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高祖创业到吕后时代帝王业与百姓家 作者:陈舜臣 |
||||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刘邦初入关中时,曾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治罪;盗窃者治罪。”除此之外的其余法律全部废除。 秦是法治国家,法律规定涵盖各个方面,而且通过严酷刑罚强制人们遵守。秦二世时期,赵高更是加重了处罚力度,并强化连坐制度。人们被法律束缚得无法动弹,每天过得提心吊胆,一听到“法律”就浑身发抖,随时担心自己因触犯法律而受到重罚。所以,刘邦推行的约法三章很受欢迎。 刘邦称王五年时,击败项羽,在各诸侯以及将相群臣的拥护下称帝——是为汉高祖。这是公元前202年的事。 起初刘邦定都洛阳,后来在张良等人的劝谏下迁都长安。 当时还延续着战国时期骚乱不安的氛围。而刘邦本来就是个无赖汉,所以时不时会暴露出本性。例如,他曾经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他建立起来的王朝,自然也风气不正。群臣在宫殿里一边饮酒,一边夸耀自己的战功: “那次要不是我火速赶来参战,就没有今天的汉王朝!” “哼,当时我正守护在主公身边呢,你来不来都无所谓。你这家伙也太自以为是了!” 众人争吵不休,甚至怒而拔剑砍在宫殿柱子上,简直大失风度。当然,活力还是有的。 刘邦曾这么总结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以曾受胯下之辱而闻名的韩信起初追随项羽,但只是个下级将领。后来转投刘邦麾下,他的才能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大将——这就是用人之道的差别。 在楚汉争霸战当中,韩信起了决定性作用,是汉阵营军事方面的最高功臣。和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不一样,韩信并非刘邦的同乡直属部下,所以他的家臣意识比较淡薄,看起来显得骄横自大。而且,韩信因过失而从“王”降为“侯”,自然心怀不满。 后来,韩信勾结陈豨企图谋反,被抓住处死。紧接着,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卢绾纷纷起来造反,但最终都失败了。 【陈说】 《史记·淮阴侯列传》称,陈豨前往北方边境时,韩信曾与其密谋造反——高祖亲征,韩信称病未跟随,却与陈豨秘密联系,欲在宫中杀害吕后和太子。此事遭舍人之弟告密,萧何用计把韩信诱骗并斩首。 韩信小心谨慎,他会把谋反这种绝密之事透露给舍人之弟吗?或许是萧何和吕后觉得军事天才韩信是个危险人物,必须尽快除去,否则将危及汉家天下,因而给他扣上谋逆之罪,至于证据,只有那个姓名不详的舍人之弟的密告,且韩信没有申辩。可见,这是暗害。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大风歌》 秦始皇认为诸侯的存在导致了春秋战国动乱频繁、民不聊生,所以他不封王侯、不分领土,完全实行中央集权制,全国各地的高级官僚都由中央任命。但秦帝国很快就灭亡了。 于是有人认为: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没有设置藩屏的缘故吧;如果各地册封了王侯,就一定会拼死镇压叛乱军的。 汉王朝虽然在原则上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但也分封了一部分有领地的王侯。相对于秦朝的“郡县制”,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制”。 然而,后来渐渐发现,韩信为首的被封为“王”的功臣们缺乏忠心。所以,再后来就只有皇族才能封王。 汉高祖晚年时,有十位封“王”之人——他们的领地被称为“国”。其中,除了长沙王吴芮之外,其余九位都是皇族。1972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上有“轪侯”字样——“轪侯”是长沙王吴芮手下的丞相。 功臣们被封为“侯”,比“王”低一级。连萧何、张良这些高层元老也只有一万户领地,而上述那位轪侯只有七百户。 刘邦在征讨黥布的叛军途中,顺路回到故乡沛县,设宴十余日,把旧时好友和父老乡亲都请来开怀畅饮。刘邦还让一百二十个孩童组成合唱团,教他们唱自己创作的歌谣。 歌词如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处的“大风”指的是刘邦自己。歌词大意为:我汉兴起,云彩飞扬;光芒辉耀,荣归故乡;愿得天下猛士,为我守护四方。 把这首歌和项羽那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稍作比较,也颇有趣。 项羽自诩力能拔山、勇气盖世,这点和刘邦自比为“大风”很相似。刘邦还提到“猛士”——因为他知道,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打天下的。 项羽却认为,凭一己之力可以打天下,当四面楚歌、败局已定时,还吟唱着“时不利兮”——归咎于“时运”不济。最后,项羽在乌江边对亭长说“天要亡我”——把自己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天”。可见,项羽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认为“我”神圣不可侵犯,无论谁都不能和自己平起平坐。 杰出人物的出现会削弱自己的光芒,这是决不能容忍的。因此,项羽妒忌能人,憎恶贤者,经常迫害有功之臣,而把战功据为己有。 这样的领导者手下是不会出功臣的,即使立功也得不到承认,所以手下都一个个叛变了。连范增也因为遭怀疑而离去,途中积郁身亡。 对于投降的士兵,项羽也不肯饶恕,将其活埋,所以无论谁与他交战,都一定会拼死抵抗。这样,反而使对方越战越勇。既然不能服众,后方必定叛乱四起,使项羽疲于应付。 和项羽不同,刘邦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总是谦虚地招募“猛士”,求贤若渴——这种心情在《大风歌》里也能体现出来。 刘邦和少年们齐声合唱,载歌载舞,渐渐感伤落泪。 他慨然说道:“游子悲故乡。