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平衡:每日摄入量不能低于总能量的30%

你是你吃出来的  作者:夏萌

现在老百姓谈油色变,总认为大腹便便是吃油多造成的,于是,想办法降油降脂。很多人吃菜基本上不用油炒,碰到有油的菜还用清水涮涮再吃,久而久之,大腹便便没下去,却又患上了新病。

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对脂类的误解太深了。

脂类的消耗:提供热量和构建细胞膜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是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脂肪的消耗:供给热量、提供必需脂肪酸、保护内脏等

脂肪主要有三大功能:

第一,供给人体热量。虽然三大产能营养素都能供能,但是有先后顺序。先利用的是葡萄糖,脂肪只有在人体中的葡萄糖使用完了以后才会被分解去提供能量。我们看竞走运动员都很瘦,而铅球运动员都很胖,只因竞走是长时间的运动,身体中储存的葡萄糖被分解完后,运动的后半截靠分解脂肪产生能量;而铅球是一瞬间的运动,糖还没有被消耗完,所以脂肪还留存在皮下。

第二,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在有油脂的环境下才可以被吸收。因此,不吃油脂的人常会出现脂溶性维生素不足等症状。

第三,提供必需脂肪酸。ω-6系列的亚油酸和ω-3系列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只能依赖从外界的摄入,且往往在身体里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是合成很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原料,比如:磷脂、前列腺素(PG)、血栓素(TXA)、白三烯(LT)和调节胆固醇等。

有一次,一位女患者过来就诊,45岁,特别瘦,平时做事小心谨慎,每一样食物都不多吃,血压、血糖和体重都比较正常,每天还运动1~2个小时。

别人都夸她身材好,但是,她自己却感到全身无力,时不时地要舒一口气,总觉得气短。最烦恼的事情是睡觉时必须垫高枕头,而且要向右卧,如果头低一点或者向左卧位,热热的胃酸就会涌向咽部,有种强烈的胃灼热感。

她去消化科做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即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等症状的疾病。];做B超,医生告诉她胃下垂得很厉害;查尿常规,尿液出现蛋白质阳性和潜血等一系列问题。

她思来想去,就是想不通,自己饮食节制,运动规律,没有不良嗜好,怎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听完她的讲述后,我给她看了一张人体解剖图,腹部脂肪的作用一目了然——脂肪在脏器之间起着无法替代的支撑作用,缺乏脂肪会导致固定胃的韧带和网膜不牢固,胃受重力影响就会发生下垂,所以她的胃下垂归根结底是缘于饮食中的脂肪缺乏。她怕胖,吃脂肪类食物和主食都非常控制,饮食结构不平衡,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从而导致了器官功能下降,造成贲门括约肌(食道与胃之间的平滑肌)收缩无力,全身肌肉无力。

另外,脂溶性维生素摄入不足,还会出现其他症状。于是我问她:“你眼睛干吗?看东西清楚吗?你皮肤怎么样?记忆力如何?”

这一问不得了,问出一大堆问题:“我这些年视力下降得可快了,看一会儿手机眼睛就特别不舒服。每天要往身上涂许多护肤霜,否则总觉得皮肤干干的,皮屑很多。出虚汗,记忆力下降。我以为是更年期造成的,可是我刚刚45岁,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我们把患者的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看,就能得出“营养不良”的结论,这是由于摄入的营养素低于人体消耗量造成的,尤其是脂类食物摄入太少。现在大家都非常注重健康,注重身材保养,但是对一些知识却一知半解,对一些概念也不求甚解,随随便便就拿来用,“脂肪恐惧”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重灾区。是的,脂肪多了自然不好,但是没有脂肪呢?脂肪不够呢?一样会带来很多疾病,大家要追求适度而不是盲目地减少。

◆类脂的消耗:构建细胞膜

说完了脂肪,我们来说说类脂。

类脂又分为磷脂、胆固醇和糖脂,除了共同构成细胞膜这一种消耗外,还各有作用。

先说说磷脂。

磷脂不仅对活化细胞,维持细胞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有重大作用,而且在增强人体免疫力和细胞的再生力方面也十分关键,在调节血脂、保持血管通畅方面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要强调的一点是:人体的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结构中大约有一半是磷脂。磷脂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大脑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因此具有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的功能。

所以,要让一个人保持聪明、减缓衰老,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的摄入必不可少。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半岁时就要开始增加鸡蛋、猪肝、肉类等辅食,主要原因是大脑的发育很快,鸡蛋里的卵磷脂,猪肝和肉里的铁、蛋白质及磷脂正是孩子最需要的营养素。另外,增加鱼油类食物(如DHA、EPA)也可以提高脑细胞的磷脂的质量。

