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记 |
||||
你要活生生的。 终于写完了。 我感觉好像经历了一次长途跋涉,陪着一个人,重新回溯了他的人生,但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我特别恍惚: 我究竟是在看他的人生,还是我的人生? 其实我对苏东坡的认知,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语文课本里留下的关键词“豪放派、豁达、乐天”,到现在更多人评价他的“吃货、段子手、治愈生活的解药”,还有那句很经典的“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但现在,我对他的认知其实还有一点点的变化,如果要我总结,可能是四个字: 活生生的。 他……自恋,嘴贫,怕死,偶尔喜欢吹牛皮,一生闹过不少笑话,但很可爱,很可爱。按照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沙雕”。 他也不是天生的豁达,他之所以感动我们,正是因为他不是天生的豁达,豁达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他让我们感动的却是那个过程,那个在泥泞中一点一点支棱起来的过程。 那个过程好像在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要多吃点苦,这样老了吃苦才会习惯。 苏东坡一直有记录所见所闻的习惯,后人把这些内容辑录成了《东坡志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部苏东坡的随笔或日记。 我写苏东坡的时候,重看了《东坡志林》,感觉就像在看他的段子或者日记,一个活生生的苏东坡在你眼前,跟你讲他的故事。 而且你会一边看一边笑:这个“死老头”! 他其实很自恋。虽然不很帅,但是禁不住才华横溢啊,很多人认识他啊,这大大滋养了他的自恋。我们经常能看到,他那种忍不住自恋又不好意思表露自恋的样子。 他第一次到庐山的时候,山里的僧人们都争相传告:“苏子瞻来啦!” 他一得意,就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哎呀,没想到啊,深山老林里,人人都认识我,怪不好意思的。 后来觉得自己太表露这份得意了,赶紧又谦虚地写了两首找补,但依然挡不住他那颗傲娇的心。 一直到老了,迈入生命最后的时光了,他内心里还是很有偶像包袱的。 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当时他从海南回来时,因为天气炎热,就穿着半袖,戴着小帽,坐在船上。 老百姓听说苏东坡要经过这里了,都纷纷跑到河岸边来看他,文章里写“千万人随观之”,就像见大明星一样。 苏东坡看到这个盛况,环顾左右,然后说了句:“哎呀,这岂不是要看杀我!” 这是用了一个《世说新语》里看杀卫玠的典故。但人家卫玠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啊,苏东坡当时却是个六十六岁的胖老头,可是,他还是那么“骚”。 他其实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伟大的人。 十岁的苏东坡听完《后汉书·范滂传》的故事,已会一脸正气地跟母亲说:“我也想做范滂这样的人!” 我常常在想,三十四年后,当他在湖州接到皇帝派来的官员要抓他的诏令的时候,当他吓到躲到自己府里不敢出来,战战兢兢连朝服都不知道该不该穿,还得让自己的副手来拿主意的时候,当他狼狈得像犬鸡一样被人驱赶的时候,他是否还记得自己十岁那年的豪言壮语? 我们以前课本里认识的那些伟大的人,都有同一种特质: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可苏东坡恰恰是个怕死的㞞货。 但㞞也是有好处的。 即便是一再被贬的时候,我们在他的文章里也几乎看不见自我了断的决心:再烂,也要活下去。 并且他永远能找到乐子。 没钱买米,他就开始跟儿子一起辟谷。 觉得无聊,他就自己出门找人聊天,无论高低贵贱,任何职业都能聊得来。 我们在《东坡志林》里看见他写了他的好多朋友,有道士、僧人、农民、酒馆老板、他的老师、他的学生、他的铁杆粉丝,甚至还有他家隔壁大晚上吵架的妇人。 当然,还少不了那位被他半夜敲门拉起来逛园子,还强说“怀民亦未寝”的张怀民。 苏东坡还写过很多鬼故事,大部分是听来的。 而且你能看到他一边写得绘声绘色,一边质疑说,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最后就是,管他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是有趣的,先写下来呗。 苏东坡说: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等着他去遇见,去记录,他才舍不得死。 一个爱吃爱玩、爱听故事、爱唠嗑的人,怎么舍得死呢? 正是因为他“舍不得死”,所以他才能“活出来”。 我们今天看苏东坡的人生,已经是一个完成时态。我们可以跳过,可以省略,这个章节看不爽了可以翻页,甚至可以直接翻到最后看结局。 但当时的他不可以。生命是一个无法快速拖动的进度条,当我们陷入低谷,哪怕知道前方即将迎来光明,但也得一天一天熬过去。 我们今天看苏东坡的低谷,觉得他似乎“活出来”了,但我更想展示的是,他为什么能“活出来”。 这股力量,源于“舍不得死”的那种纠结、怯懦,以及至暗中也始终保留着的一点苟延残喘的希望。 虽然他终生无法实现他年少时给自己规划的人生(其实中国文人大多如此),但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愿意退一步。 退一步,是生活。 这是很多文人做不到的。 蒋勋老师有句话说得很好:花落到泥土间,才不矫情,才能活出其他文人所没有的大气度。 苏东坡对当代人的借鉴意义,就在于他在困境中的磋磨。生活把他压成一摊烂泥,他却可以在泥泞中开出花来。 用史铁生的一句话来总结: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真正快乐的人,只有想得开的人。 关于苏东坡,真是怎么讲都讲不完。他就好像是你的朋友一样,在讲这个朋友的时候,他身上有一堆的毛病,可是很奇怪,你就是觉得他很可爱。 正是因为这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让他的人格越发的“真”,他是那么的活生生,那么的像个可触及的人。 他其实和我们一样,生命里有很多微小的灰尘,但也有很多人性的光芒。 他不伟大,但无比真实。 可是真实,何尝不是另一种伟大呢? 苏东坡写完了。 但对我而言,似乎并不是结束。 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时间段,在生活的每种不同境遇里,也许,都有机会再次和他相遇。 我的时间进度条也在走。苏东坡对我而言,并不是完成时态。也许再过若干年,当我再看苏东坡时,又会有不同的心境和领悟。 写苏东坡对我来说,是一个治愈的过程。他像是一个心灵上的朋友,虽然穿越了千年,却依然很亲切。 有时候写着写着,我会感觉他的笑声仿佛从千年前传过来,笑里带了几分狡黠、几分爽朗、几分自嘲、几分童真,还有几分历尽沧桑的从容和淡然。 我等着他有一天回头,笑着跟我说: “我还有故事,你想听吗?” |
||||
上一章:番外 | 下一章:致敬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