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蒙台梭利老师的条件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作者: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老师在事先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之后老师的悠闲与被动,是成功的表征,表示任务的顺利完成。受到祝福的老师,是那些已经把他的班级带到一个阶段的人,他可以说:“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一样照常运作,这个团体已经完全自立了。”

人们对蒙台梭利方法的评论总是很表面,认为它对老师的要求不多,尽量避免干预孩子,留给孩子自己去活动。但是如果将教具一并考虑进来,如何将种类繁多的项目,依照孩子的能力来计划、安排教学的顺序与细节,老师的工作就活泼、复杂多了。并不是蒙台梭利老师较被动,传统老师较主动;事实上所有我们提到的工作,蒙台梭利老师在事先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之后老师的悠闲与被动,是成功的表征,表示任务的顺利完成。承蒙祝福的老师,是那些已经把他的班级带到一个阶段,他可以说:“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一样照常运作,这个团体已经完全自立了。”要达到这个成功的水平,这中间有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去发展。

一个普通学校的老师,不能立刻成为蒙台梭利老师,他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教育的偏见。第一步是预备想像力,因为蒙台梭利老师不把小孩当(幼稚的)小孩,事实上,就是蒙台梭利老师对孩子有信心,孩子终究会借工作显露其本性。即使有各种偏差行为的孩子来到他面前,都不动摇其信心;他眼中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精神特质,他相信一定会看到孩子因受工作的趣味吸引,最终展现其本质,他等待孩子发出专注投入工作的讯息。

这个发展过程约有三个阶段:

1.作为一个学习环境的管理者与维护者,老师应专心做好他的工作,不必在意孩子的问题与困难,要相信环境必能使他痊愈。环境的吸引力,会使孩子的意志坚定。所陈列的教具,要经常保持美观、明亮、完好无缺,带给孩子新鲜感;其配件齐全,随时合用。身为教学资源之一,老师本身也应富有吸引力,最好年轻端庄,衣着体面并装扮整洁;经常保持愉快心情,态度亲切又优雅。这是理想的标准,要随时保持完美形象也不容易,但是最低限度老师要记得,他每天所面对的孩子是不可藐视的人物,必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尽可能温文尔雅,使孩子不自觉地敬重、爱戴他的老师,如同想到自己美丽的妈妈一样;妈妈是孩子眼中一切美的化身。

2.老师要开始处理仍未步入轨道的孩子——心思散漫、四处游荡、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老师要善于诱导,可以使用各种技巧(唯棍子除外)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给他做一些虽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刚开始会有一点不高兴,因为他的游荡被老师止住了,可是那对发展原也无益处。所以建议他做工作,是高明的、十分必要的策略。对于不断骚扰别人的孩子,要尽快阻止,不必让他完成整个活动。

3.通常先借助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让孩子产生兴趣,老师就要退到后面去,绝对避免干扰。有时还是难免犯错,例如经过一个原来很顽皮,现在专心工作的孩子,特地去鼓励他一下,说:“很好!”这种好意的赞美,也会赞成破坏,孩子可能好几个星期不再碰那个工作。如孩子碰到困难,老师不必直接告诉他如何解决问题,否则孩子会失去兴趣。因为重点是克服困难,而不是把工作做完而已。一个提着重物的孩子并不想要人帮助,对他来说,即使老师一直看着他,就会使他停止工作。只要孩子专注于工作,老师就不用理会他。至少不要让他觉得老师总是在注意他。甚至当两个孩子争着要同样的东西,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除非他们来找老师。当孩子已熟练了旧的工作之后,老师的责任是介绍新的工作。如果孩子想把他聚精会神的工作成果拿给老师看,想获得肯定,就应给孩子真诚、不虚伪的称赞:“多漂亮啊!”老师与孩子一同为成果感到欢喜。

蒙台梭利老师不是孩子贴身的仆人,要替他清洗、穿衣、喂食。孩子必须自己学着做这些事,以使自己独立。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为自己行动、自己作决定、自己思考,这是为心灵服务的艺术。当老师看到孩子真正心灵的展现而感到快乐,他对孩子的信心不会落空。这是孩子应有的本来样貌:一个不知疲累的工作者、一个尽全心全力的平和工作者;会帮助弱小,同时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立;事实上,这是个真正的孩子。

我们的老师必须能透视童年之秘,要比传统老师更深入了解孩子,不只是孩子生活的表象。了解孩子的秘密,使老师对孩子有深层的爱,也许是第一次体验真正的爱。这与身体上亲吻拥抱的爱是不同层次的,这种差异在孩子身上会表现出来。孩子真正心灵的展现,深深震撼了他们的老师,引领老师进入另一个境界、层次。现在他达到了、也快乐了。以前老师的快乐可能是事少、高薪,或是能运用权力、发挥影响力,他的期望可能是升至主管或督导。现在他不以那些是真正快乐,他向往透过孩子获得更大的精神快乐,对他来说,这就是天堂!

