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只管向前进

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不懈

带着恐惧前行  作者:鲁斯·苏库普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才能不可以,有才能却碌碌无为的人比比皆是;天分不可以,“没有作为的天才”几乎成了一句谚语;教育不可以,受过教育的穷光蛋更是随处可见。唯有坚持和决心,才是无所不能的。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872—1933年):美国第30任总统,佛蒙特州律师出身,在马萨诸塞州政界奋斗多年后成为州长。 1920年大选时作为沃伦·哈定的竞选伙伴成功当选第29任美国副总统。 1923年,哈定在任内病逝,柯立芝随即递补为总统。 1924年大选连任成功。政治上主张小政府,以古典自由派保守主义闻名。——译者注]


23岁那年,我非常确定已经永远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在当时,我有超过两年时间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我所说的抑郁,可不是“边吞几粒抗抑郁药边看电视,觉得心里有些不爽”的那种抑郁,我所说的是“无所顾忌的、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年):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 1963年她最后一次自杀成功时,年仅31岁。——译者注]式”的精神失常。

我的官方诊断写的是:重度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儿时性虐待的记忆依然让我无法释怀,我更不愿面对自己错误的婚姻和因此变得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毫无价值,世间没有所谓的上帝,只有自杀才能化解我面前的所有问题。

在两次尝试未果后,我的第三次自杀企图差点就成功了。消防队员破门而入来营救我,当我被抬上救护车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他们把一根管子塞进我的喉咙让我呼吸,然后打电话通知我的家人过来和我道别。

但我没有死。

相反地,我被送入一家精神病医院,花了难以计数的时间,进行团体治疗、个人治疗、愤怒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还有“再多谈谈你的痛苦经历”的治疗。生病期间,我阅读了存在主义哲学作品,并和其他病友互动。他们教会我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比方如何把药吐出来不让人发现,在哪里藏违禁品,以及在吸烟室 “安全”使用打火机,这真的比简单地练习连续抽烟要方便得多。

离开医院的日子里,我朝着自我毁灭的旋涡越陷越深。我开始自残,当我不再感到多么疼痛之后,就转向烧东西。我剪掉了我所有的头发,扎自己的鼻子和眉毛,做了许许多多文身。但这样仍然不能令我满意,我开始故意让自己陷入越来越危险的境地——暴饮暴食、尝试一夜情和毒品,每天至少抽两包烟,还加入酒吧斗殴。我开空头支票,给自己买了一顶帐篷,然后在西海岸安营扎寨,最后来到亚利桑那州某个偏僻的地方,和一对极不正常的女同性恋住在一起。

当时我简直一团糟。

我不想让自己去思考,对一切都麻木了。我只想阻止自己去感受,我做了任何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让自己感受不到来自内心的痛苦。

不必说,自我毁灭并没有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再次企图自杀未果后,我又一次重返精神病医院。医生放弃了抗抑郁药的治疗手段,转而使用电击疗法。不久后,他们彻底对我放弃了治疗,送我回家去死。

而这就是我的23岁,离婚、破产,徘徊在人生的最低谷。

我是个无业游民,身无分文,没有学历,也没有希望。我好像一个鬼,因为我的胳膊和大腿上满是割破和灼烧留下的伤口。当时我已经疏远了所有关心过我的人,抑郁症患者不太好相处,虽然我的大多数朋友和亲人都尽力支持我,但过了一段时间,大多数人都放弃了。

我没有资格指责他们,因为我同样放弃了自己。

我跑去和父亲一起生活,不是因为他想让我去,而是因为我真的没地方可去。几个月的时间,我整天躺在床上,直到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他说服我——其实是贿赂我——开始每周运动几次,我心不甘情不愿地照他的话做了,每次在跑步机上走30分钟,然后径直躺回床上。

但这么做竟然起了效果,如此反复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前面的机械动作,开始对我产生了一些作用,那些久久笼罩在我头顶上方的抑郁乌云,开始慢慢上升,变得轻了起来。

我又另找了一名治疗师,告诉她:“我花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诉说那些曾发生在我身上的坏事,所以我再也不想提起它们了。讨论这些对我没有任何帮助,现在我只想知道如何重新生活。”

而这就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帮我完成的事。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把我的生活一起拉回正轨。我住进了公寓,有一份兼职工作,后来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全职工作。我领养了一只小狗,它叫利塔,是只精力特别旺盛的拉布拉多犬,这让我不得不每天走出家门带它遛几次弯儿。我开始结交新的朋友—— 一些没有自杀倾向的社会义工——同时开始修复我曾破坏的旧关系。我享受单身生活,周末去野营和徒步旅行,也开始再认识男生出去约会。我重新回到大学完成学业,并申请到法学院念书。

