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赵氏孤儿

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作者:南柯月初

公元前621年,晋国霸业的延续者晋襄公,也没能逃脱时间横扫的镰刀,在赢尽了生前身后名后,安然地离开了历史的舞台。我原本想让晋国的故事就此结束,但由于电影、电视剧和小说的诸多演绎,大家似乎对《赵氏孤儿》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一向惜墨如金的南柯老师特意为此开了个番外篇。

有心栽花,无心插柳

晋襄公去世前,将自己的心腹大臣赵盾叫到床前,嘱托他扶立太子夷皋为君。这个赵盾是谁呢?赵衰之子,大名鼎鼎的赵宣子,晋襄公时期就做了晋国的执政,操刀改革,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是晋襄公的左膀右臂,所以晋襄公才临终托孤。赵盾听入耳中,却未记在心上,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接班人。

襄公走后,晋国召开朝会,讨论新君的人选。按理说这遗诏一宣读,迎太子夷皋上台不就得了,可赵盾说:“不可!国家多灾多难,太子年纪尚小,幼君即位怕不能肩负大业。在秦国的公子雍,才识过人,官居大夫,立他为君,可延续晋国霸业!”

另一位晋国权臣贾季不乐意了:“既然太子年纪小不当立,公子雍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如立陈国的公子乐,他的母亲辰嬴曾被怀公和文公两位国君宠爱,选择他,是命运的安排!”

“侍奉两个男人,这事儿还骄傲了?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啊?而且这辰嬴在后宫中排名太低,地位微贱,她的儿子只得到一个小小的陈国的庇护。陈国又小又远,啥忙也帮不上,母亲低贱,儿子没出息,这样还指望他成为国君?呵呵!再说公子雍的母亲杜祁,可以说是贤良淑德的典范。而公子雍受秦庇护,秦国强大且邻接晋国,可以随时提供支援。与其指望一个远方的小国,不如拉拢一个近处的大国。所以公子雍才是最佳人选。”

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权力是个好东西,在说服不了你的时候可以随时让你闭嘴。大权独揽的赵盾没有多费口舌,直接派先蔑、士会前往秦国迎立公子雍。其实在立谁为君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赵盾是忠心为国的,因为作为权臣,立一个年幼的君主更利于掌控,甚至可以让自己成为实际上的君主,但赵盾首先考虑的是对国家、对霸业有没有益处,而不像贾季那样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

贾季不甘失败,暗地里派人去陈国迎立公子乐。这可就是和时间赛跑了,当年齐桓公小白正是赢在了速度上。赵盾不是管仲,他可不会犯忘补刀被反杀的低级错误,自从朝堂辩论不欢而散后,赵盾就派人时刻盯着贾季,得知他的小动作后就派出职业杀手,在半道上伏击公子乐一行,轻轻松松团灭了对手。

贾季知道后自然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你杀我的人,我也杀你的人!杀谁呢?抓阄吧!一抓抓到了大夫阳处父。当初就是他提拔了赵盾,把我从中军主帅降为副帅,既是敌人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敌人。于是派大夫狐鞫居暗杀了他。

探子向赵盾汇报,是贾季派狐鞫居制造了阳处父被杀事件,赵盾听后暴跳如雷,但鉴于襄公刚刚离世,正在筹办国葬,不宜发生内乱,只得说阳处父是被盗贼所杀,随后便安葬了他,继续筹备襄公的葬礼。

等襄公国葬毕,赵盾开始秋后算账了,对诸臣宣布:“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狐鞫居!”于是下令处死了他。贾季一看大事不妙,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逃到了翟国。赵盾没有对自己的政敌赶尽杀绝,反倒是把抄没的家产以及贾季的妻儿、族人派人送到翟国还给了贾季。对敌人仁慈,不一定是对自己残忍,也有可能是不想再与之为敌。把敌人变成朋友,也是消灭敌人的一个办法。

赶走了最大的政敌,按理说赵盾可以大权独揽了,再也没有谁可以对他的决定提出质疑。但是,一个女人的出现,让赵盾陷入了两难。果然应了那句话:“男人的权谋永远比不上女人的心机,因为男人的头脑生于女人的腹中。”这个女人是谁呢?就是太子夷皋的生母穆嬴。本来晋襄公死前跟她说得好好的,让她的儿子做老大,谁知老公眼睛一闭,赵盾一句话,老大换人了。都说母凭子贵,现在儿子无法即位了,这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呀!于是天天抱着孩子去朝堂上哭,非要讨个说法。

“赵盾,你也是先君的心腹重臣!他留有遗命,立我的儿子为君,现在先君尸骨未寒,你就公然违抗,欺负我们孤儿寡母,还有天理吗!”