再说说胆固醇。

胆固醇占人体体重0.2%,和磷脂、蛋白质并肩作战,成为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它的作用是增加细胞膜的韧性和坚固度,防止细胞膜损伤。另外,它还是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原料。性激素包括了男性的雄性激素、女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见到很多怕胖、恐慌胆固醇摄入过多的患者,他们不吃肉蛋奶等含胆固醇的食物,却因此患上了卵巢早衰或者性功能障碍。

不仅如此,胆固醇进入人体后还要参与合成维生素D3 和胆汁酸,从而防止骨质疏松、低钙,帮助脂类消化和吸收。

最后说说糖脂。

糖脂在神经髓鞘中分布很广,神经髓鞘的作用是绝缘和增快神经传导速度。大家可能听说过三叉神经痛,就是三叉神经的髓鞘破损造成了神经短路的结果。这种疼痛的感觉非常可怕,有种痛不欲生之感,这与类脂摄入不足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到出版社去办事,刚好看到一个编辑在吃饭。碗里的食物红红的,很是诱人。仔细看看,里面有两种成分,一粗一细,粗的是粗面条,细的是细面条,用红色的调味酱拌在一起。闹了半天,里面只有“面条”这一种食物。

如果是个体力劳动者,短时间这样吃还可以,而眼前这个编辑是脑力劳动者,这样吃就不合适了。如果你看懂了前文神经细胞所需消耗的营养素,就知道神经细胞消耗的不只是糖,还有磷脂、蛋白质、胆固醇、脂肪酸、维生素和某种矿物质。而眼前这位没有重体力劳动的编辑,仅仅补充了糖类,其他营养素都没有补充,这样持续下去,她的脑细胞将不断亏空。想到这儿,我对她说:“姑娘,你这样吃会阻碍你变聪明。要想聪明,最起码也要加点脂肪和蛋白质啊。”

姑娘听到能变聪明,顿时来了兴趣,但看看自己小肚子上的赘肉,无奈地摇摇头,对我说:“看看我这游泳圈,还是吃素比较好,我怕吃肉和油更胖了。”

我气不打一处来,做健康编辑,却不懂得营养基础知识:“姑娘,这游泳圈就是你天天吃面吃出来的,你要真的多吃肉和油,还不一定有游泳圈呢。”

脂类的摄入:肉蛋奶鱼、植物油和坚果等

食物中含脂类的有植物油、动物油、坚果、加工食品中的脂肪、动物的皮下脂肪、动物大脑中的脂质(磷脂、胆固醇、糖脂),还有鱼油。

一般来讲,我们每天摄入的脂类应占一天总能量的30%左右。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摄入量要高于这个数,发展中国家要低于这个数。在此范围内,北方寒冷地区居民的脂类摄入量要多于南方温暖地区居民。

在这30%左右的脂类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应各占10%。

那么怎么知道这个脂肪是饱和、单不饱和还是多不饱和呢?

有个简单办法可以进行判断:在室温下饱和脂肪酸大多处于凝固状态,比如大肥肉、腊肉。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和棕榈油也是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的有两种油:橄榄油和茶籽油。

其余的在室温下呈流动状态的油基本上都是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比如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花生油。

怎么才能做到三种脂肪酸各占1/3呢?实际上在生活中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和准确,只要做到大致正确便可以了。

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动物脂肪占一半,植物脂肪占一半。

举个例子。

一位男性,30岁,身高165厘米,体重60千克,从事轻体力劳动,每天运动1.5个小时,最近发现皮肤干燥、痒,特别容易出头皮屑,而且眼睛干涩。

这是什么原因呢?看过前面内容的读者很快能判断出来,他的饮食中摄入的油脂不足。

这位男士的体重适中,他在工作中用电脑较多,每天运动1.5个小时,他一天应该摄入的总能量为35×60=2100千卡,每克脂类能够产生9千卡能量,因此他每天摄入脂类应该是2100×30%÷9 =70克。

这70克脂肪是不是全部来自炒菜的油?不是的,有一半要来自动物脂肪,从肉、蛋、奶、鱼中获得;另一半来自植物脂肪,从食用油和坚果中获得。

这位男士在接受诊治的时候告诉我,自己很少吃肉,一天吃一个煮鸡蛋,一个月吃一次鱼,在吃菜时会经常拿开水把菜过滤一下,从不吃油炸食品。

我问他是否吃坚果?

