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靡

管子  作者:管仲

侈靡,这里指奢侈的消费。此篇标榜的观点十分奇特,即提倡大力扩大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认为奢侈消费能够极大地促进劳动就业和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因而主张饮食、车马、游乐、丧葬等生活消费,都应提倡奢侈、发展奢侈。它甚至提出把蛋品彩绘了然后煮食,把木柴雕刻了然后焚烧。这是一种古代极为罕见的经济学说,深刻地看到消费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当然,它已经混淆了合理消费与奢侈消费的界限,这种做法必然会造成生产力的浪费。此外,此篇篇幅冗长而内容繁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借管仲之口广泛讨论了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国防、哲学等各个领域的问题,是一篇奇文。本书选取谈论奢侈消费理论的三个段落。


问曰:“古之时与今之时同乎 (1) ?”曰:“同。”“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可与政其诛 (2) 。喾、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3) 。其道非独出人也,山不童而用赡 (4) ,泽不弊而养足;耕以自养,以其余应良天子 (5) ,故平。牛马之牧不相及,人民之俗不相知,不出百里而求足。故卿而不理 (6) ,静也。其狱一踦腓一踦屦而当死 (7) 。今周公断指满稽,断首满稽 (8) ,断足满稽,而死民不服。非人性也,敝也 (9) 。地重人载 (10) ,毁敝而养不足,事末作而民兴之 (11) ,是以下名而上实也 (12) 。圣人者,省诸本而游诸乐 (13) ,大昏也,博夜也 (14) 。”问曰:“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贱有实,敬无用 (15) ,则人可刑也 (16) 。故贱粟米而敬珠玉,好礼乐而贱事业,本之始也。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 (17) 。其化如神。故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大夫畜狗马,百姓臧布帛。不然,则强者能守之,智者能牧之,贱所贵而贵所贱 (18) 。不然,鳏寡独老不与得焉,均之始也!”

【注释】

(1) 时:尹注“天地四时”,与下句“其人同乎”的“人”相对。

(2) 可与政其诛:“其”疑衍,当删。“可与政诛”是说可以表现在政、诛两方面。诛,刑罚的意思。

(3) 混吾:即昆吾,山名,传说出产美玉。

(4) 童:山无草木为童。

(5) 应良:奉养的意思。良,当为“养”。

(6) 卿而不理:尹注:“虽立公卿,不理其事。”即天下太平的意思。

(7) 一踦(qī)腓(féi)一踦屦:一脚穿草鞋,另一脚则穿常履。踦,跛行,走路身体不平衡。腓,指草鞋。

(8) 稽:通“阶”,台阶。

(9) 敝:指社会破败贫穷。

(10) 地重人载:土地贵重,人口增多。一说“载”通“戴”,意为增多。

(11) 末作:即末业,所谓工商等行业,本文专指奢侈消费品的生产。

(12) 下名而上实:轻名重实,不重虚名而重实效的意思。下,轻视。上,重视。

(13) 省诸本而游诸乐:省心省力于本业而游于欢乐之事。本,农业。乐,游乐之业。

(14) 大昏也,博夜也:即整日整夜。日暮为昏。大昏,指日之极暮。博夜,指夜之极深。

(15) 贱有实,敬无用:有实与无用二者相对。有实,指粮食之类的事物。无用,指珠玉、礼乐之类的东西。

(16) 刑:通“型”,取法,模范。

(17) “珠者”六句:根据五行相克的道理,珠生于水从水,故能胜火,玉生于山从土,故能胜水。

(18) 贱所贵而贵所贱:即操纵价格。

【译文】

问道:“古今的天时一样么?”回答说:“一样。”“人事是否相同呢?”回答说:“不同。表现在政与刑两个方面。帝喾、帝尧之时,昆吾山的宝物就埋藏在地下而无人开采。这并非用了什么独特的办法管理,而是因为山上的木材不用砍光就已够用,河中水产不用打捞完就已够吃;民众耕种以自给自足,并用剩余的奉养天子,所以天下太平。民众放牧牛马不用相遇,习俗也互不了解,不出百里就可以满足各种需要。因而有公卿而无需忙于政事,天下是平静的。那时的罪刑,使犯罪者一脚穿草鞋一脚穿常履就可以充当死刑。然而到了周公的时代,断指、断头和断足积满台阶,被处死的人们还是不畏惧。这并不是人性不怕死,而是极度贫困的缘故。土地贵重,人口增多,生活贫困而食养不足,发展工商末业,民众生活才能振兴起来,这是不重虚名而注重实际的措施。圣明的君主省心力于农耕之事而纵情于游乐事业,以至日夜忙碌。”问:“如何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呢?”回答说:“最好的办法是扩大侈靡消费。不看重实用之物,而看重‘无用’之物,那么民众才能服从治理。所以不看重粮食而看重珠玉,重视礼乐而轻视生产,这就开始抓住了关键。珠是阴中之阳,所以胜过火;玉是阳中之阴,所以胜过水。它们变化如神。因此,天子应当储存珠玉,诸侯应当储存金石等乐器,大夫应当储存狗马等玩物,百姓应当储存布帛等物资。否则,强大有实力的人占有珠玉,聪明的人将操纵珠玉买卖,使贵的变贱、贱的变贵。否则,鳏寡独老之人也就不得赈济了,这正是均平的起点啊!”

