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四 认为自己缺乏能力

学习的方法  作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有些人遇到了困难和失败,就宣称自己缺乏科研能力。“我喜欢实验室的工作,”他们说,“但是不擅长发现新东西。”当然,确实有人不适合做研究性的工作,特别是如果他们无法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缺乏对自然研究工作的好奇和热爱的话。不过,难道大多数声称自己无法完成某项工作的人都是这样的吗?他们是否夸大了任务的难度、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我相信这通常是真正的原因所在,所以我不禁冒昧地想到,实际上许多人都是习惯性地将“无能”与自己学习和理解的缓慢、偶尔的懒惰、缺乏像耐心或者决断力这样的品质等其他原因混淆起来而已——而这些必需的品质都是可以通过努力的工作与成功的喜悦迅速地培养出来的。

我认为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要远远多于一般大众的想象,他们之中不仅包括才华出众、适应能力强、渴望获得名声、希望把自己的名字与某个重大发现联系起来的人,而且还包括那些智力普通但“技能熟练”的人,因为他们在所有需要双手操作的工作中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稳定性,还有那些天生具备艺术才能、深深迷恋自然之美的人,以及单纯具有好奇、冷静、镇定的心态,专注于细节,甘愿花费大量时间观察那些最不起眼的自然现象的人。科学探索如同军队远征,既需要将军的领导,也需要士兵的服从;前者制订计划,后者则是真正的攻城略地之人。士兵虽然缺少将军的天才,但作为命令的执行者和完善者,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感谢那些身体力行推动了人类进步的科学工作者,他们给天才提出的概念注入生命,把抽象的符号变为现实,使世人都熟悉和赞美这些了不起的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评估一个人从事实验室工作的能力。根据本人的经验,我希望把下面两种方法推荐给读者。

1.请在研究工作中反复尝试一些被别人认为是不可靠和难度大的分析方法。如果你在付出一定的耐心和努力之后,得出了与这些方法的原创者发表出来的结论相一致的结果,从而充分地享受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当你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指导,独立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时,这种喜悦感会更强烈。这些都足以说明你是能胜任实验室工作的。

2.找一个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充满争议的科研课题,先阅读一些普通的参考资料而不是详细的专论,大略地了解一下这个课题。在进行几个月的实验研究工作之后,请查阅有关该课题的最新文献。如果你得到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结论相似,如果你对那些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的看法与著名的权威人士一致,如果你成功地避免了某些研究者常犯的典型错误,那么请放下自己作为新手的羞涩,勇敢地摘取科学的果实吧,因为你完全可以胜任科学工作,许多肥美的猎物都在前方等待着你。当然,能否得到它们取决于你努力工作的程度。即便是才智中等的研究者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只要他们坚持训练,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对选定的课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

冒着看起来烦琐又枯燥乏味的危险,我仍愿意用以下观点来反驳一些人对决心的作用的怀疑。许多教师和思想家都注意到,仅凭过人的才能往往做不出科学发现,而通过技能训练和养成思考科学问题的习惯来加深对各种常识的认识和掌握,反而更容易达到目的[“人最好在一定的压力下工作,这是常识。”埃切加赖如是说。]。因此,任何人,只要他具备一定的毅力和恒心,可以妥善地平衡每日的工作,就能借助这些方式在探索之路上顺利地前进。

青春洋溢的头脑可以完美地适应各种情况,同时希望这样去做的强烈意志能够充分地激励年轻人的大脑,将各种想法更好地联系起来以增强人的判断力。

某种能力天生的缺乏,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进行补偿。勤奋能够替代才能,甚至创造才能。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实现。当然,要尽早开始自我训练,不要等到自己大脑神经细胞可塑性退化的时候才去努力。阅读和思考大师的名著能够使你学到很多宝贵的技巧,还能带你透过结论窥见作者的洞察力,了解其指导原则甚至做事的风格。

我们往常谈及的所谓杰出或者特殊的才能一般是指在行事迅速方面的优越性,而往往将做事的质量摆在第二位。换言之,它强调又快又好,普通人虽然完成任务的速度较慢,但是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比起把人分为“中等智商”和“高智商”,还不如按照“做事迟缓”与“行动迅速”来分类[这一看法与奥斯特瓦尔德在他最近那本有趣的书《伟人》(Great Men)中提到的“现实派”和“浪漫派”的分类观是一致的(两者分别对应行动较慢和反应敏捷之人的两种特性)。]。后者当然更聪明些,也更令人兴奋——这种人如果作为谈话者、演讲家或者从事新闻报道的话,其地位将是无可取代的,因为这些工作都以迅速作为第一要素。不过,在科学工作中,事实证明“迟缓”比“迅速”更有用,因为科学家如同艺术家,他们工作成果的质量是最终的考核标准,而不是完成速度。我本人甚至认为,思维缓慢的大脑更适合长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它的持久力更强,而这不过是大脑功能的一种常见的自我平衡罢了。这样的头脑善于展开和深入思考各种问题,就像用力犁地一样,而思维迅速的大脑经常是刚刚完成清理地面的工作就感觉疲惫了。当然这种归纳也有许多例外,牛顿、戴维、巴斯德、魏尔肖等人的头脑就十分活跃,同时又可以保持长久的清醒和思考状态。

倘若我们的记忆力不佳、前后矛盾的话,就先不要急于改进它,而是把它控制好再说。就像爱比克泰德(Epictetus)说的:“当你在人生这场游戏中摸了一把烂牌,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它们。”历史告诉我们,智商和记忆力一般却可以充分巧妙地利用这些能力的人,比能力超群之人更有可能做出重大发现。科学界的伟大变革者如亥姆霍兹(Helmholtz),他就曾经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学习散文的时候得死记硬背,于他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作为平衡,那些容易忘掉词汇和短句的人似乎十分擅长记住各种想法和逻辑推理的过程。洛克(Locke)也曾指出,天赋出众、记忆敏捷之人不一定有杰出的判断力。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应该放弃与主题无关的行动,忘记与每日生活琐事相伴而生的那些无益想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和手边工作有关的信息上。在成果的酝酿时期,强迫自己完全无视那些正在发生却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政治、文学、音乐和无益的闲谈等。有时候无视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甚至近乎英雄气概。比如有些没用的书不仅占着图书馆的书架,也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占领我们头脑的空间,它们会阻碍心智对面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尽管有种流行的观点可能与此相悖,但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是知识总要占据空间”。

才智一般的人在科学的多个领域照样能做出显著的成绩,只要他们不求一下子面面俱到即可。正确的做法是先集中精力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再转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即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解决不同的问题),尽管后面的工作可能会影响前面在其他领域取得的成果。这说明大脑处理多个学科的问题是分时段进行的,而不是各个领域同时并进,实际上能力出众之人的大脑也不例外。因此,当我们惊异于某人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发表过论述时,请记住他所做的每一个题目都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的。早期获得的知识虽然不会从研究者的脑海中消失,但可能会精简为某种公式或者极为简短的符号,这样就能在大脑这块“黑板”上,为新事物的认知和学习留出书写的空间。

上一章:陷阱三 下一章:独立判断
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仅供读者预览,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处理。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