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婚姻和金钱是什么关系?

李银河谈亲密关系  作者:李银河

婚姻和金钱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中,这个问题已经变得非常残酷。我看到过一些网友说:“我差个首付就不能结婚了吗?不能谈女朋友吗?为什么七年的爱情就死在了房子上?”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一位问:“应该怎样看待一些年轻人为结婚而买房,以至耗尽双方父母积蓄的现象?”更有人忧愁地说:“女朋友说结婚必须买十万元的钻戒该怎么办?”一个怀揣理想长大的孩子,他要面对的现实是这样残酷。我们的理想是男女平等的,男欢女爱的,两个人遇到了,爱上了,准备结婚了,不该出现“没有房,没有车,我不嫁”这样的事情。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没有房,没有车,你就找不到一个愿意嫁给你的人。怎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呢?多数情况是男孩碰上困难,男孩碰上了待价而沽的女孩。更加可怕的是,这个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令当事人感到异常痛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不是某人振臂一呼或者号召男女平等就能解决的。在我看来,这种局面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还是一个男权深重的社会,男方占有的资源比较多,男性的收入比较多,所以一些女孩一心想要挑选一个有钱、经济状况比较好的人嫁。我们倒是希望女孩嫁给爱,可是好多女孩非常实际,男孩没钱她就不肯嫁。有一阵,买房子被叫作“丈母娘需求”——丈母娘要求你买房。你要是没房,那她绝对不会把女儿嫁给你。由男方来提供房子也是一种社会习俗。我在农村做过调查,这是一种潜规则。所有的男孩要想娶到一个女孩,都一定要有房子,没有例外。父母都把毕生的积蓄拿出来给儿子盖房,否则就绝对找不到儿媳妇。在城市里,自然也是男方买房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男多女少。在适婚年龄人口中,男性已经多出了三千万人,适婚女性的数量绝对少于男性。这加剧了竞争的力度,他有房,你没房,你再爱她也比不过那个有房的人。女孩也会互相攀比。有的女孩会跟别人比,看其他女孩要了多少聘礼,要了多少东西。别人得到了十万元的钻戒,自己没有得到,她就会有一种自己被贱卖的感觉。女孩成了明码标价的人,看谁卖的价钱高。久而久之,这种攀比就形成了社会风气,将女性物化了。为了尽量卖出高价,结婚在无形中被当成了一个买卖、一桩交易。既然是交易,当然是利润最大化,卖得越贵,身价越高,越有面子。这样水涨船高,恶性循环,导致结婚的市场价格有了潜规则。

这种婚姻市场在城市不明显,在计划经济收入均等的时代也不明显。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在农村做调查时发现,农村的男孩要想结个婚的话,已经至少需要几万元钱了。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地方,想结个婚就要几十万元了。婚姻似乎带上了交易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行情”。这让人很不适应,但它就是社会的现实。其中情感的因素显得无足轻重了。其实,在中国的传统婚姻当中,情感因素从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在做婚姻研究的过程中,我看到过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婚姻的一个看法:在中国人的婚姻中,情感因素的分量是极其微小的、极不重要的。

这一点在买卖婚姻和包办婚姻的时代尤其明显,感情完全谈不上,两人在婚前连恋爱都没有,见都没见过。婚姻基本上就是一桩两家之间的交易。成功缔结婚约的标准只是门当户对,途径是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根本没有感情什么事。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很多前面提到的那种案例:男女双方谈了七年恋爱,仅仅因为男方付不起房子首付,女的就坚决不嫁。恋爱七年,最后决定能不能成婚的因素还是金钱,这令当事人感到绝望。人们都有一个为爱结婚忽略金钱的理想,但现实是残酷的。

这种社会现实估计并不会立即改变,只能慢慢地改变。人们把情感因素引入结婚的理由,并逐渐增加它的重要程度,使现实慢慢朝着理想前进。整个社会都渐渐加重感情在婚姻中所占的比例,争取把它变成结婚的全部原因,使得男女双方可以不考虑物质条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可惜理想还没有真正地照进现实,也是挺让人无奈的。不是说几部好莱坞电影宣扬一下爱情至上,这种状态就能够改变。金钱还是像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后面操纵着婚姻。人们并不是明确地说,我看重的就是钱。但是贫富的比较,有钱没钱,钱多钱少,择偶的标准大多还是被婚姻市场上的经济因素所决定。你最后能不能成婚,能够结一个什么样的婚,最终还是很难摆脱这只看不见的手。你再爱一个女孩,如果经济力量不够,你还是有可能不得不放弃。

现在有些人干脆选择不婚。在传统社会里,你根本不能考虑这个选择,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你要是终身娶不上一个老婆,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浙江农村调查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终身未婚的老先生。村子里的其他人全都结婚生子,只有他没儿没女,孤独终老。他住得离村子远远的,在村边看守果园。全村人都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可怜的人生失败者。

有人口学家提出了“婚姻挤压”的概念,指的是在适婚年龄人口中,男性人口绝对多出女性人口,导致结婚机会被压缩。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男人才可能娶上老婆,其他多出来的三千万男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考虑一下单身的生活方式,避免做无谓的努力。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西欧、北美都有超过人口数量一半的人选择独居,在中国开辟一种单身独居的生活方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不会像过去那样被毫无例外地视为人生失败者。如果一位男性找不到特别合意的女性,或者一位女性找不到合意的男性,那是不是可以选择独居呢?这种选择在当代中国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上一章:02 下一章:04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