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五的成就感吉井忍东京八平米 作者:吉井忍 |
||||
中国的朋友们经常夸赞我们垃圾分类做得好,他们常说,听说日本有个地方丢垃圾需要分门别类四十多种,这么认真严谨不怕麻烦吗?我听着有些心虚,因为在东京生活这么久,从小到大做过的垃圾分类顶多六七种,只能含糊不清地回道,还可以吧。 后来我查出这个有四十多种垃圾分类的地方叫“上胜町(Kamikatsu-cho)”,位于日本西南部四国地区的德岛县,是一个人口不到一千六百人的小村庄:他们一开始也没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度发展期间,该村庄的垃圾处理方式以焚烧为主,不管是厨余、纸类、塑料、冰箱或汽车统统集中在空地进行焚烧,污染严重,臭得要命。一九九一年,当地政府从厨余着手,开始为居民提供堆肥处理器的购买补贴,让居民在家进行厨余垃圾无害化,发酵成有机肥料,到一九九五年该村庄的堆肥处理器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二〇〇〇年《废弃物处理法》的第三次修正明确禁止垃圾的露天焚烧,当地政府提前买来两台小型焚化炉,但很快就发现进行高温焚烧后的灰渣每三天即达两百公升以上,这些灰渣又扔去哪里呢?于是他们决定做垃圾的分类回收,政府职员东奔西走找来各类资源回收公司,不到二〇〇〇年就形成了25种资源回收的系统。这一分类项目到第二年增加到35种,二〇一六年达到45种,目前该村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垃圾被回收再利用。[出自上胜町官网上的文章《上胜町"零垃圾”的历史》] 我目前在东京进行的垃圾分类有两种,一种是“可燃垃圾”(如厨余),还有一种是“可回收垃圾”。后者又可以分成四类:塑料、纸类、玻璃瓶和铝罐。我在小厨房里使用卡式瓦斯炉,每一周会用完一两罐瓦斯,这些特殊垃圾不能和铝罐一起扔,有单独的回收日这样分类也不到10种,那么同样在日本的东京和上胜町,为什么这两个地方的垃圾分类数目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垃圾处理能力,上胜町居民是自己进行垃圾分类,东京是雇佣专属人员来负责。[现在有不少公寓配备垃圾房和管理员,居住在这些地方只需耍将垃圾按规定分类后放置于垃圾房即可,管理员会在规定日期统一运至收集处。] 前阵子日本流行台湾地区生产的加芷袋,别称“阿嬷手提袋”,从台北买回来之后我也用了一阵子。厨余先装在塑料袋并封口,塑料盒、铝罐或玻璃瓶清洗之后也分别装进塑料袋,还有纸类资源都放在不同颜色的袋子里,到各自的回收日再取出来扔掉。比如上胜町的回收站一律不接受厨余,让居民用堆肥处理器自行回收处理,而东京投入税金造出设有集尘装置的巨大焚化炉,所产生的灰渣用来填海铺路。垃圾焚烧过程另外产生的大量的蒸汽和热水,这些热能则集中循环利用,比如我每周去游泳的公共恒温游泳池,它的热源就是来自同一个区域里的垃圾处理厂。 在东京做垃圾处理的工作,其实蛮能赚钱的。东京有几处回收中心,对居民初步分类过的垃圾资源进行再次更细致的分类,如:日本国内生产的PET塑料瓶大部分都是透明的,但有些进口饮料容器使用有颜色的PET,两者要分开处理;有人会把各种金属、喷雾罐或电池混杂到铝罐类资源,要用磁铁或凭老手的直觉挑出来;杂志若有烫金工艺会影响再生纸的质量,需要去掉。这些岗位月收入在二十万日元上下(约合人民币一万元),其实和普通上班族差不多,而且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有双休,下午四点半准时下班。只要你有充分的体力和毅力,当垃圾回收员也不错。我曾经采访过一位搞笑艺人洸泽秀一(TakizawaShuichi),他从二〇一二年开始一边从事搞笑演艺工作,一边担任垃圾回收员,即使演艺工作的收入不足,另一份工作也足够让他养活一个小家庭。他还偷偷地告诉我,搬运垃圾能练出一身肌肉,很多同事身材极好。“而且从事这行业的大多还是男性,偶尔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员工,有人买饮料送给她,有人拼命夸她年轻,待遇极好。”