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亚赛尔的身量

寂静的孩子  作者:袁凌

天黑了下来,院子里没有灯,只有露天灶炉透出火光,被下面条的铁锅压住。

米亚赛尔打着小手电舀了一勺面汤,递给轮椅上的母亲,品尝咸淡。母亲尝过,让米亚加了两瓢水。再煮一会儿,米亚自己舀着尝了一下,又递给母亲。母亲尝过,点了下头。

先前烧水时,米亚放了两把盐,母亲望了她一眼,米亚立刻停止。

母亲一直坐在轮椅上,但她仍是家中不可或缺的母亲。米亚和妹妹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但她们的年龄和身量还没来得及跟上来。

生下小弟弟时,妈妈难产导致了腰椎病变,再也没有从产褥上站起来。传递到米亚赛尔身量上的负担,除了家务,还有地里的活计。院地里的炊事,是一天劳作的尾声。

一根肉骨头

清晨,阳光透过杨树林,照到了院子里的沙土上。没有露水,温度似乎随时会升上来。

露水的缺乏,似乎也是这座院子贫瘠的征象。地上晒着瘦小的玉米,像家中孩子一样显出营养不良。偏房地上几十个小个头的西瓜是亲戚家送来的。横七竖八晾着的衣服,暗示这里缺少一双打理的手。衣服是昨天母亲坐在轮椅上洗出来,父亲晾晒的。放学回家的米亚赛尔,看到母亲在洗衣服就哭了,这一向是她的职责。但她的身量,不够把衣服晾上绳子,只有爬上墙垣,才能把衣服扯下来。

侍候母亲解了手,将她推到院子里,是米亚赛尔的第一项事务。这样母亲就可以看着家人活动,而不是个纯粹的局外人。母亲已经在轮椅上坐了八年,除了这方小院,还曾去到喀什和乌鲁木齐的医院,但并没能从轮椅上下来。二十多万元的花费,反而让她和家人陷入了债务的深坑。爸爸一人的劳力和母亲的一份低保,在利息和全家花销面前捉襟见肘。

“能卖的都卖空了。”往日家境殷实的痕迹,只剩下厅堂四根带着雕花装饰的柱子,积满了光景的尘垢。除了院子里凉床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家中的一切只有破烂。

房子建在妈妈生病前不久,米亚的父亲在戈壁上打出土坯,亲手垒起来,又抹上水泥。它本身似乎受到了疾病的影响,衰老得很快,眼下看去已属危房。

前一段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的工作组到墩都热村里蹲点,驻地离米亚赛尔家只有三百米。母亲让米亚赛尔推着她去找工作组,得到答复说符合政策,可以申请国家补助盖抗震安居房,但此后尚无下文。

吃过了茶水泡馕,留下小弟弟在家里照看母亲,米亚和妹妹米利沙跟着父亲下地。米亚披着一条粉色头巾,米利沙像男孩一样,戴着一顶绣花的小方帽,两人手持弯勾的大镰刀,跟着父亲砍倒那些带着玉米棒子的玉米秆,青黄成列地铺在田垄上。这是为下午收获作预备。

上午的活进行得很快,米亚提前回家,热好了她早晨起来做的抓饭,先端给轮椅上的母亲一碗。

抓饭里只坐着一块羊肉,父亲用小刀剔下了肉,交出来一根骨头。弟弟和妹妹为这根骨头发生了短时间的争执。米亚抓着饭吃,用眼睛瞟着。争执必然地以弟弟的胜利告终,他拿到了嘴边细细地啃。

弟弟啃完骨头后放到了盘子里,妹妹拿起来接着啃。似乎实在没有什么内容了,才把骨头放下。

但是过了一会儿,米亚似乎不经意地拿起了这块被啃过两茬的骨头,再次送到嘴边。她啃吮的动作比弟弟妹妹细致得多,似乎是在吸取肉眼不可见的残余养分。意识到外人的目光,她放下了一会儿,但过一下又拿起来,直到骨头变得和戈壁上的化石一样光溜溜,像是天生和肉没有任何关系。

这根肉骨头来自古尔邦节的遗留。过古尔邦节时,家里花五百块买了一只羊宰杀,这是一年到头家中的肉食来源。

父亲始终没有介入这个过程。他只是最后把剩下的抓饭用手指细致地赶进嘴里,再舔干净手指上的油。

地头的祈祷

清晨只是序幕,下午的活是重头。

米亚的膝盖上搭了一方褶裙,遮住了破洞。洞正在膝盖上,裤脚短了露着脚杆,是爸爸去年初花了三十多块钱买的,当初应该式样不错,窄裤腿,裤脚略放开。眼下它倒也意外具有了城市女孩破洞高脚裤的感觉,只是不适合即将到来的劳动。同样看似不适合的,还有米亚脚上咧嘴的凉鞋,看起来是爸爸穿过的。

一家人全部下地,妈妈也坐在轮椅上被爸爸推着,一路经过田埂来到地头。

地里四下是干活的人群,孩子似乎比大人更多。到处是青黄的颜色,像是油彩欠缺的一幅画。一个奇怪的人跟着米亚一家顺田埂走来,他看似拾起了一块石头,孩子们一刹时被吓坏了。

