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熟悉的陌生人:真假帝姬案野史未必假 作者:王磊 |
||||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冬,一个叫韩世清的将领在江西蕲州剿灭了一伙土匪。 这本是一次普通的剿匪行动,但在战后清点战俘时,一个土匪的家眷却突然表示自己的真实身份是柔福帝姬,当今官家赵构的亲妹妹。 韩世清虽然是个粗人,但也知道“帝姬”这两个字代表着什么。在宋徽宗时代,帝姬就是对公主的特殊称谓。 柔福帝姬本名赵多富,又名赵嬛嬛或赵环环[《开封府状》与《宋俘记》中记载为:赵多富、赵嬛嬛。《三朝北盟会编》中记为:赵环环。]。她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十一女[《开封府状》与《宋俘记》中记为第十女。《宋史》记为第二十女。《三朝北盟会编》《皇宋十朝纲要》记为第二十一女。]。两年前靖康之变,开封城破,北宋徽钦二帝和赵宋宗室几乎全被金国人打包绑回了东北老家,其中自然就包括时年十七岁的柔福帝姬。 但是现在,这位被掳走的帝姬竟然出现在一个土匪窝里,这剧情实在是有点魔幻。韩世清等人立刻给宋高宗打报告,请求带兵护送柔福帝姬前往皇帝的所在地。 不过这个报告却被宋高宗给打回来了。 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你这帝姬,保真吗? 事关皇室血脉,宋高宗就先把这个不确定真假的“妹妹”安置在越州,然后派内侍省押班冯益、宗妇吴心儿前往越州“验货”。 冯益曾服侍过柔福帝姬的母亲王贵妃,他一见面就觉得眼前这个女子长得很像柔福帝姬。冯益又和吴心儿一起问了眼前女子很多宫里的往事,类似生活起居啊,人际关系啊,八卦趣闻什么的,这位自称“柔福帝姬”的女子也能答得上来,甚至能叫出宋高宗的小名。看起来这帝姬身份是八九不离十了。 但他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北宋末期宫廷中很流行缠足,虽然宋代的缠足还没变态到明清时期那种摧残健康的程度,但一般贵族家的女子都以脚“弓”“窄”“小”为美,而眼前的女子却是一双大脚,这个怎么解释呢? 只见“柔福帝姬”皱着眉头悲伤地说道:当年我们被金人像牛羊一样驱赶着,长途跋涉走了上万里路,这脚就是走路走大的啊。 这话说得,带着一分入情入理的解释,二分不堪回首的悲伤,三分委曲求全的追忆,四分劫后余生的哀凉,反正是令人十分地信服,基本上可以确定为真了。 接到消息的宋高宗开心地封柔福帝姬为福国长公主,钦赐豪宅一座,并选中了宋神宗之母宣仁太后高滔滔的侄孙——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 柔福帝姬出嫁时,宋高宗还特意包了一个大红包给这个妹妹当嫁妆,足足有一万八千缗,缗就是一千文铜钱的意思,这可不是笔小钱。之后宋高宗还隔三岔五地给妹妹发钱发福利,杂七杂八加起来高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可能这段兄妹相认的感人故事就能一直演下去了。 然而,意外就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公元1141年,在宋高宗和秦桧君臣持之以恒的屈辱求和下,南宋和金朝签订了《绍兴和议》,结束了多年的战争。 公元1142年,金朝同意遣返高宗母亲韦氏,以及宋徽宗、徽宗郑皇后、高宗原配妻子邢皇后的梓宫。梓宫指盛殓皇帝、皇后或重臣遗体的棺材。但金朝的风俗是实行火葬,连棺材都不用,所以送回来的实际上只是死者的骨灰盒,而且这盒里都未必有骨灰,可能就是在火葬现场随手抓的一把土,甚至干脆就是个空盒。 但宋高宗却并不在意这些细节,只要母亲能活着回来就行。可母子相见后韦氏却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韦氏说:哥儿啊,你知不知道你被金国人耻笑了,说你错认了一个冒牌货当妹妹?你好吃好喝好招待的那个柔福帝姬是冒充的啊。其实柔福一直和我待在一起,我回来之前她刚死,还是我给她操办的后事。你看,我连她的遗骨都带回来啦! 宋高宗听完震惊了。好家伙,诈骗都诈骗到皇帝头上了,这还得了?于是他立刻把这个所谓的“柔福帝姬”交由司法机关调查,最终揭穿了诈骗犯的真面目。 原来这个“柔福帝姬”是开封乾明寺的尼姑,本名李善静[姓名有争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文献通考》作“静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兴小纪》作“善静”,《宋史》两者并存。本文作“李善静”。]。她和其他女子一起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掳走。