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寻求解脱

了不起  作者:冯唐

了解一个事物有效率的方式,是从“极端例子入手法”。了解人类的一条捷径,是了解变态的人类。

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就是讲述某种变态的人类的。三岛由纪夫属于天才型作家,而且很真诚。他让我明白,虽然小说都很夸张,所有的天才作品都必然更夸张,但夸张折射出了生而为人难受的、真实的一面。

美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恶之花

《金阁寺》是一个年轻和尚以金阁寺为至美,心中被金阁寺的美所震撼、所纠结拧巴,最后不得不自己寻找解脱,烧掉这座金阁寺,想自杀最后又没自杀的故事。更简洁地概括,就是年轻和尚爱上金阁寺,最后试图解脱的故事。

这个主人公叫沟口,他爸是个偏僻地方的寺庙的住持。他自己生来体弱多病、口吃、性格内向。他爸说:瞧你那样,你也干不了什么,你妈又是一个好色之人,你就一辈子当和尚去吧。沟口未成年的时候,就通过他爸的安排进入了金阁寺。金阁寺的寺主是他爸的同学。

进入金阁寺之后,金阁寺的美时起时伏,一直纠缠着小沟口,让他欲罢不能。

地面上再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了。……每次看到遥远的田野里阳光闪耀,我就认为是未曾见过的金阁的投影。

…………

我觉得金阁本身就是一艘渡过时间的大海驶来的美丽的航船。……

…………

夏天里我即使发现一朵小小的野花,看到那浥满朝露、放出迷离光彩的样子,就认为如金阁一般美丽。还有,当我看到山对面浓云攒聚,雷声滚滚,晦暗的边缘金色闪亮的当儿,这种壮大的景象也使我联想到金阁。到头来,哪怕望一眼美人儿的姣好容颜,心中也会立时泛起“美如金阁”这样的形容词来。

金阁已经是力量、美、性,是世界所有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在沟口心中变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象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东京被空袭,京都被空袭似乎也不可避免。小沟口很快乐,他感到自己同金阁同时面临战火的威胁,但这个时候也是他和金阁最亲密的时候,他最切实地在金阁面前感到了它无比的美。

但是一年之后,日本战败了。小沟口和金阁的密切关系也随之结束了。金阁又恢复到它以前超然于尘世之外的姿态,似乎永远存在于人世间,不为时间所动。它对“我”来说,成为一个“异己”的存在,冷漠而绝对。

这期间,沟口被金阁寺主人送到大谷大学预科学习。在这里,他和另外一个天生有缺陷(内翻足)的柏木相识。在柏木的诱导下,沟口萌发了“行恶之习”,渴望进入世俗关系。

对于年轻男生来说,进入世俗生活最简单的就是跟女人发生关系。沟口对金阁迷恋到在他即将得到宇宙大和谐、人生大圆满的一瞬间,金阁出现了。金阁一出现,他就失败了。

金阁总是横在女人和“我”(指代沟口)以及人生和“我”之间。

金阁让“我”不能接触女生,不能实际地生活。总有这么一个带着美、真理、力量的巨大的东西挡在“我”和世界之间,连坏事都干不了。你说沟口有多惨。

后来他遇上了更惨的事,他发现老师就是寺院主人,有不光彩的嫖妓行为,因此他跟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在极度压抑之下,沟口私自出走,去了一趟中学修学旅行过的地方。承蒙大自然的启发,他突然萌生一个念头:既然我还想活,那我就烧掉金阁寺。他带着这邪念走进了妓女一条街,这次他得到了宇宙大圆满,金阁寺没有出现。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终于点燃了烧毁金阁寺的木柴。在行动前,金阁寺通过某种奇异的方式显示了他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完美而细致的姿态”,但是沟口还是烧了金阁寺。

最后一个转折是沟口并没有去自杀。沟口站在左大文字山顶,望着夜空下翻滚的烟雾与冲天的火光,决定:“我还是要活下去。”

世间最繁复、最阴沉、最消耗的纠缠

金阁在男主角沟口心中代表了很多东西,层次非常丰富,像世间最繁复、最阴沉、最消耗的某种纠缠。

金阁不仅是历史文物,还象征着历史传下来的精神和美。它本身象征着一种标准、一条金线。它又涉及精神生活,也涉及非精神的物质生活,因为你肉身可以到金阁旁边。

这本小说的主题,你可以简单概括为对美的病态执着和病态解脱。更简单地说,就是美和解脱。

小说不长,纠缠、拧巴、伤感,循环往复。我怀疑三岛精神上有问题。

审美对象、美的附着点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三岛选了金阁寺,选了金阁寺上的凤凰,没有活过的凤凰就不会死。

“南泉斩猫”与金阁之火

《金阁寺》里有个重要的意象——猫。小说里出现几次“南泉斩猫”的公案。

金阁寺这么美,你实在想不到应该如何对待它。敬畏它?珍惜它?观看它?萦绕它?但到最后似乎总差了一层东西。人心中多多少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黑暗力量,希望能够破坏,就此了断,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南泉斩猫”里的南泉和尚是东西两堂更上一层的主管。看东西两堂争一只可爱的猫,南泉和尚看他们争得厉害,就拎起猫说:“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

虽然拈花微笑,禅宗不说,但是我逼你们说,你们说清楚,猫就得救;不说清楚,猫在我手,我一刀杀了它。东西堂都傻了,都没说什么话,南泉就把猫杀了。

晚,赵州外归,泉举示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晚上,赵州和尚回来了。赵州是南泉和尚的高徒,南泉把杀猫这件事告诉赵州和尚,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赵州和尚把鞋戴到头上,就出去了。南泉就说:你如果在,猫就能活了。

赵州和尚其实是不同意南泉的做法,南泉问赵州,是他心有不安。

我想说的是,你们几个臭和尚,为了明白人性,干吗杀猫呢?一样的道理,沟口这个变态为什么要烧掉金阁寺呢?

