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  作者:张明扬

张巡并不是横空出世于睢阳。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张巡就主动站在了抗击叛军的第一线。

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巡正任真源(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县令。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叛军大将张通晤连破宋、曹等州,张巡的顶头上司、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太守杨万石就投降了安禄山,还逼迫张巡跟着从贼。张巡带领全县官吏大哭于玄元皇帝祠,随后愤而起兵,跟随者有一千多人。在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张巡成为叛军恨不食肉寝皮的奇男子。

雍丘(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县令令狐潮归降安禄山之后,适逢城中大乱,张巡带兵趁乱攻入雍丘,令狐潮弃城逃跑。从天宝十五载二月令狐潮率军反攻雍丘开始,到十二月初张巡主动弃城,雍丘守了十个月,常态是以两三千人的微薄兵力抗击叛军的数万人。其间叛军又是强攻,又是围困,又是劝降,又是切断粮道,但雍丘始终岿然不动。

张巡在雍丘遭遇的最大危机是,守军得知长安失守后,军心为之浮动,有六名将领联袂找到张巡,劝他说:“雍丘兵力薄弱,难以长期抵抗,何况如今皇帝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不如投降算了。”张巡当时假意答应,次日,他将天子画像悬挂在大堂上,然后领着官员将士一起朝拜。正当众人触景生情泣不成声之时,张巡突然命人将那六名将领带上来,先是责以君臣大义,然后一同推出斩首,极大振奋了雍丘军心。

张巡守雍丘最神奇的一幕是用草人借箭骗倒了令狐潮:他命人给一千多个稻草人穿上黑衣,用绳子串起吊到城下,做出一副夜袭的模样,叛军自然是万箭齐发……当守城将士把“黑衣人”拉上城楼后,清点战果,居然得箭数十万支。

至德元载(756)十二月初,张巡主动放弃雍丘,率将士三千余人、马三百匹,移师向东,转战宁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睢阳太守许远闻讯后也亲自带兵赶来助阵,这也是张巡和许远在战场上的首次合作。在宁陵保卫战中,唐军大破叛军,据说斩首一万余级。

张巡在宁陵只待了一个月。很快,前方传来了叛军即将大举进攻睢阳的战报,许远立刻遣使向张巡告急。至德二载(757)正月,张巡带着仅有的三千人进驻睢阳,许远所部也只有三千八百人,两军合兵也不过六千八百人。

而在睢阳城下,是尹子奇带来的十三万大军。

在双方交锋的第一个回合里,张巡指挥唐军昼夜苦战,最多时一天击退叛军二十次进攻。激战十六天后,叛军在睢阳城下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被唐军俘虏的将领多达六十余人。在第十六天深夜,尹子奇趁夜悄悄拔营而走,睢阳士气大振。

张巡的神勇,令睢阳太守许远不胜钦服,他主动向张巡提议:“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从此,许远只负责粮草、军械等居中后勤事宜,将守城作战的指挥权悉数移交给张巡。

一个多月后,尹子奇卷土重来。张巡下令杀牛慰劳三军,随后率军主动出击。叛军发现唐军只有寥寥几千人,竟敢出城决战,乐不可支,一派骄兵之态。许远城上击鼓,张巡亲执战旗,率军正面冲击敌阵,唐军锐不可当,倏忽之间就击溃了叛军,斩杀三十余将,击毙士卒三千余人,追亡逐北数十里。

第二回合,张巡再胜。

至德二载五月,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尹子奇仍然围着睢阳日夜猛攻。有一天晚上,张巡命令军队擂鼓列队,做出一副即刻夜袭敌营的姿态。叛军见状高度戒备,彻夜不眠,一直折腾到第二天凌晨,也没见唐军真的进攻。

天亮之后,张巡下令停止擂鼓,并解散了集合的队伍。叛军登上瞭望塔,仔细观察睢阳城的情况,发现唐军果然没了进攻的动静,这才让枕戈待旦了一晚上的士卒解甲休憩。就在此刻,张巡与麾下骁将南霁云、雷万春等十余人,各率五十精骑,突然从城门杀出,直冲敌营。刚刚歇下的叛军营中大乱,又被当场斩杀了五十多名将领、五千多名士卒。

张巡欲趁势射杀尹子奇,但在乱战之中却又无法及时辨识、定位,便心生一计,让士卒找到一些细木棍当作箭矢射出。被射中的燕军毫发无损,误以为唐军箭矢告罄,急忙找到尹子奇邀功汇报。张巡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确认尹子奇后,便让神射手南霁云上弦发箭,尹子奇虽未被当场射杀,但箭入左眼,要不是撤得快,差点儿做了南霁云的俘虏。睢阳之围遂解。