他笑眯眯地说。 听到这里我有点心动,但一位工作经历极为丰富的咖喱店同事提醒了我,垃圾袋在回收车的翻桶里容易破掉,回收员经常被泼到污水,在盛夏酷暑中工作又让人容易中暑,“习惯整天对着电脑的人肯定做不了”,他说。听完我又早早放弃了这个念头,还是先把自己的垃圾照顾好再说。 我在中国生活时,“扔垃圾”意味着把垃圾装在塑料袋,带到楼下扔在垃圾桶里即可。垃圾桶有两三种不同的颜色,但好像没人在乎这几个不同颜色垃圾桶用途的区别。到晚上把这一天的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统统拿到楼下扔掉,这样感觉家里是干干净净的,可以睡个好觉。纸类我会另外保留,到一定分量就请外面的师傅来称一下,总能赚点小钱。家电、玻璃等大件垃圾也可以放在垃圾箱旁边,总有人会来拿走的。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马桶,可能回收员也对它不知所措,那些白色陶制马桶经常在路边留很久。当时觉得很有现代艺术风味,用相机拍摄过几个,现在找不出来了,有点可惜。 我回到东京之后有一段时间不太习惯的,其实不是垃圾分类,而是垃圾回收日的规定。签订租房合同时中介给了我一些当地生活相关的资料,其中一张是关于垃圾回收日的: 周一:可燃 周二:无 周三:塑料 周四:可燃 周五:纸类、玻璃瓶、塑料瓶(PET材料)以及铝罐类 所有的垃圾必须在上午八点前放置于所规定的垃圾回收站。不能提前一晚扔出来,免得吸引流浪猫或乌鸦觅食,把垃圾露在野外太久,还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纵火案件。垃圾回收车一般在八点十五分到我家附近,如果没有赶上这个时间,垃圾就得在家里存放几天。厨余只能在每周两次的“可燃垃圾日”扔,冬天这样还可以,但一旦到了炎热的夏天,有些厨余的味道没过二十四小时就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我曾经有一两次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听见垃圾车开过来、快速装上垃圾又开走的声音,之后的三天我只能忍气吞声地与一大袋的厨余共存。 毕竟房间就这么小,又没有另外的隔间可以存储垃圾,怎么处理垃圾的臭味对我来说是个紧要的问题。我在八平米房间里的环保行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首先购买食物时考虑清楚自己的食量和这几天的用餐安排,房间又没有冰箱,能吃多少就买多少,绝不要产生因过期或变质而丢弃的食物。再来是购物种类与相应的时间安排,海鲜类的垃圾(如鱼皮和鱼骨)味道最强,我买这些食材尽量安排在周日或周三,这样可以在第二天的“可燃垃圾日”马上扔掉。还有一个办法是防臭垃圾袋,比一般的垃圾袋更能锁住异味,一般是用来装宠物的排泄物或处理使用后的尿不湿,一盒内装一百只,一千日元/盒,等于是一只十日元(人民币约合五毛钱),按我的节奏一天顶多用一张。刚开始时我有点半信半疑,结果用了这种垃圾袋之后房间里果然没有一丝垃圾臭味了。现在市面上有几款家用厨余烘干机,可以把湿垃圾的面积缩小、重量变轻,也不会产生臭味,用户评价也不错,一台两三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一两千元)。但话说回来,我的房间这么小,为了处理垃圾而购入新家电,也有点本末倒置。 除了味道之外,让人伤脑筋的还有塑料类。现在太多的食品被装在塑料盒里了,尤其是在超市里销售的食物,如肉块、鱼肉切片、酸奶、豆腐、鸡蛋、小番茄、鲜切水果等,这些塑料盒体积一般比厨余类可燃类垃圾大,有时候买完东西一两天就可以装满一个一次性大塑料袋。在我的小房间里,这些塑料类垃圾多了,就会直接影响到我生活空间的大小,于是我在选购阶段尽量少买装在塑料盒里的食物或商品。从这点来看,中国的传统菜市场比日本超市环保许多,肉类、豆腐和蔬果都没有太复杂的包装,产生的垃圾也不多。不过现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逛超市购买一周食材,不少上班族为了节省时间在网上下单买菜,这些食材用塑料容器包得规规整整的,估计他们要扔的塑料类垃圾和日本家庭的一样多。 