我虽定都关中,但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是会思念故乡的。我要赐予沛县父老乡亲以特权——今后世世代代不必再纳税服役!” 沛县百姓大喜。同时,他们还请求将同样的恩典赐予丰邑——丰邑和沛县相邻,两地关系特别亲近,有许多人互为姻亲。 刘邦说道:“丰邑也是我的生长之地,尤为难忘。但当初丰邑人追随雍齿叛变了我,所以不能赐予恩典。” 刘邦还是很爱记仇的。不过,在沛县乡亲的恳求下,刘邦最终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了。 当年,刘邦起兵时,曾派沛县豪族雍齿守卫丰邑。但出身不同的这两人却根本合不来。 当魏国拉拢雍齿加入自己阵营时,雍齿思忖:“与其投靠刘邦这样的无赖,还不如……”于是就率领丰邑的年轻人转投魏国,背叛了刘邦。然而,各路人马聚散离合,雍齿所属的军队最终归附了汉,雍齿也成了他所憎恶的刘邦的手下将军,并且在多次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刘邦刚夺取天下、都城还在洛阳的时候,政局不稳,群臣人心浮动。刘邦从宫殿上一眼望去,只见将军们都三五成群地坐在沙地上窃窃私语。 刘邦问张良道:“他们在说些什么?” “啊,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正在密谋造反呢。” “什么?如今天下安定,为什么要谋反呢?” “唉,他们也有各种担忧呀——比如,自己的功劳能得到承认吗?有领地或俸禄吗?自己会不会因为往日的过失而被处死呢?……” “那我应该怎么办?” “请问,在群臣之中,陛下最憎恨谁呢?——最好是人尽皆知的。” “我最恨雍齿。这家伙在我最落魄的时候背叛了我。我本想杀掉他,但念在后来他立过许多战功的分儿上,所以才不忍下手。” “那就先给雍齿封侯吧。” 就这样,雍齿被封为什方侯,俸禄二千五百户。 连皇帝最憎恨之人都被封侯,于是群臣这才放下心来,不再为自己而担忧。 这固然得归功于张良的劝谏,但也由此可见刘邦的英明。 项羽把一切都归咎于天,而刘邦归咎于天的,只是自己的寿命。 刘邦重病在床,吕后请来名医。但刘邦却说道:“命定于天,无论哪个名医也治不好我的。”给了那名医五十斤黄金,将他打发走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汉高祖在位十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死后,他的遗孀——吕后掌握了天下大权。 吕后是个残忍狠毒的女人。 吕后把刘邦生前宠爱的戚夫人砍断手脚,挖掉眼睛,熏聋耳朵,毒哑喉咙,扔进茅厕里,称为“人彘”。这事传得沸沸扬扬。 吕后让儿子惠帝看这个古怪之物。惠帝看了后,深受刺激,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这位没出息的第二代皇帝对母后说:“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作为您的儿子,我没有信心统治天下。” 惠帝从此沉溺于酒色,即位七年就死了。 吕后不仅对情敌实施残忍的报复,甚至因此害死了自己儿子。在儿子的葬礼上,吕后依照礼法大声哭泣,却没掉一滴眼泪。 惠帝没有儿子。吕后就让惠帝的夫人假装怀孕,然后自己偷偷从别处弄来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并杀死其亲生母亲。 吕后想立这个小孩为第三代皇帝,以便自己在背后操纵。但这个小孩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他发誓:“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母亲报仇。” 于是吕后杀掉这个傀儡,另换了一个小孩。宫廷的主要职位全都被吕氏家族霸占——这可算“篡位”了吧。 然而,刘邦原本是个来历不明的无赖汉,而夫人这边的吕氏家族却是名门望族。刘邦与吕氏成婚等同于入赘女婿。刘邦起兵时,从吕氏那里获得了相当大的援助。 既然是入赘女婿,那么夺取天下的第一代皇帝刘邦死后,由吕氏继承,大概也不能算是篡位吧。 然而,吕后一死,天下重又回到了刘氏手中。吕氏家族的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死了。 【陈说】 吕后死后,反吕集团发动政变结束了吕后时代。这十五年看似动乱,但只是杯子里的风暴。宫廷里权力斗争异常激烈,但百姓并未卷入其中。诚如司马迁所言,百姓远离了秦朝的残酷政治,得以休养生息。 这段时期没有战争,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尽管匈奴也曾几次侵犯北方边境,但都没有发生战争。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吕后时代》 群臣聚集起来商议决定:从各地封王的刘邦子孙当中选出下一任皇帝。 汉高祖有八个儿子,吕后只生了惠帝一个儿子,其余七人是其他皇妃所生。 按长幼顺序来说,应该从长子一族中挑选。长子悼惠王已死,他的儿子是齐王。 然而,群臣们却商定了另外的选拔标准:要视外戚品行善恶而定。 齐王的舅父驷钧为人残暴,淮南王的母家也并非善类……最终,选定由刘邦的第四子——代王刘恒即位。理由是代王的母亲薄氏家族品行温良。可见,汉朝的这些大臣被吕氏夺权给吓怕了。 其实,也可以把代王刘恒看作第二代皇帝。司马迁《史记》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刘恒在位二十三年间,天下太平,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死后,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汉景帝时期,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下诏削减诸王封地。吴楚七王起兵反叛,但很快就被镇压了。 如前所述,汉朝吸取了秦朝失败的经验教训,把不设领主的纯郡县制改为承认小领主的郡国制。功臣的领地也很小,即使封王也不过相当于村支书级别而已。成为藩屏的皇族领主倒是比较大,但经过吴楚七国叛乱之后,也被大大削弱了。 |
||||
上一章:大秦落... | 下一章:武帝天...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