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敏感内向”的标签承载的是自我怀疑和不安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 作者:陈海贤 |
||||
很多人说自己敏感内向时,并不会仔细去想敏感内向具体的含义。也许他们心里会有关于敏感内向者模模糊糊的印象,但主要想表达的,是“我不好”,而且是不被人群认可和接纳的那种“不好”。 “好”与“不好”的评价,常常跟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近年来,有一些欧美的作者,写了几本像《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内向者的优势》这样的书,努力为敏感内向者正名。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敏感内向者在西方相对弱势,可能与西方开放、外向的主流文化有关。出于对东方文化的美好想象,他们天真地认为在遥远的东方国度,比如中国或日本,人们会把敏感内向视为一种优势和美德。殊不知,至少在我的童年,敏感内向同样被视为一种性格缺陷。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就经常忧心忡忡地跟我说:“你这孩子这么内向,将来要吃亏的。” 在他们的词汇里,内向、敏感、老实是一个意思,经常混着用。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通常是在我因为害羞没跟远方亲戚打招呼,不好意思跟小朋友抢玩具,或者没人家跑得快、跳得远的时候。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对“内向”这么在意,但一点儿都不妨碍我为此羞愧得无地自容。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在他们对“内向”的担忧背后,有对无能的恐惧。在我父母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所有的生活资源都是体制分配的。你必须跟组织、跟人群搞好关系,离开人群,你根本没法生活。上学要托关系,看病要托关系,连我们家装个电话,也要到电信局找关系。有时候,“关系”并不是客观需要,而是心理需要。他们总觉得,有关系和没有关系,内部人和外部人,是有区别的。 而外向就意味着,你会认识很多人,有很多“关系”,当然就能如鱼得水了。 因为资源有限,人们总需要摆出一副争强好胜的架势,才不至于吃亏。城市这样,农村也一样。谁家地分得多了少了,位置好了坏了,都需要你提高嗓门嚷嚷,以显示“我不是好欺负的”。这背后隐含的假设是:世界是危险的,搞好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只有够狡猾、会“来事”的人,才能“混得好”,而这些人无一例外,看上去都很“外向”。 于是,很多敏感内向者是在父母“你怎么这么内向,将来要吃亏”“你这么老实,将来要被人欺负”“你要学着外向一点”的评价中长大的。一旦他们认同了父母的这种评价,他们也就不自觉地认同了这套说辞背后关于世界危险和自己无能的设定,他们的内心深处就会生出很多不安。 这不像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成功的敏感内向者。丰富的精神生活不再是孱弱的标志,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跟人际交往一样重要。社会对敏感内向者正变得越来越宽容和友好。也许到我们的下一代,敏感内向就会脱离“无能”的社会评价,变成才能的标志。 敏感内向作为性格标签的含义是会变化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段时间,我跟好朋友松蔚老师和阿春老师一起做了一个叫《心理学你妹》的播客节目。那节目一直做得有一搭没一搭的,既没设计,也没准备,经常陷于停播的危机。节目还有一些听众,完全是因为有他俩的才华撑场。他们一个提供心理学的歪理邪说,一个提供妙趣横生的奇人逸事,我的功能主要是讲常识、被取笑和冷场。 我发现,他们的才华大部分得益于他们的敏感。看起来,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中,但实际上,他们能够注意和加工大量很可能被我忽略的信息,并赋予这些信息以意义。这种敏感让他们有些焦虑,也带给了他们独特的才华,这简直是艺术家的天赋。 遇见他们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那种敏感内向的人。遇见他们以后,我开始暗自嘀咕:我这也算敏感内向吗?也许应该像他们这样才华横溢才算吧?是不是其实我自己挺不敏感的,只是我自己还不知道? 这事很有意思,我妈从我上小学就开始叨叨我内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把敏感内向当作自己的性格缺陷,并为之苦恼。直到最近,因为逐渐了解了敏感内向的优势,尤其在心理咨询中体会到敏感内向的好处,我才慢慢接受了自己是一个敏感内向的人。 可是通过和他们这一番比较,我居然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敏感内向了。如果是在我为敏感内向苦闷的青春期,这也许会是一个好消息。可我刚刚找回一点儿做敏感内向者的感觉,居然马上又被否定了。这就像在考试,考卷挺难的,你好不容易找到点思路,吭哧吭哧做了一半,监考老师过来说:“对不起,发错试卷了,你应该做外向人要做的那张……” 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是因为我们的关系创造了一个情境、一个场,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敏感内向成了才华的代名词,而外向成了粗糙和平庸的代名词。唯一没变的,是我仍然经常自我怀疑。正是这种自我怀疑,让我一度觉得自己敏感内向,如今又让我暗暗觉得自己不够敏感内向。 这么说来,内向和外向作为性格标签,本身的含义其实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重要,它们更重要的功能,是表达人们的自我怀疑和不安。 在一个外向文化占优势的社会,敏感内向正是这样一个标签。而假如有一个内向文化占优势的社会,那“外向”也极有可能会成为这样一个标签。那时候,那些现在因为敏感内向而自卑的人,可能转而就要关心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敏感内向一些了。 所以,这么说来,敏感不敏感,内向不内向,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种标签,我们怎么处理标签背后的怀疑和不安,才真的重要呢。 |
||||
上一章:外在的差... | 下一章:敏感内向...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