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殖民地的文化遗产大侦探经济学 作者:李井奎 |
||||
2017年,学术界一起期刊撤稿风波引发了欧美学界对殖民主义遗产的激烈辩论。 这一年,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布鲁斯·吉列(Bruce Gilley)在《第三世界季刊》发表了一篇名为“殖民主义文化的状态”的文章[Gilley, Bruce. 2017.“The case for colonialism.”Third World Quarterly(已撤稿).]。他认为,近代西方殖民事业不应当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是坏事,而且强调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正面的,认为当今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殖民者撤离得过于迅速。此文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众多学者联署反对,最终迫使期刊撤稿。 不得不说,吉列的文章存在诸多的问题,文献引用出现错误,论断也颇为武断,甚至逻辑上都有不少混乱之处,不算是一篇好的学术文章。但是,纯粹从道德义愤的层面进行抗议,仍然值得商榷。 2020年,《经济学文献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历史遗产与非洲发展”的综述文章[Michalopoulos, Stelios, Elias Papaioannou. 2020.“Historical Legacies and African Development.”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8(1):53-128.],随着非洲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理解这片大陆的经济和政治背后历史阴影产生的影响,自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篇文章把近一二十年来关于这一领域的各种跨学科研究进行分类评述,为我们提供了在非洲经济的演化过程中,历史延续性发挥作用的强烈证据。大侦探纳恩教授2020年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的文章[Nunn, Nathan. 2020.“The Historical Roo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cience, 367: 6485.],简单地综述了通过历史的视角如何更为深刻地理解各国当代经济成就背后更深层的机理。 我们的经济学大侦探在严格的科学意义上同样在推进着对殖民地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理解。需要强调的是,殖民文化中确实有血腥暴力的一面,殖民者在非洲、南美洲、亚洲等地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是,有时候一种制度的长期后果殊难预料,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需要辩证地加以看待。同时,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对这类问题进行严谨的研究,并做出客观的回答。 |
||||
上一章:榨取型... | 下一章:本章推...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