“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 (1) ,而雕卵然后瀹之 (2) ,雕橑然后爨之 (3) 。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 (4)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 (5) ,百振而食 (6) 。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 (7) 。”

【注释】

(1) 罢:同“疲”。即听最好的音乐至于疲倦腻烦。

(2) 雕卵然后瀹(yào)之:把蛋品雕画以后再煮食。瀹,煮。

(3) 雕橑然后爨(cuàn)之:把木材雕刻以后再当柴火烧。橑,木柴。

(4) 不处:不停留,尹注“趋丹穴而求利”。

(5) 怠生:读为“怡生”,有生计。

(6) 百振:即振作起来。

(7) 畜化:酝酿条件使之变化。畜,酝酿。化,变化。

【译文】

“改善饮食、奢侈逸乐是民众的欲望。满足他们的欲求和愿望,才能役使他们。假设只是让他们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吃野草,喝野水,怎么能够役使他们呢?内心伤悲的人是无法获得功效的。所以要吃最好的饮食,听最好的音乐,把禽蛋雕绘了再煮食,把木柴雕刻了再焚烧。挖掘丹砂的洞口不要堵塞,商贾贩运就不会停止。富人奢侈地消费,穷人才有事谋生,这样百姓将有生业,从而振奋起来而有生计。这不是百姓自身能做到的,而是要替他们培养条件。”

“无事而总 (1) ,以待有事,而为之若何?”“积者立余日而侈 (2) ,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靡,千岁毋出食 (3) ,此谓本事 (4) 。县入有主,入此治用,然而不治,积之市,一入积之下,一入积之上,此谓利无常。百姓无宝,以利为首。一上一下 (5) ,唯利所处。利然后能通,通然后成国。利静而不化,观其所出,从而移之。”

【注释】

(1) 总:尹注“收积也”,指积累财富。

(2) 立余日:此处指有余粮之时日。

(3) 出食:出外乞食。

(4) 本事:根本之事。

(5) 一上一下:这里指百姓到处奔波。

【译文】

“无事的时候积累财富,以防备有事,应该怎么做呢?”“积累财富的人应该拿出余粮奢侈地挥霍,装饰车马尽情驰乐,多备酒醴尽情享用,这样的话才能一千年都不用外出乞食,这样做最为根本。县的收入有人掌管,然后将收入用以满足需用,如果不用就将其投入市场,但有时收入愈积愈少,有时愈积愈多,这叫作得利无常。百姓没有什么宝物,把求利看得最重。上下奔波,唯利是图。有财利然后才能流通,有流通然后形成都市。如果财利堵塞而不流动,就要查明原因,转移门路。”

“众而约 (1) ,实取而言让,行阴而言阳,利人之有祸,害人之无患,吾欲独有是,若何?”“是古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利散而民察,必放之身然后行 (2) 。”公曰:“谓何?”“长丧以毁其时,重送葬以起其财,一亲往,一亲来,所以合亲也。此谓众约 (3) 。”问:“用之若何?”“巨瘗堷 (4) ,所以使贫民也 (5) ;美垄墓 (6) ,所以使文明也 (7) ;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 (8) ,有差樊 (9) ,有瘗藏 (10) 。作此相食,然后民相利,守战之备合矣。”

【注释】

(1) 众而约:众为多,约为少。此句意为拥有的多而让人看到的少。

(2) 放:指放散财利。按,“必放之身”的“身”字疑衍。

(3) 众约:言亲往亲来,如众家所约。

(4) 瘗堷(yìyìn):指坟坑或墓室。瘗,埋葬。堷,土室。

(5) 使贫民:使贫民有事做。

(6) 垄:坟墓。

(7) 文明:指雕画的工匠。一说“明”为“萌”。

(8) 次浮:尹注“谓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

(9) 差樊:指垄墓之外树立以表示尊卑的樊篱。

(10) 瘗(yì)藏:指金玉器物等陪葬物。

【译文】

“所拥有的多而示人的少,实际上取于人而表面上表示推让,行为诡谲而言语堂皇,从别人的灾祸中获利而嘴上却希望别人没有忧患,我想独有这些,该怎么办呢?”回答说:“这些生财之道,古时候还能推行。如今财利分散于天下,民众就能觉察,所以一定要放散资财才行。”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回答:“延长丧期以消磨民众的时间,厚葬以消耗民众的钱财,使之亲切往来,以此增进和睦。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桓公又问:“具体该怎么做呢?”回答说:“挖掘巨大的墓室,使穷人有工可做;装饰墓地,使雕、画工匠有工可做;制造巨大的棺椁,使木工发家;多用随葬的物品,使女工得利。这还不够,还有棺椁外饰、墓地樊篱以及各种殉葬物品。用这些办法使贫者维持生计,民众因而得到好处,于是国家的防守和攻战的储备就有了。”

上一章:小称 下一章:心术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