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治国)

老子  作者:老子

本章讲述了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

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都是相反相成的概念,离开前者则后者不存在,离开后者则前者不成立,在互相对立中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同时,二者的关系又不是绝对的,比较而言,可以转化,这是来于自然的重要启示,是道的永恒规律。圣人正是掌握了这个规律,因此,“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加入自己的意志和私欲。只有“不为始”、“弗有”、“弗恃”、“弗居”,才能得到“不去”的结果。这种“功成而弗居”的不争思想,有利于治国。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1)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2) ,难易相成 (3) ,长短相形 (4) ,高下相倾 (5) ,音声相和 (6) ,前后相随 (7) ,恒也 (8)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9) ,行不言之教 (10) ;万物作而弗始 (11) ,生而弗有 (12) ,为而弗恃 (13) ,功成而弗居 (14)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5) 。

【注释】

(1) 斯恶已:就显露出丑了。斯,则,就。恶,丑陋,与美相反。已,表肯定的语气词,相当于“了”。

(2) 相生:互相依存。生,存。

(3) 相成:相反相成。成,成就。

(4) 形:比较,显现。

(5) 倾:侧,依靠。

(6) 音声相和:音与声互相和谐。音,组合音。声,始发声。和,和谐。

(7) 随:跟随。

(8) 恒:永恒。

(9) 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圣人,老子所理想的具有道行的统治者。无为,不妄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十章》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10) 不言:不用言词,不用发号施令。《五章》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四十三章》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1) 万物作而弗始:万物兴起而不首倡。作,兴起。始,首倡。

(12) 有:占有。弗:今本作“不”。

(13) 恃:倚仗,依赖。

(14) 居:当,任,据。

(15) 去:离。与“居”相反。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

有与无互相依存,难与易相反相成,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与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现象。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事,实行不言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首倡,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因此他的功业不会泯没。

上一章:一章 下一章:三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