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 做个真狠人才有真自由 |
||||
平视这个世界,既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 多读些经典,看到历经时间的价值,求真实,祛除魅惑,甩掉魑魅魍魉,不糊涂,才能多成事。 《论语》是最好的汉语,是人类核心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事修行者汲取力量、闻道解惑的最好书籍之一。半部《论语》安天下,一部《论语》安你心。 孔子:想要为社会做贡献的长寿老人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活了七十几岁,在那个时候算长寿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修身、养性,希望社会变得更美好,人们都有道德仁义。 他对自己、对门徒,都是同一个希望,希望得志行天下,发挥能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充满入世的激情,但遗憾的是,世界没有给他入世的机会。 从狭义上讲,他的徒弟、徒弟的徒弟,直到孔子死后都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立功谈不上,立德、立言却做到了。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官员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通过后世的学生做了很多事功。 由于孔子的身世离现在太远,并没有太多的历史记载,我就不做任何阐释了,直接讲《论语》。 《论语》不长,不复杂,从汉代开始就是入门的课本。孔子为什么不在生前构建出一个思想体系?他甚至只述而不作,只编书、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本金句集,几乎都是他弟子摘录的孔子的言行录,记录孔子上课、日常生活中说的话、做的事。 儒学的基本发展脉络 孔子之后据说有孔门八派,但具体并不清晰,除了孟子和荀子这两派。荀子之后,有李斯、韩非子,法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儒家演化出去的。之后,按“四书五经”来分,有些派讲“四书五经”中的一本,有些派讲另外一本,各门共存,和平共处,不是宗教教派那种有我没你、我对你错的争法。 宋代理学是对儒学的改造,“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做了非常系统工作。在朱熹手上,儒学形成体系,理学成了治国的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时也有一个背景,就是面对佛教庞大的理论体系,儒学感到某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二程”和朱熹挺身而出,针对并参考了佛教理论体系,形成了儒学体系。 儒学的发展到了明朝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直接参考了禅宗,可以说心学是儒学中的禅宗。举个例子,禅宗讲即生即佛,王阳明就说即生即圣,就是我觉得我已经是圣人了,那我就是圣人了,就像禅宗说我觉得我顿悟了,那我就悟了。 学、想、做结合才有真知灼见 《论语》一共二十篇,“学而”第一。你知道《论语》是按什么排顺序的吗?没顺序。你知道,这些篇名是怎么起的吗?没什么道理,就是取了最开始两个字。因为第一个金句“学而时习之”,所以就叫“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培养智慧的方式方法有四种:第一,读书;第二,行动;第三,学徒,跟着师父练;第四,做事。读书、行路、学徒、做事这四种,其中第一是读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能够经常去学习,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是很快乐的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是群居的动物,如果有好看、好玩,既好看又好玩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找你,还给你带好酒、好吃的,或者一起分享你的好酒,当然快乐了,想想都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我有多牛、有多大的学问、有多少的能量、我干过什么……但是我不生气,并没有不高兴。我坚信我是有学问的,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福建方言说就是“是金子总会花光的”。 孔子想告诉你:别人不知道你,是很正常的,你不要生气,他早晚有一天会知道;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学,要有东西进到你的心智、头脑、肉身。如果只是进,不思考,相当于不消化,你就迷茫了。另外一个极端,你整天静坐、沉思、面壁,就危险了,有可能会走火入魔。 你要保持学和思之间、人与我之间、外部的信息输入和内部的信息消化之间的平衡。学和思两手都要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要一直在书本中、环境中、老师身上、做事中学,边学边想边做然后继续学,这样才是真知灼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果你温习过去的东西,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智慧,你就可以当老师了。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但是,如果让周围人特别是后进的晚辈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些错误,少掉进粪坑,我觉得是一种善,是该做的事。 那怎么能知道我是不是当老师的料?我觉得像罗永浩,像我妈,都是有讲话天赋的人,越讲越兴奋。虽然我不确定我说话是不是好玩,别人愿不愿意听,但是看了孔子这句,顿生信心。重新读经典,每本旧书都给我新的知识、体会、见识。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共305首,用一句话来总结:思无邪,没有邪念,是纯洁的、干净的、美好的。即使“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无论说什么,也都是“无邪”,因为都是人真挚思想情感的诗意表达。人心是正常的,人性在阳光之下、阳光之外,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所以应该像孔子一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够欣赏七情六欲,能俗能雅,雅俗本一不二。 诗歌无禁区,写的时候放开写,读的时候放开读,想的时候放开想。 用三流的天赋修成一流的智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是多次反省自己,也可以是反省几件事儿。我一直有个习惯,每天花5~10分钟想想明天、这周、下周要做的事,然后稍做准备。我想这也是三省吾身的一部分。 如果是反省自己的三件事,那三件事是什么呢? 第一件事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你给别人出主意、提供信息,是不是有一颗忠心,是对人家好的,说的是实话,是发自内心的。跟别人交往,不能总想着自己,总想着骗人,占便宜。既然为别人谋,就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第二件事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你有没有诚信?吃饭有没有迟到?答应还钱还上了吗?答应帮人办事办了吗?不轻易许诺别人,既然许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第三件事是“传不习乎”,老师辛辛苦苦教你点东西,你有没有好好练习? 如果你一直这么做,可能虽然你只有三流的天赋,却可以做出一流的成绩,获得一流的智慧。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们在家要讲孝道,出门应老老实实干活,言行要谨慎诚信。多交一些朋友,不要见人就㨃人,见谁都爱谁,跟其中有德行的人要多多接触。父母开心了,大众也满意了,如果还有力气没使完,还不想睡觉,那就学学文艺,做个文艺男,做个文艺女。 对于“孝”有一大堆解释,我说说我的“歪理”。我同意曾国藩的“养亲以得欢心为本”。让他们开心最重要,别老跟他们争,掰扯那些理。他们的欲望也不见得都要满足,该顺着的时候顺着,该打哈哈的打哈哈。他们就是老人,得欢心为本,他们开心最重要。他们是不是对,你是不是对,并不那么重要。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事已经成了,就不要再说了。有很多缺陷的时候可以复一次盘,一定要讲的时候再说,但多数情况下不要说。 谏就是说,提不同意见。“遂事不谏”,已经开始做的、开始推进的事,不要提反对意见,提就要在做事之前提。 “既往不咎”,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太过内疚,也不必追究得太厉害了。意思是,要用一个变动的、积极的、面向未来的态度来看待管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因为这一句成了诗人。逝者如斯夫,过去的是流水,是光阴,是岁月,是心情,是那些美好和不美好的东西,是那些值得怀恋和不值得怀恋的东西。一切都留不住,一切还有可能再来。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高兴,为了自己长智慧。现在做学问的人是为了别人,为了教别人,为了写书、立作、立言。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 我喜欢古人的出发点,读书第一位是为了自己开心。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人要经过一些事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友谊,什么是真的感情,什么靠得住。没有岁寒,只有嘴上说,见不到行动,没有用。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我听到了一个美妙的道理,晚上死了也不遗憾。明天如果还活着,那就赚了。所以我对川端康成、海明威是理解的。他们觉得该走了,然后就走了。 不学诗,无以言。 这个“诗”指《诗经》,现在可以把范围扩大,包括所有的好诗。什么叫好诗?能让你感觉内心肿胀的诗就是好诗。也就是说,多读诗、多背诗,你就知道如何说漂亮话了,知道如何把话说得深情款款,动人动心。情诗在手,爱情我有。 |
||||
上一章:和好玩... | 下一章:吸取高...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