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黎萨维塔·斯乜尔加夏娅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一个特别的情况使格里果利深感震惊。他原先就存有疑心,现在这种极不愉快、令人作呕的怀疑已得到证实。这个黎萨维塔·斯乜尔加夏娅是个非常矮小的女子,“才两尺(约一米四十)挂零”——在她死后,我们城里不少虔信上帝的老太太谈起她时往往用怜悯的口吻这样说。她长到了二十岁,一张宽脸盘红润健康,却是十足的痴呆相;两眼目光呆滞,虽然温顺,却令人不快。她一辈子无论寒暑总是光着脚,身上只套一件麻布贴身罩衣。她那几乎是黑色的头发极其浓密,鬈如羊毛,堆在她脑袋上像一顶巨大的帽子。她的头发永远沾着尘土、泥浆、树叶、木片、刨花,因为她老是睡在地上、泥浆里。她父亲伊立亚是个无家可归的破产小市民,体弱多病而又酗酒成性,多年来一直给我市一户富裕的商贾当帮工。黎萨维塔的母亲早已去世。老是病病歪歪的伊立亚脾气又很坏,黎萨维塔每次到他那儿去,总要遭他毒打。反正黎萨维塔也难得上他那儿去,因为她是个痴呆,在全城到处为家,大家也都看在上帝分上给她些吃的喝的。伊立亚的雇主、伊立亚自己以及城里好多富有同情心的人(主要是买卖人家),曾不止一次尝试让黎萨维塔穿得比光套一件罩衣稍许体面些,到了冬天总是给她身上穿羊皮袄,脚上穿靴子。她照例依头顺脑地让人家把这一切给她穿上,可是走了以后一定会在什么地方——往往在教堂门前——把施舍给她的一切脱下来,裙子也好,羊皮袄也好,靴子也好,乃至围脖头巾,统统放在那里,仍然光着脚、身上只剩一件贴身罩衣径自离去。有一回,我省新上任的省长到我市视察,看到黎萨维塔这模样,他那高洁的情操受到很大的伤害,虽然从下属的报告中了解到那是个痴呆女,可还是作了训示:一个年轻女子只套一件罩衣到处流浪,毕竟有碍观瞻,今后不得再有此等情状。但省长走后,对黎萨维塔仍听其自然。后来,她父亲死了,从此城里上帝的信徒们对她越发慈悲了,因为她成了孤儿。的确,好像大家都疼她,甚至那些男孩子也不捉弄她,不欺负她,而我们城里的男孩子,尤其是学生,都够调皮捣蛋的。黎萨维塔走进陌生人家,谁也不会撵她,相反,总是和言悦色相待,还会给她一个铜子儿。人家给她钱,她收下后马上就会拿去投入施舍箱捐给教会或犯人。如果在集市上人家给她一个面包圈什么的,她一准会拿去送给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小孩,甚至会拦住城里某一位富得冒油的阔太太,把面包圈给她;而太太们也欣然接受。她自己光靠黑面包和水充饥解渴,不吃别的。如果她走进某一家高级店铺坐下来,尽管那里摆着昂贵的商品,还有不少钱,店主对她从来不存任何戒心,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当着她的面把几千卢布随便一放,过后又忘了,她也决不会从中拿走一戈比。黎萨维塔难得进教堂,睡觉或者在教堂门廊上,或者翻越篱笆去睡在哪家的菜园里(我们那儿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家没筑围墙,只有篱笆)。她大约一星期回家一次(所谓“回家”其实是到她父亲生前帮工的人家),冬天虽然每天回去,但只是过夜,或在过道里,或在牛棚里。人们深感诧异的是,她居然受得了这样的生活,不过她已经习惯了;虽则个儿矮小,可身体非常结实。我们那儿也有几位爷们断言,她这些做法只是出于一种傲气;然而,此说与实际情形总有点儿对不拢来,因为她一句话也不会说,只是偶尔摆动舌头呜噜呜噜作声,——哪有什么傲气可言?

有一次发生了一件事,那已经很久了。在一个天气晴和的九月之夜,一轮满月高挂,按我们那儿的习惯来说,时间已经很晚了,本城一群喝得醉醺醺的爷们,大约五六个浪荡鬼,从俱乐部里出来,抄街后小路回家去。僻巷两侧都是篱笆,围着附近人家的菜园;小路通向架在一条长长的臭水沟上的木桥,我们那儿有时也管这条水沟叫小河。在篱笆旁边的荨麻和牛蒡草丛中,这帮爷们看到了睡着的黎萨维塔。浪荡鬼们纵声笑着在她身旁站停下来,开始大耍贫嘴,什么乌七八糟的话都说得出口。一名纨绔少年忽发奇想,提出一个怪诞而又荒唐的问题:“是否有人,不论他是谁,能把这东西当作一个女人,并且现在就……”如此这般。所有的人都高傲地以不屑的口吻表示不可能。但是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也在这一伙之内,他立刻跳出来,表示把她当作女人,不但可能,甚至还别有风味,等等,等等。应当指出,彼时他在我们城里扮演帮闲小丑的角色实在太卖劲了,老是喜欢跳出来博有钱的爷们一笑,当然,表面上似乎与他们平起平坐,骨子里十足是他们的奴才。那时正值他得到来自彼得堡的消息,知道他的第一个妻子阿黛拉伊达·伊万诺夫娜已经死了,他在帽子上套着黑纱的服丧期间照样恣意狂饮,胡天胡帝,连城里一些个最有名的不正经瞧着他也感到恶心。