我的治疗师帮助我看到,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为下一个进步做积累,她也叫我认识到,我不需要一下子把自己的人生都搞明白,只管向前进就行。她最后让我深刻意识到,如果我能从那两年巨大的精神苦难中走出来,其他的难关我也一样可以渡过。

我只管向前进就行。

因为我的生活不可能在某一刻奇迹般变得完美了,那次精神苦难也不会是我遇到的最后一次挫折。我后来的确上了法学院,但念了8个月后却发现那里并不适合我。在那之后,我又尝试了许许多多条不同的道路,但在我找到真理之路,并发现自己注定的那条路之前,可能还要花上数年时间。

一路上,我遇到过很多挑战和困境。我明白了心碎和背叛的味道,体验过挫折和失败、损失惨重和心灰意冷,也出现过健康问题和经济危机,经历了友情的破裂和家庭的纠纷。

但这就是生活。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远离阻碍、磨难和痛苦。我的故事看起来可能比一些人要艰辛,但有的人的故事远比我的要艰辛。世上有很多人经历过更艰难的挑战、更大的阻碍、更严峻的环境。唯有一件事我可以确定,未来我还会遇到更多阻碍、磨难和挫折,你也是一样。

逆境是生活的一部分。

唯一的问题是,你打算如何面对它。


一件你能控制的事

工作日早晨,我们一家老小似乎都过得很匆忙。

无论我们把闹钟设定得多早,无论我们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做了多少准备——准备午餐便当、检查作业、整理衣服、把书包和乐器放到门口——从早晨7:30开始到8:00的这30分钟,总会沦为混乱、叫喊和哭闹的现场。

这些混乱的制造者,没有任何悬念,就是我最小的女儿安妮。小孩子没有紧迫感,好像没办法加快速度或行动得快一些。她需要花45分钟时间吃掉自己的鸡蛋和吐司,穿上不合身的衣服(因为他们穿的是校服,所以要花些时间穿),拒绝梳头发或穿上她的衬衫,然后举着自己的小鞋子到处瞎逛,希望没人注意到她应该打扫自己的房间,事实却是她姐姐被逼无奈在帮她做。

更让人恼火的是,她似乎完全不受喊叫、恳求、哄骗或惩罚的威胁的影响,根本不担心上学迟到,一点也不会因为周围不可避免的沮丧和愤怒而乱了阵脚,她完全不在乎。自信是她最大的优势,批评她就像对牛弹琴。话说回来,如果小孩子不是如此叫人恼怒,那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

毫无疑问,家里沮丧和愤怒的情绪,都来自我的大女儿玛吉,她也是受她妹妹影响最大的人。玛吉喜欢早早去学校见她的小伙伴们,而且作为家中长女,她比较负责,做事有条理,一直很守时。通常到7:30的时候,她就准备妥当,接下来的时间都在试图加快安妮的进度。

几乎每天早晨,这样的场景都会一模一样地上演,就好像例行公事。安妮一直拖拖拉拉,而玛吉则变得越来越烦躁。房间里充满着叫喊声、尖叫声、哭声和摔门的声音,然后是许许多多个俯卧撑——我们定的惩罚形式(我不是在开玩笑,我的女儿们如今非常强壮, 30个俯卧撑对她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不止一次,玛吉哭着跑过来找我,一看便知她们姐妹两个又发生争执了。

“为什么安妮这么烦人?一件事都不做!我们又要迟到了!为什么我要因为她而受苦?这一点都不公平!”

问题是——玛吉说得一点没错,这的确不公平。

安妮有许多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就是不包括早上加快节奏这一项,至少目前是如此,而且现在大多数的早晨,她百分百会受到责骂。作为家长,我心中仍然抱着希望,期待她有一天能够长大,但就当下而言,我们的早晨还是这样的。

因为,就像我跟玛吉解释的,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

“亲爱的,你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你自己。我知道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有时候生活就是如此。你没法控制妹妹的行为,但你可以选择如何做出反应。如果你让这件事毁了你的一天,那受伤的只有你自己,妹妹她一点也不会受影响,你必须想办法克服它。”

这对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对于成年人而言亦是如此。

坏事会毫无预兆地发生在你身上,有时候你并无过错。你可能会遭到不公平对待,会被人利用,无可奈何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圆满。

到最后你会发现,唯一你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反应方式。你会让自己的反应毁了你的一天,抑或一周,甚至于一生?还是会选择朝前看?

