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星逆行水星逆行 作者:双翅目 |
||||
一首截然不同的宇宙史诗。囿于小我和二元性的人们自以为在为生命而战,却不知一切“相”不过是永恒生命之海上的一道道浪花。认同于浪花者,不得不承担喧闹易碎的命运,而结手之女们选择潜入波涛之下,畅游深海,与真正的生命之流融为一体。 ——禅修者里最会写科幻的Noc 著有小说集《前往未知之地》 一场关于生存与毁灭的宇宙之旅。 一首人与宇宙同一的哲学赞歌。 探寻宇宙真相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作者巧妙地应用星座、风水、命运话题,底层凸显的却是最为残忍真实的存在真相。人类肉身与精神也融汇在这场星际交流与星外逃离的探险之路中。当人类释放内视与外视于宇宙,世界与自我融为一体。 ——江玉琴 教授,主要从事科幻赛博格理论研究,主编《中国当代科幻作家访谈录》《科技人文新融合:新文科建设视野中的科幻小说研究》《纵深与超越:后理论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 《水星逆行》在细腻且宏大的宇宙背景下,深入探讨了孤独、跨星际的沟通,以及年轻人身处遥远星际所展现的韧性。双翅目巧妙地构建了水星的荒凉景象,与角色内心的孤独感和疏离感相互映衬。故事中的主角在成长过程中对真实沟通的渴望,反映出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与人际交流的微妙关系。叙事中科学的理性与哲思的深邃交织,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马辰 著有《绿色他者:中国科幻与生态批评》(The Green Other: Ecocritcism in Chinese SF,预计于2025年底出版),常驻伦敦,致力于生态批评和医学人文的跨界研究 一 她没选择新的沟通对象。这很罕见。老太告诉她,多接触学园外的同龄人。她刚满十四岁,依水星教育,已到心智发育的分水岭。她通过层层筛选,进入学园。她拥有过人悟性,适于钻研学问,今后或向外探索宇宙荒芜,或向内探寻人性深邃。学园与她相似的人太多。老太所在的督导层为拓宽他们的阅历,启用外交手段,建立青少年渠道,与太阳系不同人群沟通。 她室友透露:“都是筛选的。我们接触不到真实的他人。和筛出来的主体聊天,只是强化自我确认,不要当真。” “可你为什么天天去平台?每个周期完成五次沟通就行。” “这是我的人类学调查,每次换一个对象,看毕业前,有没有耗尽样本的一天。学园太封闭。你呢?我看你也常去。” “我只和一人聊。” “不无聊吗?” “这也是我的人类学调查。” 她没说实话。她一直按字面意思理解沟通——两个人聊天,以第二人称状态完成交流。她没把她当研究客体。当然,多一层目的也不是坏事,毕竟学园追求效率,她须尽快成长。她一直拿不准沟通的意义何在。平台层面,她们不以真面目面对彼此,声线也做了处理。她知道她来自地球。她自己则生于长于水星。水星离太阳太近,气层稀薄,光与影明暗清晰。年长日久,水星的风俗与水星定居者的性格,也变得像水星缓慢移动的晨昏分界线,不急不躁,条理分明。地球是另一回事。源于信息错位,学园高层也不确定地球人的生活现状。瘟疫与气候灾难后,那儿已不是历史记载的蓝色天堂。 刚开始,她找不到话头,她们只听见彼此内敛的呼吸声。沉默持续一分钟,对方先开口:“水星逆行。” “什么?”她问。 “没、没什么。”对方吓着了,声音有些颤。 她们可能类似,是交流的怯懦者,因此系统才加以匹配。她感到温暖,赶紧圆场:“没、没事。你说得对。我想起来了,从地球看水星,它是会倒着走。我们学了托勒密地心说模型。从相对视角来看,地心说也没错。宇宙无限,地球也可以是宇宙中心。如果水星围着地球转,它会按自己小小的本轮走偏心圆,时不时倒着走—” “托勒密是谁?” “一位希腊数学家。” “本轮是什么?” “本轮是—按地心说,行星光转大圈不行,还得绕小圈。大的是均轮,小的就是本轮。” “我只学过日心说。地心说被淘汰了,你们为什么还学?” “督导认为这是思维训练—你们没有行星逆行的思维训练?” “没有。” “那为什么提水星逆行?” “水星逆行”的简称,占星学认为水星逆行会导致运势不佳。 “我只想说,水星逆行,所以我最近运气不好。不知道你在水星上面会不会没有‘水逆’ ?” “啊?” “对不起,迷信星象不对,是我犯傻了。忘了逆行吧,我们换个主题,换个正式的。” “不不,星象曾经很正式,它曾经是科学,各个文化都以星象为宇宙命运的指引,比如玛雅历、中国星宿,还有——”她停下,总算意识到自己也在发傻。她转动大脑,回忆读过的交流技巧,顺手搜关于星座的信息。 对方仍试图改变话题:“我知道,水星自转和公转之间,有一种关系。我指,它们的时间点差不多,水星一天接近水星一年,所以水星的晨昏变化很慢。可你们有生物钟,你们会白天去向阳面工作,夜晚返回背阴面吗?” 她仔细地答:“大部分水星人生活在晨昏交界线上,太阳一直在天的另一边。学园就位于晨昏交界线,绕水星一圈,像一条五彩环带,很壮观。水星晨昏线走得特别慢,一天才几公里。水星学园就慢慢地跟着晨昏线移动,整个建筑环贴着晨昏线转。准确地说,我们在晨昏线背阴面的内侧,不一定总能看见太阳,但琥珀色的光辉让地平线亮亮的,气候和景观更美。你有机会一定来,尤其要驾着车,从黑夜往晨昏线走,有时能同时看见学园的五彩环带、晨昏线光晕和火红的太阳。” “真棒,我想去,至少离开地球,或者去更高一点的地方。沿海低地气候太不稳定了,保护罩老坏,出现裂缝,庄稼和动物就保不住,还有污染。我爸妈负责保护罩维修,老是染病,轮流隔离。我奶奶说我是在隔离玻璃墙对面长大的。爸妈轮流给我念故事,讲地球外的世界。我买了观测望远镜,但没什么用。所以我申请交流项目,没想到通过了。