在北上的路上,李善静认识了一个叫张喜儿的宫女。张喜儿曾经服侍过真正的柔福帝姬,见李善静和柔福帝姬长得很像,就和她说了很多宫中的事情。李善静不停打听和柔福帝姬相关的信息,用心记忆,刻意模仿,在这时候她就已经以“柔福帝姬”自居了。 后来李善静趁着金人不注意,逃离了北上的队伍,被三次拐卖后落到了流寇的手里,这伙流寇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被韩世清剿灭的那群土匪。土匪被剿灭,李善静害怕遭受牵连,就谎称自己是柔福帝姬,后来又骗过了层层查验,冒充柔福帝姬达十二年之久。 事已至此,案情真相大白。大理寺经审理后判处李善静死罪,宋高宗亲自下旨将李善静乱棍打死。 受此案牵连,当年负责查实李善静身份的冯益、吴心儿被免职流放。最无辜的是那个驸马都尉高世荣,他又没做错什么,只是因为娶了个假公主,当了个假驸马,之前朝廷给的所有的官职和福利都被“追夺”,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时的临安人还特意编了个段子笑话他:“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至此,震惊朝野的“柔福帝姬冒充案”,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地结案了。 对于此事史书中的记载大概就是:亲妈回家,你妹有假,启动调查,结案拿下。怎么看都是一个犯人罪有应得,真相得到揭露,正义得到伸张的正面案例。 当然,只是在“官方层面”的结案而已,仍有人暗中替“柔福帝姬”鸣不平,说这个可怜的女子根本就不是冒名顶替,恰恰因为她是真的柔福帝姬,知道韦太后很多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秘密,所以韦太后才逼着儿子宋高宗杀柔福帝姬灭口的。 这就是发生在南宋初年,直到今天还让人争论不休的“真假帝姬案”。 那么,柔福帝姬到底是真是假? 可能有人会奇怪,公主还能冒充?宋高宗怎么连自己妹妹都认不出来,还得通过别人来辨认,又是看长相又是问过往的,宋高宗这个哥哥当得也有点太不走心了吧? 这个事还真不能怪宋高宗,不是他不走心,实在是他爹宋徽宗太走肾了。 宋徽宗是中国古代皇帝圈中有名的“超生游击队”。他嫔妃众多,生下的子女也多。在被金国人俘虏到东北后,这位老兄还在那样屈辱恶劣的环境下生下六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全加起来有过八十多个孩子。 宋代对宗室子弟的管理又很严格,出门要报备,回宫有门禁,社交有限制,行动不自由。说是锦衣玉食的天潢贵胄,其实不过是形同软禁的囚犯而已。从辈分上来说,柔福帝姬应该叫赵构九哥,赵构应该叫柔福二十一妹。但两人毕竟不是一个妈生的,平日里可能都没见过几次,堪称最熟悉的陌生人,认不出来才是正常的。 事实上,南宋初年假冒皇亲国戚的案子很多,只不过大部分冒充者要么被现场拆穿,要么在查验环节露馅。比如就在“柔福帝姬”回归两年后,有一个冒充钦宗亲妹妹荣德帝姬的女子来认亲,宋高宗派去老宫女一检查就查出来是冒名顶替的。 所以柔福帝姬能通过重重审核,平平安安地当了十二年皇帝妹妹,说她是冒名顶替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柔福帝姬的回归也存在着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靖康之变时,被俘的宗室女子被逼跨越崇山峻岭,穿过沙漠沼泽,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疾病缠身,风餐露宿,还要随时忍受金兵的侵犯,很多人就这样死在了北上的路上。经历了地狱般的三个月后,侥幸活下来的韦氏和柔福帝姬等人被带到了金朝的上京会宁府,然后被安排在洗衣院[洗衣院,又称浣衣院,是供金国皇族及贵族挑选女子以淫乐的地方,也作收容、惩罚宫女之用。],一待就是好多年。 如果“柔福帝姬”是真的,她是怎么从看守严密的上京逃离的,又是怎么从东北一路南下江南的?这也是个谜。 无论真相如何,总之,韦太后一口咬定真正的柔福帝姬一直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从未离开过东北,去年就已经死在了五国城。 内侍李愕是跟着韦太后一起南下的随行人员,他也证明真正的柔福帝姬后来嫁给了一个叫徐还的汉人,并最终死在了五国城。而徐还的父亲内医徐中立也在南下的名单中,他也可以证明李愕说的话,柔福帝姬就是他那死去的可怜儿媳妇。 几个人的证词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看上去应该是确凿无疑的铁案。 