痛苦、愤怒和怨恨不会给你增添好处,只会活生生地置你于死地,就好像喝下一瓶毒药,指望其他人中毒一样,最后自己倒霉。

你自己是你唯一可以控制的,所以请你为自己负起责任。因为即使身处最糟糕的境地,你依然拥有选择的余地。你可以选择拒绝让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决定你的行为和感受;你可以选择控制自己的反应;你可以选择依旧保持喜乐与宽容;你可以选择继续向前。

没有人可以阻止你,除非你自己放弃。


快乐来自苦难

当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时,我们经常变得六神无主。紧接着,因为我们措手不及,所以很容易受到打击,心情低落。由于没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对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阻碍,根本毫无头绪。

但在这里我可以拍胸脯告诉你,生活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你随时可能遇到问题。

我们都听过墨菲定律(Murphy’s Law)[墨菲定律: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译者注],他是这样说的——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但出于某些原因,当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或当我们犯错或遇到一些重大挫折时,我们仍然会变得不安、惊讶、困惑或气愤。

我们认为这件事不应该发生!我们觉得自己可怜无辜,有时甚至到处找人诉苦。

可我们为什么要感到如此意外?

坏事总会发生。事情终究会出错,问题会一次又一次被制造出来。人的脑袋偶尔会不好使,意外与不幸随时可能降临,挫折和阻碍会突然冒出来。只有一个办法能让我们免于成为环境和坏事的牺牲品,那就是不再期望每件事都能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停止告诉自己,我们应该走在平坦的路上。当遇到不顺利,我们要停止可怜自己,因为平坦的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痛苦和磨难从来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没有人想要困难和挫折,或者期盼自己的人生更曲折。我们无法从逆境和坏事中获得乐趣,我们不会暗中祈祷不幸与悲痛降临,我们压根不希望感受难过、生气、灰心和愤怒。

然而,当我们回顾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刻,肯定会发现它不可避免地与某些困苦相连。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是我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事!

完成马拉松的兴奋来自26英里长跑的痛苦,最终换来的那一刻快乐完全仰赖几个月来的艰苦训练——水泡、酸痛的肌肉,以及星期六为晨跑放弃舒服地躺在床上。

完成学业的骄傲来自寒窗苦读——考试前的挑灯夜战、绞尽脑汁理解重要概念,以及时间、金钱上的投入。

拥有一家成功企业的成就感来自血汗和泪水的付出——无休止的压力、永远公务缠身的感觉、必须冒险和处理未知事物的苦恼。

为人母的喜悦来自含辛茹苦的养育——需要整夜照料的婴儿时期、充满情绪的幼儿时期、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青少年时期,还有无止境地接送、准备饭菜、洗衣服、做家务和夹在之间的头疼操心。

困难、痛苦和逆境从来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但确实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从中学会如何变得更强壮、更聪明、更谦虚、更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好事也总是伴随它们而来,虽然在当时或许不易叫人察觉。其实,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即使我们不知晓什么事会出差错,什么问题会冒出来,但我们的心中十分明确,事情不会完全按计划执行。只要我们把遇到的颠簸当成人生路上必经的一部分,它们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忍受了。

面对艰难险阻,我们能够镇定自若地到达彼岸。


一步一步向前走

在研究型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的新书《坚毅》中,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述了,想要创造成功的人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激情及持久耐力——比天赋要重要得多。她解释道,成功人士不一定是最具天赋的人,但一定是工作最努力的人。

我们或许觉得自己处于不利的条件,因为相比其他人,我们没有类似的机遇,面前是更多的困难和逆境。我们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聪明、有才华,或背景雄厚,但是归根结底,没有一件事比坚持下去的意愿来得更重要。你需要的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永不言弃。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倾向于认为世界非此即彼。我们要么才华横溢,要么才疏学浅;要么精明能干,要么昏庸无能;要么无所畏惧,要么胆小如鼠。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称之为固定型思维模式(a fixed mind-set) ——认为个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以这种固定型思维模式看待世界,就会变得不愿意多努力一点。因为做更多的努力,只是多一次机会证明自己不够有能力。

但事实证明,我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勇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勇气不关乎你有多聪明或多有天赋,也不关乎你的想法有多么了不起或具有创意,更不在于你的学历或财力。相反,坚韧不拔的毅力、想要努力工作和永不放弃的意愿,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你不必一开始就明确未来的每一步,只需一步一步朝前走。你要记住,行动是消除恐惧的解药,只要不断朝正确的方向行进,只要不断为自己树立的目标采取行动(即使那只是一个纯粹的目标),终有一天你会成就自己。

勇气,说起来就好像肌肉,需要每天锻炼加以强化。勇气是你每一天所作的决定,是你有意识地选择迈出下一步,接着再迈出下一步。

勇气是无论身处何种情况,都毅然决定走下去。

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不懈。

上一章:第13章 下一章:勇气法...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