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阉的书生

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苏培盛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大字不识几个的太监不同,苏培盛具有颇高的文化水平。按记载:

苏氏讳培盛,顺天大兴县人,幼而端重,稍长好学知书。[见陈邦彦撰并正书《苏培盛墓志》拓片,北京市海淀区恩济庄馆藏。]

苏培盛从小就是一个性格稳重、学习认真的人。他最初大概也是想读书、考科举的。而且,读书这件事,苏培盛大概坚持了很多年。

在清朝,通常情况下,太监入宫的年龄比较小。《大清律例》中便有明确规定:

新进太监,由内务府验明,年在十六岁以下,并未娶有妻室者。[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大清律例》卷三十四,《刑律杂犯》,同治九年修改本,第2页a。]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岁数小的人沾染的坏习惯少,进宫后调教起来比较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岁数小的人其阉割风险较小——伤口小,容易愈合。相比之下,成年人的风险就大多了,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苏培盛是多大年纪进宫的呢?30岁左右。苏培盛,他是一个标准的大龄太监。苏培盛读书读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在约莫30岁时,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阉了,进宫当太监去了?

其实原因也比较简单,在古代,绝大多数人选择当太监是因为家里太穷,想减轻家里的压力,只好进宫谋生活。《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提到,清朝宫中招太监,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系贫难度日,……别无他故”,家里特别穷,没有特殊目的人才行;第二是“民间有四五子以上,愿以一子报官阉割者”,你的家中兄弟得多,不能因为你当太监就让家里绝嗣了,这有伤天理。

所以,苏培盛在30岁左右忽然去当了太监,大概是因为他家里太穷了,他还有弟弟要养活,因而被迫入宫当了太监。不过,苏培盛去当太监立竿见影地缓解了家中的经济困难。因为,相对普通百姓而言,太监的收入着实丰厚。史书记载:

且向例太监于投进当差时,止赏给银五两。其每月坐得分例,不过二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二)》卷六百四十二,《刑部五十九》,第31页a。]

苏培盛只要成功当选太监,立刻就能拿到5两银子的赏钱,而且以后每月还有大概2两银子的工资。虽然看着不多,但在康熙朝,1两银子是能买差不多150斤大米的。5两银子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娶媳妇肯定够用了。

因此,苏培盛大龄当太监,还真是牺牲他一个,幸福整个家。

当而立之年的苏培盛告别了自己的读书生涯,进宫当了太监之后,他的命运又将迎来怎样的转变呢?

上一章:苏培盛... 下一章:宠冠内...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