但是在这桩案件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大的秘密,比如揭发柔福帝姬假冒案的关键人物韦太后,身上就有很多说不清的谜团。 第一个说不清的就是,韦太后到底多大岁数。 按照《宋史》的说法,韦太后以八十岁高龄寿终正寝。反推可知,靖康之变时韦太后四十八岁,是个年近半百的老太太。 但是在《开封府状》中却白纸黑字记载着韦太后当时的年龄是三十八岁,是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 这十岁的年龄差,可就太有信息量了。 试想一下,面对如狼似虎的野蛮侵略者,四十八岁妇女遭受侵犯的概率肯定比年轻少妇要低得多,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 《宋史》是严肃的官方史书,按理说是可信的。《开封府状》虽然记载于私人著作,但这个史料的来源可不简单,它实际上是当时金国人接收战利品的收货单。 开封城外城被攻破后,金国人提出赔偿军费黄金一百万锭、白银五百万锭,限十日内付清的无理要求,还“体贴”地给了一个“通融”的办法——钱不够,人来凑,明码标价,有多少算多少。 于是徽钦二帝就顺着户口本往下捋,将宫廷、宗室、官宦人家的妻女,还有城内的民间女子,哪怕是已经嫁人的、刚成年的、出家为尼的……总之,只要是女的,就全都绑来送给金国人。 《开封府状》上共记录妃嫔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嫔御98人,王妾28人,宗姬52人等,共计11635人。 像韦氏这样有封号的妃嫔,其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都要严格核对,仔细记录,被错误记录或篡改的可能性很小。再者说面对侵略者,女子谎报年龄也是尽可能往老了说,哪有明明四十八岁却偏说自己三十八岁的,这是生怕自己不被人盯上吗? 还有史料记载韦氏是被退休宰相苏颂送进宫当宫女的。结合苏颂的退休时间以及宋代招收的宫女不能超过十三岁的规定来推测,韦氏在靖康之变时也应该是三十八岁。 所以有史料称韦氏到了北方后,先入洗衣院为宫奴,后来可能和柔福帝姬一起嫁给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甚至有人说韦氏还生过两个孩子。 这个事如果属实,那绝对是惊天丑闻。韦氏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泄露这个秘密的,不然她哪还有脸当什么太后啊? 史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绍兴十二年(1142)八月二十二日,韦氏第一天入住临安慈宁宫。 宋高宗好不容易和母亲重逢,开心地陪着母亲说话到半夜,但韦氏却表示自己有点累了,反复催促儿子回去睡觉。宋高宗不得已,就听话地回去了。 可儿子走后,韦氏虽然已经换了就寝的睡衣,却盘腿坐在床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直寻思到后半夜才躺下入睡。史书在这里写了一句“太后聪明有远虑”。 韦太后的“聪明”和“远虑”,指的是什么? 反正我们只看到回归后的韦太后先是表示要出家,被劝阻后也终身穿着道袍,一副方外之人的造型,似乎在努力淡化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 而就在韦太后回归一个月后,“柔福帝姬”被举报了。而且出面举报的宫女杨氏,作为关键证人的内侍李愕和内医官徐中立,全都是韦太后的身边人。 更神奇的是,被金国人抓走的皇室宗亲那么多,死在北方的帝姬公主也不是一个两个,可她却偏偏带回了刚好可以作为证据的“柔福帝姬”的尸骨。这个女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能和宋徽宗本人、宋徽宗皇后和宋高宗原配妻子的尸骨一个待遇,被千里迢迢地运回南宋呢? 总之,我们只看到能指证“柔福帝姬”的人证、物证一次性全都凑齐了,并且全都和韦太后有关,这难道不是太凑巧了吗? 而且除了柔福帝姬之外,还有一些有可能知道韦太后过往经历的人,也都疑似遭到了打击。 比如和金朝对接韦太后南下事宜的参知政事王次翁,被韦太后找借口告了一状,差点被皇帝当场宰了。幸亏他是秦桧的亲信,最后免于一死,直接被强制退休了。王次翁的手下、随员等,也因“妄造言语,动摇人心”之罪被发配边疆了。 还有被扣留在金朝十五年的洪皓,他忠于宋朝,在北边不断搜集金朝的消息情报,是被高宗誉为“苏武不能过”的大忠臣,却在韦太后回来后被冷落,因“造为不根之言,簧鼓众听,几以动摇国是”的罪名被发配。 绍兴十七年(1147)四月,韦太后朝拜景灵宫,这里是存放赵宋皇室成员牌位的地方。但韦太后的弟弟韦渊却对姐姐“出言诋毁”,然后也被收拾了。