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牌而非平台因为独特 作者:李翔 |
||||
|
李翔:你最开始做线下的时候,我理解你是想在线下做一个得物[知名电商平台,早期用户会在得物购买经过平台鉴定的限量款球鞋,如今得物的销售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服饰、箱包、电器等。]这种形式的线下销售平台,可以这么理解吗? 王宁:我们比得物成立得早。 李翔:你们在发展过程中,其实放弃了之前线下的那种选品和卖货的逻辑,但得物应该是这个逻辑,一直做到现在,也做得非常大。 王宁:得物很不错,但它是家互联网公司。得物的创始人杨冰也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这是两件事情,得物做的是互联网平台,它的逻辑是,如果将来有一天能够做得更好,可以做到像天猫那样,成为为大品牌提供更好的销售工具的互联网平台。而我们本质上还是想做品牌的。 李翔:品牌而非平台。 王宁:对,这是本质的区别。我觉得泡泡玛特也是极少数的从渠道品牌变成产品品牌的案例。它原来其实是一个像沃尔玛那样的渠道品牌,现在大家会认为它像耐克一样是一个产品品牌。我觉得能做到这种转型的公司不多,我们花费了很大力气,做减法,做市场推广,让大家现在一听到泡泡玛特,就会觉得它是个产品品牌,而不会认为它是个杂货铺,什么都卖。 李翔:现在这个转变已经完成了,是吗? 王宁:对,人们至少不会认为泡泡玛特是一个渠道商。 李翔:但是现在泡泡玛特店里卖的品类还挺多的吧? 王宁:品类多,但基本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产品。当然也有外采的,但占比很低。 李翔:“创造潮流,传递美好”这句话是怎么想出来的?是开始创业就有,还是开始做潮玩之后才有的? 王宁:“传递美好”是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有,最开始我们就想要做一个有温度的品牌,传递美好。所以这句话一直就有。 李翔:“创造潮流”是2016年之后才有的? 王宁:对,那时候我们开始做潮玩,觉得我们在做的是贴近于潮流的事情,所以就有了这句话。 李翔:你们是不是也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描述? 王宁:公司上市的时候更加系统地梳理了一下,但是我觉得,这种东西其实要说有用是有用,要说没用其实也没用,因为市场、竞争和你自己都是在变的。 我们价值观里有一条虚的,我觉得是没有变的,我们想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做一个让人尊敬的品牌。这是不变的。然后我们自己做事的方法和理念,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是“尊重时间,尊重经营”。我们属于长期主义,我们认为,该十年做成的事情就不要着急,别想着一两年就做成。任何事情到最后其实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对人、对事、对钱、对无数个细节的优化管理。我们也看到很多身边的案例“死”掉,要么不尊重时间,要么不尊重经营。这个核心的理念和大的方向,是我们一直坚守的。 “创造潮流,传递美好”属于我们想做的事情,它是基于我刚才说的理性和感性之间的事情。我们对品牌的理解,不是“多、快、好、省”这种购物型的,而是你在这个店里待着,或者你买了几样东西,能让你觉得生活还挺好,是一种更高的、精神类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对品牌和文化的理解。 我最近觉得“Celebrate Everyday”这句话也很好,“庆祝每一天”跟“传递美好”表达的东西是一样的。我在想,要不要把这句话用到泡泡玛特乐园里。 |
||||
| 上一章:如何发掘IP | 下一章:乐园和电影 | |||
|
邮箱:yuedusg@foxmail.com Copyright@2016-2026 文学吧 |