我爸妈也很兴奋,让我随便聊。” “望远镜为什么没用?” “晴天数量越来越少啦,上一次看见星空还是三年前。我在夜晚出生,那时医院还建在海边山崖上。我妈说那是个明朗的夜晚,能看见猎户座倒挂在银河边。” “我也在晚上出生——不,我生在背阴面。水星的矿山和特定的科研工作站分布在向阳面和背阴面。听老太说,我父亲母亲因为工作,一去就好几个月。背阴面科研站出问题,母亲被困在里面,生了我。” “你妈妈一定很伟大。资料说,我们出生年月一样。她是不是也看见了猎户座?” “不知道。救援人员赶来前,她—我父亲和她一起,他们负责维护科研站,他们都没——”她有些哽咽。话题是怎么转到这里的?还是聊星座好。她深呼吸:“我刚搜到,他们遇难的时候,正好水星相对地球逆行。星象学还是有道理的。” 对方悄声说:“对不起。” “不是你的错。水星气候很极端。” 对方问:“你知道自己的准确出生时间不?我发现一个软件,能计算出地球外出生人口的星盘。” “还有这种东西?”她一边问,一边敲入出生时间,精确到分秒。她父母生前尽可能记录了她的所有信息。 “你和我一样呀,都是水瓶座。” “就是说,我们出生的时候,地球和水星在同一区域——等等,我搜到了,那天地球、太阳和水星,几乎呈一条直线。” “缘分!而且,我还发现一条神奇的信息:你出生时,地球落在水瓶座。” “什么意思?” “命理解读说,对于地外出生的人,地球会变成他们的人生根基,就像太阳。他们的星盘分为两类,一类针对没生在行星上的地外人士,比如土卫六人,他们能拥有完整的星盘,同时多了一个地球星座,需按地球的相位寻根。另一类人生于太阳系行星,他们的行星星座本意空缺,被地球星座取代。因为地球星座和太阳星座的能量同样强大,需要竞争,拥有双主星星盘的人会产生人格矛盾。” “可我的地球和太阳落在同一星座,是不是就没有空缺和矛盾了?” “不知道。不过,水瓶是外星人星座。我们是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人,地球、水星和逆行,都不重要。” 二 她适应了月球生活。刚搬来时,她每天迫不及待告诉水星友人,挂在天边的地球很好看。她们认识近八年,从未中断交流。这很罕见。 她每天清晨收到水星观日图片,对方精挑细选后发来。向阳面,太阳占据镜头,黑子清晰可辨。当水星自转角动量和公转呈特定角度时,太阳也会逆行。友人专门跑到向阳观测站,利用特殊曝光系统,记录日头于天边打转的痕迹。她们研究过一阵太阳逆行的命理意义,发现每当水星的太阳逆行时,地球的情况便更糟些。 百年前,不会有人想到,人类奔赴太空的深层动机,不源于星辰大海,而源于人类首先毁了地球。没有战争便没有太空探索。他们赞美战争。科学开拓者最先意识到人本恶的现实,第一代定居者选择最恶劣的环境,以及与扩张目的相悖的地点:水星。学园建立,管理严格,讲究理性、共情与谦逊,尽可能规避反智、冷漠与暴力。水星外的世界分崩离析,太阳系狂暴突进,学园保持了稳定。地球逐渐熄灭的日子,它长期提供科学的创造与人性的力量。对于地球人,学园是人间伊甸园。 背阴面边界,学园建筑群化为滚动的暗紫色条带。热带植物空间偶尔展开防护罩,她专门为她拍摄。藤蔓与树冠之上,水汽氤氲,近在咫尺的红日让人想起久远的地球,文明诞生,雨林面朝太阳,人类开始祭祀。 她打印所有照片,随身带到月球。她终于可以为她拍照了。地球灰蒙蒙的,时不时涌现黄色云层,尽管不如当初美丽,仍是太阳系生命的源头。 她的老旧箱子封不牢,登月时弹开,照片散落一地。消息很快传开,全工作站都知道她拥有水星通信的特殊渠道。试用期结束,主管二次面试,没问她工作,反而打听了不少学园的情况。 最后,主管语气不无讽刺:“想去水星?地球、月球、金星、水星,这条工作的晋升链虽难走,但也有人完成过。我对此没意见。年轻人不会长留月球,但也只能往太阳系外圈走。你给自己找的机会挺好。” “确实,我没计划长期待在这儿,但我走外圈。我做极端情况的水培和生物呼吸研究,就是为了去更远的地方。学园只做基础研究,或者搞形而上的问题。我不做那个方向。她没法离开水星,所以我和她一开始就说好了,我往外。” “你有勇气走多远?”主管挑眉毛,调取项目信息,“奥尔特星云外?还没人活着离开太阳系。这个系外项目刚启动,出发也是十年后了,你现在努力,倒是正好。不过,请记住,学园再厉害也搞不出空间折叠、时间跃迁的把戏。远行类项目不是跳跳板,只能有去无回。” “几亿光年外,我还能看得见太阳,瞧得见水星划过太阳表面,这就够了。” “你能活那么久?” 她保持微笑:“生命科学比物理学更有希望。” 她和她也常争论这个问题,只是归结为风水。她认为风水的科学性来自生命科学,她则认为风水从根本上是个物理问题。 她上线:“神婆呼唤风水大师。好消息,今天我转正了,至少在月球干六年,也顺利对接到远行项目。坏消息,人事主管不待见我,觉得我想利用你去学园。更过分的是,远行项目在他眼中是垃圾项目。他给了我最垃圾的岗。” 三小时后,风水大师回复:“学园给远行项目的排次也低,优先送耐折腾的人工智能去。即使外太阳系联邦决定让人类进入,第一批和第二批也是公关大于科研。学园不会给头两批配研究计划。你跟了去,是伺候将生命献给宇宙的老爷子们。我建议,先稳住。” 她立刻回:“按你的意思,二十年后更合适?那我应该辅修延年益寿方向的博士项目。” “你可以上传。二三十年后,技术也成熟了。” “不如你先上传,这样你就可以来找我了。” “我们不是说好的,你远行,我留学园。” “学园能为你的身体提供最稳定的环境,也能让你变成其他形态。” “必须告诉你,我想待在学园,还有一个原因:水星风水好。” 神婆还说,地球落在水瓶座的人理应成为外星人。风水大师没回她,她知道她在大笑。她继续追问:“不要拿身体当借口了,水星学园治不好你,我行。” 对方转了语音,严肃起来:“和个人健康无关。科研需要长期稳定的环境,足够的资源支持。你我都知道,太阳系越来越不稳定。地球快完了。你瞧见的只是回光返照。远行项目和太阳系定居项目在博弈。水星仍然是最合适的学术地点。我们的老太擅长打太极。” 