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闲情用好也是很好的一生了不起 作者:冯唐 |
||||
李渔不仅有才,其想问题的方式也充满了街头的智慧,也就是从街头老百姓的角度来判断。李渔作为文学家,他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他的作品,因为他这辈子过得太丰富了。 忙挣钱的闲人李渔 李渔这辈子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他不走寻常路,“躺平”。他没有走科举仕途寻常的窄道,或者说寻常的大道。在中国文人的心中,只有做官才是正经事。但是李渔选择不走这高度竞争的道路,选择“躺平”,用自己的闲情养活自己,这样过一辈子。 李渔是活跃在明末清初的文人,1611年生,1680年去世,活了70岁。 李渔小时候就很聪明,去金华参加童子试首战告捷,成为五经童子,此后读书更加刻苦。但是四年之后,也就是1639年,李渔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又过了三年,也就是1642年,大明王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李渔再度赴杭州应试。李渔在途中听到大兵杀来,跑回兰溪故乡。不久社会局面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清军的铁骑横扫江南,大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国难当头,李渔求取功名利禄的道路化为泡影。 到了清朝,毕竟是满人的天下,李渔便决定彻底不读书、不做官了。 第二个,李渔靠爱好养家糊口。李渔是剧作家,还是很红的草根出版家。他不刻什么经史,刻小说,什么好卖刻什么。他就是一个有钱就挣的书商,但他出了很多好书,包括他自己的书。 第三个,李渔是一个戏班经理。他的小老婆、子女多,据说他家有四五十口人,花销很大。当时人们的娱乐在很大程度上靠听戏,以及跟戏班演员玩。所以李渔弄戏班,既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也是他挣钱的一种方式。 第四个,李渔的核心词——文章。李渔自己写作、出版了500万字左右的文章。我买过一套《李渔全集》,20本,有戏剧、小说,还有历史书籍。即使在印刷术先进的现在,能有20本书的作者也不多,这说明李渔是爱写东西的。 我人生中有些缺憾,既想立言,又想立功,还琢磨着怎么立德,结果没了生活。人来到地球只有一次,我不想当“卧底”。无论酸甜苦辣,都挺有意思的。当我终于有了时间,怎么用时间,怎么闲下来?李渔教会了我生活。 躺着挣钱的神书《闲情偶寄》 李渔写《闲情偶寄》的初心,他自己是这样写的:“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赍志以没,俾造物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已而著为《闲情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与龚芝麓大宗伯》) 李渔的确写过一些史论,实在一般般,到现在一句都没剩下。李渔承认“庙堂智虑,百无一能”,这个铺垫是为了先抑后扬。扬的是“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讲讲如何美好悠闲地生活,是绰绰有余的。可惜我没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才华,如果出门被车撞了,那我最懂的东西没有说出来,也是古今一大恨事。不得已,我把这本书写了出来,这就是《闲情偶寄》。 另外,李渔在该书卷首的《凡例七则》中说道:“风俗之靡,犹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然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名曰《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 李渔这么说就拧巴了。他说,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不喜欢看庄严的宏篇大论。但是《闲情偶寄》其实不算闲书,里边有好多劝诫之语。为了不让人认为这书是宏篇大论,将之命名为《闲情偶寄》。李渔的目的其实就是迎合世人,想多卖书。书中真的没劝诫之心,就是想让你好好过日子,你别听他瞎说。 李渔的好朋友余怀也是个大才子,在《闲情偶寄》的序中写:“而世之腐儒,犹谓李子不为经国之大业,而为破道之小言者。”现在这些腐儒、死读书的,就认为李渔先生没有以国为怀,就是写这点小事。李渔和朋友都认为李渔还有信念,有理想,但实际上他写的的确是闲情。 我认为闲情就是大事,事无大小,本一不二,衣食住行也有生命的真谛在。以国为怀,逐鹿中原,是有些人能干并且乐于干的事。这不矛盾,两边都好。李渔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虽是小道,但有真理在。” 余怀的序为李渔做了一些辩护:“‘王道本乎人情。’然王莽一用之于汉而败,王安石再用之于宋而又败者,其故何哉?盖以莽与安石皆不近人情之人,用《周礼》固败,不用《周礼》亦败。” 余怀说的是,你要懂人情,就要读《闲情偶寄》这样的生活佳作。 会生活也能安身立命 如果你有资格“躺平”,如果大势也希望你偶尔“躺平”,那么“躺平”有可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习惯用X轴、Y轴来分析:想想你有什么闲情逸致,你最不能忘怀的东西,就是你的闲情所在。X轴是你的“闲情肿胀度”,闲情旺盛的在右,闲情一般的在左。Y轴,是闲情挣钱机会的多寡,少的靠下,多的靠上。比如你喜欢葬花,像林黛玉那样的,你不见得能挣钱;但如果你喜欢养花,那钱路就宽一点。 然后,你把闲情放进X轴、Y轴考察。一个区间,你的闲情浓度不高,挣钱能力又偏低,就算了。另一个区间,你闲情浓度很高,挣钱的可能性也很高,那你挑一两个,别超过三个,好好培养。这种闲情才是真“躺平”。 这样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一边创造美好生活,一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 李渔自称生平有俩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也就是说,他挑了几个他“躺平”的方式,连他最能打败时间的写作,都没放在其中。 他置造的园林,包括北京弓弦胡同的半亩园,占地三百多平方米;金陵,也就是南京的芥子园;早年在家乡建造的伊园;晚年在杭州建造的层园。 他说:“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就像身体不能没有衣服,没了房子,你相当于在天地之间裸睡。在六朝,如果你是竹林七贤可能还好,但是你在明清的时候,就够呛。 他又说:“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兴土木不要太奢侈,不只小老百姓,连王公贵族也要节俭: 一、要实事求是,自己知道好的地方再去花钱。很多大富大贵的人,对好的东西是没有鉴赏力的,那何必浪费呢? 二、大富大贵也是有限的,福德和资源有限。 三、人要聚气。一个宴会大厅,假如你天天摆十桌,实际上并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么多人。 享受生活并不等于要花很多钱,这是李渔带给我们的重要认识。哪怕在明末清初这种战乱不断的时候,在流离失所之时,在没有钱的状态下,你还能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日用之美。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冬天的第一场雪、春天的第一束花、夏天的第一阵凉风、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是不用钱买的。你都可以去体会,去看,去发呆。找一个湖边,倒一杯酒,抽一根烟,就是很好的半小时。找本书,找个路边,带上啤酒,念十页书,又是很好的半小时。 李渔这部书我喜欢,它有三个优点。第一个,平民视角,日用不贵,人皆可用。第二个,有智慧。李渔很聪明,什么做、什么不做,都是有些道理的。第三个,文字好。李渔的文字有一点被戏剧写作带偏,相对难懂,但不是没有好的,你可以用吃辣子鸡的方式去读。 |
||||
上一章:有品位... | 下一章:让历史...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