第三回合,张巡又胜。

在睢阳保卫战的前三回合中,张巡将自己在雍丘保卫战中初露锋芒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少胜多、昼夜苦战、以攻为守、夜袭敌营、削蒿为箭、斩首战术……张巡证明了他是这个时代的军事天才之一。军兴以来,唐军中表现比张巡更优异的将领可能也只有军神李光弼了。

张巡还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会抽空针对围城叛军进行攻心战,以忠义为感召,前后说降了两百余人,这些人投诚后就成为睢阳最坚强的保卫者。

七月初,尹子奇又征兵数万,再攻睢阳。叛军军势复振,但坚守了半年的睢阳却进入了被围城以来最艰难的时刻。首先是严重缺粮,睢阳城内三万石存粮已濒临耗尽,张巡和许远不得不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全城军民每人每天分米一合(二两左右),不够吃就杂以茶纸、树皮为食;同时,尽管开战以来叛军在睢阳城下死伤数万,但睢阳外无援军,士卒战死一个少一个,到七月只剩下了一千六百余人,且是“饥病不堪斗”的残兵,实质上已经丧失了如之前那样主动出击的能力,唯余死守一条路。

为了从速攻城,尹子奇出动了一种特殊的云梯,据说类似于高塔,“势如半虹”,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一旦靠近城墙,梯内的叛军就可直接跳上城头。张巡迅速想出了应对方案,命人在城墙上凿了许多隐蔽的洞口,每三个洞口对付一座云梯,待云梯靠近,一洞负责钩住云梯使其不能后退,一洞负责顶住云梯使其不能放上城墙,一洞负责烧掉进退两难的云梯以及梯上的叛军士兵。

尹子奇每每想出一种攻城战法,祭出相应的秘密武器,张巡就可以回应出一种克制之法,两人的斗法背后,是这个时代最高水平的城池攻防战。

尹子奇祭出“钩车”,顶装铁钩,专钩睢阳城上的木制敌楼,“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张巡就针锋相对地设计了一种“吊车”,在大木顶端扎上铁链、铁环,连钩带车一起吊上城头,再斩断铁钩,将车扔下城去。尹子奇使出“木驴”,大约相当于明清战争时代的“楯车”,内藏士兵,外包牛皮,火攻和弓箭都无可奈何;张巡将金属熔化成高温的“金汁”,倾倒在木驴上,立刻将其烧成焦炭。尹子奇亮出“磴道”,就是用树木和沙土袋为材料在睢阳城西北角修筑一条便于大军冲锋的攻城坡道;张巡就命人每晚将松明、蒿草等易燃物塞在坡道下面的树木中,连续十几天秘密操作都未被叛军察觉,等到时机成熟、风向有利时,张巡便下令火烧磴道,无数火堆瞬间被点燃,大火一直烧了二十多天才熄灭。

尹子奇终于黔驴技穷,被迫放弃了强攻睢阳,命士兵在睢阳城外挖掘了三道壕沟,并设置木栅以阻挡唐军突围,明摆着是想把唐军困死在城中。睢阳粮草将尽,尹子奇需要的只是等待。

第四回合,张巡胜,但睢阳已是强弩之末。

进入八月,睢阳守军更是只剩下了六百人。张巡决定不再下城,他和许远各领三百人,他守东门和北门,许远守西门和南门,与将士们在城头上同食共寝。

在叛军已将睢阳围得水泄不通,唐军缺兵断粮之际,张巡深知,能救睢阳的就只有援兵了。

当时,睢阳附近有三支唐军: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贺兰进明在临淮(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南),但这些人都在一旁拥兵观望,畏葸不前。危急之时,张巡派南霁云率三十骑兵突围而出,告急于贺兰进明。这位被称作“南八”的盖世勇将“直冲其众,左右驰射”,以仅阵亡两人的代价,冲出了叛军的数道包围圈。南霁云终于见到了贺兰进明,但这位御史大夫或是惧怕叛军势大,或是嫉妒张巡、许远的军功,据说还有唐军内部互相倾轧的因素,总之推说“今日睢阳已不知存亡,援兵去了还有什么用”。南霁云苦劝:“睢阳若已失陷,我愿以死谢大夫。且睢阳与临淮互为犄角,若睢阳失守,叛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临淮,两城譬如皮毛相依,怎能不救呢!”贺兰进明虽无意救睢阳,但爱惜南霁云的忠勇,想将他收于麾下,便设宴款待,还安排了奏乐。宴席上,南霁云滴酒未沾,泪洒当场,锥心泣血:“霁云昨日来时,睢阳军民已断粮一个多月了,我虽然想独食,但实在难以下咽。大夫坐拥强兵,却坐视睢阳失陷,没有半点儿扶危救难之心,这岂是忠臣义士所为?”