那帮酒徒听到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说出如此与众不同的见解,当然笑得前仰后合,其中一位甚至怂恿他干,但其余的人纷纷作出更加厌恶的反应,尽管还是在开没有分寸的玩笑。最后,大家各自打道回府。事后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信誓旦旦地声称,当时他也跟大伙一起走了。或许确实如此,这事谁也没有十成的把握,也永远没有人知道。然而五六个月以后,城里开始谈论黎萨维塔怀了孕,大家都表示由衷和异常的愤慨,彼此询问,互相打听:这是谁造的孽,污辱她的是什么人?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可怕的流言一下子在全城传开,说污辱她的正是那个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这流言从何而起?那帮寻欢作乐的爷们其时只有一个人还在城里,而且恰恰是位上了年纪、受人尊敬的五等文官,他有家室,几个女儿都已成年,即使确有此等事情,他也决不会四处张扬;其余五人则已星散到外地去了。然而,流言偏偏直指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并且势猛不减。当然,对此他甚至没有作出什么强烈的反应,一些买卖人和小市民说三道四他可以置之不理。那个时候他正拿架子,除了他自己那个官吏和贵族圈子里的人物(也是他极力使之开心的那些人),根本不屑跟其他人交谈。

正是在那段时间里,格里果利奋起拼命为他的主人辩护,不仅力排众议,还为他跟人家唇枪舌剑地争论乃至对骂,曾使不少人改变了看法。“那是她自找的,这贱货,”格里果利以肯定的语气说,并认为干这事的不是别人,正是“螺旋鲤”——那时有一名可怕的囚犯从省监狱里逃了出来,潜藏在我们城里,他这个绰号城里人都知道。这一猜测听来有点儿道理,人们记得在临近秋天的那些个夜晚,“螺旋鲤”曾在城里东流西窜,打劫过三个路人。不过,整个这一事件以及所有的议论,非但没有冲淡对可怜的痴呆女的普遍同情,大家反而比过去更加爱护她。一位商界富孀康德拉启耶娃甚至作出这样的安排:还在四月底就让黎萨维塔住到她家去,准备在分娩之前不许她外出。在那段时间里一直有人看着她;然而,看管虽严,到了最后一天黎萨维塔还是突然从康德拉启耶娃家溜出来,进了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家的花园。她身怀六甲怎样能越过又高又牢固的围墙,这始终是个未能彻底解开的谜。一说是有人“帮她爬过去”的;另一说则是她给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托过去”的。比较可信的解释还是这样:黎萨维塔向来善于越过篱笆到人家菜园子里去过夜,她也有办法爬上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家的围墙跳进花园,不过对自己临产的身体却造成了损伤——这么说,虽然有点儿玄,毕竟不涉神怪。

格里果利赶紧回家,叫玛尔法·伊格纳启耶夫娜去照管黎萨维塔,他自己跑去叫住得不远的一个老稳婆。婴孩总算得救,黎萨维塔却在拂晓前咽了气。格里果利接过孩子抱回家去,让妻子坐下,让婴儿跪在她怀里,说:“孤儿是上帝的孩子,也是大家的亲人,对咱俩更不用说了。是咱们那个死去的儿子派来了这孤儿,他的父亲虽是恶魔之子,母亲却是好人。你就奶他吧,往后也别哭了。”

就这样,玛尔法·伊格纳启耶夫娜抚养了这婴儿。受洗时他被命名为帕维尔,至于父名嘛,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称之为费尧多罗维奇(意即“费尧多尔的儿子”)。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丝毫不以为忤,还认为这事儿挺逗的,尽管仍继续否认自己与这一切有什么瓜葛。城里的人认为他收留遗孤这一点还算不错。后来,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还根据那遗孤的母亲黎萨维塔的诨名斯乜尔加夏娅(“发臭的”)为他杜撰了一个姓氏:斯乜尔加科夫。

这个斯乜尔加科夫成了费尧多尔·巴甫洛维奇的另一名仆人,在本书所叙述的故事开始时,他跟格里果利、玛尔法老两口一起住在偏屋下房里。他干的是厨子。关于这个斯乜尔加科夫实在很有必要专门作一番介绍,但我把本书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几名寻常的仆役身上已经太久了,真不好意思,所以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希望在以后的叙述过程中会水到渠成,那时再行交代斯乜尔加科夫的情况。

上一章:一 下一章:三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