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
衰败总是因为管理问题

了不起  作者:冯唐

有一类人,推动这个社会靠的是一种用力过猛的心结。这类人容易成功,但是不容易幸福;容易成功,但是也容易出事。

真正的幸福不是“一定要怎么样”。


鲁迅评价《红楼梦》:“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所以,鲁迅认为《红楼梦》最好的地方是真。我非常同意。

做个多情、真实又会生存的人

《红楼梦》枝叶繁多,我归纳总结了三条线:一是意淫的故事,二是衰败的故事,三是狗咬狗的故事。

第一条线,是正值青春期的“官四代”贾宝玉,及其亲属在大观园虚度时光的故事。

第二条线,是以贾、史、王、薛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故事。

第三条线,是围绕着四大家族涉及的皇宫贵族、贩夫走卒、各个阶层和各行各业,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狗咬狗的真实故事。

《红楼梦》,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第一,真实。《红楼梦》用非常生动真实的方式讲了真实的世界什么样,包括四大家族及其周围的利益相关方,以及四大家族下边一层、二层、三层,直到最底层的耕田种地等阶层。

贾宝玉不想知道,不意味着社会就不是那个样子。

第二,多情。《红楼梦》里最可爱、最吸引人、最让我心驰神往的,还是贾宝玉作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官四代”,专为女生、毫不为自己的热爱。

贾宝玉对女生的喜爱,表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这种喜爱涉及人类最根本的基因编码,就是生存。男生爱女生,春天让花开,男生想把女生扑倒,女生想把男生扑倒。这是自然界最美好、最本真、最基础的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这种喜爱、这种扑倒、这种吃嘴上的胭脂,并没有沾染社会上的功名利禄,他只是简简单单地喜欢。正是因为这种简简单单的喜欢,就是这种纯纯的爱,带肉欲的、两性的,实际上跟最原始的本能、最终极的快乐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还原了真实的清中期。康雍乾三朝史称清代最辉煌的时候,如果你想知道那时候清朝的样子,读《红楼梦》要远远好于你读《清史稿》。如果没有《红楼梦》,我们不知道康乾盛世时社会各个阶层都是如何去生活、工作的,如何尔虞我诈、各自心怀鬼胎的。

曹雪芹爷爷的妈妈是康熙的保姆,跟康熙的关系非常好。他的爷爷曹寅本人是康熙的好伙伴,一块儿念书,一块儿工作。曹家曾经管过当时绝大多数富人的穿衣问题。曹寅虽是家奴出身,却是皇帝最亲信的人。

曹雪芹就在这么一个大富大贵、掌握实权的家庭中出生、长大。

曹雪芹童年时期从南京迁到北京,这种不同的环境形成的反差,往往会造就出复合型的人以及特别有意思的文章。

曹雪芹写这本书的时候30岁左右,青春期已过。但《红楼梦》写的主要是青春期,这本身又有一种边缘感和反差。

可以说,曹雪芹从出生到去世,具备了极其优秀的小说家应该具备的条件:生活在边缘,表达在当下,理解在高处。曹雪芹经历过大富大贵,也经历过穷困潦倒,人生可谓大起大落。这种生活,是老天给他的境遇。

他能从中跳出来,能看到无常是常,能看到贪嗔痴都是苦,能看到诸法无我,世界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意志而转变。他也能看到涅槃寂静,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希望能看懂《红楼梦》的,也能成为多情又真实的人,还能在这个油腻的世界上生存。

《红楼梦》有价值的三件事

《红楼梦》最有价值的三件事,我们可以从第十九回里,袭人给贾宝玉提的三点要求看出来。我认为《红楼梦》最该看的,就是这三点。

这三点有个背景:袭人陪着贾宝玉的时间挺长了,可能会被家里人赎出去。贾宝玉生气着急,希望袭人能留下,因为袭人能帮他协调各种事、各种关系。另外,他第一次做“宇宙的大和谐”就是和袭人。

其实袭人打心底里是不想离开的,但贾宝玉不知道。他认为在贾府里是当奴才,出去可以当自由人,为什么不愿意出去?所以他很担心袭人会出去。袭人就跟他讲,你要答应我三件事,我就不出去。