他回答得很干脆:“没有时间吃。”

从他的日常饮食中可以看到,他的皮肤干痒、眼睛干涩确实都与饮食中缺乏油脂有关。

这样,解决方案也出来了:他每天应该吃够70克脂肪,一半来自肉、蛋、奶、鱼,另一半是植物油,同时应该多吃些坚果。

植物脂肪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和坚果中。植物脂肪的摄入量特别好计算,看看油壶上的刻度,或者用小勺估量,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一个人一天的摄入量在30毫升左右。上面这个患者应该是35毫升(35克),因为他的运动量较大。

动物脂肪在肥肉和瘦肉里都有,鱼肉、牛奶里也有。鸡蛋和内脏里含有许多磷脂和胆固醇,这些类脂参与构成人体的框架结构,绝对不能缺少。

一般来讲,每天吃一个鸡蛋、一袋牛奶、100~150克瘦肉,每周吃2~3次鱼,摄入的动物脂肪量基本就够用了。

有些人不吃动物性食物,如果植物油的用量严格控制在30毫升,这样相当于每天只完成了应该摄入量的一半,时间长了,身体会出现许多油脂摄入不足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爱吃肥肉的人,往往是饱和脂肪超标,饮食比例也要注意改一改。

◆必需脂肪酸最佳比例:ω-3∶ω-6要调整为1∶4~6

ω-3和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都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一定要从食物中获得,一般认为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

ω-6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

ω-3系列的脂肪酸都在哪里呢?动物中有深海鱼、贝类,植物中有亚麻籽、坚果和马齿苋,保健品中品质较好的鱼油中也含有ω-3不饱和脂肪酸。

ω-3和ω-6之间比较好的比例是1∶4~6。由于大家获取植物油要比获取深海鱼、贝类、坚果以及鱼油等容易得多,所以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摄入的实际比例几乎到了1∶20,甚至更夸张。

说到这儿,有人要问了,ω-6摄入太多的话会有什么问题吗?必需脂肪酸摄入多点儿不好吗?

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炎症性疾病都与这个比例失调有关。ω-6摄入过多会引起血管炎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症、肥胖、哮喘等问题,所以ω-3系列脂肪酸的摄入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将两种必需脂肪酸的比例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通常来讲,一个人ω-3脂肪酸的每日摄入量应不低于总能量的0.5%。

◆反式脂肪酸:每天限量2克

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将食用油部分“氢化”。经过“氢化”的植物油与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稳定,呈固体状态,可以使食品外观更好看,口感更松软,同时,与动物油相比价格还更低廉。由于人们认为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因此用便宜而且“健康”的氢化植物油代替动物油脂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进步和时尚。

但事实上,由于植物油经过“氢化”之后成为非天然的油脂,很难被人体适应,摄入后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100年来,全世界许多国家做了大量实验,证明这种人工反式脂肪酸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科学家们发现,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引起以下几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促进血栓形成,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

•影响生育能力,减少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胎儿发育。

•影响大脑功能,降低记忆力,尤其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延续终身。

•引起肥胖。

反式脂肪酸有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植物氢化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植脂末等。

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呢?我来列举一些大家特别熟悉的:蛋糕、糕点、饼干、面包、蛋黄派、沙拉酱、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这些食物大家都吃过吧?有的人甚至天天都在吃。

另外,大家还要注意奶茶和咖啡中的配料,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植脂末”,这也是反式脂肪酸。增加植脂末之后,奶茶和咖啡会显得润滑而香甜,因而这种配料的使用特别广泛。

为了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2003)》中建议“反式脂肪酸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这个1%折算出来一个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食品包装袋的标签上食物成分中明明标有植物氢化油、氢化油、起酥油、植脂末等字样,但是在营养成分表里却写着“反式脂肪酸为0”,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说了,一个人一天摄入反式脂肪酸应低于2克,因此,如果只吃这类包装食品中的一个小食品,绝对没有超标,于是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大家想一想,吃小食品是不是一天只吃一个?如果吃了一块小蛋糕,也许没超量。但是吃两三块呢?如果再加一个冰淇淋呢?再加一杯咖啡呢?

