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立后的遗憾

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首先,33岁的魏佳氏已被升为贵妃,之后如果还想再获得升迁就很难了。

按清朝后宫的妃位等级来看,贵妃以上,就只有皇后和皇贵妃这两个级别了。考虑到当时继皇后还在世,只要乌喇那拉氏不出事,魏佳氏就不可能当上皇后。那不当皇后,当皇贵妃,有机会吗?有机会,但不大。清朝后宫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后活着时,是不立皇贵妃的。除非皇上特别宠爱,加上这个妃子又病重了,那么才有可能在临终前被加封为皇贵妃;或者皇后虽然活着,但皇后出现了极大的变故,不能再统率六宫了,皇帝才会设立皇贵妃,对后宫事务代为管理。

因此,只要继后乌喇那拉氏在世,并且保持一切正常,魏佳氏再受宠,也是不可能当上皇贵妃的,更不用说皇后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乌喇那拉氏身上有一场意外很快就要发生了。没错,就是前面提到的“断发事件”。因此,重大变故出现了,继皇后虽然还活着,但被幽禁了,她已经丧失了管理六宫的能力和资格。于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的五月初九,乾隆正式册封魏佳氏为皇贵妃,主持六宫的日常工作。魏佳氏由此来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这里也产生了一个争议。因为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乌喇那拉氏断发被幽禁,五月初魏佳氏就被升为皇贵妃,两件事挨得太近了。于是有人猜测,继后断发,会不会就是因为乾隆对魏佳氏的偏爱招来继皇后的嫉妒,让后者一时冲动把自己的头发剪了呢?但从具体的情况来分析,乌喇那拉氏断发应该跟令妃是没有太大关系的。

我们梳理一下,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乌喇那拉氏断发时,她已经48岁了,她的儿子皇十二子永璂也成长得很好,再加上她自己的皇后位置很稳固,并且早年关于乌喇那拉氏性格的记载也都是“端庄惠下”之类的,因此,无论是从年纪、地位、孩子,还是性格而言,乌喇那拉氏都不可能为了争风吃醋就鱼死网破地把自己头发剪了、和乾隆翻脸的。

还有一点,乌喇那拉氏断发这件事,基本上是乾隆朝中期宫中最大的丑闻,是乾隆内心极其在意的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永恒伤痛。以“章总”的精明,如果魏佳氏在这件事上有一丝一毫的问题,他都不可能让魏佳氏去主持六宫工作整整10年的。因此,从乾隆的角度来看,魏佳氏也应该是清白的。

很多时候,尽管阴谋论听起来更有说服力,但实际原因可能非常简单——乌喇那拉氏突然受到某些刺激而真的发疯,把自己的头发给剪了。因为继皇后断发诅咒丈夫,更无法见人,震怒的“章总”必然要将她幽禁。于是,在后宫动荡的关键时刻,总得有个人来主持工作,那乾隆自然就会选择当时和自己亲近的可靠之人,也就是魏佳氏,来承担这份重任。随之,魏佳氏升为皇贵妃。

以上可能就是最符合时间线和逻辑的情况了。

可当乾隆三十一年(1766),继皇后去世后,身为皇贵妃的魏佳氏,怎么就没能更进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呢?

这其中的原因相对复杂。

首先,魏佳氏的出身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身为内务府管领的女儿,以宫女起步能做到皇贵妃,在清朝就已经是破天荒的案例了。如果再封为皇后,那要面对的政治阻力和压力太大了。说得直白一点,你爸爸就是个内务府的包衣,你能一路升到皇贵妃已是幸运非凡了,还想活着时就当正宫娘娘?

其次,当时乾隆的年纪太大了,不好立后。影视剧可能会给我们皇帝很年轻的错觉,可实际上,乾隆三十一年乌喇那拉氏去世时,“章总”已经56岁了。在立后这事上,年纪的压力就比较大,尤其是还有祖父康熙、父亲雍正的两组数据做对比。

康熙最后一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佳氏去世时,康熙36岁,之后就没再立过新皇后;雍正因为对女色的兴趣有限,生前就只有过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这一位皇后,而乌喇那拉氏去世时,雍正54岁,他之后也没再立过新皇后。

在祖父36岁后就不立新皇后、父亲54岁后就不立新皇后的先例下,让“章总”在56岁时再立个新皇后,其实是很不合适的。而且,乾隆自己的两任皇后最终都很令人唏嘘:富察皇后,30多岁早早病逝;继皇后断发,反目成仇。把谁放到乾隆那个位置上,可能都没什么心情再立新皇后了。

所以,考虑到魏佳氏的出身以及“章总”的年纪和心理状态,魏佳氏没能成为第三任皇后其实才是最合常理的。

但不立为皇后,并不代表人家两口子的感情不好。

魏佳氏的两儿两女,乾隆待他们都不错。魏佳氏的大儿子皇十五子永琰,这是被秘密立储的储君;二儿子皇十七子永璘,20岁出头便封为多罗贝勒;大女儿七公主,嫁给了超勇亲王策凌的孙子拉旺多尔济;二女儿九公主,嫁给了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的儿子札兰泰。

此外,魏佳氏的大女儿七公主出嫁时,封号是“固伦和静公主”。要知道,清朝的公主,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叫“固伦公主”,其他后妃生的女儿都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

所以,魏佳氏虽然在位次上不是皇后,但实际待遇等同皇后。一方面,魏佳氏是唯一的皇贵妃,六宫日常事务的实际负责人;另一方面,她的大儿子是储君,大女儿是固伦公主,享受的可全都是皇后子女的待遇。

只不过,历史和生活有时就是会充满遗憾。尽管夫妻和睦、儿女双全,但魏佳氏最终没能活到儿子永琰登基的那天。乾隆四十年的正月,先是魏佳氏的大女儿七公主突发意外,年仅20岁就因病去世了。之后,可能是受早年频繁怀孕的影响,魏佳氏的身体一直不大好,在丧女之痛的打击下,仅仅19天后,魏佳氏也撒手人寰了。终年49岁。

在魏佳氏去世后,或许是出于对过往的怀念,乾隆余生再没立过皇贵妃。他把魏佳氏生前所在的那个位置永远地空了下来。

最终,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皇十五子永琰的储君身份被公开后,乾隆才亲自宣布了追封魏佳氏为皇后的诏令:

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着赠为孝仪皇后,升祔奉先殿,列孝贤皇后之次。[见《清高宗实录》卷一千四百八十六,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

姐妹二人,又重新在一起了。

此时,魏佳氏已经去世整整20年了。而且母以子贵,到如今,也没人会刻意去提她只是内务府包衣的女儿了。人们只会感慨,魏佳氏好厉害,从一个宫女一步步走到了皇后之位。最后我们要说,魏佳氏自己很好,她遇到的人也很好。如果她在刚入宫时,遇到的不是富察氏,她很难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进入后宫,在后来跃升封嫔。而她自己,10年平淡,20年荣宠,始终小心翼翼,我们既没看到乾隆批评过她的记录,也没听说过她帮着家里人争取过什么权势,反倒是有说法称魏佳氏当年曾有意避免家族兄弟入朝为官。

我们不得不感慨,魏佳氏的一生正如她的封号那样“如圭如璋,令闻令望”,真是气质高雅、品德善良。

好了,魏佳氏的故事就暂且告一段落了。而乾隆三任皇后的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上一章:温婉如... 下一章:熹贵妃...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