老太指水星学园主事,她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胖乎乎的,性格活泼,发言时偶尔非常泼辣。老太喜欢穿带彩色亮片的衣服。 “老太虽然长寿,可是她活不到延年益寿技术成熟,冷冻她也不能解决问题。之后的学园怎么办?” “不知道,但我会留下。” “不,我觉得你知道。说好了的,不要瞒我。” “老太找我聊,让我负责大项目,我不能拒绝。” “多大?” “行星变轨。研究水星变轨的可能性。” “为什么?” “她有她的考虑,应是紧急情况时的备选方案之一。也不是她的决定,高层督导商量了好些年的方案。具体我也不清楚,我只参与执行。” “好吧,这下你算是和水星绑定了,希望你能让它永远围着太阳转!” 她掐断通信,知道自己在生风水大师的气,也在气自己,或者气一些她不可挽回的境遇。她们的沟通一直走特殊渠道,不稳定,为安全也不能占太多信息流。她们视频过三次,真实面容占的信息流多,最后一次她们聊得有点久,被发了警示牌。老太出面,才保持一切如初。如今,她们虽每日聊天,但多是文字,少有语音。她庆幸她们至少见过面了。风水大师拥有接近太阳的金发,气质温和。从前她称她为金色奶油蛋糕,她称她为黑色布朗尼。战争又起,几处核电站泄漏,地球板块活跃,火山灰伴着辐射污染逐渐覆盖北半球。地球的水星和水星的太阳同时逆行。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根据星象、气候和地壳,分析战争的走向和地球的倒计时。她们开始称彼此为神婆和风水大师。她们也默契地回避了显见的现实:地外定居愈发成熟,地球生态不再重要。越来越多人认为,为地球毁灭担责,并不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毕竟,发展的目光直视远方。 第二天,她制定了新方案——她准备在月球工作完成后,直接去冥王星,那儿将是系外探索的前哨。载人飞船由土星或木星发射,她有足够时间定位合适的舰艇,申请项目,准备物资,及时登船。她准备向她道歉,她们毕竟各处不同境遇,各有计划,不应干涉彼此选择。她还没联系她,她先来信息了。 “对不起,我答应老太前应该先和你说。”对方停顿,“不过,你也应该提前和我说,我已经看见你的冥王星工作申请单了,排得挺靠前。愿意去的人不多。” “应该道歉的人是我,我太急躁了。” “你爸妈和弟妹怎么办?” “和我一起走,他们去土星,土星还在建设期,比较安全。” “远行顺利。” “旅行有时比定居更安全。” “你说得没错。” 三 事情发展得很快。外太阳系切断了与水星的通信交流,无数干扰层切断电波。内太阳系软弱无能,早已无力支撑地球维护。老太五年前离开学园,去了月球,一面重整地球生态规划,一面主持内太阳系整体的技术路线制订。她接管学园建筑群维护,开始只是每日检验五彩环带追逐晨昏线的速度。内外太阳系局势越发不明朗,学园建筑群信息交互和筛取日渐复杂,她管的事越来越多,睡觉前才有时间琢磨属于自己的研究。三年前,她推进即时量子通信,终端之间链接加密,即便另一方位于比邻星,也感觉不到沟通延迟。问题在硬件——需要有人将终端送到太阳系之外。学园量产终端,送往各处远行的舰艇,希望尽快将终端密度提升至民用级别。她心有疑虑。老太曾透露并不乐观。她订了特送,选质量最好、寿命最长的终端送到她搭乘的舰艇。交流切断时,水星与外太阳系波段一度白茫茫一片。三个太阳日后,各方才通过老太的终端进行协商。 老太代表学园,决定保持中立。内外太阳系各自的联合政府都不这么想,媒体嘲笑,说科学与创造不是阳春白雪,学园会变得像水星,将自己困死在太阳边上。学园内部小有分歧,重点并非内外太阳系的资源矛盾,而是地球有可能拖垮学园。她知道,老太生在地球,目前的地球人都是老弱病残,或是为战争料理后事的人,即便地球毁灭,无可挽回,老太也不能撒手不管。 她敲击键盘:“其实他们说得没错,水星和学园会被地球、被内太阳系拖垮。” 神婆回复:“外太阳系很急,他们等不到内太阳系自行垮台。” “你们呢?观测显示,小行星带关卡变严,巡逻也增强了。” “我们挺幸运。管理加强前,我们早走远了。” 她们一家人刚漂过小行星带,近距离参观谷神星。全太阳系定居点局势吃紧的时刻,各个大型舰艇物资充足、人员团结,反变为世外桃源似的观光游艇。 “我建议你们加速。” “不太可能,舰长计划在环木星区域多挂些物资,加上其他舰艇的量,这样,今后三四十年环土星建设都不需要木星援助了。” “外太阳系切断通信,但没法干扰我们近日观测望远镜。学园几乎停了五分之四的科研监测。望远镜一半对准木星,一半对准火星。火星逃离艇发射很频繁。木星如果准备接收他们,就不会有余力帮你们;如果计划给你们物资,逃离人员就不会让木星好受,你们也会有危险。” “小行星带关卡呢?” “他们受贿、抢劫,但不会真正拦截逃离者。” “我懂了,我去做个报告。” “等等,你再建议你们舰长,多一个备选方案:万一木星和火星—土星也不会安全,你们做好随时变轨去海王星的准备。液态矿产值得利用。” “好,你也保重。” 她点头。所幸她看不见,她老得越来越快了。神婆的确配出了延年益寿药方,赚了不少钱,也为一家人拿到了土星—她帮神婆选的地方—定居的钥匙。神婆相信她搞出的太空风水,她则相信神婆的巫术配方。老太明智地没有阻止她们鼓捣非科学的东西,如今,学园一半现金流来自她和她创造的“风水神婆”命运系统。 她室友一直不解,她告诉他:“人就是要相信不可能的事。”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你真的不信?” “好吧,我也信,但不信你们搞出来的东西。” 她没多解释。她以前比较闲,反复计算她们俩面对面相见的概率,很低,星象和命理的概率都比她用科学法则算出来的高。 她还是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她不再吃神婆配的药物,也不再注射试剂,开始计划意识上传,或准确地说,改造。