“夫人,您清醒点!”

“不要叫我夫人,要叫我女王大人!”

“好的夫人,没问题夫人!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呀!”

“我不管!以后我们娘俩算是赖上你了,天天上你家!国家不养我们,就让你来养!”果不其然,穆嬴还真抱着孩子去找赵盾了,上班家门口堵,下班路上拦,打电话不接就改写信,反正一见到赵盾就哭,最后搞得全城都开始同情他们母子,抱怨赵盾冷血,不遵先君遗命,把持朝政欺辱先君遗孀。这一系列的负面报道,让赵盾的党羽脸上挂不住了,纷纷埋怨赵盾,赵盾哑巴吃黄连了。果然,女人的眼泪威力无穷,穆嬴天天哭,哭来了民心,哭来了舆论,难怪孟姜女后来能哭倒长城。

手下劝赵盾,要不咱们还是随了先君的遗愿吧!面对这种局面,赵盾心里也打鼓:“可是,我已经派人去秦国迎立公子雍了,这不是让我失信于秦国吗?”

“我劝您还是赶紧派人去通知先蔑和士会,让他们先别迎接了。现在太子夷皋虽小,但总有长大的一天,等他懂事了,他会不记恨你?会不记恨公子雍?何必要给未来晋宫生乱呢?”

赵盾最终立了太子夷皋为新君,是为晋灵公。晋国这边敲锣打鼓庆祝新君登基,秦国那边情况如何呢?话说先蔑和士会受赵盾之命前往秦国,说明了来意,秦康公自然十分高兴,因为晋惠公与晋文公都是秦国扶立的,秦晋之好更是被传为佳话,但崤之战后,两国就由闺蜜变成了死敌,如果此次扶立晋君成功,有望恢复秦晋之好。

秦穆公扶持重耳回国的时候,曾经被晋国的权臣袭击,差点被截和在半道上,所以秦康公这次特意派大批人马护送公子雍。晋国庙堂此时正在恭贺新君,突然传来消息,秦国大军已至河下。赵盾一愣,坏了,忘了这茬儿了。手下大臣都问该如何处置,赵盾脸色严肃起来:“他们送来的人,如果我们接受,那就是朋友;如果不接受,那就是敌人。现在我们已立新君,与其派人去赔礼道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打一仗吧!”赵盾的脑回路还真是神奇,你求着人家来的,人家带着诚意来了,你不接受也就算了,也不至于打人家吧。但赵盾说不,得打,宁可尸横遍野,绝不道歉认错。于是自己统领中军,先克为副帅,荀林父领上军,先都领下军,三军拔寨出发。此时秦军已至令狐,听说对面晋军有所动作,只当是来迎接公子雍的。

被赵盾派往秦国的先蔑回晋军营地复命,一打听,新君已立,而且晋国大军也不是来迎接而是来干架的,顿时火冒三丈,找到赵盾。赵盾一见先蔑,热情地打招呼:“我可想死你了!”

“我也是,我想你死了!几个意思啊?!我带着国家级代表团去请人家,人家把官辞了、房子卖了、婚离了,买好火车票上车,都到站了,你一句话:逗你玩儿呢,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这样是不是不厚道啊!”

“我也没办法啊,那对孤儿寡母天天闹,我再不答应,全国各大微博微信平台就要声讨我了,我的开房记录都被人肉出来了。”

“你少给我扯牛宝宝!当初迎立长君就是你的主意,我千辛万苦把长君迎回来了,你已经扶幼君上位了。你知道不,你就像小时候的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

“为啥都是小孩呢?”

“大人谁能干出这事!”

说完拂袖而出,奔赴秦营而去。

先蔑走后,赵盾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对手下说:“先蔑去秦营,恐怕会暴露咱们的战斗意图,不如连夜发兵,出其不意!”

