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秦岭记  作者:贾平凹

茶棚沟取名于沟里有家卖茶的。这家人姓许,卖了两辈人的茶。其实那不是茶,是从山上采的一种叫猫眼翠的草,加上胎菊、甘草、决明子熬出的汤,生津止渴,祛湿利尿。到了第三辈,出了一位中医,那一年老屋大梁上生出灵芝,茶是不卖了,给人看病,四十几岁便声名隆起,人称许先生。

茶棚沟距沟外的三岔镇三十里,镇政府让许先生去镇上开铺坐诊,许先生不愿意去,村里人也不愿意许先生去。镇上人甚至县上人有疑难杂症,都到茶棚沟村子来。来的人多了,村里二十户每家都是客舍,村长就负责给患者挂号,分配着这家住两个,那家住三个。

许先生到了六十岁不再亲自上山采药,这些人家的女人们经营客舍,而男人们全成了药农,但也分工明确,有专门挖丹参、当归、黄芪、茯苓的,有专门饲养飞鼠收五灵子的,有专门背了绳索在崖上采石斛、灵芝和独叶草的。药草挖采来了,卖给许先生。

许先生号脉是一绝,一搭手就能说出病在哪儿,病人拿出在县医院做过的仪器检查单,和检查的结果相同。病人说:你是神啊!许先生说:我摸了半天脉才知道你的病,仪器一照就清楚了。病人说:可我花了那么多钱在县医院没治好呀,你救救我!许先生就对症下药,药量都不大,一日一服,五服一疗程。

病人在客舍住下,服药三个疗程或五个疗程,大多是病好了,临走时要给许先生磕头。许先生说:病是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了也不好。不让磕头,可以去植一棵树。

社会杂乱,难以做到出入无疾。患癌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发现就是晚期的,去了县医院甚至出山去了省医院,凡是被告知回去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死马要当活马医,就又到茶棚沟找许先生。许先生对这些病人都用一种药,同时发给两只塑料桶。服药后,一只桶是盛了山泉水不停地喝,然后不停地在另一只桶里吐或者泻。病人上吐下泻得呼天抢地,或许就软瘫在床上奄奄一息,或许就眼睛发亮,脸上退了灰气。能渡过了第一关,软瘫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再服一种药,眼睛发亮,脸上退了灰气的又再服另一种药,差不多十个疗程过后,该死的就死了,能活的就身轻体健。

秦岭记

县上一位交通局局长来治疗了三个疗程,头一疗程结束,还批了款要扩建进沟的路,第三个疗程没完,人却死了。局长的儿子认为许先生的泻药太猛,导致了父亲去世,愤愤不平,向县卫生局上告,说是茶棚沟人发财致富,集体草菅人命。还附了一张当年死在茶棚沟十二个病人的明细表。县卫生局曾九次来人调查,八次被病人和病人家属围住村子不让进。最后一次是进去了,经过十天详细查证,认为许先生医疗方案没有问题,药草没有问题,所有人家的客舍也没有问题。风波是过去了,茶棚沟又恢复了往常的景象。

又过了五年,村子前后已经绿树成林,林中百鸟鸣叫,春夏秋冬都有花开,许先生家大梁的灵芝也有了盆子大,而许先生自己却病了。他病得不轻,但医不自治,浑身疼痛不止,关关节节里犹如无数的虫蚁在咬噬。六月初三入伏那天,许先生晚上吃过饭,对人说:把灵芝摘下来吧。大家以为摘下灵芝要炮制药呀,许先生却叫唤起村长,村长赶了来,他交给村长一个瓷罐儿,说:罐子里有钱,村口应该搭个棚了,把灵芝就挂在棚里。到了半夜,三间老屋起了火,等人发现时火大得已不能救,整个屋顶塌了,四堵墙全部朝里倒下,许先生就死在了火里,埋在了墙土下。

许先生一死,带走了病痛,带走了委屈,带走了医术,也带走了茶棚沟人的一部分。茶棚沟不再有病人来,所有的客舍全废,没有了收入。村长从瓷罐里取出了一万元,这算他的积蓄,还有一个纸条,写着祖传的茶配方。

村口是新建了茶棚又开始卖茶,但过往的行人太少了,茶一直要卖到日落。这一天,村长在茶棚里看着日头渐渐落去,忽然醒悟:日落日还在天上啊!开始重新谋划起茶棚沟的未来。第二年冬季,茶棚沟联合县里一家制药厂就生产出了健字牌的“茶棚冲剂”,在市场上销售。

上一章:三十一 下一章:三十三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