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穿越  作者:科马克·麦卡锡

“边境三部曲”的开创篇《天下骏马》在1992年的首版曾经引起了美国出版界的轰动和评论界的盛赞,并创下了精装本首版印数190000册及两月内连续七次重印的纪录;霸占《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长达21周,连续荣获美国图书大奖。而“边境三部曲”合卷本在1998年的出版更是让文坛沸腾。各大报纸好评如潮:《旧金山纪事报》称它为“具有本世纪最高文学成就的美国经典名著”。《纽约时报书评》誉之“散文的神笔加上美国的原味”。《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赞美道:“多么庄严而壮丽……麦卡锡所创作的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佳作,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的作家可以向诸神挑战。”评之“具有一种巨大的悲剧性的力量,是一本震撼灵魂的小说”。

《穿越》从结构上和篇幅上讲是“边境三部曲”的中心篇、重头篇,从内容、文体上看亦是《天下骏马》的姐妹篇。但它比《天下骏马》更深刻、更成熟,它的问世也受到了更热烈的欢迎。《穿越》仅在美国的首版印数便超过了200000册,刷新了“边境三部曲”第一部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当代美国著名桂冠诗人、2008年普利策诗歌奖得主罗伯特·哈斯在《纽约时报》激情评论:“《穿越》是散文的奇迹,是原汁原味的美国杰作。它的动人情景可以无愧地与近现代的美国四大金牌畅销书《出殡现形记》《傻瓜威尔逊》《宠儿》《骗子的化装表演》比肩。而它的鬼斧神工会让读者们自然地联想到几位誉满世界文坛的巨匠:威廉·福克纳、马克·吐温、赫尔曼·梅尔维尔和威廉·莎士比亚,以及一批大师级的文苑翘楚:海明威、奥康纳、塞万提斯、贝克特、康拉德、约翰·福特、萨姆·佩金帕和塞尔乔·莱昂内。《穿越》书写的天地是那样感动人心,它会使读者全身心地沉浸在一个个震撼得让人停止呼吸的故事里,使读者的灵魂陶醉于一处处美丽而忧伤的场景中。在麦卡锡的神笔之下,一切都那样摄魂夺魄,令人目不暇接。你都来不及思索这种文字和影像的力量从何而来,只有惊叹:麦卡锡的神手能够捧起一切源流而化作他自己的清泉!”

从表面上看,《穿越》的背景和情节与《天下骏马》有些相似,都是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两个美国南方牛仔少年离家出走,纵马天下,浪迹墨西哥的甘苦。但《穿越》并没有继续《天下骏马》主人公约翰·格雷迪的故事,而是潜心塑造了另一个坚韧不拔的牛仔少年比利·帕勒姆,描述了他在四年间三次骑马往返穿越美墨边境,为了追求信念和探求人生而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为此付出的艰辛血泪。

在“边境三部曲”的结尾篇《平原上的城市》里,前两部的主人公约翰·格雷迪和比利·帕勒姆会合到一起,成为好友,继续着他们的人生之旅。正如美国评论家韦德·豪尔所评述:“一个心力交瘁的堂吉诃德,虽然极度悲伤,但还年轻,还有力量再生。”他们经过了生活的历练,日趋成熟,共同在这部终结乐章中扮演了主角,演绎出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至此,三部合为一体,将这部恢弘、深沉的生命交响曲推向一个不同凡响的高潮。


《穿越》描写了一个刚毅不折的男主人公的探求冒险生活,震撼人心,触动灵魂。它既像是现代的《伊利亚特》,它所包含的丰富寓意又像是现代的《格列佛游记》。比利漫长的善恶旅程充满了对人生的探求,对时空的思考,以及对神灵之存在意义的询问,展示了作者哲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麦卡锡的写作思想在《穿越》中亦比先前有了更大的扩展。在《天下骏马》中,他着重写人与社会;而《穿越》却全面包容了他对整个世界的关切:人、社会、自然、生物,甚至是兽类,也折射了他对伟大上帝的一切不朽造物的责任与关爱。如他的第一章整个就是一部可以命名为“与狼同行”的中篇小说。他使用大量笔墨叙述了人与狼的周旋与相处,悉心观察了这只母狼的行为及感情。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动物分为益兽与害兽来草草宣判,而是认为“所有这些可能存在的种族都是由神创造的,它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在比利出于对母狼的怜悯而不得不亲手将之射杀之后,书中有着大段柔美动人的心理描写。比利的爱是那样博大宽厚。“他从落叶上抱起那已经僵直的头并拥在怀里,试图去抬起一个无法抬起的灵魂,那已经奔走于山林之中的可怕却美丽的灵魂。”是的,这不仅是一个肉体,也是一个灵魂。这一章不禁使我们想起了福克纳的名著《熊》与梅尔维尔的《白鲸》,三者均柔细感人,异曲同工!这几位文坛巨擘不仅是高明的文学大师,同时也是高尚的道德卫士。他们反对只把人类作为价值判断的主体而把大自然仅仅当成客体的人类中心主义。他们用手中的文笔呼吁: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人只是其中一员,并非天生比其他生物优越。动物也是生命主体,也有感受痛苦和愉快的能力,也具有道德权利。它们都将自己满腔的热血及爱情投入天赐的大自然中,而对于现代人类文明渐渐侵蚀原本美好的自然界这一变迁疾首痛心。