因为我经常出远门,一出去就好几天不回来,所以在出门前几天就开始设想该如何处理垃圾,若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把垃圾(尤其是厨余)留在房间里,后果可想而知。最好是出发日能安排在可燃垃圾的回收日,这样出发当天就可以把厨余扔掉。一般情况下很难安排得这么合情合理,不过安排不上也问题不大,过了出门前最后一次可燃垃圾回收日之后,在家里尽量不吃东西,三餐都在外面解决就行。 在外面吃早餐,要传统一点的话可以选松屋、吉野家等牛肉盖饭店,从早上五点开始就提供米饭、味噌汤、纳豆、海苔或生鸡蛋的早餐组合,价格在四百日元上下(约合人民币二十元)。如果吃西式早餐,在新宿站地下的酒吧“BERG”是我的最爱,一九七〇年创办的左派老铺,咖啡、面包、土豆沙拉和水煮鸡蛋(可选半熟)的早餐组合也才四百三十日元,虽然貌不惊人但味道惊艳。这家提供早餐的时段比一般咖啡馆要长,从早上七点到中午一直都有,即使稍微睡过头也可以到店慢慢享受。中午和晚餐就随便选,反正出门之前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做饭还可以省点时间。 周五早晨我比较忙。因为这一天回收的垃圾种类多,我蹲在八平米房间门口进行分类,罐头是事先已经洗干净的,再闻一闻是否有异味,玻璃瓶表面的标签贴纸要撕干净,饮料塑料瓶也要撕塑料标签。纸类要更注意一些,不是所有的纸都可以捆绑在一起,有油污的纸(如披萨外卖包装纸盒)不能回收再利用,只能当可燃垃圾扔,洗衣粉包装纸箱也因为留有强烈香味,同样不能回收。牛奶盒分解成纸浆的过程比较复杂,要和其他纸类分开捆绑,如果是内层带铝箔的就得归类为可燃垃圾。附近有一家超市提供带铝箔牛奶盒的回收服务,但为了这件事带牛奶盒出门去买东西有点麻烦,我干脆买牛奶只选包装不带铝箔的。其实牛奶盒的回收是我小时候就开始的,把牛奶盒洗净、解开后可以拿到超市柜台换卫生纸,十个牛奶盒换一卷卫生纸,从小习惯收集牛奶盒,长大之后也不敢随便扔了。 废旧电视机、冰箱等家电或书桌,凡是尺寸超标(30厘米以上)的都被划分为“粗大垃圾”,东京二十三区行政机构官网上都有垃圾分类列表,按每个物品的名称可以判断可否回收,也可以预约回收日期。所属费用以垃圾尺寸而定,公家办事,不会太贵,我曾经扔过一个小柜子,回收费用大约在四百日元,在便利店购买印有编码的“大型物品回收券”,等于是“准扔证”,把这个回收券直接贴在物品上,在预约日的早上八点前搬到指定地点即可。所谓的“指定地点”也就是平时的垃圾回收站,有一次我当天早晨按时把柜子放置于回收站,不料,中午接到回收站的电话,对方说你要扔的柜子没找着。我有点怀疑人家找错了地方,跑过去一看,果然柜子消失了。后来又有一个早晨,我在同一个回收站看见一位老年人仔细端详一把被丢弃的小椅子,买完早餐回来时椅子和老年人都不见踪影。其实这样也不碍事,反正有人愿意回收就可以了。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垃圾回收日的规定确实有点烦,但有助于整体垃圾量的减少。每周只能在特定的一两天扔某种垃圾,这意味着你没法跟自己所产生的垃圾马上道别,强制性和垃圾共处的时间会让你想办法减少垃圾,不管在超市或商场,在购买前你就会想到回收的问题。而且因为有固定的回收时间,其他时间段的回收站是不会有垃圾的,能够保持卫生,反观如果垃圾回收站二十四小时“开放",随时都可以扔,这块地方就永远干净不了,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大家的心情。 这样回头来看,垃圾处理对我生活的影响也不小。每周到了纸类和罐头玻璃都处理完毕的周五上午,我的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我会想,现在整个地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量快达到饱和点,我们其实不应该停留在这种轻盈的自我满足的状态,而是更加要向上胜町的居民学习。 |
||||
上一章:没有冰... | 下一章:错过“终...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