南霁云此时忽然自断一根手指,对着贺兰进明说:“霁云既然不能完成主帅交给的任务,只能留下这根手指,以证明在下已经尽力。”举座悚然动容,泣声不绝。

随后,南霁云连夜离开临淮,临出城时怒射佛塔,箭入砖墙,并当下立誓:“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南霁云赶到此前张巡曾守过的宁陵,会同这里的守将,率领城中仅有的三千士卒,火速增援睢阳。待突破叛军重重封锁杀入睢阳时,南霁云身边的援兵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好在突破封锁时从叛军那里夺取了几百头牛。这是睢阳的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援兵。城中军民至此知道外援渺茫,虽恸哭不已,但矢志不渝。

到了十月,睢阳已临近最后时刻,城中彻底断粮。有人建议弃城东走,张巡和许远本也不是为殉城而殉城的莽夫,如果弃城能够符合更长远的平叛大局,他们自不会拒绝。但他们商议之后,一致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若弃城而去,叛军乘胜长驱直入,江淮就保不住了!何况,如今将士们都饿得无力远行,未必能突出重围。”身当乱世起伏之际,张巡、许远终不肯弃城而走,何尝不是一种士大夫深忧世运、心不能安的家国情怀!

继续坚守,这就是张巡和许远的最后答案。但是,他们仍然尚存希望,认为就算是战国时代原本敌对的诸侯,危难之时尚且互相救援,何况现在是同朝为官的贺兰进明等人呢,他们总不至于见死不救吧。就这一点,张巡和许远可能还是高估了人性的底线,固执地认为每个同僚心中都有“大局”这个东西在。

但是,粮食很早就吃完了,连茶纸、树皮也都吃完了,坚守总得吃东西吧?《资治通鉴》的说法是“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没过几天,麻雀和老鼠也都吃光了,张巡此时做出了睢阳保卫战迄今为止最具争议性的一件事:人相食。张巡杀掉了爱妾,许远杀掉了几个家奴,将士们不忍吃,张巡逼着他们吃……据《旧唐书·张巡传》所载,在睢阳守军的最后时光里,“所食人口二三万”。

为了守睢阳,张巡被迫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包括作为一个儒家士大夫的道德底线。千秋功罪,谁人评说?

十月初九,当潮水般的叛军涌上睢阳城头时,饿病交加的唐军将士已无力举起自己手中的刀枪。四十九岁的张巡向西遥拜,对着李亨的方向高喊:“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张巡此时可能还不知道,王师此时已光复了长安。

张巡等三十六人被杀时,许远被押赴洛阳,但很快,就在安庆绪逃离洛阳前被下令杀掉。和许远一起被杀掉的,还有哥舒翰。

睢阳城陷三日后,张巡、许远至死不忘的援军终于来了,由兼任河南节度使的宰相张镐亲自领军。张镐本有希望救下睢阳,他曾严令濠州刺史闾丘晓引兵出救,但桀骜不驯的闾丘晓畏敌不进,故意放慢救援速度,直接导致了睢阳在孤立无援中失陷。张镐事后大怒,召见闾丘晓时以贻误军机罪杖杀了他。有一种说法是,行刑前闾丘晓曾以家有老母为由乞活,但张镐冷冷地回答:“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就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王昌龄从被贬地龙标辗转回乡,路过亳州时被妒忌他才华的闾丘晓莫名杀害。

张镐杀掉闾丘晓,对张巡、许远和王昌龄而言都是迟来的正义。几个月前,也是张镐,营救了因房琯案受牵连的杜甫。但像他这样的义人,却是靠杨国忠的一力推荐才走上仕途的。

睢阳保卫战,历时九个多月,按照《资治通鉴》的口径,“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李翰在《进张巡中丞传表》中称:“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若无巡则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

但如果不是李翰的作传辩诬,张巡的“人相食”在李亨时代恐怕都过不了舆情这一关,“议者或罪张巡以守睢阳不去,与其食人,曷若全人”。除了一声叹息,知巡罪巡,其唯春秋。

除了名垂青史的张巡、许远,阻止叛军南下还有赖于一位略显低调的功臣:鲁炅。鲁炅死守江汉地区的屏障南阳一年,南阳失陷后又退保襄阳,《资治通鉴》评价说,“时贼欲南侵江、汉,赖炅扼其冲要,南夏得全”。

江淮和江汉地区的保全,令大唐的战争经济在至暗时刻得以运转。睢阳最后陷落时,叛军政权刚刚丢失长安,即将弃守洛阳,自顾尚且不暇,已经永久性地失去了攻略江淮的时间窗口。

上一章:一 下一章:三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