于是大军连夜开拔,潜入秦军驻扎的令狐之地。秦军对晋国毫无防备,全都当在公费旅游了,所以睡得很熟,连哨兵都没布置几个。赵盾一声令下,擂鼓出兵,睡梦中的秦军被喊杀声惊醒,来不及穿甲提兵,只得抱头鼠窜。公子雍死于乱军之中,先蔑和士会逃亡到秦国。

令狐之战以晋国的大胜宣告结束,但这场仗打得着实有点莫名其妙。正是这件事后,秦国彻底倒向楚国,为晋国的霸业埋下了巨大隐患,当然这是后话。

爱狗引发的血案

话说晋灵公即位时才七岁,正是用尿和泥巴的年纪,军国大事基本都是赵盾拍板决定的。这赵盾呢,权势大,脾气也大,他的强大给人一种感觉——刺眼!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潞子国权臣酆舒曾问贾季:“你们国家的赵衰和赵盾,哪一个更贤能?”

贾季笑了一声:“赵衰是冬天的暖阳,而赵盾是夏天的烈日。”西晋学者杜预对此注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赵盾雷厉风行的作风,的确如夏天的烈日一般让诸侯感到炙热和刺眼,一些史学研究者称他为“隐霸”。

也正是因为赵盾的这种性格,让他习惯了掌控别人,国君也不例外。晋灵公年幼时倒也无所谓,但随着他一点点长大,对于权力的渴望也越来越大。原本位于权力顶点的国君却要处处被人压制,忍不了,忍无可忍,打起精神,接着再忍,不忍也没办法,因为赵盾得民心,又掌管军政大权,一时半会儿动不得。

当本应属于他的权力大部分被剥夺,他就会滥用剩余的权力以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是心理畸形的表现,晋灵公就这样一步步向昏君方向发展了,《东周列国志》形容他:“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好为游戏。”晋灵公的怪癖很多:首先,用搜刮来的钱财给宫墙做彩画;再者喜欢在城墙上用弹弓狙击行人,最爱看的就是行人被他打得上蹿下跳。此外,他是个极端的爱狗人士,爱到啥地步呢?百姓流离失所,他却专门给狗修了狗圈;百姓衣不蔽体,他却把绣花的衣服给狗穿;明明饿殍遍野,他还把本应赏给大夫的肉给狗吃。君有所好,臣必投其所好。一个叫屠岸贾(“赵氏孤儿案”推动者)的将军就经常夸赞晋灵公的狗:“哎哟,瞧瞧这俊朗的外表,瞧瞧这精致的五官,还有那调皮的小鼻毛,都说狗随主人,今日一见的确如此啊!”晋灵公听了很高兴,重重赏赐了他。

有一天晚上,一只狐狸从山上跑下来潜入晋宫:今晚吃鸡,大吉大利!遗憾的是没找到鸡窝,反倒溜进了穆嬴的房间。穆嬴受惊了,十分生气,晋灵公下令关门放狗围捕狐狸,但这群狗被当成宠物养久了,早就体态臃肿变成了战五渣,没几个回合就被狐狸打败了。自己心爱的狗被KO,晋灵公肯定不高兴啊,屠岸贾有办法,他派人去山上又抓了一只狐狸,让狗叼着献给晋灵公,说这是狗的功劳,灵公更加宠爱狗和屠岸贾了,还专门下令:谁敢惹怒我的狗,我就砍了谁的脚!从此狗在大街上横行无忌,经常咬死百姓的鸡鸭,甚至伤人,但无人敢反抗。就这样,晋灵公的昏君形象算是在百姓心中彻底定格了。

除了畸形的爱好,晋灵公处事也越来越跋扈蛮横不讲理。一次,厨师给他做熊掌,因为没烧熟,晋灵公一怒之下杀了他,杀后又发慌了,因为又要被赵盾教育了。为了不被人发现,他让宫女把尸体放在筐里,抬到外面扔掉。因为筐太小,手脚是露在外面的,半路上刚巧被赵盾和群臣看见,赵盾忍不了:“之前打打弹弓养养狗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还草菅人命!再不管管,就要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了!”大夫范武子说:“不行,你不能去,你是最后的底牌,要是你劝了他都不听,那就没人敢再劝了,还是我先去探探路吧!”

赵盾同意了。范武子来到宫内,晋灵公耍起了小孩子脾气,假装看不见他。范武子往前走了三次,晋灵公才抬眼看他,还没等他开口,晋灵公就敷衍道:“寡人知道错了,改还不成嘛!”

