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太多人不清楚什么是菜

你是你吃出来的  作者:夏萌

中国人蔬菜摄入量很大,与地中海式饮食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尤其是南方人,几乎每顿饭都会有蔬菜。

这一点是有数据支持的,统计显示中国人均年消费蔬菜270千克,美国为127千克,日本为104千克,俄国为114千克,印度为68千克。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吃蔬菜这件事我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从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来说,还真不是,要把蔬菜吃对吃好,我们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

蔬菜营养藏在颜色、部位和时令里

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 等,而且还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对减肥、降低血糖等非常重要,尤其对防止结肠癌的发生有显著的意义。

吃蔬菜是很有学问的。

第一,看颜色。

科学家发现,蔬菜营养价值的高低与颜色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蔬菜,颜色不同,即使同一种蔬菜,颜色也会有深浅之分,这些差异导致营养价值也会有差别。

颜色深的蔬菜营养价值较高,颜色浅的蔬菜营养价值较低。将蔬菜颜色按照营养价值从高到低排列为:绿色>紫色>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的蔬菜营养价值最高,比如西蓝花的营养成分是白花菜的88倍。

第二,看部位。

部位不同,营养素的含量也有高低。蔬菜有根、茎、叶、花、果实,同一种蔬菜不同部位的营养素含量也不同。例如,根由于要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素来维持自己的生长,所以根的营养素含量相对较高。大部分蔬菜的根不能食用,但靠近根部的茎的下端营养素的含量也是很丰富的,如莲藕等根茎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就比粮食的营养价值高。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叶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比如芹菜叶的胡萝卜素含量是芹菜茎的6倍。

第三,看时令。

时令不同,品质也会有所区别。蔬菜的品质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气候、温度、土壤、水分等。高科技温室栽培、大棚蔬菜与时令蔬菜相比,往往外观好看、体积较大,但味道和营养却不如露天栽培的时令蔬菜。

比如冬天温室里的黄瓜,看上去又绿又嫩,非常可爱,但味道和营养都不如夏季日光下的黄瓜。同在室外,提早种植的蔬菜在营养价值上也不同于时令蔬菜,所以说,反季节蔬菜可以调剂人们的口味,但想要增加营养还应多吃时令蔬菜。

第四,看新鲜程度。

这些年由于冰箱的普遍使用,大多数人都会多买几天菜放在冰箱里,可能放三五天。即便是在超市里买的蔬菜,也有可能已经在冷库中储存了一段时间,所以要吃到新鲜的蔬菜已经不太容易。不管怎样,还是买来了尽快吃完,不要等蔬菜不新鲜了,甚至已经开始腐败了再吃,对身体健康也不好。

比如青豆冷藏一周后,维生素C减少77%,细菌大量滋生,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增加。但是冷冻蔬菜的效果与冷藏蔬菜截然不同,由于蔬菜是快速冷冻,长期保持在-18℃左右的低温,试验证明冷冻蔬菜与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差不多,于是一些人在夏季、秋季蔬菜供应高峰期时冷冻蔬菜。但是冷冻蔬菜的口感远远没有新鲜蔬菜好,而且有些蔬菜一旦被冷冻,不但会丧失营养价值,还会产生有毒物质。比如白菜,受冻以后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会明显上升。还有一些叶子菜,如小白菜、莜麦菜、芥蓝等也不适合冷冻保存。通常,很多绿叶蔬菜都不适合冷冻,而含糖分多,表皮较硬、较厚实的蔬菜如豌豆、豆角、青椒等蔬菜比较适合冷冻。

这样吃蔬菜最有营养

第一,要注意吃蔬菜的量。

每人每天要吃1斤(500克)左右的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有些蔬菜表面上是绿色、紫色的,但是里面却是白色的,这种不能算深色蔬菜,比如黄瓜、茄子、冬瓜等。