金阁寺让你心里产生了巨大的波澜,这并不是金阁寺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金阁寺的美是所有人的美,不是你一个人的美,你为什么因为自己烧掉所有人的美?不要总想着自己,要想想自己之外的其他地球人。

在现实中毁于一旦的金阁寺

这部小说并不是纯虚构的,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跟三岛由纪夫本人的心结产生了巨大的共鸣,让他觉得这可能是个很好的小说内核。

从小说创作上讲,第一是要有一个心结。也就是说,你有什么困扰、狂喜、悲哀,有什么挥之不去的东西。第二是要有一个核心人物。比如在金阁寺被烧毁这件事中,小和尚突然出现。第三是人物还需要一个活动地点,这个地点就是京都的金阁寺。

1950年7月2日,天色未明,日本千年古都京都北区金阁寺方向,一柱火光直冲云霄,瞬间位于鹿苑寺(金阁寺)内的金阁化为灰烬,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荡然无存。

纵火者系金阁寺僧徒,大谷大学的学生林养贤。林养贤纵火之后逃到金阁寺后山自杀,经护林员发现,带到京都特别搜查总部进行盘问,林对纵火事实供认不讳,但并不认为自己纵火是一种罪恶。

林养贤平时对寺庙和社会不满,口吃内向,性格孤僻。他被收监之后,因患肺结核病和精神障碍被转移到监狱医院治疗,后转押京都监狱,1955年获释,进入京都府立医院继续治疗。1956年3月7日病死,时年27岁。

《金阁寺》问世在1956年,就是金阁寺被焚事件中真实人物林养贤去世的那一年。

三岛由纪夫在动笔之前,特地前往京都做了十分详尽的采访和实地体验。从纵火者的经历到金阁寺、警察局、法院的各种记录,再到禅寺建筑和宗教细节,他一概都不放过,调查了个遍。他甚至专程跑到林养贤的故乡舞鹤,体验海岸边荒凉的风景,以便感知引发肇事者纵火的早年心象。

在三岛的创作中,他还不曾有过如此精密细致的采访经历。如他本人所述:“凡能看到的地方都看了,凡能找到的东西都做了笔记,凡能去的地方都去了,就像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一样。”

采风不只是吹吹风就好。如果真心要写跟自己生活环境有一段距离的故事,充分地调查、阅读、分析资料,甚至实地居住,对一个严肃的小说家来说都是必要的。

不自恋很难成为好作家

一些专家对三岛由纪夫的评价很高,甚至高于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我的理解是,大众可能喜欢那种彻底失控、入戏的作家,但是川端康成不是,大江健三郎更不是。川端康成自己控制节奏,包括自杀。

一个好小说家不能失控,失控就散了,就没了魂儿了。好作家其实蛮难当的,又要体会最世俗的苦,又要控制某种的局。当然这里有平衡,但是完全失控一定不是好作家。三岛在后期就完全失控了。

早期三岛由纪夫有多个标签:贵族出身,被奶奶控制,有阴郁的童年,没见过什么好看的女生。所以,三岛由纪夫对女性有些天然的抵触,更倾向于独自阅读和沉浸在幻想中。

他早年多病,壮年他爱健身,一身肌肉,也是神奇。等他长到能体会到人的肉体之美的时候,就开始肉体崇拜,开始追求极致,最后他切腹自杀。他的一辈子是自己不断给自己加戏的一辈子。

三岛在小时候,沉迷于王尔德和安徒生童话中那些唯美的死亡情节,他经常篡改和模仿这些死亡情节。他不能接受童话中的王子被毒虫蜇,被溺水、火烧、刀砍、石头砸之后还能活,就私自把结局改成王子被龙咬死。他总是期望有一个结局。

他自己是这么说自己的:作家如果不自恋很难成为一个好的作家。

三岛由纪夫认为自己是“薄命的天才”“日本美的最后一个年轻人”“颓唐期的最后的皇帝”,以及“美的特工队”。

他自己考虑到30岁就战死,悄悄地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当成遗作来写,这样可以非常真实、坦诚。王朔早期作品也是那样的,后来发现自己死不了,就没有这种态度了。这是另外一件事了。

三岛拍了很多个人照片,要显示出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身体有多美。

在1970年11月25日,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三岛由纪夫决定在这一天开始实施自己酝酿已久的计划。当天他交付了《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天人五衰》的最终章原稿,然后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

三岛就这样,带着他一生的拧巴、执着,留下已经写完的文字,走了。

上一章:恋物是... 下一章:浪费时...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