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逆境也是新机会了不起的我 作者:陈海贤 |
||||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会进入一个新单元——转折期。 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还记不记得,你上次人生的重要转折,发生在什么时候? ·那时候你是刚走出校园,到一个陌生的公司上班? ·还是放弃了别人觉得不错的工作,开始了新的职业探索? ·你是结束了单身,开始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还是离开了相爱已久的恋人,重新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你是找到了一个让你激动的梦想,还是放弃了一个奋斗已久的梦想? 你还记不记得,你是怎么经历了这些转变,才变成了今天的你自己? 记忆总是很容易把过去整理成一条平顺的、符合逻辑的曲线,让我们误以为自我的转变也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其实并不是。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发展常常需要经历很多跨越式的转变,这个过程伴随着剧烈的变动和强烈的不安。 就好像,在某些时刻,你发现自己越过了生命中一条神秘的红线,到了某一个你从未到过的新的领域。你熟悉的旧生活已经过去了,而你想要的新生活还没到来,你被留在新旧交替的关口,茫然无措。 这就是我们在这一单元想要讲的转折期。 为什么要讲转折期 为什么在一门自我发展心理学的课里,要讲人生重要的转折期呢? 首先, 当然是因为它重要。 你经历了什么样的转折期,你又是如何度过这些转折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都发展平顺,从没经历过什么挣扎和难事,那他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特别平面和肤浅的人。 每一个转折期,都在更新你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都在考验你的意志和精神,都在给你的自我增添新的内容。 所以,怎么经历和度过转折期,就是自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我想通过转折期的讲解,更新你对自我的理解。 我希望你能把自我放到一个不断发展和转变的进程中,用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自我,而不是用静止的视角来看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各种固定的个性标签来形容自己。比如我敏感、内向、自卑等等,这是一种静止的视角。 那什么是发展的视角呢? 很简单,就是你要看到,人是会变化的。在转变的不同阶段,人的心理状态并不一样。在某些重要的转折期,心理的变化尤其剧烈。 所以,消极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是变化的特性,而不是自我的特性。 举个例子。 经常有朋友跟我说,自己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这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抑郁症给他们带来的困扰,除了情绪问题本身,还有“抑郁症”这个标签所包含的沉重的含义:我病了,从此我不是一个正常人了。这是一种静止的视角。 那用发展的视角看自我会怎么样呢? 当我看到一个人抑郁的时候,我会想:这个人一定在经历人生的某些重要转变。如果他的抑郁很重,那也许是这个转变的过程特别重要,因此也特别艰难。如果他的情绪持续了很长的时间,那也许是他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在哪里被卡住了。 这就是发展的视角:不是他有问题了,而是他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出了问题,他是被卡住了,才有了抑郁的情绪。 这样的视角会带来很多的好处。心理学大师米纽庆曾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有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在一个公寓里住了二十五年。有一天,她发现家里失窃了,就找了一家搬家公司搬家。 可是搬家后,她总觉得那些搬东西的工人试图监控她。他们故意把贵重的东西放错地方、弄丢,还在她新家的家具上留下邪恶的标记——密码(其实那是搬家公司给家具做的标记)。当她外出时,人们就跟踪她,并且相互发暗号。 她去看了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觉得她精神有问题,出现妄想了,于是给她配了些药。 但她不想吃这些药,觉得这些医生故意用这些药来害她。于是,她找到了另一个心理咨询师。这个咨询师倒是没提精神问题的事,只是跟她解释说: “你现在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你失去了原先的壳——你以前的家,熟悉的物件和熟悉的街区和邻居。现在,你就像脱壳的甲壳类动物一样很容易受伤。只有当长出新壳来,才会好转。” 咨询师跟她讨论怎么缩短长出新壳所要花费的时间。她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比如: 把新房子装饰得跟原来的公寓相似;让她的生活变得更规律些。