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搬到富裕社区会不会让孩子的未来更好?大侦探经济学 作者:李井奎 |
||||
在美国,如果你要购买一座房子,那么,大家最在意的三大要素是:地点、地点、地点! 美国的住宅区域划分,富人区和穷人区泾渭分明,可能只是过了一条街,整个环境就大不相同。我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曾骑车游遍了波士顿市区。布鲁克林街区、贝尔蒙街区都是富人区,绿树成荫,公共设施和治安环境都非常好,而越是往南骑,环境就越是恶劣,那里是两个以黑人为主的区,只能以脏乱差来形容。在美国,富人区大都环境优美、治安良好,而穷人区则多半环境糟糕、犯罪率高。 居住隔离,把美国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1987年,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廉·威尔逊(William Julius Wilson)在美国出版了一本学术畅销书《真正的穷人》[William Julius Wilson. The Truly Disadvantaged: The Inner City, the Underclass, and Public Poli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这是一本研究社群隔离的负面效应的权威著作。此书给美国联邦研究贫困问题的专家带来了启发,于是,美国启动了一项政府实验项目。 这个项目的名称是“搬向机遇”(Moving to Opportunity,简称MTO),让美国855户低收入家庭从贫困社区的公租屋搬到经济状况更好的社区,这些家庭绝大多数都是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该项目始于克林顿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当时,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从巴尔的摩、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随机选择了一大批有小孩的低收入家庭,为他们提供了这种搬迁机会。其中,98%的家庭由女性支撑;63%为黑人、32%为西班牙裔,3%为美国白人;26%有工作,76%领取救济金,人均收入水平不到美国普通家庭收入水平的一半。该实验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左右,实验基本上宣告结束。 参与这个项目实验的一共有4 604户家庭,分为三组。 第一组有1819户,政府向他们提供《住房法案》第8节规定的租赁补助券或代金券,但只能在1990年贫困率低于10%的人口普查区内使用,即这些租赁优惠只能用在传统意义上的富人区,这一组共有855户接受了实验要求,参与到这项研究中。 第二组有1346户,政府向他们提供的是更为传统的租赁券,可以用在任何社区,并不限制在富人区,其中有848户接受了实验要求,参与到这项研究中。 第三组是实验的对照组,共有1439户家庭,他们仍然留在公租屋社区。 美国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部表示,该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测试受助家庭进入低贫困社区后在住房、就业和教育成就方面的长期效应,以及搬迁对领取租赁券的人员的健康影响。 实验结束之后,负责这一项目最终评审的项目主管、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耶恩斯·路德维格(Jens Ludwig)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学顶级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低收入家庭的长期社区效应:以‘搬向机遇’项目为例”的文章[Ludwig, Jens, et al. 2013.“Long-Term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Low-Income Families: Evidence From Moving to Opportun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103, No. 3.]。他表示,的确存在一些积极进展。研究发现,受试者在几项关键的成人心理与生理健康指标上有所进步,比如糖尿病与肥胖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以及幸福感有所提升。但仅仅是改变居住社区,似乎并不足以改善底层家庭的就业与学业成就,他们没有观察到允许家庭搬迁到低贫困率地区的特殊租赁券在这些方面起到什么持续效应。 但这项研究遭到了威廉·威尔逊的抨击,他认为,该项目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所以得出了就业与学业方面未能有所改善的结论。威尔逊认为,这个项目中离开公租屋的家庭还是搬到了社群隔离社区,不但就业机会没有改善,而且学校也同样糟糕,子女往往还是去到与搬迁之前同样的地方上学,他们的社会状况改变并不大。此外,威尔逊和他的同事还指出,参与该项目的许多成年人已经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浸淫了几十年,子女们的平均年龄在项目开始时也已经11岁,无论到新社区里住了多久,早年所受的影响也不能被完全消除,从而会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路德维格和威尔逊他们各执一词的研究结论到底谁是谁非呢?这就需要经济学大侦探进一步的研究来做出判断。 2016年,大侦探拉贾·切蒂和他的合作者纳森尼尔·亨德伦(Nathaniel Hendren)、劳伦斯·卡茨(Lawrence Katz)在《美国经济评论》上也发表了一篇研究“搬向机遇”项目的文章《搬到好社区对孩子们的影响:来自“搬向机遇”实验的新证据》[Chetty, Raj., Nathaniel Hendren and Lawrence Katz, 2016.