范武子赶忙跪拜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诗经·大雅·烝民》说,天子有过失,唯有贤臣仲山甫才能弥补。当年宣王听从他的谏言弥补过失,才成为一代明君。希望君上您积极效仿。”

“我都说知道错了,你咋还那么多废话!”说完便打发走了范武子。

晋灵公嘴上说改,但依旧我行我素。赵盾忍不了了,多次去劝谏,晋灵公就放狗咬他,不让他进门,君臣矛盾进一步激化。

终于,晋灵公忍不住了,他再也不想听到赵盾唠叨了,于是对杀手鉏麑说:“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像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嗡……嗡……嗡……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这样的奸臣把持朝政,鱼肉百姓,所以呢,我想手起刀落,整个世界就清静了。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我要杀他!”

刺客潜入赵盾府内,此时才五更时分,只见赵盾已经穿好了朝服,正襟危坐,等待天色稍亮后去上朝。刺客震惊了,这和晋灵公说的完全不一样,这哪是鱼肉百姓的奸臣啊,明明是勤政忠君的好官呀!于是悄悄退出赵府,杀害贤臣违背民意是不忠,但违背君命是不信。既不愿违背君命,又不能杀害忠臣,鉏麑最后选择撞死在赵家门前的一棵槐树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舍生取义的最佳阐述吧。还有一种说法,《公羊传》中这样记载,赵盾的饭食中没有山珍海味,只是吃了一点鱼羹,刺客觉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吃饭居然如此简朴,想必是个为国为民的贤臣,不忍杀之,于是自刎以谢君命。无论是哪种说法,最后结局总是一样的,就是刺客没有杀死赵盾。晋灵公知道后大怒,既然暗的不行,那就来明的!老赵,我请你吃饭!

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饭局,你不要告诉我只知道鸿门宴,其实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里,酒桌上搅弄风云杀人灭口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晋灵公请赵盾吃的这顿饭,明显就是春秋时期的鸿门宴。赵盾明知危险重重,但又不想担上忤逆君命的罪名,只得去了,保镖提弥明跟随同去。到了殿外,提弥明就发觉不对劲,保镖的直觉告诉他,这其中肯定有埋伏。

酒过三巡后,灵公说:“听说相邦有一把大宝剑,不知可否让寡人欣赏一下?”

赵盾没有察觉其中的不对,他未曾想到,一旦他在灵公面前拔剑,就会有刀斧手冲上来,以他要行刺国君为名,将他诛杀,这样既可以除掉赵盾,又可以免去杀害忠良的骂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就在赵盾准备拔出宝剑递给灵公的时候,幸亏保镖提弥明看出了其中的阴谋,大喊:“臣下与君上饮酒不得超过三杯,多了就是失礼!相邦,咱们该回去了!”说着冲到殿上拉着赵盾就往外走。晋灵公一看阴谋暴露,恼羞成怒,关门放狗。提弥明也不是吃素的,三下五除二砍死了宠物狗,带着赵盾往外冲。他们往外跑,晋灵公的手下在后面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突然,一名义士从天而降。他本是晋灵公的侍卫,想不到倒戈救下了赵盾。这个人叫灵辄,当年赵盾在首阳山打猎,遇到一个面黄肌瘦的人躺在地上,赵盾忙命人把饭端给他,但他只吃了一半。

赵盾:“你不是饿了三天吗,为何只吃一半?”

灵辄:“家中老母亲也几天没吃饭了,我想留一半给她带回去。”

赵盾顿时心生怜悯:“你先吃吧,我会再给你点粮食肉菜,带回去给母亲。”灵辄大为感动,表示有机会定以死相报。

后来灵辄被选作晋灵公的侍卫,在听说灵公计划杀害赵盾后,决定今夜舍命报恩。最后,在提弥明和灵辄的拼死掩护下,赵盾逃出国都。灵辄为实现当初的诺言,光荣战死。曹植《善哉行》曰:“自惜袖短,内手知寒。惭无灵辄,以报赵宣。”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忽视小的善行,可能你的举手之劳,将来对你的命运有着决定性作用。