原来他只是摊开了一本手里的破书,从衣兜逃出馒头屑和干玉米粒,摆在书页上。父亲安置好母亲,坐在田埂和他聊了起来。这边米亚已经起头开始干活。

活路是把玉米砣子从早晨砍倒的玉米秆上撕下来,抛到一边田垄里,等待晒干一些收回家中。干活的人从地头两端开始,跪在铺成一垄的玉米秆上,一点点地相向推进。在地垄中段会合了,就站起来走向下一垄。“疯子”起身离开,衣兜里的玉米粒一路漏下田垄。父亲来到地头,和米亚对面撕苞谷。

这是一项重活。赤手从带着韧性的根蒂上撕下苞谷砣,也一点不比早晨砍倒玉米秆轻松,手腕一会儿就开始隐痛,如果没有掌握一种恰到好处的脆劲儿,就难以持久。总是低头在壳叶中搜寻玉米穗子,脖颈酸痛起来,又被逐渐强烈的阳光加温。手上添了几乎看不见的小口子,被咸味的汗浸透,有称不上是疼痛的刺痒。

最受力的感觉来自膝头。人跪在苞谷秆上,很快硌得隐痛,一茬磨砺过去,在苞谷秆上留下隐约的两行印记。这也是米亚裤子膝头破洞的来源。她的神情和掰苞谷的动作一样,轻巧而坚决。苞谷蒂带着绵劲儿,有时一下子擗不开,米亚就转着圈把壳叶扭下来,剩下光裸的玉米穗子抛在田垄,现出近于发光的金黄。由于在跪姿中挺直,她和对面父亲的身量差别似乎消失了,变为一个大人,成为这片收获土地上的领头者。妹妹却被远远撂在了孩提时代。

寂静的孩子
新疆阿克陶县迪坎村,米亚赛尔帮家里干活。米亚赛尔的母亲是残疾人。

阳光直射之下,偶尔抬头的时候,米亚和父亲的眼睛都眯缝起来,额头涌出的汗珠打湿了修长的睫毛。这似乎不单是在劳作,倒像是祈祷,在村中那些近似自家房屋灰扑扑的清真寺里,跪在尘埃之上,体会祈祷的本义。玉米的收成并不算好,施肥不足,多数只结一个穗子,也有很多病变了,眼下才卖了五百块钱。但这仍然是一次收获,付出了劳动,不会全无回报。

母亲在轮椅上睡着了,手里拿着一本维语书《探索者的足迹》,直到歇晌才被叫醒,参与全家的休憩。晌午的干粮是西瓜和买来的三块一个的馕。米亚吃完后坐在田埂上,小弟弟拉着她的手嬉闹,不断地向后跌倒在相邻初生的小麦田里,溅起尘土,却不以为意。

附近的田中,也有村民在歇晌,两个穿开裆裤的小孩在田埂上吹泡泡糖,一直能吹整个下午。另外的孩子唱着“两只蚂蚁”,一会儿变成“两只老虎”,忽然又成了哭声,戴着小方帽的妹妹米利沙这会似乎变成了大人,抱着哭泣的小孩抚慰。米亚推着轮椅上的妈妈回家,回避强烈的日头,一会儿又来到田中。

活计一直干到夕阳西下,地垄上躺满了一溜溜的玉米穗子,并不需要立刻收回家中。米亚骑上了爸爸的摩托车,一溜烟地驶过田垄,看起来驾轻就熟。妹妹和几个小孩落在车轮掀起的厚厚尘土里,后边是手里拿着两只嫩苞谷、动作慢吞吞的爸爸。

寂静的孩子
米亚赛尔的母亲坐着轮椅做饭。

院子门锁着,妈妈依旧在院坝的轮椅上,似乎这是她命定的位置。

但在爸爸回头去地头收玉米秆,米亚去摘青玉米的当口,妈妈自己手动着轮椅出了院门,去商店买回发酵粉,在案板上拍了两只茄子,又坐着轮椅生灶火。看到米利沙去抱柴火,用小锛子劈柴,妈妈在后面无声地抹眼睛。米利沙在案板上切肉的当口,妈妈往灶口添柴火。

十岁的米利沙把冻成冰的小西红柿和洋葱切开,下到烧开的锅里,直到米亚回来接手。院子里黑下来,爸爸运玉米秆子的三轮车也回来了。米亚又骑上摩托车,带上妹妹去村里,买回十把小面条,擗进开水里,妹妹在一旁打着手电。爸爸坐着休息,眼下在这个院子里,米亚是身量最高的人,需要完成一家的炊食。

第二天五年级的课堂上,校长在讲语文,米亚赛尔坐在第一排靠边,不易被发觉。她的身量还原到一个瘦小的女孩,淹没在同学们的肩头中,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站起来时才看出,她穿着校服,肩膀破了缝,补缀的针脚裸在外边,不知出于自己,还是轮椅上的母亲。

上一章:大洪水... 下一章:国境线...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