咨询师还建议她,不应该期望两个星期内就能在新的地方交到朋友,这不符合新壳的生长规律。 她应当去拜访老朋友。但为了不给朋友和家人造成负担,她应该不要叙述她疑神疑鬼的经历。如果有人打听,就说这些只是糊涂且容易害怕的老年人问题。 当然精神科医生做出诊断有他的依据,有些情况下,精神分裂症也确实需要吃药。可是,在这个老太太的案例中,心理咨询师那个“新壳”的比喻,却把她的情绪放到了自我发展的进程中来理解。 一个孤独的老太太,需要的不是一个类似“妄想”这样的标签,而是希望和出路。而关于换壳这样的隐喻,帮助她找到了这样的出路。 这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自我的好处。 这个换壳的比喻,会特别自然地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自我发展了。 转折期的第三个意义, 是更新你对自我发展的理解。 在咨询中,我常会这样对来访者说:人就像某些动物一样,长大到一定程度,它们需要把原有的壳脱掉。 这个脱壳的过程是很痛苦的。那它们为什么要脱壳呢?因为这个旧壳已经限制了它们。如果它们一直背着那个旧壳,就没有办法继续生长。 你可以把这个旧壳理解为是旧的工作、旧的关系、旧的习惯。 自我的发展,也需要经历很多次这样的脱壳,这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迷茫。但这不是自我的问题,恰恰是自我发展需要经历的道路。 在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的课程。 第一单元所理解的自我发展,是通过新行为创造新经验的过程。 第二单元所理解的自我发展,是通过接触现实创造新思维的过程。 第三单元所理解的自我发展,是通过分清你的和我的,来构建新关系的过程。 在这一单元转折期,我们所理解的自我发展,是通过自我的打碎和重构,从旧阶段过渡到新阶段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变化,常常孕育着新经验、新思维、新关系的产生,它是转变的综合,也常常伴随着更强烈的情绪波动,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它不是一种发展的量变,而是一种发展的质变。 怎么理解这种质变呢? 蝌蚪会慢慢长大,这是一种量变。可是有一天,蝌蚪脱去了尾巴,变成了青蛙,这就是一种质变了。虽然青蛙是从蝌蚪发展过来的,但青蛙不是长大了的蝌蚪。 同样,也许你在工作中每天也在接触新的东西,偶尔也会想是不是去创业会更好;或者你在关系中也会跟爱人闹闹情绪,有时候也会怀疑是不是彼此不合适。 可当你真正决定辞职创业或者分手的时候,还是会很不一样。生活的转折期,就是这样一种质变。 有人说,从旧阶段向新阶段过渡的过程,很像死亡和重生。就是我们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部分,在转变中慢慢死去了,但是新的自我又在这种变动中生长起来了。 我们的自我就在一个个转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更新,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转变并不一定带来了世俗意义上的更好的生活。有些人会安慰你:失恋了,你会找到更好的伴侣;离职了,你会找到更好的事业。 如果你运气好,这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转变,就太功利了。 转变的本质,不是外在的新旧更替,而是自我重构的过程。 如果我们顺利地度过了这个阶段,完成了自我的重构,我们的心里会生出一些深沉的智慧、深度和复杂性,我们会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我们会理顺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坚定而无所畏惧。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你会听到:人该怎么经历和度过这些转折期。 我会讲到转折期的三个不同阶段: 结束、迷茫、重生; 会讲到对自我发展影响最大的三种转变: 工作的转折、关系的转折和创伤后的转折。 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来结束这一讲的课程。 据说在原始部落里,存在着一些神秘的转变的仪式,其中有一个仪式是这样的: 晚上的篝火旁,原始部落的村民们围着一个将要成年的青年唱歌跳舞。 部族的长老为他唱部落的圣歌,用镰刀在他脸上留下两道伤疤,这两道伤疤象征着生活的残酷。然后,这个年轻人就要离开部落,去森林里流浪。 他没有身份、没有家人、没有部落,有的只是他自己,去独自面对存在本身。 两个月后,他会以新的身份重新回到村庄,脸上的刀疤会变成成人的标记。 那个以前的少年已经死了。作为象征,他的父母会将他从小到大睡过的席子扔到火里烧掉。当他再回来的时候,他已经不是那个孩子了。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他不会再去认他的父母。他会记不得原来熟悉的事情,他们会给他取一个新名字。少年的时光已经变成了遥远的记忆,部族的长老会带着他完成这样的转变,直到他习惯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新的生命。 我们的生活里虽然没有这样的仪式,可是,你也在经历这样转变的过程:脱离部落,去荒野寻找自我,最后以一个新的身份回来。 从下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这段转变的旅程。 |
||||
上一章:新关系 | 下一章:结束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