意识上传是一种操作,但将所有感受器与神经系统重组,对应学园硬件设备,是另一套组装逻辑。如成功,深空镜片将是她的眼,空气过滤系统将是她的呼吸,接收器将成为她的双耳,学园环带建筑群即是她缓慢移动的步伐。老太通过了她的申请,改造只有她们两人知道。 她不再出门,于房间中完成各项事宜。她利用合成影像通信,无人发现异常。学园关闭大部分出入轨道,自给自足。学园内部人心惶惶。老太力求言和,每个人都清楚,事态并不乐观。外太阳系已停止向学园提供奥尔特星云前端科研的观测数据。十多年前,她的前室友已开始反复计算双方可能采取的策略。前室友终于没忍住,在日头升到中天又打转逆着走的时刻,从水星背阴面乘小艇离开学园。前室友没同老太报告辞行缘由,临行前,却给她密送推演的结果。 外太阳系掌握新技术,他们将点燃木星,同时增加其质量,让它化为木恒星。一周内,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会陆续变轨,远离木星。其余卫星群,大半会加速推进,坠入木星,以助力木恒星初期动荡的燃烧,也防止因引力缭乱引起的危险撞击事件。太阳系黄道平面结构会改变。内太阳系行星与卫星的运行轨道将被打乱,同小行星带一起,成为太阳—木恒星双星系统的引力动荡区。太阳与木恒星相向运动。水星、金星会继续随着太阳转。地球和火星将被甩出去,地球走得最快,比月球还快,三五年内就能漂过海王星轨道,独自游荡外太空。外太阳系行星受干扰则较小。他相信,一切动荡结束后,太阳—木恒星系统将趋于稳定,外太阳系便既能摆脱地球,又能将太阳边上的水星学园牢牢绑定在双星系统内。 她没拦截他,只调动所有观测设备,对准伽利略卫星,看清了卫星表面的推进器。她计算木星资源,认为外太阳系即便拥有学园不知晓的技术,也只有在四颗伽利略卫星几乎连成一线时发射,才能保证木星化为恒星的当量,也保证潮汐力与卫星们的逃逸速度。 她紧急联系神婆。香格里拉号刚刚进入木星系统。她压缩推演过程,打包发送,并告诉她,从木星卫星变轨,到制造木恒星,其间会有一到两个月的调谐过渡期,香格里拉号可依据那时的情况变轨。有两个选项:一,尽量靠近木星或某一颗伽利略卫星,以抵御木恒星所造成的引力冲击;二,尽量依赖引力弹弓,跑得越远越好。 神婆隔一天才回复:“香格里拉号已决定,目标,海王星。天体学家已反复计算,海王星也会被甩出太阳系,只是整个过程缓慢且稳定,我们会跟着海王星一同离开。” 她回复:“好地方。” 可她犯了错误。她觉得神婆一家能安全逃离动荡后,便安心了,转而专注水星变轨计划,一点一点改造自己。当她意识到一切提前后,为时已晚。 火星政府背着内太阳系,联合小行星带,发射霰弹枪似的弹头,一波一波,无法叫停。按他们计算,外太阳系并没有多余能源,只要毁掉部分发射台或变轨系统,外太阳系便无法实行木恒星计划。如果外太阳系执行拦截,他们也将耗去资源与人力,结果是,即便木恒星形成,伽利略卫星们也不一定能如期变轨。 她紧急联系神婆,通信时有时无,香格里拉号已完成引力弹弓,正将自己迅速甩离木星系统。老太紧急联系她,让她先保水星,加速水星变轨,地球和月球老太负责指挥。 外太阳系没花太多时间决策,他们提前执行木恒星计划。 依宇宙尺度,一切发生于电光石火之间。按人类生命尺度,整个过程持续一年。 弹头群穿越寂静宇宙,抵达木星卫星系统,木恒星计划刚好调谐完毕。伽利略卫星同时发射,集中于一点。木星逐渐燃烧,越变越亮,持续一个月,抵达亮度顶点。同时,无数弹头同木星大大小小的定居点相撞,远在水星,都可肉眼见到明亮的木恒星与它周围的光斑。 可是,他们没能真正点燃木星,他们也没能阻止木恒星计划。 木星膨胀,又收缩,迅速变暗,变为一颗红矮星。 四 她目睹审判过程。水星学园叛逃者协助外太阳系施行木恒星计划。她作为少数熟悉水星学园的研究者,参与审判资料整理。她读到叛逃者的早期规划与庭审供词。计划看上去很好。金星会被木恒星俘获。火星、土星、天王星虽会被甩出太阳系,但它们将路过木恒星。木恒星政府可以考虑变轨,重新吸纳这些行星。届时,木恒星将成为双星系统主导。外太阳系不费吹灰之力毁灭了内太阳系的同时,也能留着学园,让水星成为太阳身边唯一的孤岛。控制孤岛简单。叛逃者似乎清楚,老太喜爱风水大师,他自诩与风水大师从小相识,知道风水大师热爱和平,他相信可以通过谈判达成有利于木恒星系统的条款。 木红矮星又是另一回事。它重构木星生态,却几乎不影响太阳系其他星球的运行。它沿着木星古老的轨迹前进,作为内太阳系的防护伞,从属于太阳。 风水大师认为,木红矮星毕竟是一颗小恒星。它虽失去一半卫星,却也获得更多质量与能源。外太阳系联邦可能趁机会步步紧逼,困死内太阳系。她则安慰风水大师:“木恒星计划失败,联邦内部分裂,土星系统不再配合,木红矮星系统没有魄力占据内太阳系。他们会先求和,审判叛逃者是一种姿态。” 太阳仍是太阳系的中心,这一心理暗示稳住了内太阳系的恐惧,也吓住了外太阳系。 “风水神婆”命运系统变得更加流行。木恒星计划失败前,她忙着为香格里拉号清点物资。她不希望自己闲下来,得空时便修订“风水神婆”的双星命理。 多年的“地下算命”经验,让她相信星运类似讲故事,一半科学,一半假设。假设的一半也不乱来,根据各个行星和卫星的特点估计即可。出生于木星卫星的人,同地球人与金星人类似,被阳光普照,非常自信。木星系统的人甚至更自信些——巨大的木星占据半个天幕,螺旋斑纹不断划过视角,宏大的景观给了他们狂热的心灵,他们觉着自己能改变宇宙。如果太阳—木恒星系统形成,每个人会拥有两个恒星星座:太阳星座与木恒星星座。此时,主神宙斯与太阳平起平坐,争锋对峙,宇宙的命运因之改变,个体更难逃动荡。一方面,每个人的命运都会被波澜壮阔的系统搅得跌宕起伏;另一方面,象征抱负与狂热的木星也将主宰每个人的心灵。西部电影似的星运阐释风靡太阳系。木恒星计划失败前出生的儿童,都被赋予特殊星盘。 其后,木红矮星诞生,她更忙了,没时间继续撰写命理,风水大师便接她的班,撰写另一半解读:一切并非没有改变,主神宙斯试图挑战日月的规则,他变得更强壮,却也体现出懦弱——他只是红矮星。