◆胆固醇300~500毫克,磷脂多多益善,糖脂从奶制品中来

胆固醇的来源分为外源性胆固醇和内源性胆固醇两种。外源性胆固醇来自每日膳食,内源性胆固醇则是由肝脏合成,肝脏把摄入的葡萄糖等能量成分转变为胆固醇。

一个人一天需要1300~1500毫克胆固醇供人体细胞使用。正常的比例是每天饮食摄入胆固醇300~500毫克(白天从三顿饭中获得),肝脏合成1000毫克(大部分在晚上合成)。

其中通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包括鸡蛋、内脏、脑和肉类。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为250毫克左右,100克畜禽类瘦肉中胆固醇的含量为70毫克左右。

磷脂是组成人体生命细胞的重要成分,细胞膜当中大约有一半是磷脂。磷脂主要从食物中获得,肝脏也能合成部分磷脂,但是量不能满足人体需求。磷脂的功能很重要,它可以维持新陈代谢,保证荷尔蒙的均衡分泌,促进智力发育,防止痴呆和血栓形成。大家要尽量摄入含磷脂多的食物,如动物类食物中的鸡蛋、肝脏、脑、骨髓、肾脏、心脏等,植物类食物中的芝麻、葵花籽、大豆等。

糖脂是糖类和脂类结合所形成的物质。自然界存在的糖脂分子中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中分布甚广,但含量相对较少。

糖脂的种类繁多,其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是糖鞘脂。

糖鞘脂有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脑苷脂在脑中含量最多,肺、肾次之,肝、脾及血清中也含有。神经节苷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的细胞膜的外表面,以脑组织最丰富。在细胞膜表面的糖鞘脂主要作为细胞表面的标志物质,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血型,A型、B型、O型或AB型,这个血型就是由红细胞质膜上的糖鞘脂决定的。

所以糖脂有两个最主要的功能,一个是神经系统中髓鞘的成分,另一个是作为细胞表面标志物质。

我们只要摄取糖类(葡萄糖和半乳糖)和脂类(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身体细胞就可以自己合成糖脂。我们的身体中一般不会缺乏葡萄糖,那半乳糖从哪里获取呢?从牛奶和甜菜里。婴儿可以从母乳中获得半乳糖,而成年人应适当补充一些奶制品来获得,再增加一些坚果和鱼类食物。

脂类失衡表现:肥胖、脑萎缩、不孕不育

当脂类食物的摄入大于消耗时,主要表现为肥胖。这种肥胖表现为全身胖,四肢粗壮,同时皮肤细腻、有光泽、有弹性。

当脂类食物摄入低于消耗时,就会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消瘦。

第二,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症状,脂溶性维生素指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

•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皮肤干燥,脱皮屑,出皮疹。严重的患者脱衣服时就能掉下许多皮屑,甚至一些人早晨起床时都会发现床单上有许多皮屑。

•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腹泻等。

•缺乏维生素E的症状:生育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代谢失常,机体衰老等。

•缺乏维生素K的症状:牙龈出血、流鼻血、尿血、胃出血等各种出血症状。

造成脂类摄入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食物中缺乏脂肪的素食者、脂肪泻患者,或者需求量不能得到满足的孩子和孕妇等。

到底脂类应该摄入多少,谁是最好的榜样呢?

在这一点上,作为全球饮食标杆的地中海式饮食已经给出了规范。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原始的饮食结构,比如希腊克里特岛的居民脂类摄入量占到整体能量摄入的40%,比我们现在要求的高多了,但他们的癌症死亡率却只有美国的一半,冠心病死亡率是美国的1/20。他们摄入的脂类主要来源于鱼、坚果和橄榄油,完全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三种类型脂肪酸的比例,所以在脂类摄入中合适的比例要比量的控制重要得多。

有一次在讲课时,一位学员把她的儿子带来让我看看。

这个孩子14岁,个子却像10岁,但这不是她想找我的原因。她找我是因为这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腿的皮肤像鱼鳞一样,抹了药也没有效果,这几年愈加厉害了。孩子怕别人看到,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裤,太遭罪了。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动,运动量又大,再加上用脑多,需要的脂类、蛋白质等细胞结构原料肯定要比正常的成年人多,所以我主要问孩子的饮食习惯,尤其关注对肉、蛋、奶、鱼这些动物类食品的摄入。

孩子抢着说:“我妈从来不让我吃麦当劳、肯德基里的食品,说是垃圾食品。我们家从来不喝牛奶,每天吃一个煮鸡蛋,不吃油炸的食物。我很喜欢吃肉,但是不爱吃鱼,因为不会挑刺。”

我就问他:“你喜欢吃肉,每天都能吃多少呀?”

孩子说:“我妈说要适量,一周让我吃2次,不让吃肥肉。”

我拿着我的手机问他:“像手机这么大的肉,你一次能吃几块呀?”