麦卡锡的自然主体和生物中心思想亦在国内的学术界激起共鸣,我的中译文荣幸地为中美两国的智者和学者们铺架了沟通的桥梁。这里略举一例为证,西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的陈进云女士曾著论文《解析科马克·麦卡锡〈穿越〉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倘若《穿越》能够引致中国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拓宽对美国文学的视野,作为译者,我真的感到欣慰之至。

为了真切地表现美墨边境人民的生活特点,麦卡锡在小说的大量对话中使用了西班牙语。这对西语是第二语言的许多美国读者来说是不难接受的。对于译者,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也不觉困难。比较费神的却是一些地方风貌和历史文物,如印第安部落的生活,半个世纪以前使用过的捕兽器、猎枪及马具等。我曾独自驱车上千英里,去美墨边境地区寻访考察,一切都是为了译文的真实与准确。翻译终于结束了,但我的脑中却始终不灭地闪现出小说的最后一幕:“时间又一次地推出了一个灰色的黎明,又一次地托出了一轮神造的、完美的太阳。太阳升起来了。它又一次地照耀着大地,照耀着一切,不计善恶,不论功过,不分厚薄,一视同仁。”世界是这样美丽,却包容了那么多的丑恶与不幸。我们多么希望这轮火红火热的太阳能够融化天下的冷漠与黑暗,给我们一个真正光明和温暖的大地。

呕心沥血近十年的“边境三部曲”终于落幕了。作为这场巨演的总编导,麦卡锡在历经了三十多年连续不断的笔耕生涯之后也感到心力交瘁,需要调试恢复、休养生息一番了。其时,麦卡锡与他的第三任妻子詹妮弗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一个孩子。就像是军人久临沙场也需要一段安逸的民间生活来放松自己,麦卡锡带着家人搬离了埃尔帕索这座直接给他创作灵感,也让他寝食难安的美墨边境城市,北迁到相对超脱一些的新墨西哥州圣菲市,但还是在不远处守望着他灵魂中的故乡——大西南。

在几年的沉寂之后,我们的文坛不老松又接连写出两部获奖力作,给文坛带来新的轰动。

一部是《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5)。由美国著名编剧、导演、制片人科恩兄弟据此书拍摄的同名影片彻底颠覆了美国西部片,一举囊括了第八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另一部是堪称当代经典的《长路》(The Road, 2006)。这部力作在2007年连续获得了第九十一届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最佳“鹅毛笔奖”及美国独立书商协会Booksense年度图书奖。因此,麦卡锡亦被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誉为“美国当代四大一流小说家之一”(其他三位为罗斯、品钦和德里罗)。根据它改编的巨片《末日危途》也紧随着被搬上大银幕。

在这两部新作中,麦卡锡延续着海明威和福克纳的文学风格。他全心关注着人类社会的命运,在表现宏大而严肃的主题同时,也给读者以极大的阅读快感。和“边境三部曲”一样,《老无所依》及《长路》也成为“黑色幽默文学”(Black Humor or Sick Humor)的优秀代表作。但它却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它以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及自我挣扎的徒劳。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称麦卡锡为当代最伟大的黑色幽默文学大师,他当之无愧。

科马克·麦卡锡因其文学成就在2009年5月以七十五岁高龄获得了美国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这两年一度的奖项只有当代顶尖的文学家才有幸得到,因此麦卡锡也成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这使世界各国的麦卡锡读者们感到欢欣,也掀起了新一轮全球麦卡锡热。

《芝加哥论坛报》曾呼吁:“请在您的书架上空出一席之地……如果您喜爱经典小说、探求和冒险的佳作,这里有一位美国当代文学的大师、巧匠,会给您带来一流艺术的享受。”

“文学是没有国界的。”真正好的作品必将以其潜在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为各国读者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

---尚玉明

---2010年12月29日于美国萨克拉门托市

上一章:没有了 下一章:第一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