第二,要注意蔬菜的种类。

各种蔬菜都要吃,不要偏食。

第三,要尽量吃生一些的蔬菜。

蔬菜在烹饪过程中有很多营养素会被破坏流失掉,所以吃生的蔬菜是保证尽量摄入蔬菜当中营养素最好的办法。有一些怕热的维生素,一旦碰到高温它就分解了,失去了营养价值。还有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在烹饪过程中被水稀释冲走了,并没有吃下去。

当然生吃蔬菜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有一定的卫生风险,可能吃下寄生虫或者病菌,这属于卫生的问题,不属于营养的问题。我们说尽量生吃蔬菜是从营养角度来说的。如果担心卫生问题,不敢生吃蔬菜,可以用开水稍微焯一下,或者炒的时候选择短时间爆炒,同样可行。

第四,尽量吃全株。

全株是指一棵植物的根、茎、花、果。

根类蔬菜的代表是胡萝卜、白萝卜、心里美萝卜等,茎叶类蔬菜有油菜、韭菜、小白菜、菠菜等,果实类有西红柿、豆角、黄瓜、丝瓜、茄子、豌豆等,各种类型蔬菜都要吃一点。

第五,尽量带皮吃。

从营养学角度讲蔬菜皮的膳食纤维比较多,尤其是现在人们的食物都比较精细,还是要尽量通过吃皮来防止肥胖、血糖高、血脂高的问题,甚至结肠癌也会因为这个生活细节而远离你。

患结肠癌的原因之一:吃错菜

大家知道吗?即便中国人习惯吃蔬菜,但是统计学结果显示,中国人膳食纤维仍然不足,而且有些城市人们的结肠癌发生率还在增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分不清菜与蔬菜。

先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非常热情地留我在他们家里吃饭。男主人系上围裙在厨房精心操持,一会儿工夫,7个菜摆在了桌上,香味扑鼻。照理说,我们5个人吃7个菜,应该是绰绰有余,可是我在吃的时候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我把当时做的菜给大家说一说,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

六菜一汤:砂锅豆腐、白灼虾、凉拌黄瓜、花生煲猪蹄、炒土豆丝、煮花生、鱼头粉丝汤。主食:米饭。

问题出在哪里?蔬菜实在太少了,只有一样——黄瓜。

有的朋友可能要说了,不是还有炒土豆丝吗?我前面讲过,土豆中的淀粉占到17.2%,它属于主食,不是蔬菜;另外,粉丝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隐性主食,所以这顿饭的主食加上米饭一共有3种。

又有朋友说了,花生也是菜啊。花生是一盘菜,但不是蔬菜,花生就是煮了,也应该算坚果。

说来说去,7个菜里是不是只有黄瓜这一种蔬菜呢?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关于蔬菜的建议是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斤(500克),一半为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指的是绿色、红色、紫色这样的新鲜蔬菜。所以大家不能仅仅看有多少种菜,还要关心有多少种新鲜蔬菜,这样吃才能保证营养摄取到位。

我们中国人看待蔬菜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腌菜、咸菜算作蔬菜。

例如,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很多人都喜欢吃酸菜炒肉,过去这个菜是最受欢迎的菜,只有来客人和过年时才拿出来。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以前冬天食物匮乏,就用这种办法把秋天的白菜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但是酸菜不能算新鲜蔬菜,盐和亚硝酸盐都比较多,作为传统食物偶尔尝一尝还是可以的。

还有一些可以算作菜,但不能算蔬菜的食品,比如豆腐、土豆、炒粉丝等,特别要提出的是所有的咸菜都不能算作蔬菜,还有酱豆腐、臭豆腐等也不是蔬菜。

为了保证蔬菜营养的多样性,每一次做菜或者在餐厅里点菜总是不变的习惯也要注意改一改。比如大家去超市买菜,这次是黄瓜、西红柿,下次可能还是黄瓜、西红柿,这样就很难做到蔬菜种类的多样化。