自此后,星盘中的木红矮星星座只带来消极与退却,只象征战争与必然的失败。已出生的人的命运被改写,未出生的人自生命伊始便被阴影笼罩。 使用“风水神婆”命运系统的人分裂了,一半人信神婆,一半人信风水。人们确信,创造风水神婆的不止一人,或许正好是两人,所以前后出现两种星象解读,但系统没有整合。信风水的人觉着太阳系将陷入长久的大萧条,内太阳系人居多。信神婆的人更加激进,多属于外太阳系,他们提出改进方案:目前,木红矮星仅比以前的木星重一百一十倍,从属于太阳,但如继续增加其重量,增至一半太阳的质量,新的双星系统仍能形成。它仍是木红矮星,在目前木星系统的适应范围内,它又足够大,能与太阳平起平坐。内太阳系所有的行星仍属于太阳。外太阳系行星则将从土星开始,渐次被甩出去。太阳—木红矮星双星系统会让木星成为孤岛。 她告诉风水大师:“这对木红矮星系统有好处,但对外太阳系有百害无一利。可舰长刚找我商量,问我生物储备。她说木红矮星已和其他外太阳系联邦分裂,准备审判完成后,就加急进行第二次点燃。舰长让我做计划——和海王星系统一起浪迹宇宙的计划。” 风水大师很吃惊:“这对木红矮星毫无益处。内太阳系人恨死了木恒星计划,不会支持木红矮星。如果外太阳系其他行星被新的双星系统甩出去,木红矮星不就成了孤家寡人?” “他们现在也是孤家寡人。二次点燃可能是威胁策略,让外太阳系其他星球继续跟随木红矮星。可是,点燃技术完全归他们所有。他们自点他们的,我们属于被连带伤害。土星离得比较近,准备效仿火星和小行星带,进行点燃干扰。我们完全够不着,只有做被甩出去的预案。” “你觉得流浪可行?” “我们需要能源。木恒星计划不算失败,红矮星也是恒星。全太阳系其他天体的重量加起来,对于太阳也微乎其微。他们凭空让木星变重了。他们还想再做一次,他们有技术信心。我们拦不住他们,但我们可以利用。” “是暗物质,但不是引力意义的物质。我的前室友一直在追寻一种非爱因斯坦的引力论,是学园边缘理论,我参与过他的项目。看来他找到了。学园其他研究者正按照可能的方向攻关。” “你没参加?” “依现在的局势,如果成功,难保内太阳系不会让太阳更亮些。” 她笑了:“也对,一方把木红矮星增重成木恒星,另一方就让太阳再变大些,一方想弄双星系统,一方就一定让太阳足够胖,永远比下去,像历史反复发生过的。” “他们就这样毁了地球。” “太阳系也会这样毁灭。” “我读了你刚写的报告,冷冻技术确实很成熟,撑得住海王星漂流计划。海王星能源也方便开采。不过,以防万一,你们可以做卫星捕捉计划。不管内外太阳系谁先点燃,都会有许多小卫星不受控制,被甩出引力范围。你们多捉一些,用以开采改造,为日后行程做好准备。另外,咱们保持通信,我希望你们离开前能拥有点燃技术。” 风水大师下线。 她们都清楚,点燃技术一则可用作战略武器,二则有潜力被开发为可持续能源。如今,内外太阳系争先恐后走前一条路径,她们还有时间为后一种路径做准备。 隔年,她成为香格里拉号首席生物专家。舰艇靠近海王星,蓝色气流高速旋转。木红矮星提升了海王星活跃度,它变得比以前亮了,表面形成比早年木星还要宏大的气旋斑块,来得快,去得也快。香格里拉号携带技术与物资,迅速与海王星联盟达成共识。 她得知风水大师已将自己改造为学园本身,改造为一座环形建筑。她们心知肚明,花更多时间聊天,同步工作。风水大师越发擅长多线程任务,无论何时,都可做到随叫随到。 海王星远行计划逐步落实,她说:“按道理,不论我走多远,量子通信都可以保证实时沟通。” “可你得休眠,我只能眼巴巴瞅着你。” “你可以把我叫醒,每个月一次。” “太耽误你寿命。” “请相信我的染色体端粒延长和细胞再生技术。” “不,我更相信我自己。说实话我最近更有自信了。” “为什么?” “点燃技术其实是你我的点子,只是那时候我们搞‘风水神婆’,没深究,结果被别人拿去,搞成了丢人的大项目。” “我们的?原理呢?”她问,“原理是什么?” “霍金的黑洞辐射。” 五 有一种说法:内太阳系的星球系统彼此离得太近,人类还没形成友好相处的本能,便陷入彼此伤害的常态。 水星学园和主持地球事宜的老太不主张对抗性计划。老太的发言主旨很简单:战争源自对抗,对抗即是平白无故地消耗生命与资源,毫无创造,仅导致毁灭。 他们嘲讽她是和平主义者,但金星联邦和火星联邦也无法达成共识。后者持先发制人态度,要求尽早点燃太阳,使其增重,不让外太阳系翻身。前者则犹疑不定,害怕技术不成熟,导致太阳膨胀,吃掉自己。 没多久,外太阳系再次进行点燃,十分成功,让木红矮星增重至太阳的二分之一,刚好让太阳与木红矮星形成双星系统。 内太阳系捶胸顿足,认为失去先机。他们没注意到深层原因:她—作为水星学园的核心—消极怠工了。 几十年前,她提出微型黑洞辐射可增加周围天体质量的假设——神婆给的启发。 她们做过一批外太阳系星象命理的推演。其中必然涉及围绕黑洞旋转的星体或舰艇。她们都觉着,黑洞星座看起来很吓人,但被黑洞决定命运的人,不应只衰不旺。那时的神婆试图根据星象研究提高物理课成绩。她读了霍金辐射。如果黑洞表面产生的正反光子或正反电子,只有一半被事件视界吞噬,正的吐出来,反的咽下去,从外部看,黑洞便不黑了——它进行辐射,向外发射能量。它甚至燃烧自己,让自己减重,最后蒸发。 “这可以被解释为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神婆总结道。 “暗中为世界增加光和热?挺好,但也挺惨的。用这个解释黑洞星座还不够,大部分人不觉得奉献的人生是福运。” “黑洞发射的能量去哪儿了?不能利用吗?来自奇点的无穷力量,总比暗物质强。暗物质占宇宙绝大部分重量,我们是不是还得写暗物质的星象解说?” “白洞理论还没有,至于暗物质……” 她那天提前下线,说自己得算一算。 如果黑洞没有蒸发为能量,而蒸发为质量,那会如何?如果暗物质不是物质,而是凝滞的能量,是否可以利用? 