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自芸娘之逝,戚戚无欢。春朝秋夕,登山临水,极目伤心,非悲则恨。读《坎坷记愁》,而余所遭之拂逆[1]可知也。

静念解脱之法,行将辞家远出,求赤松子于世外。嗣以淡安、揖山两昆季之劝,遂乃栖身苦庵,惟以《南华经》[2]自遣。乃知蒙庄[3]鼓盆而歌,岂真忘情哉?无可奈何,而翻作达耳。

余读其书,渐有所悟。读《养生主》而悟达观之士,无时而不安,无处而不顺,冥然与造化为一。将何得而何失,孰死而孰生耶?故任其所受,而哀乐无所措其间矣。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

此《养生记道》之所为作也。亦或采前贤之说以自广,扫除种种烦恼,惟以有益身心为主,即蒙庄之旨也。庶几可以全生,可以尽年。

注释

[1]拂逆:波折,不顺。

[2]《南华经》:《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因唐代时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得名。

[3]蒙庄:指庄子,庄子是蒙(今河南商丘)人。

调息

余年才四十,渐呈衰象。盖以百忧摧撼,历年郁抑,不无闷损。淡安劝余每日静坐数息,仿子瞻[4]《养生颂》之法,余将遵而行之。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谓摄身使如木偶也。解衣缓带,务令适然。口中舌搅数次,微微吐出浊气,不令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5]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子瞻所谓“寂然,兀然,与虚空[6]等也”。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子瞻所谓“随”也。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子瞻所谓“定能生慧”[7]。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见性,不但养身全生而已。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为真息。

息息归根,自能夺天地之造化,长生不死之妙道也。

注释

[4]子瞻:苏轼,字子瞻。

[5]胧胧然:昏暗微明的样子。

[6]“寂然”、“兀然”与“虚空”:句出苏轼《养生颂》:“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

[7]定能生慧:佛教术语。禅生定,定生慧。

寄情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8],我不怒。澹然[9]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秋声赋》[10]云:

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11]丹者为槁木[12],黟然[13]黑者为星星。

此士大夫通患[14]也。又曰: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

人常有多忧多思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此亦长生之法。舞衫歌扇,转眼皆非;红粉青楼,当场即幻。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15]以割爱欲,殆非大勇不能也。

然情必有所寄,不如寄其情于卉木,不如寄其情于书画。与对艳妆美人何异?可省却许多烦恼。

范文正有云:千古圣贤,不能免生死,不能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却归无中去。谁是亲疏?谁能主宰?既无奈何,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如此断了,即心气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只如安乐人,如有忧事,便吃食不下,何况久病,更忧身死,更忧身后,乃在大怖中,饮食安可得下?请宽心将息。云云。乃劝其中舍三哥之帖。余近日多忧多虑,正宜读此一段。

放翁胸次广大,盖与渊明、乐天、尧夫[16]、子瞻等,同其旷逸。其于养生之道,千言万语,真可谓有道之士。此后当玩索陆诗,正可疗余之病。

注释

[8]悸怖:恐惧。

[9]澹然:恬淡安静的样子

[10]《秋声赋》:宋代诗人欧阳修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的辞赋作品。是年欧阳修五十三岁,以悲秋为题,抒写宦海悲凉,所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11]渥然:色泽红润的样子。

[12]槁木: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

[13]黟然:黑色的样子。

[14]通患:通病。

[15]慧剑:佛教用语,指能斩断一切烦恼的佛陀智慧。

[16]尧夫:范纯仁,字尧夫,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是范仲淹次子。

疗心

淴浴[17]极有益。余近制一大盆,盛水极多。淴浴后,至为畅适。东坡诗所谓“淤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18]”,颇领略得一二。

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尤不若先自疗也。林鉴堂诗曰:

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

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那有病来时。

此之谓自疗之药。

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指归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

仙经[19]以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令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重阳祖师[20]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一切动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摇不动。谨守四门:眼、耳、鼻、口,不令内入外出,此名养寿紧要。外无劳形之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益州[21]老人尝言: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君泰然矣。心君泰然,则百骸[22]四体,虽有病,不难治疗。独此心一动,百患为招,即扁鹊[23]、华佗[24]在旁,亦无所措手矣。

林鉴堂先生有《安心诗》六首,真长生之要诀也。诗云:

我有灵丹一小锭,能医四海群迷病。

些儿吞下体安然,管取延年兼接命。

安心心法有谁知,却把无形妙药医。

医得此心能不病,翻身跳入太虚时。

念杂由来业障多,憧憧扰扰竟如何?