孩子都快要哭了:“一块。”

我真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他的身体那么缺乏蛋白质和脂类,皮肤的角化过程都受到影响,个子也长不高,家长却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大家现在受到一些饮食理念的指导,觉得少肉、少油、少盐才是对的。可是,饮食要因人而异,尤其是孩子、孕妇等特殊人群,他们对于某些营养的需求更高。如果固定地只吃某些食物,这是害孩子,不是爱孩子。

这个病例让我感到特别痛心,我千叮咛万嘱咐这位学员,回去一定要给孩子加营养。不仅是因为孩子正在长个子、长身体,更如前面所说的,细胞膜最主要的结构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如果没有这些,正在发育的孩子怎么长大脑呢?人体有了这些原料才能从一个细胞不断分裂成几十万亿个细胞,而且每天还要新陈代谢,所以这些结构成分要不断地补充。

不只是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上了岁数的人一样不能吃饭图简单。

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来找我看病。她近来总是丢三落四、心情紧张,家属不放心,怕她大脑出现了问题。

我问了问她的情况:她住在农村,家里有个小自留地,平日里自己种点菜。她老伴外出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按时把钱交到她手上。儿子、儿媳妇都很孝顺,经常来看看她,按理说,她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可是近两年,家里人发现她总丢东西,比如拿着10元钱上街买东西,东西没买回来,钱却不知道哪里去了。她还经常把自己锁在外面回不了家,让邻居给儿子、儿媳妇打电话。

她以前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吃药,控制得还可以。最近却麻烦了,她总是心里紧张,担心一些不该担心的事,总给老伴打电话,要不就让儿子、儿媳妇陪着她,搞得家里乱成一团。

我看了看她的头颅CT,非常明显是脑萎缩。于是我了解了一下她平日的饮食,果然发现很多问题。

由于这几年老伴不在家,儿子间断来看看,这位50岁的中年妇女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生活。她每天早上喝点粥,吃点咸菜,中午和晚上都是吃老玉米和馒头,或者从地里摘点蔬菜。

我问她:“为什么不喝牛奶、不吃肉?”

她说:“麻烦,一个人不搞这么复杂。”

我问:“为什么不吃鸡蛋?你老伴说你们家养了许多鸡。”

她说:“攒着,换点钱,给孙子买好吃的。”

“那坚果呢?水果呢?”

回答得更干脆:“咬不动。”

说来说去,她的食物只有两部分来源:粮食和蔬菜。磷脂、蛋白质、胆固醇、必需脂肪酸这些大脑需要的最基本的养分一样都没有,脑细胞怎么可能不萎缩?出现以上症状不足为奇。

我给她讲了其中的道理,叮嘱她回去要多补充肉、蛋、奶、鱼,否则症状会越来越重。她答应回去一定照做。

脂类平衡的方法:一半来自动物,另一半取自植物

我们总说脂肪摄入多了或少了,但究竟多少才是刚好?

还是用我们在本章第一节中提到的能量公式,以我原先接诊过的一位电脑程序员为例,给大家讲讲计算方法。

这位程序员身高185厘米,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几乎75%的时间都是坐着的,25%的时间是站着的,这种类型的人属于轻体力劳动者,那么他每天所需总能量应该是(185-105)×30=2400千卡[该程序员标准体重为185-105=80千克,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能量为30千卡,他每天所需总能量为80×30=2400千卡。]。

每人每天摄入的脂肪量要占人体需要能量的30%,也就是说脂肪提供的能量应该是2400×30%=720千卡。但720千卡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似乎还很模糊,不知道到底是多少。

前面我们讲过,1克脂肪约产热9千卡,现在知道了脂肪的产热量,推算脂肪的摄入量就是逆向的过程,即720÷9=80克。也就是说,对一个185厘米轻体力劳动的男性来说,他每天需要补充80克脂肪,才能保证脂肪的摄入是充足的。

然后再把这80克脂肪分成两份,一半由动物脂肪提供,另一半由植物脂肪提供。动物脂肪在你吃鸡蛋、肉、鱼、奶的时候就包含在里面了,植物脂肪在炒菜里和坚果里,这样,30毫升的炒菜油加上20克的坚果基本上差不多了。

在脂肪中最需要控制摄入的是反式脂肪酸,而肥肉是可以吃的,适量就好;鱼油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而且是必需脂肪酸,最好经常摄入,可以多吃一些深海鱼;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选择高质量的鱼油。

另外,并不是说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计算出来的脂肪摄入量执行,在不同情况下我们还要灵活调整。例如,运动较多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油性食物,包括饱和脂肪,体力劳动者可以多吃一些肥肉,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

上一章:碳水化... 下一章:维生素...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