她那时刚好做量子通信研究,便推演出一种假设:通常情况,量子层面的微型黑洞很快蒸发,只能测量蒸发后的粒子轨迹,但如在微型黑洞形成的时刻,将其与量子纠缠结合,与暗物质产生关系,假如暗物质是凝滞的能量,微型黑洞便可能将凝滞的能量蒸发为实实在在的质量。 换言之,暗物质可被视为某种暗能量,它们对应于实在的物质,但处于宏观的不确定态,未被转化为质量。如能有效调谐微型黑洞的辐射和微型黑洞的量子纠缠,将凝滞的暗能量转化为实在的物质,霍金辐射便可被观测为霍金增重。这或许是白洞的另一解。 她那时还小,只把她的计算当成思想实验,觉着推演成功,便是胜利。她为自己的胜利喝彩,迅速联系神婆,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将黑洞与暗物质放到一起解释。 黑洞是看不见的能量,暗物质是未被探测到的质量。它们在微观层面彼此转化,带来可利用的能量与可测定的质量,因而黑洞星座与暗物质星座的人拥有强大潜质,可将毁灭化为生命。 时至今日,“风水神婆”命理学中,黑洞和暗物质,是与恒星和超新星同级的存在,决定每个个体的天性。 那时,她们满足于搭建完整的系统。虽没什么人关注黑洞星座与暗物质星座,但她们乐于进行“风水神婆”的完整性宣传。她只当它是一种就虚的解释,她没想到有人当真,将她的理论造了出来。 点燃计划即是在星球内部同时制造微型黑洞与量子纠缠。暗物质的纠缠非常不可控,所幸它构成宇宙的主体。他们同时制造成百上千个微型黑洞及量子纠缠,不断制造,不断蒸发,而只要有一个成功,形成连锁反应,便能通过微型黑洞,转化暗物质,从行星内部增加其真实的质量。连锁反应时间则取决于维系纠缠的能量。 她弄清了原理,但没有认真帮助内太阳系复制点燃计划。 水星学园对外宣传,声称要制造精准的微型黑洞与暗物质纠缠,如此,便不会出现点燃失败的风险。她则带领团队,研发可控且持续的微型矮星制造。她与老太一面参与各种会议、做各种报告,一面在月球表面深挖洞穴。 她对神婆说:“目标是持续能源。” 木红矮星二次点燃后两年,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各自接受水星学园帮助,完成漂流计划的制订。 除了冥王星,其余外太阳系行星都加速运行,靠近太阳与增重后的木红矮星所形成的双星系统,贴着其中之一打个弯,之后按照引力弹弓加速,永远离开太阳系。 土星联邦曾非常愤怒,提出靠近木红矮星时,点燃土星,让土星变为土恒星,让土星变得比太阳还重十倍,以终结内外太阳系争斗。他们的提议迅速被驳回。土恒星计划无法阻拦木红矮星或内太阳系的点燃与增重行为。如果太阳系变为三星甚至四星系统,一切将趋于绝对混乱,谁也别想逃。土恒星计划作罢。她和老太仍担心他们那种加入对抗性战团的强烈冲动,便等每一颗行星走到足够远的距离,才传送静态增重计划。 海王星联邦决定静态增重海卫一,花一年时间深挖卫星,接近中心,并将它推至海王星引力范围的边缘。静态增重时,她与她同时在线。香格里拉号工作舰艇飞向海卫一,飞入地洞,一层层加速,一层层剥落,即将抵达内核时,发送携带粒子束与粒子场的透明球体。表面看,海卫一没有动静。它的质量读表则迅速增加。海王星各个定居点开始根据新的重力场调谐轨道。她则一面检测海王星轨迹,一面检测海卫一内部变化。静态增重于较短时间产生固体质量,但固体温度不高,也不会向外形成爆炸。它如凝滞的岩浆,一层层于海卫一内部互相挤压。她小心控制速度,在内部质量撑破海卫一前,让增重的质量自身因引力而坍塌、收缩。 神婆提醒她:“快看!” 寂静的宇宙没有声响。海卫一产生内爆,一切往内收缩,迅速生成光点。她继续增加质量,爆炸生成的能量与冲击力被新的固体物质凝滞。海卫一稳定膨胀,直到变为一颗中等大小的红矮星。它不会很亮,却能燃烧许久。一个月后,轨道逐渐稳定,它变为海王星系统的中心。海王星与其他卫星围绕它旋转,距离足够近,近到能在漫长的银河漂流中获得能量与稳定的旋转结构。 香格里拉号围绕海王星旋转,海王星系统的定居者将进入轮流休眠状态。 “不要醒得太频繁。”她提醒神婆。 “不要太想我。” 她露出笑容,她已很习惯自己的机械电子形态了。 “不过,我想到一个沟通方式。”神婆给她传送方案。 “梦?” “梦。像我这样的长期沉睡者,虽百年后才醒,但每十五年会进行一次活性检测——不全身复活,只进行基础机能测试,以便唤醒治疗或更替器官。实验表明,活性检测几乎不耽误寿命,还有一个利好:接受活性检测者脑活跃度接近梦境。实验组也都有过做梦状态。我就想,你可以将信息和实时情况发送给我的梦。这样,活性检测时,我就不会无聊,我醒的时候,也能明白太阳系的实时进度。” “是个好办法,你把量子通信设备直接贴到休眠舱内侧。” 海王星系统离开奥尔特星云时,神婆进入休眠。 “晚安,”她说,“希望我能给你好梦。” 六 她的梦一直清晰冷静,所有情绪掩藏在复杂细节中,这让她有时神经紧绷,有时又进入精神的安定。 她以她的视角近距离审视太阳系。 木红矮星与内太阳系保持了一段时间对峙中的和平。外太阳系行星逐一漂离,冥王星最后被甩出去。金星向外移动,与地球的轨道越靠越近。老太指挥地月环境改造几十年后,地球夜晚又出现星空,晨星与昏星变得很亮。地球金星轨道几乎交叠时,从挪威峡湾能看到金星翻滚的气层。地球潮汐变得复杂,生命周期开始改变。 她突然怀念地球,如能返回地球,她或许会重拾古老的生命科学研究。 风水大师对水星进行变轨,它距离太阳更近了,获得更多能量。按理说,远行的海王星不再围绕太阳旋转,从海王星角度看,水星也不再逆行。而环状学园推动水星时而顺时针旋转,时而逆时针旋转。她处于梦境中,无法真正进行思考。困惑于潜意识中徘徊,形成迷雾。 好景不长,处于内太阳系外围的火星轨道总不稳定,按计算,火星会被木红矮星的引力捕捉。火星系统内部犹疑不定。内太阳系和木红矮星系统则展开争夺行星的斗争。和平再次被撕裂。火星选择了木红矮星。内太阳系则尝试点燃太阳,微小的增重让月球变成一颗行星,被太阳捕获。月球与地球的紧密关系被打破。 水星轨迹持续收缩,越来越多定居者撤离水星,学园研究者分批抵达月球或地球。