驱魔自有玄微诀,引入尧夫安乐窝。

人有二心方显念,念无二心始为人。

人心无二浑无念,念绝悠然见太清[25]。

这也了时那也了,纷纷攘攘皆分晓。

云开万里见清光,明月一轮圆皎皎。

四海遨游养浩然,心连碧水水连天。

津头[26]自有渔郎问,洞里桃花日日鲜。

注释

[17]淴(hū)浴:洗澡。

[18]淤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句出苏轼《宿海会寺》:“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倒床鼻息四邻惊,如五鼓天未明。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19]仙经:道教典籍。

[20]重阳祖师:王重阳(1113-1170),字知明,道号“重阳子”,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宋末元初道士,道教全真道祖师。著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

[21]益州:古地名,九州之一。覆盖今四川成都至陕西汉中一带。

[22]百骸:人之全身。

[23]扁鹊(前407-前310):战国时期名医。姬姓,名越人。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因医术高超,时人以黄帝之时名医扁鹊称之。传说中医典籍《难经》为其所著。

[24]华佗(145-208):东汉末年名医。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擅长外科,精于手术。今仅存《华佗针灸经》散佚片段。

[25]太清:天道,自然。

[26]津头:渡口。

养心

禅师与余谈养心之法,谓:心如明镜,不可以尘之也。又如止水,不可以波之也。

此与晦庵[27]所言“学者,常要提醒此心,惺惺[28]不寐,如日中天,群邪自息”,其旨正同。

又言:目毋妄视,耳毋妄听,口毋妄言,心毋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宜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懥[29]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

此养心之要也。

王华子曰:斋者,齐也。齐其心而洁其体也,岂仅茹素而已。所谓齐其心者,澹志寡营,轻得失,勤内省,远荤酒。洁其体者,不履邪径,不视恶色,不听淫声,不为物诱。入室闭户,烧香静坐,方可谓之斋也。诚能如是,则身中之神明自安,升降不碍,可以却病,可以长生。

注释

[27]晦庵:南宋诗人、理学家朱熹,号晦庵。

[28]惺惺:清醒。

[29]忿懥(zhì):发怒。

居室

余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

余所居室,前帘后屏,太明即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耀[30]。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则身安矣。

禅师称二语告我曰:“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有生,谓妄念之初生。杀生,谓立予铲除也。此与孟子勿忘勿助之功相通。

孙真人[31]《卫生歌》云: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又云: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理顺修身去烦恼。

又云: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

入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又蔡西山[32]《卫生歌》云:

何必餐霞[33]饵大药,妄意延龄等龟鹤。

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

食后徐行百步多,两手摩胁并胸腹。

又云:

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尤戒多。

食不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接续。

若教一顿饱充肠,损气伤脾非尔福。

又云:

饮酒莫教令大醉,大醉伤神损心志。

酒渴饮水并啜茶,腰脚自兹成重坠。

又云:

视听行坐不可久,五劳七伤从此有。

四肢亦欲得小劳,譬如户枢终不朽。

又云:

道家更有颐生旨,第一戒人少嗔恚[34]。

凡此数言,果能遵行,功臻[35]旦夕,勿谓老生常谈。

注释

[30]外耀:日光。

[31]孙真人: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医药学家。三十五岁后常以灵芝为食,寿一百零一岁而终。后世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千金要方》等。

[32]蔡西山: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自号西山先生,建宁府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人。南宋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家。朱熹弟子,时有朱门领袖之誉。著有《大衍详说》《律吕本源》《洪范解》《阴符经注解》等。

[33]餐霞:以晨时霞光为食。道教修仙学道用语。

[34]嗔恚(huì):恼怒,怨恨。

[35]臻(zhēn):达到。

日常起居

洁一室,开南牖,八窗通明。

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36],旁设小几一。挂字画一幅,频换。

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

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

晨入园林,种植蔬果,芟草[37],灌花,莳药[38]。归来入室,闭目定神。

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

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臧否[39]人物,勿争辩是非。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40]礼节。

