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修身)

老子  作者:老子

本章强调“致虚”和“守静”,重在修身。

“致虚”,就是空虚其心,排除一切蒙蔽心灵的私念;“守静”,就是坚守清静,顺应自然,绝不妄为,二者互为因果。这是道的法则,也是修身的要义。所谓“复”,就是道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回归根本,即虚静之境,天地万物的本始。道的运行如此,人的行动亦应如此;不循道则凶险,循道则安全。所以,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以达到无为无不为的目的。


致虚极 (1) ,守静笃 (2) 。

万物并作 (3) ,吾以观复 (4) 。

夫物芸芸 (5) ,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6) ,静曰“复命” (7) 。复命曰“常” (8) ,知常曰“明” (9) 。不知“常”,妄作凶 (10) 。

知“常”容 (11) ,容乃公 (12) ,公乃全 (13) ,全乃天 (14)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5) 。

【注释】

(1) 致虚极: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

(2) 守静笃: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

(3) 并作:一起生长。

(4) 观复:观察循环往复的规律。

(5) 芸芸:纷繁众多。

(6) 归根:回归根本。

(7) 复命:复归生命之本。

(8) 常:永恒不变的规律。

(9) 明:指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规律。

(10) 妄作凶:轻举妄动干出凶险之事。

(11) 容:包容。

(12) 公:公正。

(13) 全:全面,普遍。

(14) 天:天地自然。

(15) 没身不殆:终生没有危险。

【译文】

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坚守彻底的清静无为。

万物一起生长,我来观察其中循环往复的规律。

万物纷繁众多,各自回归根本。回归根本叫做“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把握“常”叫做“明”。不认识把握“常”,就会轻举妄动干出凶险之事。

能够认识把握“常”就能包容,能够包容就能公正,能够公正就能普遍,能够普遍就能符合天地自然,能够符合天地自然就能符合道,能够符合道就能长久,终生没有危险。

上一章:十五章 下一章:十七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