三年内,水星上将不再有人类。学园建筑环持续运作,变得更加活跃,太阳燃烧的底色让它熠熠生辉,透出五彩斑斓。 她知道,她在那儿。 木红矮星俘获火星,他们的合作却并不顺利。木红矮星越来越激进,目标越来越明确:他们想成为更大的恒星,太阳系需围绕他们旋转。没多久,木红矮星系统调整轨道,生生将火星甩了出去。火星系统没能逃离远游宇宙的命运,可他们没有能源,没有恒星相随。他们尝试将部分定居者迁移至环火星轨道居住区,然后增重火星,让火星变为矮星,但没成功。火星飞逸速度很快,没来得及固态增重,便陷入零下二百摄氏度的极寒。抵达柯伊伯带前,火星已变为死星。 火星的遭遇吓着了金星系统。他们不再听取老太的建议,不再为远行做任何准备。金星坚信他们拥有太阳,他们也能控制空荡荡的、自动运行的水星。内太阳系属于他们。 梦中的她微微笑了。 很少有人知道风水大师已成为学园环。有时,她能通过风水大师的视角发现自己。海王星系统加速飞行,香格里拉号根据情况继续增重海卫一红矮星。每一次增重,她们都获得更多能量。海王星愈发活跃,逐渐变为天王星似的浅蓝色。香格里拉号贴着海王星转动,投下长长的影子。 其他信息涌入她的思维,此时此刻,海卫二已被撕裂。海卫一的质量刚刚跨过矮星阈值,变为一颗小小的恒星。海卫二刚好处于海卫一恒星与海王星之间,它将形成比土星环还明亮的光环。 而她与她已相距五光年,水星学园需要五年后才能瞧见海王星系统的美丽环带。 以后怎么办?她想。 时间容不得她思考。很快,木红矮星系统一次性将木星增重至与太阳同等质量,一时光芒闪烁,木恒星终于形成,内太阳系应声解体。太阳与木恒星相互拉近距离,擦肩而过,正式进入彼此环绕的双星轨道。金星迅速被两颗恒星的向心力与离心力抛弃,沿着扁扁的轨道,飞逸出双星系统。金星定居者来不及最后看一眼太阳,便陷入与火星同等的命运。 水星穿行于太阳与木恒星之间,紧贴着太阳变轨,没有飞逸,其行踪也不再具有规律。 她重新梦见地球,那儿已不是她出生时的模样。老太的地球生态修复计划成功了。蓝色的海岸边缘重现绿色山脉,云彩自下而上,似乎能飘过平流层。再往上,透明的膜笼罩地球,让她变为一个温室。 她发现月球人撤离了月球。只有老太留在她曾工作的空间站内。半透明观测台开启,老太半躺在轮椅上,所剩时日不多。 她听见柳林风声,听见平和的歌谣——是地球的声音,是老太儿时的陪伴。老太笑容舒展,离开暮年,重新返回无尽快乐的时光。 老太点亮月球。 地球逐渐靠近月红矮星,被月红矮星俘获。地月系统异位。 太阳、木恒星、月红矮星即将形成不稳定的三星系统时,水星学园启动了。环状建筑计算轨道,找准时间,发送光束,穿越黑暗,再次点燃月球。月球持续变亮,也随反作用力被弹出太阳与木恒星的双星系统。 她听见风水大师轻轻说:“再见,月亮;再见,地球。” 月恒星形成,她带着重生的地球,飞离永恒对峙的太阳系纷争。 水星则随着另一重反作用力,弹向另一方向,也进入飞逸轨道。 她在梦中觉得自己的身体指标陷入异常,系统几乎将她唤醒。水星学园及时给她发送信息。 环状建筑脱离了水星,独自留在轨道上,沿轴线一圈圈旋转。日珥的火舌时而穿过环状建筑。它不为所动。 风水大师说:“再见,水星,我的家乡。” 她终究被香格里拉号休眠舱唤醒。她发现自己泪流满面。她知道,她会回去看她。 她们相距几十光年。可对于宇宙尺度而言,一切可忽略不计。海王星宛若爬虫,刚落入无尽深渊,距离其他星辰仍然遥远。 她醒来时,香格里拉号舰长恰好执勤。她醒来的次数多,也已进入暮年。她对舰长说了老太生命的结局。舰长脱帽致敬。信号显示,土星、天王星和冥王星系统运作正常,虽然也有纷争,所幸没闹出太阳—木恒星系统没完没了的对立。 舰长说:“我们向着四个方向飞行,如果地月系统也同我们联系,那么就算五个方向。我们需要时空翘曲技术,否则只是五颗海中的砂砾。” “翘曲空间来自引力的宏观学说,我们一直没走通,所以不一定是翘曲。我一直想,行星增重完全依赖于量子力学。增重是通过纠缠,将未知的暗物质转化为质量,算是一种暗物质传输。那么事物的其他形态,也应该可以走类似的道路。我们的目标是驶向暗物质区域。” “言之有理。” 她没马上返回休眠舱。她暂时接替了舰长的工作,于香格里拉号执勤十年。她一面进行日常维护,一面从宇宙的角度,研究生命的形态。 她重新与风水大师建立联系。她们白天探索科研问题,夜晚于梦中远观宇宙。她们度过快乐的十年,花了不少时间更新“风水神婆”命运系统。 太阳系已经解体,就星象学而言,人类的命运也伴随着四分五裂的行星分崩离析。不过,地球还在,它复活了。原太阳系的许多行星和卫星都变成了恒星。换言之,虽然旧的命运崩塌,新的命运却获得了更多能量。新时代出生的人也拥有星盘,也可以根据原有行星的位置判定性格与人生。只是各大行星飞向不同星区,旧有的星座理论解体。她们检索暗物质,同时重新划定星区。十二星座之外,其他星座也获得意义。 当她们完成全新的“风水神婆”系统后,海王星系统也圈定了与暗物质接触的方向。 她跳入休眠舱,对她说,下次见。 七 毁灭在追逐她。 所幸她还有远方的希望。 神婆陷入更加漫长的沉睡,她则拥有足够的时间利用太阳的能量。她逐步更新学园的引擎与复杂的计算设备。她没有放弃培养有机物。几十年后,她建成紧邻机房的热带植物园。她取消大部分隔离带,没多久,空荡荡的人类居住区被植物与昆虫占据。她造出学园的小小生态。 按道理,木恒星居民已拥有太阳系,应进入难得的和平。可惜对抗已成为本能。没多久,他们重新分配为两派,重新依照木恒星与太阳的双星结构,形成两股系统。伽利略卫星变轨分为两部分,原木卫一与木卫二守着木恒星,木卫三与木卫四则逐渐变轨,靠近太阳,成为新太阳系统的人类力量。他们重新开始赞美战争,赞美第一次点燃木星时刻的壮举。他们似乎忘了伟大的计划并未成功,自那开始,一切陷入衰败。 新太阳系统很快盯上环状学园,迅速派舰艇登陆。她将自己伪装为静默的人工智能。他们破舱而入,大半个热带植物园蒸发殆尽。她心痛不已。他们则惊讶于学园一直培养这些无用的花草虫鱼。她有所准备。