新时代老师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而且,这些教具并没有绝对的价值。它们的效用多寡,全看老师用什么方式将这些东西呈现给孩子。因此,老师必须懂得选用最有学习成效的方法,让孩子对这些教具产生兴趣,想要去使用它。尽管老师本身和呈现教具的方法,也可以决定孩子学习的成效。现在我们就业探讨一下在课程或教学当中,如何将教具呈现在孩子面前,以及如何引导孩子使用这些教具的特殊技巧。

研习过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人,大多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很有兴趣。他们发现,如果将蒙台梭利的教学课程,和一般传统的教学课程做一个比较,会形成非常有趣的对照。

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活动的主要部分由孩子主导。一旦孩子达到一定的年纪,能够做出具行为意义的举动时,就可以主动地反复练习一些身体的动作,这些练习涉及推理过程,孩子便以此继续他的自我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原则方式之下所完成的学习工作,是完全独立自发的学习,老师完全不介入。老师的工作仅止于提供教材用具,至多示范教具的使用方法。之后,就让孩子自己展开他的学习之路。因为蒙台梭利的教学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很多老师问我,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已经足够了吗?我的回答是:当然不够。在孩子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具的操作方法是最重要的一环。老师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教具的操作,因为孩子对他身边的一些东西常常不太在意,即便注意到了,大概也猜不到这些东西的用法。所以,老师得随时准备做示范。以西式餐具做例子好了,西方人都很清楚餐桌上刀叉的用法,但是如果换成一个不懂得用刀拿叉的东方人在餐桌上看到这些东西,可能会觉得挺有趣的,也许还会把刀叉拿起来舞弄一番,只因为他从来不曾见过任何人使用刀叉吃饭。

所以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做示范——例如:将方形积木依体积大小堆高;用积木叠成高塔,然后再把它拆除;把圆柱体从嵌孔中取出混在一起,再让孩子根据形状大小放回原来的嵌孔里;或者把嵌孔和圆柱体分别放置在两个地方,依视觉判断嵌孔的大小,再凭记忆一一将圆柱体放入嵌孔中。这样的教学过程看起来可能很奇怪,因为一般人的观念认为上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可是这种不用言语的教学引导,是真正的“学习课程”。它让孩子亲眼看到该怎么坐、怎么站,怎么拿盘子才不会打翻放在上面的水杯,以及怎么样做出轻巧确实的动作。这些不都算是教学吗?即便静默本身也是一项教学。借着这样的练习,我们教导孩子安静坐好,并让孩子习惯在有人轻声叫唤他之前,保持安坐的姿势。我们引导孩子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的身体上,并且鼓励孩子学习控制身体的动作。老师不以言语鼓励静默,而是以沉静的神态肯定孩子的表现。“静默游戏”可以说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代表。我们将此方法运用在每一项教学上,即使是那些人们认为不说就没办法懂的事也不例外。

在蒙台梭利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得以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各类教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运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见老师不断地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就是些所谓的教学用语吗?!我们不相信光是用“说”的,以及命令式教学所收的教育成效。我们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几乎是在孩子不知不觉当中,引导他们自然的学习活动。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可以由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认真勤快地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换句话说,孩子必须已经具备我们所期望的反应能力,因为必须靠他自身的练习才能做到,而不是凭我们的命令就可奏效。我们常常听见教钢琴的老师对学生说:“手指的姿势摆好一点!”却没教学生手指该怎么摆才算好。于是学生的手指姿势还是摆不好,钢琴老师再一次重复刚才的话,学生的姿势照样做不好。

当我们命令孩子做一件事之前,必须顾到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孩子的心智发展需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才有可能遵照大人的指示,完成要他做的事。孩子会自己依令行事,还会小心翼翼地进行。就教学上来说,所有的口语指导应该出现在教学的后半段,因为孩子在内在秩序达到一个程度之前,要引导他是不可能的。当然,语言也不能不教,但必须考虑孩子的词汇及他使用词汇的方法。

