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作者:蕾切尔·西蒙斯

女孩矛盾的表面往往像大理石一般沉默平滑。如果曾经有人跟你生气,你却最后一个知道,那你一定深有体会。许多女孩表达愤怒时会尽可能保持距离、保持沉默,让另一个当事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在平静表面之下,自然是另一番图景。

许多女孩会通过一种诡异、流程僵化的仪式来解决矛盾、达成和解。对许多女孩来说,对“在闹矛盾”的事实心知肚明却不言不语,比实际发生冲突更舒服一些。弗里达和莉萨的“矛盾”可能表现在走廊相遇时保持沉默。在其中一方主动说话前,这种状况会持续数日。虽说两人冲突的缘起可能只是区区小事,但缄默不语会激化冲突,矛盾会自行生长。一个女孩等另一个屈尊道歉,僵持过程中两人可能都忘了冲突的起因。“(女孩)生气的时候,她们不听解释,如果你不说话,(女孩会)积攒愤怒,然后忘了当初生气的原因。”萨克勒一位六年级学生说,“有时引起矛盾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但你得继续僵着。”阿登学校一位六年级学生评论道:“你不想投降,不想不了了之,不想当失败者。”

通常,要有一位女孩先投降道歉——通过留言、在线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或当面等途径——让另一人“获胜”,战斗才会结束。立刻道歉、寻求解脱,逃避需要面对的事情,对女孩——尤其是青春期前的女孩来说并不是稀罕事。许多女孩像旁观者一样处理自己的纷争,回避冲突的实质,坚持走完开始、发展和结束的全流程。琳恩·迈克尔·布朗和卡萝尔·吉利根发现,女孩拥有一种惊人的能力:道歉,然后让冲突走向“近乎童话式的完美结局,痛苦和愤愤不平的感受最后就在这种突然的损耗中烟消云散了”。

因此,收场方式和矛盾本身一样存在问题。女孩的首要方向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友情;这一点加之对失去友谊的恐惧,共同决定着女孩解决冲突的每一步。“对不起”可能是请求和解的万能代号,但这种代号敷衍而迅速、随意而机械,就像听到别人打喷嚏的时候说“保佑你”一样。无论怎样表达歉意,无论是通过手写、网络还是当面表达,它在矛盾中都像利刃一样锋利,像是将刺耳音响的插头猛地一拔,让冲突之声戛然而止。这种敷衍的道歉常常出现于争吵尚未解决之时,更多的是出于对失去友情的恐惧,而不是为了解释澄清。道歉往往就像在走程序,它呼吁和解,与此同时冲突的源头仍在发酵,就像精灵一样被塞回瓶子里面,悬而未决,直到矛盾被再次触发。

一个女孩回忆自己常用的“和解”路线:“我们还是好好做朋友吧,真搞不懂我们为什么会为那么点儿小事闹矛盾,太傻了。”一位六年级学生告诉我,只要撇开具体细节不谈,就能远离自己愤怒的爆发点。“不然可能又会说错话。”她解释道。还有的女孩这么说,纯粹是出于无法忍受被孤立。“我不想让她继续生我的气,”她的同学解释道,“所以我干脆道歉。”总之,如果对方道歉了,你也不想再耗下去。“怒气自然就消了,”一位里奇伍德的八年级学生说,“你会忘了到底为什么生气,因为你不想失去朋友。”据另一个女孩回忆,一位朋友无情地欺负她,随后却莫名其妙地道歉了。“这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她说道,“对不起。”

卡门·佩拉尔塔称,对她来说,朋友之间坦诚相待就是行不通,因为所有人都宁愿敷衍道歉,而不想讨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人告诉你(她生气了),你很自然地感到应该向她道歉——不假思索地主动道歉。但是如果你不直接说‘你惹我生气了’,而是一言不发,”她说道,“那就会逼迫对方思考你为什么行为异常,对方会认真想(她)到底做了什么。”

有时,卡门会道歉,但她无法忍受自己总是第一个道歉的。“有时我说‘对不起’(是因为)我就是感到内疚,(而不是因为我)明白对方在说什么。我只会想‘到底怎么回事,我得道歉改善关系’。我觉得实际上这不能改善关系,”她耸了耸肩补充,“因为我以后可能还会做出这种事惹她生气。”

在这样的社交动态中,一种循环开始了。旧账悬而未决,不知不觉地刻在记忆里,等到下次冲突又会被唤醒。其中一条从女孩那里常听到的抱怨是这样的:“我们什么都记得,我们从不忘记。”一个女孩解释道:“男孩打一架就结束,女孩的(矛盾)没完没了,只会越积越深。又来一次矛盾,下次更严重。时间一长,就做不成朋友了。”萨克勒一位六年级学生说:“等你回头再看这些绝口不提的小事,它就会被放大。”阿登学校的莉萨说:“女孩总是会细数你上回做了什么。”

上一章:不是我的错 下一章:开玩笑而已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