他们入侵系统时,轻易找到了增重计划的改进版本。他们果然欣喜若狂,忽略了她的存在,忘记了学园的可利用价值,仅仅拷贝技术方案。他们笃定要继续窃取远方的黑暗,以助力太阳系内部的争夺。 以前,地球资源紧张,太阳系能源有限,人类的开发总有尽头。点燃与增重之后,再遥远的能量都可为己所用,人类不必限制自身,宇宙万物足够人类挥霍,战争的消耗只算九牛一毛。 星象解说中,神婆写道:“拥有双星系统星盘的人,更容易进入单纯的二元思维,容易接受战争快感的诱惑,应多关注自身行为限度,否则毁人灭己。” 太阳—木恒星居民不认为自己有所限制,行事也不需控制。新太阳系统获取技术后,木恒星系统也被激发,搞出了技术突破。他们迅速增加太阳与木恒星的重量,一年内,将它们变为一百倍的原太阳重量。两颗星体的轨道越离越近,越离越近。一部分人开始恐慌。畏惧者开始计算,如沿特定轨道定向增重,两颗星体会被自身的离心力甩出去,各自分离,化为两颗流浪的恒星。这样,战争终将结束。可另一部分人不相信双星能互相合作,让彼此分离。如果一方定向增重,另一方则大幅度增重呢?如此,双星将不复存在,一颗星体又将成为主星。两派僵持不下,不断增重,不断增重,甚至为对方阵营增重。他们都想做最终的主宰,都希望有弱势一方衬托自己。他们互相愤恨又完全离不开对方。 有人提出,永恒的对抗才是真理。 即将抵达真正的阈值。 她与睡梦中的神婆暂别,调动学园环,借弹弓效应,悄然漂离双星系统。 没多久,太阳与木恒星在彼此分离的时刻,增重至一万个原太阳质量,那光芒似乎比一百万个从前的太阳还要闪亮。两颗恒星迅速掉头,相向而行,轰然相撞,热衷对立的文明瞬间陨灭,超新星的斑斓光芒与尘埃迅速随之散开,范围比原奥尔特星云还要遥远。 她笼罩于同学园光芒相似的色泽中,似乎回归到太阳母体最初的怀抱。 她调转方向,往回走。 数据显示,两颗恒星的遗骸坍塌为一个约十五倍原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她靠近,再靠近。同远行的其他行星比,她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近距离接触黑洞的探索者。 她脱离超新星尘埃,进入空旷的黑洞控制区内。 她开启接收器,听见双星撞击前人类的余音——这象征了宇宙文明的毁灭。 新黑洞很小,仍是宇宙一粒尘埃。 她调整自身动量,第一次观测到事件视界表面起伏跳跃的辐射。 它们如希望的火苗。 她年长日久地观测,将数据发送至四面八方。 八 她醒了,被黑暗包围。 数据显示,香格里拉号已进入暗物质区。 她进入科研区,舰艇人员几乎全部苏醒——自离开太阳系,香格里拉号从未满负荷运转。 没有障碍,没有质量,没有光亮,充满能量。 他们驶入完全未知的宇宙疆土,大半物理学即将重建。 她有更紧要的计划——她可以先重建生命科学。 她开辟了自己的工作区,创建了工作团队,日夜加班。许多年过去,皱纹爬满面庞。 其他行星系统也相继抵达暗物质区或暗物质边缘。人类一面使用未知的能量,一面研究未知的能量,开始依托于暗物质,繁衍生息,建立广大的居住群落。 终于,她完成了与风水大师共同构想的计划。 她们分开以前便约定的想法。 舰长进入休眠舱的次数比她多。她们的生理年龄已一样大了。 她提交报告。 舰长问:“你去?” 她回答:“我去。” 量子传送台并不复杂。前期动物实验已经成功。风水大师已收着不少好东西。人类只需迈过心理障碍。 她没有心理障碍。 她十分期待。 点燃计划将暗物质化为质量,量子传送则恰好相反。 她将借助黑洞辐射,由碳基生命瞬时转化为暗物质生命,返回太阳系曾存在的位置。 “风水神婆”命运系统对新人类进行阐释:变化带来生命。 九 她最先收到物件。 太阳—黑洞的事件视界边缘辐射增强,随后集中于一点,不久后,那位置越变越黑,吐出清晰的形状。 一个正四面体结构的暗物质。 她等着它漂出严酷的引力范围,用容器接住它。她十分欣喜,终于有机会研究暗物质。 古书记载:正四面体象征火焰。 她能感到暗物质内部静态的燃烧。 人类还未弄明白暗物质到底是什么。 她们认为暗物质可能是生命存在的新方式。 很快,神婆团队传送了酵母、线虫、果蝇,以及其他配比的培养皿。虽然它们黑乎乎的,但拥有与原来形态相似的自组织模式。洁白的纯系小鼠变为暗物质黑鼠。她做实验,黑鼠仍记得作为纯系小鼠时跑过的迷宫。 更多动植物通过事件视界返归故土。她在学园环内部重构热带植物园,只是一切黑乎乎的,她需要特殊扫描仪方能认清丰富的物种。 终于,她们选择了一个不起眼的日子,传送人类。 她有些激动,整个五彩的学园都为之颤动。她尽量靠近太阳—黑洞。人形的暗物质爬出事件视界。她比她想象中高大一些。跳出事件视界时,神婆整个人被拉长,进入引力安全区,她收缩并膨胀,变成大号姜饼人一般的模样。 “我的防护服和我合并啦,”神婆大声说,“我觉得我像个黑色的毛绒玩具。” “欢迎来到学园。”她显得很正式。 “你好哇,风水大师,终于见到你了。”她似乎能看见神婆的笑容。 “你好,暗物质神婆。”她也听见自己的笑声。 神婆说:“我们计划重建学园,更多研究者会被传送回来,我的家人也会抵达,你可以加入我们一家了。” 她按捺着激动,按章程汇报:“反向传输成熟后,学园可成为中转站,其他行星系统的人可以先变成暗物质抵达这里,然后转化为人类样貌,去另一个系统。中转站建成后,需要一位站长。我可以推荐你吗?” “当然。” 神婆摆动胖胖的身躯,踏上学园内环,沿着内环一直走,一直走,绕了一圈又一圈。 环状的她与暗物质的她几乎不需要休息。从认识第一天到今日第一次见面,已隔了上亿年,她们有聊不完的话,她们终于有机会面对面地,没完没了地聊下去。 宇宙仍然空旷,生命仍然渺小。文明每一次被拯救,都不会和平永续,只是带来下一次正常生活、正常交流、正常死去的开始。 而她们一直携手,顽强生存,长年潜行于黑暗,创造生命。 |
||||
上一章:太阳系... | 完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