赵盾还没出边境就收到消息,晋灵公死了,被自己的侄子赵穿派人杀了。家人给他发微信:回来接着当你的相邦吧。于是赵盾回去继续主持大局,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这段历史被“良史”董狐记载为“赵盾弑君”。各位看官可能要问了,明明是晋灵公要杀赵盾,赵穿杀了晋灵公,这关赵盾什么事啊!赵盾既不是知情者,又是受害者,就这样背了黑锅。实际上,赵穿弑君,赵盾绝对难逃干系。一开始赵盾并没有杀死晋灵公的打算,但晋灵公三番两次想置他于死地,再不反击,恐怕赵氏家族就要在历史舞台上集体谢幕了,所以弑君也是无奈之举。面对掌权的赵氏家族,史官董狐坚持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赵盾说:“人不是我杀的!”

董狐说:“你是国家正卿,没有逃出边境前,与君上的君臣关系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后,不想着讨伐乱贼,这与弑君有何区别?”

从董狐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他还是做出了妥协。他并没有直接说赵盾参与弑君,只说赵盾不诛杀逆贼的行为与逆贼无二。毕竟蝼蚁尚且惜命,他能当面给晋国第一权臣一个大嘴巴,已经无愧于“古之良史”的称号了。

历史的罗生门

晋灵公死了,赵盾回来了,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弑君,但这件事还是为赵盾的后代埋下了隐患,成为“赵氏孤儿”事件的导火索。公元前601年,晋国第一权臣、“隐霸”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接任他的执政地位。接下来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不同史书对此有着不同记载,《史记》对此的描述正是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赵朔上台后,虽说个人实力不如他父亲,但赵氏家族对晋景公(晋成公之子)来说已经呈尾大不掉之势,严重威胁到国君的权力。晋景公一直在找机会削弱赵氏,君有所忧,就有人分忧。其实轮不到晋景公出手,赵氏的宿敌屠岸贾早就蠢蠢欲动了。

晋景公三年,屠岸贾联系了一班武将,说:“当年灵公被弑杀,赵盾虽然不知,但也罪责难逃。弑君之人已死,他的后代还在朝堂做官!赵氏不除,必成后患。”

这时候,一个叫韩厥的将军站出来说话:“当年灵公被弑杀,赵盾不在国都,连成公都认为他无罪,现在你有什么资格决定赵氏的生死!你这样违背先君命令,是目无君主吗?”韩厥小时候寄养在赵家,赵盾一直培养他、扶持他,既有养育之恩,又有知遇之恩,他自然要维护赵家。

韩厥的话被屠岸贾当成了耳旁风,他是铁了心要铲除赵氏。韩厥只能赶紧给赵朔报信:“跑!赶紧跑!屠岸贾要来搞事情了!”

赵朔听后并不意外,他知道屠岸贾会来搞事,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于是对韩厥说:“我乃朝中重臣,没有国君的命令擅自出逃,实为叛国。赵氏有此劫难,还求保住我家香火,勿让我赵氏一族绝后呀!”韩厥无奈,只好答应。

没等多久,屠岸贾就不经国君同意、不经朝堂商议,直接带兵攻击赵氏,屠了赵氏满门。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成公的姐姐,已怀有身孕,逃到晋宫中躲了起来。屠岸贾介于庄姬的身份才没敢立刻动手,但一想到即将出生的孩子姓赵,心中就杀意翻腾。

话说另一边,赵朔有一个门客叫公孙杵臼,他在躲避赵氏之祸时遇到了赵朔的好友程婴,就质问他:“你的至交被冤杀,你为何既不援救,又不一起赴死?不觉得羞愧吗?”

“天下这么大,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人生。我是在等庄姬临盆,如果她生的是男孩,那我就不死了,把他养大;如果生的是女孩,那我不过是晚死几天罢了。”

公孙杵臼一把抓住程婴的手:“可找到组织了!我也是这样想的!”

过了几天,庄姬生下了一个男孩。屠岸贾本来还忌惮庄姬的身份,但如果不能斩草除根,将来必定给自己带来灾祸,于是带兵进入宫内搜查。庄姬把孩子放在裤子里(这得多大的裤子啊),祈祷着:“上苍啊,如果赵氏注定灭亡,那就让这孩子哭。如果赵氏气数未尽,还请让这孩子安安静静,躲过这一劫!”