吃反季节蔬菜利大于弊

中国传统特别讲究时令养生,在某个季节该吃什么食物,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营养价值。以前人们对于外界环境有绝对的依赖,吃应季食物,穿应季衣服。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脱离外界环境的束缚。比如现在暖气的普遍应用,再加上交通的便利,许多人冬天只穿一条运动裤就能过冬;而夏天的空调使得房间里不再酷暑难耐,很少出现中暑晕倒的现象,相反,空调病倒成了时髦病。

许多人已经快要感觉不到四季的变化了,在家里、车里和单位里经常开着空调,全都保持在26℃左右。因此,虽然我们经常劝大家尽量吃应季食物,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前每个季节都只能吃到固定几样食物,过季就没有了。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入冬之前买大白菜,排着长队,拉着小车去买,每家每户都要储存一堆大白菜。记得到了吃西红柿的季节,西红柿特别便宜,几乎天天吃,味道特别正。

但现在这个“时令”概念已经淡化了,基本上夏天能吃到什么食物,冬天也能吃到。年轻人大多都不知道哪种食物是应季的了,因为一年四季超市里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尤其是大城市。北京就特别明显,缺什么食物就从南方调过来。大棚里长出的蔬菜、水果更是把季节的概念搞得乱七八糟。

有很多人对反季节蔬菜很敏感,避之不及,其实也没有必要。

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交通的便利及反季节蔬菜的出现,也是好事,新鲜的总是最好的。即使是反季节,也比食物短缺或者吃腌制食品好得多。

所以大家别较劲,反季节食物是个进步,应该接受。

当然了,能跟上时令是最好的,像6月、7月,黄瓜特别多,你会发现这时候的黄瓜真好吃,而且便宜。等到8月、9月的时候,西红柿大量上市了,你就多吃西红柿。真到了冬季应季蔬菜少的时候,也不要拒绝反季节蔬菜,吃总比不吃好。

不要错过孩子的蔬菜敏感期

现在食物种类多了,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小食品让人目不暇接,广告更是对孩子实行疯狂洗脑,于是孩子高兴了,家长糊涂了。孩子脑子里充满了漂亮画面和香甜的味道,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食物,什么是对大脑和身体有帮助的食物;家长们的思维更混乱,过去的饮食习惯、学习的健康知识和孩子的情绪反应等交织在一块,不知该如何是好。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我家孩子不吃菜,送到嘴里还吐出来,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造成的。”

在临床咨询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我总结出以下几条:

第一,长期吃垃圾食品降低了味觉敏感性。

人类对美物和美味是缺乏抵抗力的,更别提孩子了。不管大人怎样讲食物营养对健康有好处,孩子们依然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因为“营养”这两个字太抽象了,所有的垃圾食品都在包装和味道上下足了功夫,它带来的舌尖快感才是能立即体验到的快乐。

长期吃这样含有添加剂、味道浓烈的食物,对天然食物的感知力就会逐渐下降,为什么呢?因为大自然食物的味道清清淡淡,是需要品味的。这些年我很注意不吃保质时间长的食物,注意看食品保质期,尽量吃新鲜的食物,结果味觉越来越敏感,只要食物中增加的添加剂稍多就能感觉出来;而且我自己做饭时添加盐、酱油、糖、醋也很少,越来越喜欢食物本身的原味。

第二,错过了孩子的味道敏感期。

孩子的味道敏感期是6个月~ 3岁。

6~12月龄这段时期是宝贝味蕾敏感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敏感期内添加的辅食对孩子未来的食物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有人总担心孩子牙还没有发育好,怕咬不动。实在没有必要,好的牙齿是磨炼出来的,是吃天然食物的结果,而吃各种甜食才真正损害嫩嫩的牙齿。要抓住味道敏感期,尝试各种蔬菜和水果及各种天然食物,如果这个阶段品尝的味道比较单一,他就会因为没有机会及时尝试天然食材而失去对蔬菜水果的兴趣,将来也会变得比较挑食、偏食。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时候孩子咬不动,怎么能吃蔬菜呢?