韦渊也是迎接韦太后南归的团队成员,他到底“诋毁”了什么,史书上一个字都没写。但如果韦太后曾在北方嫁过人,又回来祭拜前夫的牌位,这在知情人眼里,的确是值得说道说道的话题吧? 总之,不管是秦桧的党羽、国家的重臣,还是皇亲国戚,好像只要和韦太后南下沾上点关系的人,要么被弃用雪藏,要么被流放远方,而且都是因为“诽谤”这类的罪名。 更耐人寻味的是,韦太后是南宋接受的第一批被俘家属,也是最后一批。从此之后南宋再也没从金朝那儿接回过任何皇室宗亲。如果宋高宗不想让哥哥宋钦宗这样的男性成员回来,是怕动摇他的皇位,可那些被俘的女子对他又没有什么威胁,接回来几个也算家人团聚吧? 但韦太后回来之后,这种事就再也没有发生。不管是临走前最好的姐妹乔贵妃叮嘱她“莫忘了此中不快活”,还是曾经的皇帝宋钦宗哀求她“吾若南归,得为太乙宫使足矣”,反正这之后宋金之间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俘虏送还。 有的人上岸后就砍断了身后人手里的救生绳,你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韦太后不希望以后再有人从北边回来,至于在她之前回来的嘛,嗯,也不是没有处理的办法。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韦太后有撒谎的动机,柔福帝姬有含冤的可能。 我们再来看“柔福帝姬”逃离金朝的可能性。 在金朝分批押送的过程中,的确有个别皇亲成功逃脱的案例,比如濮安懿王的曾孙赵士珸等人。不过这些成功案例大多是宗室男性成员。嫁给完颜宗翰的顺德帝姬在没有报告的情况下私自离开,结果就被守军给抓住了,这说明金朝对北迁赵宋宗室的看管还是很严格的。柔福帝姬一个年轻女子,不但要逃过金朝守军的追捕,还要孤身一人从东北跨越万里之遥,穿越宋金交战的战场成功抵达江南,这操作难度的确是有点过高。 而且记载柔福帝姬死于北方的《呻吟语》和《宋俘记》这两本书都是金朝人写的,肯定没有篡改事实配合南宋的必要。 但换一个角度来想,所谓的“李善静”在招供时承认,她逃离队伍时是被人连续拐卖了三次,这才流落到南边的,这不是反过来证明如果柔福帝姬只身逃亡,也不一定是凭借自身的力量跑到南边的,完全有可能是被“拐卖”过来的吗? 同样的史料,从正反两方面似乎都可以解释得通。除非有人能拿出“柔福帝姬”的DNA检测报告来,不然永远都没法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 但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也许“柔福帝姬”是真是假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宋高宗需要的是“真”还是“假”。 南宋初年的宋高宗除了要面对金兵的军事压力,还要担心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他这个皇位从法理上来说其实是“自立”,毕竟他既不是太子,也不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只不过因为有继承资格的都被一网打尽了,这个皇位只能轮到他来坐。 对于这时的宋高宗来说,迫切需要获得赵氏宗亲的拱卫和认同,所以南宋初年取消了对宗室成员的诸多限制,允许老赵家的人广泛参与政治。而对于可能南归的皇亲,南宋方面也是抱着一种宁可认错、也不放过的心理。哪怕假冒案频发,宋高宗依然下令地方如有自称皇亲的人,一定要郑重招待、及时上报。 那些低劣的冒充者,自然是该咋收拾就咋收拾。但是像“柔福帝姬”这种各方面都没法完全“证伪”的人,其实处在“可真可假”的模糊范围。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让她变成真的! 多养个妹妹能花多少钱、费多少劲?但由此带来的政治收益却是巨大的。毕竟有太多人骂宋高宗不出兵北方解救家人了。现在有一个送上门的“家人”,自己当然得好好对待,并且还得弄得举国皆知,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轻宋高宗因为苟且求和而面对的舆论压力。 但是随着宋金合约的签订,宋高宗皇位也坐稳了,母亲也回来了,一切都步入正轨了。这个妹妹是真也好,是假也罢,对于高宗来说都没有区别。 既然母亲说她是假的,那她就得是假的。 一个连岳飞都能冤杀的人,就算杀了个有血缘没感情的妹妹,又算得了什么呢? 曹雪芹《红楼梦》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放在这里,还真是贴切。 |
||||
上一章:烛影斧... | 下一章:致命的...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