“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Better Neighborhoods on Children: New Evidence from the Moving to Opportunity Experi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6(4):855-902.]。在这篇文章里,几位作者利用“搬向机遇”实验项目的数据,与联邦个人税收数据相结合,考察了居住社区的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长期影响。 切蒂教授与合作者提出了两个假说:第一,参与到“搬向机遇”实验的儿童,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受到低贫困率社区的正面影响,从而对日后成长和财富积累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第二,随着孩子搬入低贫困率社区的年龄增加,他们能从中获取的收益会越来越小。这两个假说都是之前的文献没有研究过的新视角,在切蒂等人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搬向机遇”项目开始时参加该实验的那些孩子中哪怕是最年幼的孩子也已经过了大学毕业的年龄,都已经参加工作,这就为切蒂等人验证他们的假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于是,他们集中研究了“搬向机遇”实验项目中儿童日后的表现,研究了该项目对这些孩子们未来的收入、大学录取率以及其他表现上的影响。 切蒂等人首先估计了“搬向机遇”项目对年幼的孩子们的影响,这些孩子的年龄被定在13岁及以下,参与实验的这些孩子的平均年龄大约为8岁。三个实验组中的儿童经历了不同的成长环境,作者们发现,那些实验组的孩子,即接受了租赁优惠的家庭中的孩子,如果在实验开始时年龄不满13岁,那么,比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孩子们,即仍然留在公租屋社区的家庭中的孩子,在二十多岁时所挣取的年均收入要高1 624美元。鉴于对照组的孩子们成年后的年均收入才11 270美元,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了。此外,实验组的孩子们上大学的比例也比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孩子高2.5个百分点,后者上大学的比例是16.5%。而且,实验组的孩子们长大后成为单亲父母的概率更低,也就是说,转去生活在低贫困率社区的家庭婚姻破裂的比例要更小。 而对于参加“搬向机遇”项目时年龄在13~18岁的青少年,则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切蒂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这三个组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孩子们的平均表现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甚至实验组的那些孩子们长大之后的表现还略微差于对照组,也就是说,那些在13岁以后搬到低贫困率社区的孩子,反而在未来表现得更差。作者们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13岁后的青少年性格已经开始成型,搬家会中断他们既有的社交和生活方式,这种负面影响会抵消居住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 切蒂等人的研究还发现,“搬向机遇”项目对参加该实验时已经成年的人的经济影响并不显著,这方面倒是印证了路德维格等人之前的结论,同时,他们针对实验中儿童的未来表现的研究也证实了威尔逊等人的批评。这些结论表明,该实验可以告诉我们的是,在美国,低贫困率社区对子女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这仅限于比较年幼的孩子,一旦这些孩子在搬入低贫困率社区时比较年长,那么这种效果就不再明显。 2018年,切蒂教授与合作者纳森尼尔·亨德伦在经济学顶级杂志《经济学季刊》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Chetty, Raj., Nathaniel Hendren. 2018.“The Impacts of Neighborhoods on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I: Childhood Exposure Effect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3(3):110762; Chetty, Raj., Nathaniel Hendren. 2018.“The Impacts of Neighborhoods on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II: County-Level Estimat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3(3):1163-228.],进一步揭示了社区对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果。他们的结论与前面这篇2016年的文章大体相似,但使用的数据更加庞大,得到的结论也更为细致。 在经过多年对美国社会代际流动性的表现和形成原因的研究之后,切蒂教授还主导了一个名为“机会洞察”(Opportunity Insights)的研究基金会,自2019年以来,该基金会已经从包括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内的多家慈善协会取得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捐款,旨在消除城市贫困,致力于改善美国贫困阶层的处境。 切蒂教授不仅是一位关心社会发展和贫困问题的学术造诣精深的学者,也是一名起而行之的杰出知识分子代表。当切蒂教授在哈佛的课堂上向我们展示“机会洞察”项目取得的一些进展时,大家报以长久的掌声。这些在哈佛的课堂上与切蒂教授的研究产生共鸣的学子们,很可能会成为将来推动美国社会变革、消除贫困和收入不公的改革推动者! 谁又能说,这不是美国的希望所在呢?! |
||||
上一章:在绝望... | 下一章:真相的意义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