小饮勿醉,陶然而已。

诚然如是,亦堪乐志。以视夫蹙足入绊,伸脰[41]就羁,游卿相之门,有簪佩[42]之累,岂不霄壤之悬哉。

注释

[36]楚楚:整洁。

[37]芟(shān)草:割草。

[38]莳(shì)药:种植草药。

[39]臧否:褒贬,评议。

[40]徇:屈从、顺从。

[41]脰(dòu):头颅。本义为脖子,颈部。

[42]簪佩:仕宦。

太极拳

太极拳非他种拳术可及。“太极”二字,已完全包括此种拳术之意义。

太极,乃一圆圈。太极拳即由无数圆圈联贯而成之一种拳术。无论一举手,一投足,皆不能离此圆圈。离此圆圈,便违太极拳之原理。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皆不能离此圆圈。处处成圆,随虚随实。

练习以前,先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并非道家之守窍[43]也,只须屏绝思虑,务使万缘俱静。以缓慢为原则,以毫不使力为要义,自首至尾,联绵不断。

相传为辽阳张通[44],于洪武初奉召入都,路阻武当,夜梦异人,授以此种拳术。余近年从事练习,果觉身体较健,寒暑不侵。用以卫生,诚有益而无损者也。

省多言,省笔札,省交游,省妄想。所一息不可省者,居敬养心耳。

杨廉夫[45]有《路逢三叟》词云:

上叟前致词,大道抱天全。

中叟前致词,寒暑每节宣。

下叟前致词,百岁半单眠。

尝见后山[46]诗中一词,亦此意。盖出应璩[47],璩诗曰: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麦。

往前问三叟,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

二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注释

[43]守窍:道家修炼方术。窍,指玄关一窍。《金丹四百字》:“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44]张通:即张三丰(1247-1417),字均实,号三丰,辽东懿州(今辽宁黑山)人。道教武当派祖师。有《张三丰先生全集》传世。

[45]杨廉夫: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以乐府诗闻名。

[46]后山: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著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词》等。诗风拗峭,时有苦吟之讥。

[47]应璩(190-252):字休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人。三国时曹魏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大将军长史。明代张溥所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存其诗文十余篇。

知足

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悠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

白乐天诗有云:

蜗牛角内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48]。

近人诗有云:

人生世间一大梦,梦里胡为苦认真?

梦短梦长俱是梦,忽然一觉梦何存。

与乐天同一旷达也。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此不知为谁氏所作,读之而若大梦之得醒,热火世界一帖清凉散也。

注释

[48]蜗牛角内争何事: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对酒五首》之二。

少病长寿

程明道[49]先生曰:吾受气甚薄,因厚为保生。至三十而浸盛[50],四十五十而后完。今生七十二年矣,较其筋骨,于盛年无损也。

若人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

病有十可却:静坐观空,觉四大[51]原从假合[52],一也;烦恼现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遇病少闲,反生庆幸,四也;宿孽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庭和睦,无交谪[53]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克治,七也;风寒谨防,嗜欲淡薄,八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觅高明亲友,讲开怀出世之谈,十也。

邵康节[54]居安乐窝中,自吟曰:

老年肢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

万事去心闲偃仰[55],四肢由我任舒伸。

炎天傍竹凉铺簟[56],寒雪围炉软布裀[57]。

昼数落花聆鸟语,夜邀明月操琴音。

食防难化常思节,衣必宜温莫懒增。

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

注释

[49]程明道:程颢(1032-1085),字伯淳,河南府(今洛阳)人,北宋诗人、理学家。世称其“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一生不见急厉之色。时人称其为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

[50]浸盛:精力逐渐强盛。

[51]四大: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因素。

[52]假合:佛教术语,世间万物均由众缘和合而成,暂时聚合,终必离散。

[53]交谪(zhé):互相指责、埋怨。

[54]邵康节: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北宋理学家、易学家、诗人。三十八岁迁居于洛阳,筑屋自题安乐窝。谥号康节。著有《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书》等。

[55]偃仰:俯仰。

[56]簟(diàn):竹席。

[57]裀(yīn):同“茵”,垫子,褥子。

清净明了

养生之道,只“清净明了”四字。内觉身心空,外觉万物空,破诸妄想,一无执着,是曰“清净明了”。万病之毒,皆生于浓。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58]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59]病。

噫!浓之为毒甚矣。

樊尚默[60]先生以一味药解之,曰“淡”。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61],万境自闲,人心自闹。