奇迹真的出现了,屠岸贾搜查的时候,孩子真的没有哭。屠岸贾搜查无果,只得悻悻离去。事后公孙杵臼同程婴商量:“屠岸贾今天没搜到,日后必定再来。孩子会逐渐长大,庄姬的裤子又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掩盖不了多久。”

程婴:“那怎么办?”

公孙杵臼:“你觉得复立赵氏与死,哪个更难?”

程婴:“死易活难!”

公孙杵臼:“当初赵家厚待于你,你就勉为其难吧!我性懒惰好清闲,就让我做这简单的吧!”

程婴热泪盈眶:“先生赤胆忠心,程婴也定肝胆相照!赵氏复立之日,就是我九泉下向你复命之时!”

于是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大家注意哈,《史记》的记载跟戏剧的演绎有所不同。元杂剧中说程婴是用自己的儿子把赵氏孤儿给换了,但《史记》说是买的别人家的孩子。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总喜欢把人物脸谱化,不仅刻画得黑白分明,还把这种刻画发挥到极致。为了突出程婴的忠义,最好的手段就是让他舍弃亲子,还有比这更能突显人格光辉的吗?

公孙杵臼带着这个假孩子跑进山里,然后程婴找到屠岸贾一伙:“赵家托孤于我,可我只想面朝大海,抽烟喝酒烫头,所以谁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遗孤的下落!”

屠岸贾听了自然欣喜万分,别说给你千金,就是俺家的千金嫁给你都愿意。于是他们随程婴前往山里寻找公孙杵臼和遗孤的下落,很快就发现了公孙杵臼的藏身之处。

“请开门,我们查一下水表,是真的。”

“哎呀,这么彬彬有礼,完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啊。”

“那就快开吧,么么哒!”

“可是我完全拒绝!”

屠岸贾手下就撞门,公孙杵臼跳出来在山里跟他们周旋,但还是被堵在了角落,接下来就是演员的诞生。公孙杵臼怒视着程婴:“你这个小人!枉你还称自己是赵将军的至交!为何要出卖赵氏遗孤?”

程婴一脸无奈:“我也有梦想啊!我也想从五万多平方米的床上醒来,面对两百多名漂亮的女仆。我也想拥有万贯家财,没事带着几个狗腿子去调戏良家妇女。”

公孙杵臼又冲着屠岸贾的手下说:“天亡赵氏啊!能不能杀了我放了这孩子?他是无辜的!”

屠岸贾的手下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直接冲上去杀死了公孙杵臼和假遗孤。程婴满面春光,心却在滴血。屠岸贾以为已经永绝后患,不再追杀赵氏门人后,程婴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去深山隐居了。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十五年过去了。襁褓中的婴儿已经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复兴赵氏也都被提上日程,但现在还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老天给的机会。

这一年,晋景公病重,久治不愈,就请来黄半仙给他卜上一卦,巫师说:“大业的子孙在晋国不顺利,所以缠上您了。”

“大业的子孙?这到底是谁?”

“在晋国绝祀、子孙不顺利的,除了赵氏,还有谁!”

韩厥上前说:“赵氏一族曾在周辅佐多位贤德的天子,后来遇上厉王、幽王这样的昏君才离周来晋。自文侯到成公,赵氏每一代都立下过功业。现在您灭了他们全族,不但百姓扼腕叹息,赵氏的祖先也怨恨您啊!”

晋景公想了想:“那赵氏可还有后人?”

韩厥嘴边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么一问,正中下怀,因为他知道赵氏孤儿没死,而且已经长大成人:“有!名赵武,是赵朔与庄姬之后。君上,赵氏有冤,还望君上明察呀!”

于是,晋景公传赵武以及当年跟随屠岸贾的那些将领。将领们见到晋景公和赵武,立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把锅甩给屠岸贾:“君上,当年屠岸贾假传君命,我们也是无奈服从。赵家一门忠烈,请您重立赵氏后裔,诛杀佞臣!”

