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3 国人为什么特别看重生育?李银河谈亲密关系 作者:李银河 |
||||
我专门研究过生育文化,写过一本书叫作《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灵感来自中国人在生育问题上的执念。如果中国人不这么看重生孩子,中国也不会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生育有很多社会功能,人们平时可能并未注意到。比如在乡土的社会、传统的社会,不是工业化的、现代化的社会中,生孩子有一个绝对的刚需功能就是养老功能。用民间俗话说就是“养儿防老”。 生育的养老功能是指在前现代的社会里,当人老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了,不能再工作了,他就会同时丧失生活来源,陷入无法存活的境地,因为他是没有养老金和退休金的。另外当人年老后,在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时候,他需要卧床,需要别人的照料。所以生孩子是一个生活在前现代家庭中的人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投资。 中国的法律规定,子女是要赡养老人的。不赡养老人是违法的。有些不被赡养的老人会把儿子告上法庭。但是其他国家并非都有这种法律,好多国家并没有把赡养老人规定为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费孝通写过一本《生育制度》,提出中国是反哺模式,西方是接力模式:中国的老一辈父母生孩子、养孩子被视为恩情,孩子在父母老了的时候要反哺父母,这是中国文化中的报恩逻辑,也是一种习俗和制度。西方就是一代一代往下抚养,叫作接力模式,父母养孩子也不算什么恩情。西方人不会觉得父母生了我养了我就是对我有恩,所以他们也不需要报恩。这种区别的成因在于,中国几千年来是一个乡土的社会,绝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城市很少,没有现代的福利制度、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只能覆盖到特别少的一小撮人。西方是工业社会,人到老年可以不靠孩子赡养,而是靠自己年轻时购买的养老金,或社会福利制度来养老。 生孩子的另一个功能是传宗接代,这一功能在中国类似一种世俗宗教。中国文化中并没有人们普遍信奉的宗教。中国人的祖先崇拜起到了世俗宗教的作用。中国人并不相信自己死后有灵魂,所以他的生命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子孙传下去的,香火绵延,生生不息。因此在中国文化中,生孩子就染上了世俗宗教的色彩。 有人毫不犹豫地生孩子纯粹是出于惯性,看别人都生就会想,我为什么不生?我怎能不生?在如此看重生育的国度,人们会背负舆论的压力、习俗的压力。中国文化中有很多骂人话是涉及生育的,比如诅咒某人绝户、断子绝孙。可是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骂人话里就没有诅咒别人断子绝孙之类的话。在西方社会中,如果你诅咒一个人断子绝孙,他会感到莫名其妙:怎么了?我要是不生孩子就怎么了?他不觉得你在骂他。而在中国,这一诅咒之所以严重,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句杀伤力很强的骂人话,就是因为整个社会心理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人没有孩子,那就是一场大灾难,这个家的香火就要断了,这个家就完蛋了。所以很多人只是在凭着这种惯性生孩子。 当然,有很多有现代观念的青年,他们生孩子只是由于单纯地喜欢小孩而创造出一个小小的生命,那是他们爱情的结晶。很多青年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爱情就像花儿一样盛开,而孩子就是爱情之花结出的果子。他们愿意看着小孩一点点长大。仅仅因为孩子可爱,付出的所有辛苦就很值得。 孩子的出生对夫妻之间的感情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影响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影响,一类是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指本来两人感情就很好,现在又生了一个孩子,他有点像爸爸又有点像妈妈,既聪明又伶俐,孩子的存在会让夫妻的感情变得更好。 但对有些人来说,生孩子会对他们的感情产生负面影响。原来两个人感情挺好的,过着二人世界,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妈妈就把情感全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去了,不怎么搭理老公,忽略老公,这可能会对夫妻关系造成负面的影响。那些特别看重对方是不是爱自己、是不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的夫妻尤其如此。对这样的夫妻来说,应当注意只把部分关注转移到孩子身上,不要忽略了配偶的感受。 |
||||
上一章:02 | 下一章:04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