岁暮访淡安,见其凝尘满室,泊然[62]处之。叹曰:“所居,必洒扫涓洁,虚空以居,尘嚣不杂。斋前杂树花木,时观万物生意。深夜独坐,或启扉以漏月光,至昧爽[63],但觉天地万物,清气自远而届,此心与相流通,更无窒碍。今室中芜秽不治,弗以累心,但恐于神爽未必有助也。”

余年来静坐枯庵,迅扫夙习。或浩歌长林,或孤啸幽谷,或弄艇投竿于溪涯湖曲,捐耳目,去心智,久之似有所得。

陈白沙曰:“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鸢飞鱼跃,其机在我。”知此者谓之善学,抑亦养寿之真诀也。

注释

[58]贪饕(tāo):贪得无厌。饕,饕餮,《山海经》一书记载的贪食的凶兽。

[59]矫激:偏激,违逆常情。

[60]樊尚默:樊良枢,字尚默,号致虚,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曾任云南提学副使。工于诗文。

[61]樵讴:樵歌。

[62]泊然:澹然寡欲。

[63]昧爽:拂晓,黎明。《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圣贤皆无不乐之理。孔子曰“乐在其中”。颜子曰“不改其乐”。孟子以“不愧,不怍[64]”为乐。《论语》开首说“乐”。《中庸》言“无入而不自得”。程、朱教寻孔、颜乐趣,皆是此意。

圣贤之乐,余何敢望?窃欲仿白傅[65]之“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妻孥熙熙,鸡犬闲闲[66]”之乐云耳。

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天地清旭[67]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余居山寺之中,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永,午睡数刻;焚香垂幕,净展桃笙[68];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天际真人[69]也。

乐即是苦,苦即是乐。带些不足,安知非福?举家事事如意,一身件件自在,热光景即是冷消息。圣贤不能免厄,仙佛不能免劫,厄以铸圣贤,劫以炼仙佛也。

牛喘月,雁随阳,总成忙世界;蜂采香,蝇逐臭,同是苦生涯。劳生扰扰,惟利惟名。牿[70]旦昼,蹶[71]寒暑,促生死,皆此两字误之。

以名为炭而灼心,心之液涸矣;以利为虿[72]而螫心,心之神损矣。今欲安心而却病,非将名利两字,涤除净尽不可。

注释

[64]怍(zuò):惭愧。

[65]白傅:白居易,其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

[66]“有叟在中”四句:出自白居易《池上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孥(nú),子女。

[67]清旭:清晨。

[68]桃笙:用桃枝细竹编就的席子。北宋苏轼《仇池笔记·桃笙》:“柳子厚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阅《方言》:宋魏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

[69]天际真人:天上的仙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翘)脚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70]牿(gù):同“梏”,受制,奔劳。

[71]蹶:跌倒。

[72]虿(chài):蛇、蝎类毒虫的古称。

愉悦身心

余读柴桑翁[73]《闲情赋》,而叹其钟情;读《归去来辞》,而叹其忘情;读《五柳先生传》,而叹其非有情、非无情,钟之忘之,而妙焉者也。

余友淡公,最慕柴桑翁,书不求解而能解,酒不期醉而能醉。且语余曰:“诗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子何必五男?宅何必五柳?”可谓逸矣。

余梦中有句云:

五百年谪在红尘,略成游戏;

三千里击开沧海,便是逍遥。

醒而述诸琢堂,琢堂以为飘逸可诵。然而谁能会此意乎?

真定梁公[74]每语人:“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此真得养生要诀也。

曾有乡人过百岁,余叩其术。答曰:“余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此岂名利中人所能哉。

昔王右军[75]云:“吾笃嗜种果,此中有至乐存焉。我种之树,开一花,结一实,玩之偏爱,食之益甘。”右军可谓自得其乐矣。

放翁[76]梦至仙馆,得诗云:“长廊下瞰碧莲沼,小阁正对青萝峰。”便以为极胜之景。余居禅房,颇擅此胜,可傲放翁矣。

余昔在球阳,日则步屟于空潭、碧涧、长松、茂竹之侧,夕则挑灯读白香山[77]、陆放翁之诗。焚香煮茶,延两君子于坐,与之相对,如见其襟怀之澹宕[78],几欲弃万事而从之游。亦愉悦身心之一助也。

注释

[73]柴桑翁:陶渊明,因其晚年隐居柴桑。

[74]真定梁公:梁清标(1620-1671),字玉立,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崇祯年间进士。入清,官至兵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藏书家、文学家,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精于书画鉴赏。

