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婉如水的宠妃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
||||
魏佳氏究竟是哪一年入宫的,我们今天已经找不到准确的记载了。但考虑到内务府选秀时,候选女子的年龄一般都在13岁至17岁之间,所以,魏佳氏多半是在乾隆四年(1739)到乾隆八年之间入宫的,最可能是她十四五岁的时候。 这里存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少女时期的魏佳氏刚当宫女时,她伺候的那位主子会是谁呢?根据目前的资料推测,魏佳氏当时跟的主子应该就是乾隆的初恋、皇后富察氏。 证据就是,富察皇后是乾隆十三年(1748)去世的,魏佳氏是在乾隆四十年(1775)去世的,魏佳氏去世后,乾隆直接将魏佳氏葬在了富察皇后的地宫中。他还专门写诗解释了自己的安排: 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弘历:《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五,四库全书本,第14页b。] 魏佳氏和富察皇后她俩生前是很亲近的,死后也让她俩做伴吧。至于二人亲近的原因,乾隆还写了批注: 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皇后所教养者,今并附地宫。[弘历:《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五,四库全书本,第14页b。] 魏佳氏刚入宫时,宫里的大小规矩都是富察皇后教给她的。所以,魏佳氏入宫后大概率是在富察皇后身边当差的。 然而,最核心的问题是:魏佳氏是怎么从富察皇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变成乾隆的后妃的呢?对于这个转变过程,史书上并没有具体的记载。实际上,它也没法被记载。 其实,这件事我们仔细想想就能知道原因。大概,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魏佳氏应该非常幸运地,一不小心和“章总”发生了一些美丽的“意外”,才从宫女升为后妃。因为史书中明确写道: 宫女子侍上,自常在、答应渐进至妃、嫔。[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后妃》,中华书局,1977,第8897页。]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宫女才能完成飞上枝头变凤凰的转变。 而且,我们在这里不妨做一个推测:魏佳氏当年之所以能得到乾隆的青睐,从一个宫女变成乾隆帝的后妃,很有可能是她的主子——富察皇后帮了忙。在魏佳氏之前,清朝有两个宫女变成后妃的案例,而这两个人都生活在康熙朝,一个是老八允禩的母亲卫氏,另一个是老十二允祹的母亲万琉哈氏。只不过,这二人当年能从宫女升为后妃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她俩都生下了皇子。 可魏佳氏不一样,她在乾隆十年(1745)被封为令嫔时,还没有孩子。换句话说,在母以子贵的后宫中,魏佳氏是没有子女可依仗的。 因此,魏佳氏当年能从宫女变成后妃,一方面应该是因为她和乾隆之间发生了一些故事;另一方面应该是因为富察皇后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她和魏佳氏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帮了魏佳氏一把。否则,身为正宫的富察氏若是不同意,魏佳氏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多半无法实现从宫女到后妃的升级。 魏佳氏在得到了乾隆和富察皇后的双重肯定后,乾隆十年,她先从宫女被升为贵人,紧接着,在这一年十一月,魏佳氏被封为令嫔,有了自己的封号。 这个“令”字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说法,一说取自《诗经·大雅》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意指气质高雅、品德美好;还有说这个“令”字取自满文“mergen”,是聪明、睿智的意思。 显然,满文、汉文的两种含义放在魏佳氏身上应该都是恰当的。 一方面是因为乾隆在册封魏佳氏时所说的是: 咨尔贵人魏氏,久娴姆教,长奉女箴礼法是宗。凛小心而严翼,敬勤弗怠,遵内则以温恭。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令嫔。[见《清高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三,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 “章总”对魏佳氏的形容就是气质高雅又品德美好。 另一方面,魏佳氏从一个宫女一路升到皇贵妃,执掌六宫多年,没有留下任何乾隆对她不满的记录,还把一个儿子培养成了皇位继承人。所以,她不可能是不聪明的。 这样气质高雅、品德美好还聪明伶俐的魏佳氏十分惹人怜爱,不过她和乾隆的关系最开始却很平淡。 魏佳氏被封为令嫔以后,乾隆对魏佳氏长期处于一种有好感、愿亲近,但并不热情的状态。 