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张良隐逸

汉高祖刘邦  作者:黄中业

在刘邦所称赞的三位“人杰”中,韩信被诛杀,萧何也曾被系狱,唯有留侯张良于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最终不失其谋士本色。

汉高帝五年五月,娄敬(后被赐姓为刘,即刘敬)于洛阳建议定都于关中,群臣都表示反对,高帝问于张良,张良发表一通高论,赞成娄敬的意见,高帝当日便起驾西行,定都于关中。

张良随从高帝的车驾一道西行,然而自从这次入函谷关后,他便以身体多病为理由,自此引退政坛,学习道家那一套养生的方法,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以此谋求血气充足,身体轻举,增进健康。同时还采取“辟谷”的方式,不吃食物,而服用药物,以此养生。到达关中后,张良有一年多的时间闭门不出,也不接待宾客。因而,张良建议依娄敬之言定都关中,便成了他一生中告别政坛的最后一次献策。

至于封地,高帝在灭亡项羽后,曾使令他在齐地自己选择三万户作为食邑,张良辞谢说:“我起兵于下邳,与皇上相识于留,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愿受封于留县就足够了,三万户实不敢当。”

高帝果然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曹参同时得到封赏。

张良于功成名就之后引退,在于他深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哲理。这也是他作为一名谋士,不仅能为刘邦谋划夺取天下,也能为自己谋求安身,不愧为一位真正的谋士。

诚然,张良隐退后,他也曾受命于高帝,与韩信一道整理各家兵书;在易立太子问题上他被吕泽所胁迫而献策,建议招致“商山四皓”;高帝征讨陈豨时,他曾随军前往,献计于马邑城下;高帝东征黥布时,他相送于郊外灞上,劝告高帝“无与楚人争锋”“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谋高而意重。但总的说来,张良在汉帝国建立后,他是从政坛上引退下来了。

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载,自萧何被立为相国后,张良曾与汉高帝闲谈天下之事,涉及问题很多,因为与天下兴亡无关,《史记》未予记载,但却记录下了张良的一段自我表白:

“我家世代为韩相,待到秦军灭亡韩国,我不爱惜万金家财,破产谋求勇士为韩国报仇,致使天下震动(指博浪沙行刺未遂,秦始皇下令天下大搜捕十日)。如今又以三寸舌为帝王军师,封万户,位于列侯,这是布衣百姓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对于我张良来说,可谓心满而意足了。甘愿从此抛弃人间的事情,想要随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遨游去了。”

汉高帝死后,吕后为了感激张良在劝谏改立太子一事中的恩德,强迫张良放弃“辟谷”,并说道,“人生于世间,犹如白驹过隙,刹那间便成过去,何必如此自讨苦吃。”

在吕后的一片盛情和强迫之下,张良不得已又恢复食用谷物。

八年过后,张良病死,儿子张不疑嗣留侯爵位。

据《史记》所载,当年在下邳桥上授给张良《太公兵法》的那位老人,当时曾告诉张良:“十三年过后见到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我的化身。”十三年过后,张良随从高祖征战,路过济北,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便将黄石取回作为圣物供奉起来,按时祭祀。死后,黄石也一同安葬。后人到墓上祭祀张良时,也同时祭祀黄石。

司马迁于《留侯世家》评论说:

“学者大多认为没有鬼神,然而却承认有怪物,像留侯所遇到的老人授给他兵书,也算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了。高帝曾多次处于困境,而留侯常在这种时候为他建功,难道可以说这不是天意吗?皇上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我以为他这个人一定是身材魁梧、相貌非凡。然而看到他的画像,容貌却像位妇人美女。无怪乎孔子说:‘用相貌取人,我失误于子羽。’留侯也是这样吧。”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对于张良的隐退曾有所评论,因文字并非难读,为保持原文韵味,故将原文抄录如下: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阴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

上一章:四 下一章:六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