[75]王右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

[76]放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放翁家训》《老学庵笔记》等。

[77]白香山:白居易,其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78]澹(dàn)宕:恬静舒畅。

安心

余自四十五岁以后,讲求安心之法。方寸之地,空空洞洞,朗朗惺惺,凡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决不令之入。譬如制为一城,将城门紧闭,时加防守,惟恐此数者阑入[79]。近来渐觉阑入之时少,主人居其中,乃有安适之象矣。

养身之道,一在慎嗜欲,一在慎饮食,一在慎忿怒,一在慎寒暑,一在慎思索,一在慎烦劳。有一于此,足以致病。安得不时时谨慎耶!

张敦复[80]先生尝言:古人读《文选》而悟养生之理,得力于两句,曰:“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此真是至言。尝见兰蕙、芍药之蒂间,必有露珠一点,若此一点为蚁虫所食,则花萎矣。又见笋初出,当晓,则必有露珠数颗在其末,日出,则露复敛而归根,夕则复上。田间[81]有诗云“夕看露颗上梢行”是也。若侵晓[82]入园,笋上无露珠,则不成竹,遂取而食之。稻上亦有露,夕现而朝敛,人之元气全在乎此。故《文选》二语,不可不时时体察,得诀固不在多也。

余之所居,仅可容膝,寒则温室拥杂花,暑则垂帘对高槐。所自适于天壤间者,止此耳。然退一步想,我所得于天者已多,因此心平气和,无歆羡,亦无怨尤。此余晚年自得之乐也。

注释

[79]阑入:指擅自闯入。

[80]张敦复: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清代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著有《笃素堂诗集》《聪训斋语》等。

[81]田间: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晚号田间老人。安徽省桐城人。与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清初江南三大遗民诗人。

[82]侵晓:拂晓。

读书养心

圃翁[83]曰:“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闲适无事之人,镇日[84]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也。

古人有言:“扫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读书;其无福者,便生他想。”旨哉斯言!

且从来拂意[85]之事,自不读书者见之,似为我所独遭,极其难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细心体验耳。即如东坡先生,殁后遭逢高孝,文字始出,而当时之忧谗畏讥,困顿转徙潮惠之间,且遭跣足[86]涉水,居近牛栏,是何如境界?

又如白香山之无嗣,陆放翁之忍饥,皆载在书卷。彼独非千载闻人?而所遇皆如此。诚一平心静观,则人间拂意之事,可以涣然冰释。若不读书,则但见我所遭甚苦,而无穷怨尤嗔忿之心,烧灼不静,其苦为何如耶。故读书为颐养第一事也[87]。

注释

[83]圃翁:张英,号倦圃翁。

[84]镇日:整天。

[85]拂意:不顺心意。

[86]跣(xiǎn)足:赤脚。

[87]此段文字引自清代张英《聪训斋语》。

逆境中得快乐

吴下有石琢堂先生之城南老屋。

屋有五柳园,颇具泉石之胜。城市之中,而有郊野之观,诚养神之胜地也。有天然之声籁,抑扬顿挫,荡漾余之耳边。群鸟嘤鸣林间时,所发之断断续续声;微风振动树叶时,所发之沙沙簌簌声;和清溪细流流出时,所发之潺潺淙淙声。

余泰然仰卧于青葱可爱之草地上,眼望蔚蓝澄澈之穹苍[88],真是一幅绝妙画图也。以视拙政园[89],一喧一静,真远胜之。

吾人须于不快乐之中,寻一快乐之方法。先须认清快乐与不快乐之造成,固由于处境之如何,但其主要根苗,还从己心发长耳。同是一人,同处一样之境,甲却能战胜劣境,乙反为劣境所征服。能战胜劣境之人,视劣境所征服之人,较为快乐。所以不必歆羡他人之福,怨恨自己之命。是何异雪上加霜,愈以毁灭人生之一切也。无论如何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乐之精神。偶与琢堂道及,琢堂亦以为然。

注释

[88]穹苍:天空。

[89]拙政园:苏州园林。位于今苏州老城区东北街。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9年),园名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园林。

寄情诗画

家如残秋,身如昃晚[90],情如剩烟,才如遣电,余不得已而游于画,而狎于诗,竖笔横墨,以自鸣其所喜。亦犹小草无聊,自矜其花;小鸟无奈,自矜其舌。

小春之月,一霞始晴,一峰始明,一禽始清,一梅始生,而一诗一画始成。与梅相悦,与禽相得,与峰相立,与霞相揖[91],画虽拙而或以为工,诗虽苦而自以为甘。四壁已倾,一瓢已敝,无以损其愉悦之胸襟也。