第一件,别乱说话,不要心里想啥就说啥,不要说真话。

第二件,你要装出爱读书的样子,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你不要老讽刺、挖苦、嘲笑、打击所谓的读书人。你觉得他们是腐儒也好,竖子也好,二货也好,别嘲笑人家,只做出个喜读书的样子。

第三件,再不可毁僧谤道,尤其不要去调脂弄粉,不要去跟姑娘鬼混。

袭人说,你要改了这三个毛病,都依了我,我再也不出去了。

不知忌讳乱说话,说明了《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都是真。它不管好的坏的,吃喝嫖赌、坑蒙拐骗,都生动真切地描写,没有忌讳。哪怕是在清朝,哪怕在兴文字狱,还是要保持真实。哪怕是最开始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圈子里流传,也不能阻挡它的真实表达。

这点真,是袭人规劝贾宝玉要改的。

贾宝玉热爱女生,袭人觉得他泛爱,将来会给他和女生都惹出各种各样的麻烦。的确如此。

但是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比贾宝玉更纯粹、更坦诚地热爱妇女的文学形象。在礼教大防的时候,能够写出这个形象,我觉得特别了不起。

袭人劝贾宝玉读书、上进,这不是贾宝玉想听的。

贾宝玉到秦可卿的卧房睡觉之前,看到一副对联,立刻说不在这块待,要去别处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世界什么样,是怎么运行的,怎么生存甚至繁荣的。这个是袭人想让贾宝玉读书、历事、行路知道的。

曹雪芹伟大的地方是,认同、赞赏贾宝玉对于女生的热爱,但是依然揭示了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世界就是存在油腻,这两三千年来都没有变过。

贾家衰败的原因是管理问题

贾家衰败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管理差。

财务上入不敷出,元妃省亲要有个地方,造了大观园。造园子和维护园子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大家开始没钱花了,典当东西换现金回来。按现在的话讲叫融资,就是现金来自融资,钱来自银行类的机构,而不是来自运营。

贾家面临的一个管理问题就是如何管理好现金流。有个英文词叫“burning rate”,就是一天、一个月、一年消耗多少钱。量入为出是管理的重要原则。贾家没有做到,所以贾家败掉了。

贾家还有一个问题是没有懂管理的人。懂管理的人分两类:一类是受过严格的管理训练,通过管理教育和历练,变成职业的管理人;还有一类是天生的生意人,知道如何寻找商业机会,如何量入为出。比如胡雪岩,没有上过商学院,但他天生有生意头脑。《红楼梦》里描写贾家这么多人,没有哪个有真正的经营管理头脑。

王熙凤是关键的管理人物,但她缺乏严格训练,更可怕的是,她缺乏一颗公心。她要留私房钱,要满足自己颐指气使的气势,要满足主事人的威风。有私心,没有良好训练,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怎么可能做好管理?

贾母是一把手,但她对家族没有长远规划,狂宠贾宝玉这个孙子,只管自己开心。例子是贾家的世交甄家败了,被抄家。贾母的原话是“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甄家怎么抄的家,贾家也可能这样被抄家。她没有兔死狐悲的感觉,没有危机意识,没有管理的基本素质。

在王熙凤小产期间,以探春为主的三人决策委员会替王熙凤管了一阵子大观园,三人决策委员会的另外两名成员是李纨、宝钗。她们锐意进取实施的改革,主要是包产到户。比如她们把大观园里的水、田、花、草、果树、树木分包给相关的仆人,但一是要求他们保证供给,二是减少甚至不要成本,如此满足供给后富余的就归仆人及其家庭。改革得很好,当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引起一些人的不舒服。包产到户意味着仆人比原来要负责更多,当姑奶奶、少爷们开始糟蹋果树的时候,就有矛盾了。

改革昙花一现,探春也没有受过严格的管理训练,她锐意进取的改革政策也遭到了相当强烈的反对。贾母看不明白探春在做什么,所以没有给她撑腰。探春改革失败的最大根源是最高决策者不理解改革,不认可改革。

所以,如果你真想了解管理,我建议没必要读IPO介绍、年报。只要多读读小说,读读《红楼梦》,你对这个市场,对构成市场的活生生的人,对他们的现在、过去和未来都会有更好的了解。

上一章:决绝的... 下一章:心结容...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