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步青云的开局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
||||
舒赫德,字伯容,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姓舒穆鲁,是满洲正白旗人。 舒赫德的家庭背景是很强势的。他的祖父舒穆鲁·徐元梦在康熙朝官至浙江巡抚,算是浙江的一把手,同时,徐元梦还曾担任康熙皇子们的老师。后来,在雍正元年(1723),舒赫德14岁那年,他爷爷徐元梦还被提拔为大学士。在彼时,军机处尚未成立的年代,徐元梦显然已经进入了清朝的权力中心。 因此,在徐元梦的教导下,舒赫德不但从小能接触到皇家级别的教育资源,而且深谙官场中的各种规则,最重要的是,舒赫德少年天才,学习成绩与文笔功夫极其出色。 雍正六年(1728),19岁的舒赫德以监生的身份考上了笔帖式。由于是老师家的孩子,雍正特别召见了少年舒赫德,交谈一番后,雍正觉得舒赫德作为后起之秀,年少有为,当即改授为从七品的内阁中书。21岁时,舒赫德入值南书房;23岁时,升正六品的内阁侍读;26岁时任监察御史,并入值军机处。尽管只是军机章京,并非军机大臣,但我们如今翻看军机处早期的满文上谕时,上面经常会出现舒赫德校对的标识。 由此可见,舒赫德本人官运亨通的背后,他强悍的文字功底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担任监察御史之后,青年舒赫德的眼界与气魄使他成为官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当时的舒赫德尽管年纪不大,但点出天下各地各人的各种问题时,语气都极重,例如四川巡抚王士俊妄议中央的问题、东三省的建设问题、闲散旗员的管理问题、各省税赋的整顿问题、山海关的走私问题……无论是满洲旗人,还是汉族重臣,逢有过错,舒赫德几乎全都公开弹劾过,他在朝堂上的形象,极其坚韧强硬。以至于史书描述青年舒赫德时,写了这样一句话: 舒文襄公,少任御史时,极言天下利弊,当时号为“铁汉”。[昭梿:《啸亭续录》卷三,《舒文襄公末节》,中华书局,1980,第452页。] 铁汉的称号,也就此伴随了舒赫德一生。 皇帝教师之孙的特殊身份和自身过硬的能力让舒赫德在26岁以前官运亨通。在26岁那年,他又迎来了新一轮官位跃升的契机。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皇帝驾崩,年仅25岁的皇四子弘历继承大统,成为乾隆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青年乾隆刚一上位,便有意提拔青年才俊完成朝堂换血。 在这一背景下,少年天才又素有“铁汉”之称的舒赫德,成功被乾隆选中,当作心腹培养。乾隆三年(1738)到乾隆四年(1739),两年之间舒赫德连升五级,一举进入清朝行政高层。 具体而言,乾隆三年,29岁的舒赫德被提拔为从四品的内阁侍读学士;转年,30岁的舒赫德先在七月被擢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在同年腊月升任正二品的兵部右侍郎。换句话说,刚到而立之年的舒赫德就已经官居国防部副部长了。 仅仅7年之后,兵部尚书班第因大清与朝鲜的外交问题临时出差,年仅37岁的舒赫德短暂代理兵部尚书一职。乾隆的旨意是: 昔皇祖时,凡遇满洲尚书出差,俱系满洲侍郎领进。班第现已出差,今日兵部引见人员,着照旧例,令舒赫德居首领进。[见《清高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一,乾隆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此后,舒赫德不仅转正了,还一度担任户部尚书,在中央的两个核心部门都拥有了履历。此外,乾隆十三年(1748)年底,39岁的舒赫德还跟随首席大军机傅恒参与一平金川的战争,并在次年取得胜利。 可以说,舒赫德人生的前40年,凭借着自身的家境与能力,在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可谓顺风顺水。 然而,从乾隆十七年(1752),舒赫德43岁那年开始,他的人生开始变得跌宕起伏,并且这一跌宕就是近20年时光。不过,舒赫德之所以能青史留名,也恰恰是因为他挺过了自己人生中这千回百转的近20年春秋。 |
||||
上一章:舒穆鲁... | 下一章:三落三...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