第一种办法是把蔬菜切得碎一些拌到饭里,不放或者少放作料,让孩子品味天然食物的味道。

第二种办法是针对正在长牙需要磨牙阶段的孩子。可以将一小把绿叶菜用开水烫一下,拿出来放凉,然后让孩子自己拿着菜,自己品,就像是磨牙棒一样,比如芹菜秆、芥蓝都可以。胡萝卜、黄瓜切成厚厚的片,代替磨牙棒也非常好。

一般来讲,3岁以内孩子接触到的食物味道可以保留在基因里,保存一辈子。不管走到哪里,大家对自己小时候的食物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而且一旦吃到会比其他食物吃得多。比如一个成年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怀念小时候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其实妈妈做的未必好吃,但是已深深地扎根在血液中,永远令人难忘,所以在3岁以内让孩子喜欢上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非常重要。

第三,大人不让孩子体会饥饿感。

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因为饿,不饿自然不想吃东西。大人们总怕孩子饿,家里准备了各种孩子喜欢的各种小食品,孩子从幼儿园、学校回来,小食品拿在手上。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孩子当然不想吃正餐了。

有一次,一个奶奶带着瘦瘦小小的5岁孙子来找我,问:“我家孙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我回答她:“让孩子饿着,不给他买任何小食品,吃饭的时候肯定香。”

奶奶说:“我们反复跟他说,这些小食品没营养,好好吃饭才能长高个子,他就是不听。”

我明白老人家的焦虑。但是我必须指出来,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人的错误:小食品是谁买的?是大人。

另外,饭前也不要给宝贝喝太多的牛奶和果汁,否则他不用吃饭就饱了,蔬菜自然也就更加不肯吃了。

湿疹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辅酶

有一个5岁的男孩,从3岁开始面部、前胸、颈部出现多处湿疹,抹过多种药,反反复复,一直不好,特别痒,孩子可受罪了。家里人急得团团转,带着他到处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孩子妈妈在我一次讲课的时候认识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我发微信,还把孩子满身湿疹的照片发给我。照片里的孩子脸上、颈部、前胸都是湿疹,看着真让人揪心。

孩子患上湿疹的主要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方面可能来自外界,比如皮肤接触了一些刺激物;另一方面可能来自自身。这个孩子是全家的宝贝,不太可能出现第一个因素。

如果刺激物来自自己身上,又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质,身体要把这些垃圾排出去。像一些孩子特别喜欢吃甜食等垃圾食品,吃得多了,皮肤会排出一些毒素,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孩子面部有大量的红色结节。因此我首先问妈妈,是不是孩子吃了垃圾食品。孩子妈妈说:“肯定没有,家里人很注意不给孩子买这样的食物。”

第二种可能是由于自身细胞新陈代谢的废物排出困难,也就是分解代谢过程中的酶活性比较低,造成代谢中的废物在体内堆积。

于是思路转变到了酶活性上。

酶的主体是蛋白质,辅酶是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

这样的话,我就需要仔细问问孩子的饮食。

他妈妈说:“孩子吃什么食物都不多,但鸡蛋一天能吃1个,牛奶每天喝两次,不爱吃蔬菜和水果,而且容易上火。”

看来这个孩子蛋白质足够而辅酶不足,辅酶的成分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人体中的排毒器官:第一是肠道,第二是泌尿道,第三是皮肤。

为了增加他的排毒能力,我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于是我给孩子制订的营养方案是增加蔬菜、水果,起到通便的效果;补充一些儿童用的B族维生素,起到增加酶活性的作用,促进毒素排泄;同时多喝水,加快通过泌尿系统排毒。

两周之后,奇迹发生了,孩子的湿疹慢慢退去。一个月后,孩子妈妈发来一张照片,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小男孩出现在眼前,孩子笑眯眯的,大概很久没有这么清爽了。

由于孩子的父母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饮食上注意调理,从那以后,孩子再没有出现过湿疹。

上一章:食用油... 下一章:水果:...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