圃翁拟一联,将悬之草堂中: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其语虽俚[92],却有至理。

天下佳山胜水、名花美竹无限。大约富贵人役于名利,贫贱人役于饥寒,总鲜领略及此者。能知足,能得闲,斯为自得其乐,斯为善于摄生[93]也。

心无止息,百忧以感之,众虑以扰之,若风之吹水,使之时起波澜,非所以养寿也。大约从事静坐,初不能妄念尽捐,宜注一念,由一念至于无念,如水之不起波澜。寂定之余,觉有无穷恬淡之意味,愿与世人共之。

阳明先生[94]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且如读书时,知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录此以为读书之法。

注释

[90]昃(zè)晚:傍晚。昃,太阳偏西。

[91]相揖(yī):拱手致意。

[92]俚(lǐ):乡野,村俗。

[93]摄生:养生。

[94]阳明先生: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绍兴府余姚(今浙江宁波余姚)人。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官至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著有《大学问》《传习录》等。文风博雅,识见昌达,名重一时。

饮食与睡眠

汤文正公[95]抚吴时,日给惟韭菜。

其公子偶市一鸡,公知之,责之曰:“恶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即遣去。奈何世之肉食者流,竭其脂膏,供其口腹,以为分所应尔。不知甘脆肥腻,乃腐肠之药也。

大概受病之始,必由饮食不节。俭以养廉,澹以寡欲。安贫之道在是,却疾之方亦在是。余喜食蒜,素不贪屠门之嚼,食物素从省俭。自芸娘之逝,梅花盒亦不复用矣,庶不为汤公所呵乎!

留侯[96]、邺侯[97]之隐于白云乡[98],刘、阮、陶、李[99]之隐于醉乡,司马长卿[100]以温柔乡隐,希夷先生[101]以睡乡隐,殆有所依而逃焉者也。

余谓白云乡,则近于渺茫;醉乡、温柔乡,抑非所以却病而延年;而睡乡为胜矣。妄言息躬,辄造逍遥之境;静寐成梦,旋臻甜适之乡。余时时税驾[102],咀嚼其味,但不从邯郸道上向道人借黄粱枕耳。

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

菜根粗粝,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错[103]也。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足摄生也。

放翁每以美睡为乐,然睡亦有诀。孙真人云:“能息心,自瞑目。”蔡西山云:“先睡心,后睡眼。”此真未发之妙。

禅师告余,伏气[104],有三种眠法:病龙眠,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鹤眠,踵其膝也。

余少时,见先君子于午餐之后,小睡片刻,灯后治事,精神焕发。余近日亦思法之,午餐后,于竹床小睡,入夜果觉清爽。益信吾父之所为,一一皆可为法。

注释

[95]汤文正公:汤斌(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商丘睢县)人。清朝政治家,曾任江苏巡抚,官至工部尚书。以清廉为政闻名于世,又以侍政满清见讥于士林。

[96]留侯:张良(前250-前186),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人。西汉建国功臣,封留侯。

[97]邺侯: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西安)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屡次归隐。官至中书侍郎,封邺县侯。

[98]白云乡:仙人之乡。《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

[99]刘、阮、陶、李:指刘伶、阮籍、陶渊明、李白。皆为古时不受拘束,性情散逸之人。

[100]司马长卿:司马相如。

[101]希夷先生:陈抟,号希夷先生。

[102]税驾:解驾。税,通“脱”。《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103]珍错:山珍海错。

[104]伏气:呼吸。又名吐纳。道家的一种修养方法。

僧意

余不为僧,而有僧意。自芸之殁,一切世味,皆生厌心;一切世缘,皆生悲想,奈何颠倒不自痛悔耶。近年与老僧共话无生,而生趣始得。稽首世尊[105],少忏宿愆[106]。献佛以诗,餐僧以画。画性宜静,诗性宜孤,即诗与画,必悟禅机,始臻超脱也。

注释

[105]世尊:佛陀十号之一。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隋代高僧慧远法师《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106]宿愆(qiān):前世之罪过。愆,违逆本心或约定的过错。

上一章:卷五 下一章:译文 卷一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