如今他写了这本书,也做了计划,既然喜欢徒步,就一直徒步,再把路上的见闻写成一本一本的书。我觉得这太好了。一件喜欢做的事会像原子发动机一样提供内心的能量,让你的人生是真正幸福的。也许在漫漫长路的这一头,知识分子可以这么想了:有了这样的事可做,就算天崩地裂,也没关系的。

上一章:没有了 下一章:序二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