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冠内臣的总管

乾隆制造  作者:李正

说起来,苏培盛过去读了许多年书,积攒了一定的知识,这放到科举考场上也许不算什么,但放到宫廷的太监里,马上就显得鹤立鸡群了。苏培盛进宫后没多久,这一优势就被康熙发现了。康熙表扬说这个大龄太监的知识水平还不错,给他升个职吧。按碑文记载:

(苏培盛)受圣祖仁皇帝擢置首领,入侍懋勤殿。[见陈邦彦撰并正书《苏培盛墓志》拓片,北京市海淀区恩济庄馆藏。]

康熙不但提拔苏培盛当了个小首领,还专门安排他去懋勤殿当差。

懋勤殿,虽然听起来比较陌生,但这是当时的宫廷中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地方。首先,康熙小时候就在懋勤殿读书;其次,康熙长大后收藏的书画等也放在懋勤殿;最后,懋勤殿后来还成了翰林院官员修书的地方。

读书时没能考取功名的苏培盛,在当了太监之后,反而和当时中国顶级的文人——翰林——在懋勤殿相遇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培盛不管是传达康熙命令,还是协调翰林官员的日常事务,处处小心谨慎,事情更是办得滴水不漏。以至于上上下下对这个中年太监的印象都很不错。碑文记载:

掌文翰者垂二十年,一以小心将事。[见陈邦彦撰并正书《苏培盛墓志》拓片,北京市海淀区恩济庄馆藏。]

在康熙朝,连翰林官员都没几个能在懋勤殿连续工作20年的,没想到,只是个太监的苏培盛却在懋勤殿的文化花坛中游览了20年。

于是,原本就有一定文化积累的苏培盛,经过这20年的熏陶后,到了50岁时,他可说是宫廷内最有文化的太监了。而且,他也被康熙从懋勤殿的首领太监升为当时宫廷太监的副总管。

因此,历史上的苏培盛,早在康熙朝就受到了重用。等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继位,成为雍正皇帝之后,本就爱好文艺的雍正,看苏培盛就更顺眼了。毕竟同样是太监,有文化的苏培盛就是比其他太监更懂雍正的心思。于是,也就有了碑文记载的那句“宠遇为诸内臣冠。”

在雍正朝初期,年过五十的苏培盛由宫廷的副总管升为了总管,成了宫廷太监的一把手。而苏培盛和雍正主仆二人的默契,当时又好到了什么程度呢?

简单来说,雍正当时不管是想烧制各种用具,还是想派人去跟佛家寺庙沟通,或是想向王公大臣传旨,方方面面都会安排苏培盛去办。

而且,雍正对苏培盛也是真的好。有时候,一个领导对下属好与不好,标准其实很简单——看领导舍不舍得给钱。雍正可能知道苏培盛等太监家里条件一般,他主动赏给了他们一笔2万两的生息银:

今特赏尔等银二万两,永远滋生。……每两以一分起息,……遇有红白之事及出外当差需用,尔等酌量动支此项银两。[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国朝宫史》卷之三,《训谕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第27-28页。]

所谓“生息银”,就是雍正允许苏培盛等太监的家里人凭借皇家内务府的支持,用这2万两白银去找专门的商业行会,进行低息放款,然后所产生的利息基本都归他们自己了。而且雍正说了,这2万两白银“永远滋生”,换句话说,只要清朝存在一天,这些太监的家人就能吃一天利息。算下来,2万两白银,一分起息,每年产生的利息至少有2000两。在没有养廉银补贴的情况下,清朝一个县令一年的工资只有45两,而太监的家人一年光拿利息,就能拿至少2000两,这是非常多的。甚至,雍正连红白事的随礼支出都给苏培盛等人考虑进去了,可谓相当贴心。

而且,雍正对苏培盛的保护和提醒也很到位。

在康熙朝,一家人都很穷的时候,苏家人都还挺老实的。可随着苏培盛在宫廷内的地位水涨船高,他家里有人仗着苏培盛的势力做了些出格的事。雍正后来专门敲打过苏培盛:

上谕总管……苏培盛……尔太监等在内廷当差,岂知本乡事务及尔伯叔、兄弟、子侄之贤不肖?嗣后各当切实劝化本家人等,居乡不可仗内监势力,作非礼不法之事。[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国朝宫史》卷之三,《训谕三》,北京古籍出版社,第22页。]

你们这些太监长期在朕身边当差,有时候并不清楚老家的真实情况,你们那些穷亲戚如今的人品到底是好是坏,你们真的了解吗?从今天开始,你们都叮嘱好家里人,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宫中有亲戚,就可以在当地胡作非为。

很明显,雍正这是在提醒苏培盛:管好你家里人,千万别捅娄子。紧接着,雍正还特地强调道:

如有事犯潜逃来京者,本处州县行文到内务府衙门,指名是某太监家属,内务府大人同总管商议,即行按例发落,不必奏知。[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国朝宫史》卷之三,《训谕三》,北京古籍出版社,第22-23页。]

你们家里人要是真犯了事,逃到京城了,只要下级政府报上来,你们一定立刻要表明态度,坚持依法处理,不要找朕求情,省得你们为难,朕也为难。雍正的态度,正应了那句俗语——有些事情,不上秤,没有二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不过从事后看,苏培盛应该很好地控制了家里人,没出现过大问题。毕竟,其他太监在自己家里可能只是弟弟,没有威望;但苏培盛是个大龄太监,他在家里非常有可能是大哥,有威望、压得住。

最终,凭借着康熙与雍正两代君主的重用与信任,花甲之年的苏培盛也算达到了自己太监生涯的顶峰。然而,雍正十三年(1735),清世宗雍正驾崩之后,面对新皇帝乾隆,苏培盛是否依然会得到青睐呢?

上一章:三十而... 下一章:如履薄...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