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经历“平凡日常”的考验

幸福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青年:共同体感觉产生的理由?

哲人: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断绝关系之后,将自己的心理学命名为“个体心理学”,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1913年。可以说,阿德勒心理学一开始便被卷入了世界大战。

青年:阿德勒自己也上战场了吗?

哲人: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当时44岁的阿德勒便作为军医被征召入伍,在陆军医院精神神经科工作。当时军医被委派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住院的士兵们实施治疗,尽快把他们送回到前线。

青年:……竟然是送回到前线。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治疗呢?!太不可思议啦!

哲人:正如你所说。治好康复的士兵被重新送回前线,如果治不好也不能回归社会。对于因幼年时失去弟弟而立志当医生的阿德勒来说,军医的任务实在是充满痛苦。后来阿德勒回顾军医时代的事情时说,“品味到了犯人一样的感觉。”

青年:哎呀哎呀,这种工作光想想就令人心痛。

哲人:就这样,作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许许多多的非战斗人员也被卷入其中。这场战争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然,这场悲剧也给以阿德勒为代表的心理学家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青年:具体讲呢?

哲人:例如,弗洛伊德经过这场大战之后开始提倡被称为“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死本能”的“死亡驱力”。这是一个有各种各样解释的概念,眼前我们可以把他看成“对生命的破坏冲动”之类的东西。

青年:如果不从人类具有这种冲动的角度考虑,也无法解释摆在眼前的悲剧。

哲人:也许是这样吧。另一方面,以军医的立场直接经历了这场大战的阿德勒则提倡与弗洛伊德完全相反的“共同体感觉”。可以说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

青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共同体感觉呢?

哲人:阿德勒是一个彻底的实践主义者。可以说他并不是像弗洛伊德一样去思考战争、杀人以及暴力的“原因”,而是探索“如何能够阻止战争”。

人类渴望战争、杀人或暴力吗?并非如此。人类都具有视他人为同伴的意识也就是共同体感觉,如果能将这种共同体感觉培养起来就可以防止战争。并且,我们具备完成这一任务的力量……阿德勒相信人类。

青年:……但是,他这种追求空洞理想的主张当时就被批判为非科学的思想。

哲人:是的,他当时受到了很多批判也失去了许多同伴。但是,阿德勒的主张并不是非科学的思想,而是建设性的思想。因为他的原理中的原则是“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青年:但是,至今世界依然战争不断。

哲人:的确,阿德勒的理想尚未实现,甚至不知道能否实现。不过,我们可以朝着这一理想前进。正如作为个体的人可以不断成长一样,人类应该也可以不断成长。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不幸而放弃理想。

青年:您是说只要不放弃理想,总有一天将不再有战争?

哲人:特蕾莎修女被问到“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她这样回答,“回家之后请善待家人。”阿德勒的共同体感觉也是一样。不是为世界和平做什么,而是首先信赖眼前的人,与眼前的人交朋友。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信赖总有一日足以平息国家间的争斗。

青年:只考虑眼前的事就可以了吗?!

哲人:不管怎样只能从这一点开始。如果想要让世界远离战争,首先必须自己从争斗中解放出来。如果你想要获得学生们的信赖,首先自己必须信赖学生。不是高高在上地对大家指手画脚,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的自己先迈出第一步。

青年:……三年前您也说过“应该由你开始”这样的话吧?

哲人:是的。“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这是被问到共同体感觉实效性时阿德勒的回答。

青年:世界会因为我的一步而改变吗?

哲人: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但是,现在不必考虑结果如何。你能做的就只有去信赖最亲近的人。

人类并非只有在遇到考试、就职或结婚之类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生大事的时候才需要面对考验及决断。对于我们来说,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种考验,在“此时此刻”的日常中也需要做出许许多多的重大决断。逃避这些考验的人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青年:嗯。

哲人:在讨论天下大事之前,请首先去关心自己的邻人,关注平凡日常中的人际关系。我们能做的仅此而已。

青年:……呵呵呵,就是“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人”吗?

上一章:人与人... 下一章:付出,...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