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受恩的明星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
||||
讷亲的官场生涯真可谓顺风顺水。在雍正朝本就一飞冲天的情况下,到了乾隆朝,讷亲的风头更上一层楼。 乾隆二年(1737),刚到而立之年的讷亲升任兵部尚书,并兼任议政大臣。转年,31岁的讷亲又在年底调任吏部尚书,再加上其军机大臣的身份,可以说权势极为显赫。 风光之下,暗藏危机。时任左都御史的刘统勋便曾上书说过: 尚书公讷亲,未及强仕之年,统理吏户两部。入典宿卫,参赞中枢,兼以出纳王言,趋承禁闼。……即智力有余,亦苦分身乏术。如或精神劳惫,必至贻误。……又讷亲以一人之身,兼理数处。且时蒙召对,向用方隆。无论所属人员,奔走恐后。即同官寮寀(审),亦皆敛手。虽未必至于开贿赂之门,窃威福之柄,然正谓事涉于因公,迹涉于任怨,或反覆驳诘,或寓目不留。出一言而势在必行,定一稿而限逾积日。[见《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六,乾隆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这里,刘统勋一共指出了讷亲三个问题: 第一,讷亲负责的事务太多,即便他的智力可以应付,体力也难以支撑,时间长了,一旦精神劳累,就会耽误中央行政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二,讷亲本身的权力太大,各路下属同僚全都要围着他转,走他的门路,这就增加了系统性腐败的风险; 第三,讷亲执政的个人风格太强,雷厉风行,对官员提出要求后,总是强制对方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久了,恐怕有擅权的可能。 总之,看了刘统勋这道上书,我们能发现,乾隆朝初期的讷亲的确是深受乾隆信任、位高权重的,而刘统勋的核心诉求很明显是希望乾隆对讷亲进行削权。可面对刘统勋指出的讷亲的种种问题,乾隆的反应是什么呢?史书记载,乾隆最后回复刘统勋: 讷亲为尚书,模棱推诿,固所不可,但治事未当,亦所不免,朕时时戒毋自满。今见此奏,益当自勉。[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一,《列传八十八·讷亲》,中华书局,1977,第10442页。] 讷亲为官,模棱两可、推卸责任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有些事情处理不当,也是在所难免的。朕经常告诫他不要自满,相信讷亲如今见了这份奏折,一定会更加自我勉励、多加注意的。 简言之,乾隆没有对讷亲的权力做出任何实质性的限制,只是点到为止地简单提醒。于是,问题来了:讷亲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他获得乾隆这么深的信任呢? 讷亲做官有三个不容忽视的优点——忠诚、勤奋、清廉。让我们逐个来看。 第一,忠诚。皇帝用人,忠诚总是第一位的。而讷亲总是能让乾隆感受到自己的纯粹与忠诚。举个例子,乾隆九年(1744)时,讷亲曾到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查阅营伍、验看河工,见河南、江南军纪废驰,讷亲便给乾隆写了一份非常详实的考察报告。史书记载: 是月,钦差尚书公讷亲奏:查阅河南一省营伍,大略相同;至江南寿春镇,亦不相上下。倘各省官兵,悉以平庸废弛被劾,亦觉听闻未便。请俟阅看全完之日,通盘比较,其废弛尤甚者,据实参奏处分,其余各标营,通行训饬,俾加整顿。[见《清高宗实录》卷二百十三,乾隆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看完讷亲这份考察报告,乾隆感慨说: 所见甚是,……览此,即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矣。[见《清高宗实录》卷二百十三,乾隆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当乾隆认为他能在讷亲这里听到实话、看到真相后,他自然也愿意让讷亲去处理更多的事务。这就是忠诚的力量。 第二,勤奋。如果讷亲只是一个忠诚、肯说实话却别无长处的人,那乾隆虽然会信任他,但不一定会重用他。讷亲之所以能让雍正、乾隆两代君主都十分看重,是因为他本人不仅忠诚,还是一位勤奋可靠的能吏。比如,讷亲曾负责到地方考察河工水利工程,针对不同地区做出了非常专业的分析判断。史书记载: 其勘洪泽湖,请濬盐河俾通江,疏串场河俾达海,并停天然二坝、高堰下游二堤。其勘南旺湖,请以湖中涸地贷贫民耕稼。[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一,《列传八十八·讷亲》,中华书局,1977,第10442-10443页。] 讷亲不仅能根据各地的地形地势给出专业的分析建议,而且在考察堤坝、湖泊之时能兼顾粮食生产与贫民救济。一个忠诚、能干的大臣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清廉。关于讷亲的为人处事,史书中有描述: 讷亲勤敏当上意,尤以廉介自敕,人不敢干以私。其居第巨獒缚扉侧,绝无车马迹。[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三百一,《列传八十八·讷亲》,中华书局,1977,第10442页。] 讷亲这个人,办事勤勉机敏,很得皇帝的心意,且为人以清廉自我约束,官位虽高,人们却从不敢因私求他办事。讷亲还专门在住宅门口拴了一条凶猛的大狗,根本没什么人会接近他的宅第。 因此,这样忠诚、清廉又勤奋能干的讷亲,当然非常受乾隆喜欢。乾隆十年(1745),首席大军机鄂尔泰病逝,讷亲在乾隆的鼎力支持下,坐上了乾隆朝的第二任首席大军机的宝座。这一年,讷亲年仅38岁。 事实上,在鄂尔泰去世前,讷亲在军机处的排位仅为第三,军机处的次席军机大臣是康雍乾时期的老臣张廷玉。换句话说,乾隆强行提拔讷亲是绕过了张廷玉的,以至于乾隆自己都感叹道: 自御极以来,第一受恩者,无过讷亲。[见《清高宗实录》卷三百二十五,乾隆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可见讷亲早期在乾隆朝真的很受宠。 不过,讷亲为官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史书记载: 然(讷亲)自恃贵胄,遇事每多谿刻,罔顾大体,故耆宿公卿,多怀隐忌。[昭梿:《啸亭杂录》卷一,《杀讷亲》,中华书局,1980,第14页。] 讷亲觉得自己出身好、地位高,道德也过硬,接人待物时常常过于刻薄,导致许多官员都对其心怀不满。 这种情况下,讷亲虽然身居高位,但依然如履薄冰。因为得不到下属与同僚认可和支持的首席大军机,他仕途的容错率注定是非常低的,当他犯错时,同僚甚至不需要落井下石,只消袖手旁观,就足够他喝一壶的。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讷亲很快就在一件事情上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
||||
上一章:家族风... | 下一章:身死金...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