最终,晋景公一声令下,这些曾经跟着屠岸贾闹事的将军杀到屠岸贾家,屠了他满门,而他家没有留下将来复族的遗孤,这段冤冤相报可以就此了结了。唉,一切都是宿命,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报应。

赵武加冠成人后,程婴自尽而亡。按理说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赵武早就把程婴当成生父,现在赵氏复兴,恢复爵位、田产和官职,吃了半辈子苦的程婴终于可以跟着养子享受天伦之乐了,为何偏偏在一切都变得美好之时离去?程婴给出了答案:“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即赵盾)与公孙杵臼……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讲到这里,真希望故事就此结束,也真希望历史正是如此:忠臣灭门,忠义之士舍命救忠臣之后,孩子长大报仇复族,皆大欢喜。但赵家没有那么忠,真实的历史也不会那么黑白分明,真实的春秋更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之所以会有美化之后的传说,是因为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赵氏的后人赵无恤,与韩魏三家分晋,之后便极力修图美化这段历史;再者《史记》是史学巨作,也是文学巨作,这样舍生取义、扶助遗孤报仇雪恨的故事极具文学价值,也符合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套路。

读春秋史还是要看同时期的《左传》,《赵氏孤儿》的结局跟《史记》倒也没差多少,只是真实的故事是以一件丑事作为开端。

话说赵盾的儿子赵朔死后,留下遗孀庄姬。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还真是这个理儿。庄姬寂寞难耐,就跟老公的叔叔赵婴齐(赵盾的弟弟)通奸了。这种乱伦的爱情之前我已经讲过不少了,实在没什么新鲜感。春秋时候,叔嫂恋、公媳恋、爷孙恋等都不怎么稀奇,开放的时代嘛!但有一点要搞明白,性的绝对自由不是自由,而是混乱和野蛮,只有野蛮的时代才有不受限制的自由。

庄姬跟叔叔的乱伦被赵氏家族的其他董事知道了。此时的赵家,赵括是董事长,赵同是最大的股东,赵婴齐顶多算一个部门经理,所以赵括和赵同就约谈赵婴齐。

“老弟,你这做得可不对啊!怎么先下手了呢?呃……不是这句,怎么能吃独食呢?呃……也不是这句。怎么能连自己的侄媳妇都不放过呢?你有辱家风,被开除了,被放逐到齐国!”

赵婴齐求情:“我也就是稍微好色一点,无伤大雅,赵家没有我不行,我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栾书虽然执政,但也不敢动赵家,就是因为有我在。放我一马,我以后一定收敛。”

赵括不听:“你把侄媳妇给睡了,你还有理了!必须流放!”

原在温柔乡里的赵婴齐就从《西厢记》剧组下放到《西游记》剧组,流放去了齐国。

庄姬知道后大为光火,连老娘的情哥哥都敢欺负,看我让你们死得很有节奏感!不要得罪女人,还是那句话:男人的权谋永远比不上女人的心机,因为男人的头脑生于女人的腹中。

庄姬向晋景公打小报告,诬陷赵括和赵同谋反,同时又联系赵氏的政敌栾氏和郤氏,一同向晋景公举报赵氏,栾氏和郤氏自然乐意为之。这可真不是我们有意害你们,真是你们赵家内部作死。三人成虎,晋景公对赵家谋反一事信以为真,下令诛杀赵括和赵同、抄没赵氏家产。

庄姬这时候才幡然醒悟,自己是赵氏的媳妇儿,自己的儿子也姓赵,自己一时冲动的复仇行为给赵氏带来了灭顶之灾,却使宿敌栾氏和郤氏不断壮大。没了赵氏的依托,自己也只是一个寻常的寡妇而已。所以庄姬赶紧带着儿子躲进了晋宫之内,为赵家保留最后的血脉。唉,要不怎么说著名的后妃很多,但女政治家很少,因为女性太过感性,一旦心态崩了,就会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女人啊,天生就是弱者——莎士比亚说的,不是我说的,别打我。

赵氏灭族后,晋景公把赵家的财产封给了祁奚,这时候韩厥出来仗义执言了:“赵家三代忠良,赵衰、赵盾、赵朔都为国家立下大功,您屠了他们全族不说,还抄没人家的财产,以后谁还会为国效力啊!”

晋景公顿悟,于是扶立庄姬之子赵武接管赵家,归还赵家财产,这才保住了赵氏基业。这才更接近真正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开头很丑恶,过程很丑恶,结局算是闪耀了那么一点人性光辉。

从中可以看出,在晋国,不,在各诸侯国,国君的实力在削弱,异姓大夫的势力在扩张,异性大夫之间又相互攻杀,这是春秋进入中后期的表现。这种趋势的最终结果,在晋国的表现就是——三家分晋。

第一章 第三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