说有好感、愿亲近,是因为魏佳氏在被封为令嫔后,仅仅过了三年,就被乾隆升为令妃。那一年,魏佳氏才22岁,她的升迁速度是非常快的。 还有一件事也能证明乾隆是比较在意魏佳氏的。 乾隆十六年(1751),魏佳氏25岁。这一年,魏清泰已因病去世了。魏清泰除了魏佳氏这个女儿之外,还有三个儿子。只不过这三个儿子能力有限,也不成器。总之,魏清泰去世后,他们一家人不但没攒下什么钱,反而在外面欠了800多两银子的外债。“章总”听说这件事之后,直接大手一挥,帮魏佳氏她家把这笔钱给还了,同时又额外赏了她的家人一些房子和土地。 所以,不管是从魏佳氏的升迁速度,还是从乾隆对其家人的关心,都能看出乾隆是很在意和关照魏佳氏的。 那为什么又说乾隆对魏佳氏并不热情呢?很简单,俩人没有孩子。魏佳氏最晚也得是乾隆八年入宫的,但她却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才第一次生孩子。 因此,其间魏佳氏和“章总”的相处应该比较融洽,但相处得不多。 在那个阶段,乾隆还是把更多的感情先后放在富察皇后和继皇后身上了。 不过即便只是这样不远不近的状态,魏佳氏应该也是非常知足的。 毕竟,她一个宫女出身的人能升到妃位,从伺候别人到被别人伺候,拥有这种翻天覆地的转变已经是非常幸福、幸运的了。史书记载: 宫女子额数,……妃位下六名。[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国朝宫史》卷之八,《典礼四》,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138页。] 在魏佳氏和乾隆相处不多的那个阶段,她每天有6个宫女伺候着,每年的各种年例也不少,物质条件上是非常舒服的。况且,自己家里人的经济困难,“章总”也帮忙解决了。 在某种程度上,即便没有后来拥有的一切,魏佳氏只是这样在妃位上过一辈子,也算相当舒服的。不过,有时候缘分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此前10年都没孩子的魏佳氏,从乾隆二十年(1755),她29岁那年开始,她和乾隆的关系突然就从之前的平淡如水,变得像火山爆发一样炽烈了。在“章总”的努力下,从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1765),10年之间,魏佳氏居然怀孕了7次。不过可能因为怀孕实在是过于频繁,导致魏佳氏的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所以在此期间魏佳氏虽怀孕了7次,但最终经历了1次流产和2次孩子的夭折。 幸好还有4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一共两男两女,分别是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七公主和九公主。值得一提的是,皇十七子永璘出生时,魏佳氏已经40岁了,即便放到医疗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女性在40岁高龄生孩子也是很危险的。 于是,对于魏佳氏频繁怀孕、生育的这段经历,人们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第一种评价认为,魏佳氏十年七孕,毫无疑问地体现了乾隆对她的喜爱,及他们夫妻二人之间关系之亲密;第二种评价认为,令妃十年七孕,一次流产,两次孩子夭折,可见她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乾隆还让令妃频繁怀孕,就可见乾隆其实并不珍惜令妃。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有道理,但第一种似乎更为恰当。就十年七孕而言,只能证明乾隆对魏佳氏的喜爱,并不能说乾隆不珍惜魏佳氏。 理由有二。 第一点,乾隆在类似的情况下是有“前科”的。他若真想和哪位妃子亲近,他就会在某个阶段和这位妃子反复、频繁地接触。富察皇后三年三孕、继皇后四年三孕、嘉妃金佳氏六年三孕,类似的情况之前都出现过。因此,对比来看,魏佳氏十年七孕虽然数字更大了,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夸张,只能算是“章总”的常规操作。 与此同时,我们说乾隆并非不珍惜魏佳氏的第二点理由在于,当魏佳氏出状况时,乾隆的关怀是非常到位的。 乾隆二十四年(1759),魏佳氏流产了,乾隆立刻把魏佳氏升为贵妃以示安抚;而且,在册封仪式上,乾隆还专门安排了首席大军机傅恒和协办大学士刘统勋,一满一汉,当朝最有权势的两位大臣一起去举行这场册封礼;再加上,这本身是来自“章总”的命令。相当于魏佳氏33岁流产时,当时中国政治地位最高的三位男性绑在一块来安抚她、关心她,想让她尽量宽慰一些。 再考虑到之后魏佳氏在乾隆朝的节节高升,我们得承认,十年七孕这件事,绝对不是乾隆不珍惜魏佳氏的表现。这似乎就是“章总”一边宠爱,一边又情不自禁才会出现的情况。 于是,又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十年七孕、备受宠爱的魏佳氏,怎么就没能在生前更进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呢? |
||||
上一章:扑朔迷... | 下一章:难以立...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