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通常会把教育的职责着重在“教”上面。他们觉得只要自己采用有意义的方法,去示范教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就已经完成了老师该做的工作。实际上,这样的想法与事实大相径庭,因为一个老师的职责,远比这更重要。由于老师有责任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因此在观察孩子时,不仅限于了解他们。老师的观察最终必以他辅助孩子的能力呈现出来,而这也是观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身为一位新时代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在此,我只能试着想起每一项能够对老师有所助益的教学原则。首先,一位新时代的老师必须懂得分辨孩子注意力的所在。当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时,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千万不要在一旁纠正或是突然给予赞美,这样反而打扰了孩子。少数老师对于上述的原则似乎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他们的做法是把教具发下去给孩子,然后老师就默默地退到一旁,不管发生什么事。这种教学方法只会造成一种结果——整个教室闹翻天。我们所谓的不干预孩子的学习、尊重孩子的活动,必须在孩子本质上的发展臻于成熟之后,才得以施行。也就是说,孩子必须已经有充分的自我专注能力;当他对某件事显现出兴趣时(单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能够自己沉浸其中。如果孩子胡乱发泄他的精力,老师仍不闻不问,这样的尊重可就有失其义了。有一次,我目睹了一整班孩子用完全错误的方法操作教具,教室里也毫无秩序可言。而老师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教室里走来看去,沉默的像埃及的人面狮身像一般。我跟这位老师说,干脆让孩子到外面玩,也许还比在教室里好一些。后来我经过一个孩子身边,他正小声地在另一个孩子耳朵旁说悄悄话。我问他:“你在干吗?”“我小声地讲,才不会打扰到他啊!”

这位老师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他不敢干扰孩子的失控,却又不试着去建立秩序,好让孩子的个别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一位老师有一回向我陈述他的观察,他说:“你要求我们用尊重一位科学家或艺术家的心态,去尊重孩子专注的学习操作。但你为什么又说如果孩子把教具当成玩具玩,而不是用来操作时,我们就应该介入其中?”“我是这么说过,”我回答他,“我对孩子的智能活动尊重程度,就像尊重艺术家的灵感巧思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我到了一位艺术家的工作室,却发现他在抽烟、玩牌,我当然不怕打扰他,还会对他说:‘喂!我的朋友,你在忙些什么啊?’因为他正在做的事无须太费神,‘放下你的画笔,让我们一起散散步,享受一下阳光吧!’”

蒙台梭利教学法里所指的尊重,绝对不是连孩子的缺失或肤浅的表面现象也一并包容。尊重在本质上,必须有以下的几项基本原则:能够察觉出孩子不同的体能状况;鼓励孩子发展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我们通称为好的事),打消其他不好的念头,因为它们既无建设性,对孩子的发展也没有什么贡献,只会让孩子的精力用错地方,伤害孩子的发展(我们称这些为邪恶的事)。

不单是老师必须牢记这些原则,做母亲的也需要谨记在心。

老师固然可以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也可以严声厉气地指正孩子错误的行为。但是一位真正体会教学之道的老师,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走入正轨。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老师必须随时留心孩子的状况,谨慎地安排学习环境。比起命令和告诫,以上的方法简单多了!但是方法虽然简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还得要有无尽的爱心和洞察能力才行。

老师维持孩子的学习环境,必须像家庭主妇把家里弄得美观温馨一般。但是光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更须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多用点心力、多观察孩子,老师对其工作即会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一个孩子能否走上正轨、有否进展成就,常常有赖于老师观念入微的能力。唯有真的去做,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成效。

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错误,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假想在一个装修好的屋子里,房客把洗脸盆拿来当装煤炭的盆子用,他们当然就没有办法用洗脸盆来梳洗,他们的房子和家具也会因此而脏乱不堪。只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善用现有卫生设施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结果便必须生活在脏乱难受的环境里。他们期望很高,却一无所得,生活失去秩序,还造成了混乱。

老师是否具备应有的能力,取决于他是不是谨慎地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位老师能够认同蒙台梭利的教学观点,他将会从中发现一些克服教学小困难的必知要领,也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虽然说懂得克服小过失、小困难,并不一定能让人达到完美的境界,然而那种知道自己有能力克服缺失,而且能够度过困境的精神感受,具有振奋人心的效果,进而促成一股鼓舞的力量。正是这样的力量,让生活上的许多小困难,变得微不足道。这也是任何臻于完美寻求的不二法门,就算是寻求道德上的完美也不例外。

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摆脱的缺点,但又不要让他觉察到自己的不足。

上一章:第12章 下一章:第14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